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

    時間:2022-09-05 15:57:5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通用6篇)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詞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2、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揭示詞題

      我們已經學過《憶江南》這首詞。憶江南稱這首詞的詞牌名。今天,我們要又學習一首詞,題目是《漁歌子》。跟老師讀,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

      二、疏通詞句,感知詞意

      現在,請每位同學,把這首詞讀上2分鐘,注意做到兩點要求:

      第一要準字音,做到讀得字正腔圓;

      第二讀通順,讀出節奏,試著讀得有板有眼。

      1、學生自由讀詩

      2、請個別學生讀,(其他學生聽他是否把字音讀準),再請學生讀出節奏(其他學生聽,他哪里作了停頓)

      3、全體學生齊讀一遍(讀準音,讀出節奏)

      4、這首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帶著這樣的印象讀一遍

      5、這首詞在描寫什么?讓我們靜靜讀這首詞,聯系課文中的注解,結合課文的插圖,試著想想這首詞描寫了什么?

      三、解讀畫面,品味詞境

      (一)我來出個題目,了解你對這首詞的掌握。

      看到的——

      1、你在詞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課件出示)

      2、誰來讀這些景物,把景物讀進同學們的腦海中去

      3、誰能根據這首詞,把景物的特點讀出來?

      4、你還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還有許多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嗎?

      聽到的——

      1、聽到了什么?(聽,清脆的鳥鳴聲,潺潺的流水聲,還有魚兒跳躍的聲音,仿佛還能到微風,細雨的聲音)

      2、師小結

      3、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地方?(風景優美,幽靜,秀麗,美如畫卷)

      4、你帶著這樣的感情讀(個別)

      (二)如果讓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那里的風景,你會怎么介紹嗎?給你們兩分鐘時間準備。

      1、生練說

      2、交流

      3、 小結:多么秀麗的江南美景呀。作者張志和僅僅用了27個字把這些美景盡收眼底,讓人浮想聯翩。真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不禁讓我們誦讀這首詞。(師生配合讀)

      4、好一個不須歸(板書:不須歸)

      四、熟讀成誦,進入心境

      好一個不須歸呀。如此秀麗的水鄉美景,我們陶醉了,我們——不須歸,還有誰也不須歸?(漁翁,張志和)漁翁就是張志和,張志和就是漁翁

      1、他不想回家,在哪里做什么?(垂釣)

      2、創設情境,隨機拓展《漁歌子》三首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還。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他戀上了垂釣,不想回家。我們仿佛看到,在一個月明人靜的夜晚:

      你看到了——

      我們又看到在一個秋風瑟瑟的日子: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飲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你看到了——

      我們還看到,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你看到了——

      1、生質疑

      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

      2、了解作者及詩文的背景

      3、生回答,師總結

      是啊,他厭惡官場上黑暗險惡,厭惡哪些阿諛奉承,看破庸擾的紅塵,他想把心放回大自然中,回歸寧靜,回歸本真。他自稱自己為“煙波釣徒”

      4、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境一起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分大組讀)

      5、他真的是在釣魚嗎?老師查詢了資料,他釣魚從來不放魚餌,你說他

      在釣魚嗎?他釣的是美景,釣的是一份心情,釣的是悠閑自在的生活。(板書)

      6、讓我們悠閑自在地讀一遍(男女生讀)

      7、 小結:秀麗宜人的風景,讓人不須歸,悠閑自在的生活,讓人不須歸。

      10、回讀:最后讓我們一起回味這首詞。(配樂背誦)

      五、布置作業,延伸課外

      1、結合《漁歌子》作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景畫

      2、課外閱讀《漁歌子》五首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鱖”、“箬笠”、“蓑衣”的音、形、義。

      2、理解《漁歌子》的詞意,試著邊讀邊想象,感受畫面美,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3、培養閱讀,朗誦詩詞的興趣,養成課外主動欣賞、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

      理解《漁歌子》的詞意,感受畫面美。

      難點:

      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學會欣賞,誦讀,養成積累古詩詞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音樂)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風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鐘愛,許多詩詞佳作流傳至今。還記得嗎?白居易曾在《憶江南》中寫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朝陽映照下的江景令詩人如此魂牽夢繞,那么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聽————(歌曲)。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漁歌子》。

