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

    時間:2022-02-23 11:40:5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3頁例5,練習五第2~8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運用乘法運算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上節課學習了乘法分配律,誰能分別用自己的話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用簡便方法計算102×45,32×27+32×73。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嘗試計算)

      學生計算后匯報,教師板書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1)你認為每個題的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這種簡便算法的依據是什么?

      (2)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1)練習五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口算題。

      (2)填空。

      鞏固練習

      (1)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練習五第4題:學生根據題中所呈現的信息獨立解決問題,然后思考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練習五第8題:學生根據情景圖中所呈現的信息先獨立思考解決,對有困難的可在小組中討論解決。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路。

      3.發展練習

      練習五思考題,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先在小組中商量解決,最后全班反饋,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4.課堂作業

      練習五第2,3,6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2

      一、教學內容

      《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1、2、4、5、6題。

      二、教材分析

      在小學階段已學習了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復習,加法是在計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性計數,是最基本的運算。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也是加法的還原。乘法又是加法的發展,是求相同加數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也是乘法的還原,它是減法的發展,是求相同減數的減法的簡便運算。分數與百分數的運算與整數運算完全相同。

      三、學情分析

      加強整理和復習的系統性,使所學知識結構化,是“整理與復習”單元教學的首要任務。復習時,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發揮學生參與知識整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注意查漏補缺,加強練習的針對性、有效性。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以及它們的計算法則;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梳理整數小數四則運算之間的內在聯系,溝通與四則混合運算、簡算的關系。

      2.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

      體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六、教學準備

      課件小卷子

      七、教學過程

      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一節有關計算的復習課。請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題: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結果。把這幾道題按自己的想法分類。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減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課題:整數小數的計算動畫:各種運算意義

      我們前面已經學習了整數小數的四則計算,這節課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一)整數加減法

      計算并驗算4325+385=(學生板演)

      師:進行整數加減法計算應做到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向前一位進1)(不夠減向前一位借1)

      為什么強調相同數位對齊?

      (二)小數加減法

      請你把這道題改編成一道小數加法題。

      出現: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強調:小數點對齊問題,小數末尾有0的問題。

      選擇一題由學生驗算,解決小數減法的問題。(計算方法)強調:1.減法與加法的關系(逆運算)

      2.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與區別

      (三)整數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請你選擇一道題完成。這兩道題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話說方法)觀察發現除法與乘法的關系。(逆運算)

      (四)小數乘除法

      以小組為單位,把102×37改編成小數乘法計算,看你能寫出多少道,并迅速寫出答案,不寫豎式。我們可以寫出多少個?(無數個)展示學生成果。(小結方法)強調:1.補0占位的問題。

      (1)47.5+7.65=73.06-3.96=(2)32.5÷0.25=1.2×750= (集體訂正,反饋。)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全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回憶整理,使學生體驗分類總結,歸納整理的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與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學生對其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8頁。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匯報表

      教學設計

      一、分類整理

      1.出示一組口算卡片(貼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鍛煉孩子們觀察、分析的能力。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題目都是什么運算?(生:加法運算題)(板書:加法)

      師:請你認真觀察這些題目,把它們分分類好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種: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讓孩子們在自己總結的過程中學習歸納、整理。

      師:告訴小朋友們你為什么這樣分好嗎?

      (如果出現第一種情況,在下面計算過程中再繼續分)

      ┌進位加

      (板書: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不進位加

      2.計算各題,總結計算方法。

      師:這些題都是我們學過的知識,你能很快計算出來嗎?

      a.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請算得快的同學說一說是怎么算的?

      總結: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b.突出進位加法。

      師:(指25+8)誰來告訴大家這一題是怎樣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仍然是練習重點。因此,進一步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體現教學開放性。

      c.練習:

      師:這一類的題目有很多,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誰愿意再給大家出幾道這類題?

      找學生出題大家回答。

      把出題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分小組活動

      1.談話明確任務、要求。

      師:剛才我們一起進行了加法的有關練習,這一單元我們還學習了減法,減法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樣總結呢?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小朋友們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嗎?

      每個小組都有這樣一張表。請你們把表填寫完整,各個小組四個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導孩子們總結加法后,放手讓孩子們自己總結減法,給了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培養了他們概括、歸納的能力。

      2.小組活動。

      教師巡視。在巡視中,教師可以適當提示:瞧,這一小組四個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個填表,一個寫算式,一個算答案,還有一個當小老師檢查對錯呢!