      2、《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古人用漢字表示音樂的節拍、旋律,這就是詞牌。比如:念奴嬌、清平樂、憶江南。有些詞牌還能表示詞的內容,比如,漁歌子,看到這個詞牌,你會想到什么?是啊,漁歌子作為詞牌們,最早出自民間的漁歌。

      3、有誰知道這首詞是誰寫的?(板書張志和)(原名張龜齡,后賜名張志和,后因事被貶,隱居江湖間,自號“煙波釣徒”,能書善畫,長于音樂。

      二、整體把握古詩:

      1、首先請聽張老師把這首詞讀一遍。注意難讀字的讀音。

      抽讀:鱖魚青箬笠(竹子編成的像草帽一樣的斗笠,所以是竹子頭)綠蓑衣(草字頭)

      2、請同學們自由讀詞,邊讀邊在書上劃出詞的節奏。指名上臺劃節奏。請你讀給大家聽好嗎?齊讀。

      3、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張志和的好朋友,夸他: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著這首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垂釣者)(評價語:你關注到了這畫里的人。 樂而忘歸,樂不思蜀,你關注到了畫里的顏色,如夢如幻)

      大家都關注到了畫面的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紅。色澤鮮明但有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讓我們看著這幅畫面,一起誦讀這首詞。齊誦。

      5、這畫面不僅有動人的顏色,還有動聽的聲音。(播放聲音)還有迷人的味道(出示桃花圖)你聽到了嗎?聞到了嗎?請把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用流暢優美的句子寫下來,要寫出畫面的色、聲、味。(出示無字圖片)

      6、學生寫話。5分鐘。

      7、指名朗讀學生所寫的話。

      8、這樣聲色味俱全的美景就濃縮在張志和27個字里。讓我們一起有感情誦讀。

      三、體會中心

      1、你對張志和有什么了解?(原名張龜齡,后賜名張志和,后因事被貶,隱居江湖間,自號“煙波釣徒”,能書善畫,長于音樂。)

      2、也有一位被貶的詩人寫了一首詩。出示《江雪》指名朗讀。這兩位被貶詩人在詩詞中抒發的情懷一樣嗎?

      《江雪》這首詩中你讀到的是什么?(孤獨、寂寞)詩人將冰冷的心融入了這一片冰冷蒼茫的天地間,多凄涼啊!

      《漁歌子》里你讀到的是什么?(恬靜、悠閑、閑適、淡泊、自由、對自然的熱愛)

      3、你從這首詞中的哪里讀出了悠閑、恬靜?

      (1)不須歸:想象自己就是張志和,一行白鷺飛上天空,空氣里彌漫著桃花的芬芳,清脆的鳥鳴,溪流的叮咚是大自然演奏的天籟之音。風來了,雨來了,你回去嗎?(連指數名)不想回到哪里去?(家、官場里)遠離世俗,寄情于山水間。

      (2)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在這里,張志和釣到了什么?(快樂、悠閑、自由、風光、愉快?)

      是啊,現在我們知道張志和志不在魚,而在于山水也。

      預設:肥?(壯、大、胖)有什么感覺?(鮮、嫩、好吃)

      美景襯托美好的心情。

      這才有了千古名篇《漁歌子》讓我們再次朗讀,要讀出味兒來。

      4、剛才我們了解到張志和本不叫張志和,而叫張龜齡,龜的壽命是很長的,張志和的父親是希望他健康長壽。但我們從他后來的名字看,張志和的志向是什么?

      志和這兩個字就是“心志平和”。這就是張志和畢生的追求

      心志平和就是張志和,心志平和就是漁歌子。

      老師帶讀:全詩。

      5、小結:這是一首清麗婉轉的詞,更是一幅意境淡遠的山水畫!

      6、此詞吟成后,便在民間傳唱開來,而且還流傳海外。就讓我們再次聆聽著千古絕唱。(播放歌曲)

      學生學唱

      四、拓展

      1、讓我們帶著對春天春景的向往和張志和的這份淡薄寧靜,一起來欣賞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出示:《錢塘湖春行》《春日》

      自由讀一讀,指名讀一讀。

      課后,我們可以像今天一樣對這兩首詩進行深入的理解。還可以收集更多描寫春天的詩歌。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 篇4

      一、導入新課

      1、背誦《憶江南》,引入古詩詞意境。

      2、出示《漁歌子》,介紹張志和。

      (對于本首詞的作者要詳細了解,更能體會詞的內在深意,繼而為體會詩人的人生志趣鋪墊。

      先給學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時間,然后教師補充。這樣才會使學生查找資料的愿望長久保持下去。)

      3、請學生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詞

      1、誰愿意把這首詞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邊看邊小聲地讀,把生字的讀音讀準。

      2、讀這首詞,邊讀邊想,這首詞都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

      (引導學生關注詞中描寫的景物,為想象畫面做準備。)

      3、白鷺、套話、流水、鱖魚、微風、細雨,這使一幅多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展示這一幅春的畫面嗎?

      (發展語言是語文學習的目的之一,借助這些詞匯所展示的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既接受古代漢語的熏陶,有發展現代語言,一舉兩得。)

      4、有感情地都自己創作的小散文。

      5、出示圖象。

      觀看圖像,結合自己的想象,引起共鳴。

      6、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體會情感

      1、齊讀《漁歌子》,說說如何理解“不須歸”.

      指導學生理解不歸哪兒,體會作者不回家,棄官隱居,一去不返的原因。指導學生結合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來理解。

      2、帶著體會到的、作者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能背下來更好。

      3、總結。

      四、課堂練習

      1、讀下面的句子,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背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

      五、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了解張志和、白居易,請同學們查找白居易、張志和的詩詞,并有感情地誦讀,開一個古詩文朗讀會,從朗讀中賞析古詩詞。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 篇5

      《詞兩首》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3.理解兩首詞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兩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憶江南》,理解詞的意思。

      2.能對《憶江南》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 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

      二、學習《憶江南》

      1.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播放視頻資料“白居易簡介”。小結:白居易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詩句,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思,然后可欣賞插圖。

      (5)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三、布置作業 背誦并抄寫《憶江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憶江南》背誦情況。

      二、學習《漁歌子》

      1.簡介作者。(可以播放視頻)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能夠背誦的就把兩首詞都背下來。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掌握“箬笠、蓑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4、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 、詩詞比較,引進課題

      1、出示柳宗元的《江雪》與白居易的《憶江南》請同學比較二者的區別,引入詞的概念,初步了解詞的特點。

      2、板書課題,讀課題《漁歌子》,注意“子”的讀音,因為這是詞牌名,應讀第三聲。

      二、 初讀課文,字字落實

      1、請學生自由朗讀本首詞三遍,要求:讀第一遍時,把字音讀準;讀第二遍時,做到字字落實;讀第三遍時,能把詞的韻味讀出來就更好了。

      2、指導讀好“塞,鱖魚,箬笠,蓑衣”的字音。

      3、理解“箬笠,蓑衣”的意思,教與學生識字辨義的方法。

      4、反饋讀況。請幾名同學讀文,其他同學聽聽是否字字落實了。

      5、流利地,字正腔圓的齊讀本詞。

      6、在生讀的基礎上,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漁歌子》的節奏。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師:有人說詩詞能夠傳遞一個人的情感,能夠表達一個人的思想,其實,詩詞在很多時候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幅畫面。那么張志和的這首詞中呈現給我們的是怎樣的畫面呢?也就是說:這首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邊讀邊找出來。

      1、學生邊讀邊找景物。

      2、交流匯報。

      3、伴隨著音樂師讀詞,學生想象畫面: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嗅到什么還想到了什么,這些景物的顏色、姿態是怎樣的。

      4、先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畫面,再讓學生把整個畫面連起來具體生動地說一說,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深入文本,體會寫法

      師:剛才我們似乎忘了什么?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老師相信你們透過這個背影能想象出漁夫的神情。

      1、學生想象漁夫的神情。(悠然自樂)

      2、體會漁夫的心情。(愉快、興奮)

      3、與《江雪》比較,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4、學生交流為什么漁夫“斜風細雨不須歸”

      5、引入張志和的生平,進一步理解“不須歸”含義。

      五、課堂小結,升華情感。

      1、回顧本節課所學,總結學習方法。

      2、在配樂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誦讀。

      3、在輕松歡快的《漁歌子》的歌曲中結束新課。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02-19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5篇02-19

    語文課《漁歌子》的教案08-26

    《漁歌子》教案08-26

    《漁歌子》教案精選11-25

    漁歌子教案08-24

    關于《漁歌子》的教案10-25

    《漁歌子》教案范例10-18

    漁歌子的教案設計07-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久久综合视频 |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首页 |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精品 |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