      巡視中,教師提示的話比當做要求提出來要有效的多。因為孩子們喜歡表揚的形式。這樣很多小組就會去模仿。一組做匯報,其他組評價,既可以做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們的練習量,比單純做題效果要好。

      3.交流匯報。

      師:誰愿意把你們的結果公布給大家,讓大家評一評。(把匯報表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請小代表做講解。重點提問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大家一起回憶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朋友們自己出題,自己做題都很棒。

      課本上有這樣一組題(P78第1題),請直接寫在書上。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四、作業

      第79頁的第1題、第2題。

      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一是對全單元知識內容進行整理和提煉,使學生在頭腦里形成相對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二是配合整理已學知識,提高學生計算、歸納總結等能力。

      因此,在本節課中,根據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年齡小,但已經有初步的歸納整理能力的特點,編排了加法、減法兩種不同的`復習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師的引導,從分類,到歸納總結,教師都是通過幾道計算題來進行的,在這里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性參與。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練習中,擺脫了以往教師出題學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學生出題學生回答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2.在減法中,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減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礎,學生就有一種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的體驗。

      同時,通過適當的表揚,激發了學生合作的欲望,讓學生在不斷合作完成任務中養成合作的習慣和意識。

      專家評析

      本節課是100以內加、減法(一)的整理與復習,教師的教學突出了知識的整理。金老師有意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分類整理、歸納總結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同時提高計算能力、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1.引導學生整理加法,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先讓學生觀察一組加法算式,引導學生根據加法算式的特點進行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整理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以及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各種情況。

      接著,關于計算方法的復習。通過具體的計算,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在計算和交流中,既關注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關注了算法多樣化。

      在整理復習的基礎上,練習加法計算。金老師把出題權交給了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小組合作整理減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整理復習加法的基礎上,金老師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減法知識的整理。金老師用談話的方式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同時以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嗎?設問,激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學生有經歷整理加法知識的基礎,再嘗試整理減法知識,實現學習方法的有效遷移。學生在合作完成整理減法知識的同時,鍛煉了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一改往常復習課上大量做題的設計安排,注重知識的整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探索、發現。課堂上盡力給學生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4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一般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的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一般的兩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難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的解題能力。

      教學關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在一個混合算式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如果混合算式里含有小括號,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

      2、把下面的每一組算式合并為一個綜合算式。

      (1)17+18=35 35×7=245

      (2)45×4=180 280+180=460

      (3)270÷6=45 990÷45=22

      教師引導學生后,引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學例4。三年級學生要澆300棵樹,已經燒了180棵。剩下的分三次澆完,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

      (1)讀題,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訓練;三年級澆300棵樹,分兩次完成:先澆180棵;再把剩下的分三次澆完。求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

      (2)讓學生獨立分步列式解答。

      ①還剩下多少棵樹沒澆? 300-180=120(棵)

      ②平均每次要燒多少棵? 120÷3=40(棵)

      答:平均每次要燒40棵樹。

      (3)引導列綜合算式。

      先由學生把分步解答的順序說一說。然后提問:第一步算式的計算結果到第二步算式中做了什么?(被除數)那么,列綜合算式時可以用“以式代數”的方法。如300-180=120,120÷3=40。第一式的結果是第二式的被除數,把第二式中的“120”換作算式“300-180”,即把300-180的差平均分成3份。

      (4)議論并指導列綜合算式。

      議論“300-180÷4”:

      ①在這個混合算式中,按照混合運算的順序,有除有減應該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②按照題目的意思要先算什么?(先算減法,也就是要先算剩下的棵數)

      ③題目要求先、后算的順序和混合運算的順序不一致,怎么辦?(加小括號)

      2、。

      前一段我們已經學過用分步列式解答應用題,今天教學例4,先分步列式解答,再把兩步計算的算式組合起來,這就叫列綜合算式解答。列完綜合算式后,要注意什么?(檢查要不要用上小括號)以后解答應用題,可以用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解答。

      3、練習。做練習二十的第6題。

      4、討論。分析例4怎樣不通過分步解答,列出綜合算式?

      (1)理解題意,找尋已知條件和問題。

      (2)強調從問題出發思考:要求“平均每次要澆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數量關系是:剩下的棵數÷次數=平均每次澆多少棵?

      (未知) (已知)

      (3)把未知數用一個算式代替。 300-180÷3

      (4)檢查運算順序:要不要用上小括號。 (300-180)÷3

      三、。在議論的基礎上歸納出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四個解題步驟:

      (一)弄清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二)從問題出發思考:抓住問題,想數量關系式。

      (三)列出綜合算式。

      (四)檢查要不要用小話號。

      四、鞏固。選擇下面各題的綜合算式:

      1、第二生產組原計劃生產80臺機器,已經生產了6天,每天生產7臺,還剩多少臺?

      ①80+7×6 ②(80-7)×6 ③80-7×6

      2、王老師要批改48,已經批改了12,余下的如果每小時批改4,還要幾個小時批改完?

      ①(48+12)÷4 ②(48-12)÷4 ③48-12÷4

      五、作業。做練習二十一的第7、8、12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微型課教案最新模板】相關文章:

    數學說課教案模板11-12

    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課教案02-16

    最新一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課教案范文02-17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02-22

    《找春天》微型課教學設計(通用5篇)02-09

    最新冀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02-17

    小學數學說課活動總結01-19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蘇教版教案02-14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9

    數學開學第一課教案02-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第30页 | 综合日韩天天久久一本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日日狠狠久久7777偷偷色 | 亚洲人成在线亚洲人成在线 | 性欧美老妇乱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