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鄉愁》教案

    時間:2022-03-24 13:30:00 教案 我要投稿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鄉愁》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鄉愁》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鄉愁》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抄寫詩作,感知詩行、詩節等作品外觀特征;

      2.通過誦讀詩作,體驗這首詩回環往復的聲韻特色;

      3.通過替換喻體,探究本詩運用的表達手法和效果。

      【課前準備】

      復印余光中《鄉愁》手跡及40歲左右青年照(本詩寫于作者43歲時),制作PPT。(手跡和照片見百花文藝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書前照片頁)

      印發本課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

      PPT投影余光中《鄉愁》手稿,導入新課,簡介余光中及其創作手稿。

      讓學生照著手稿把詩歌抄寫在筆記本上。

      抄好后,要求輕聲讀一讀,用筆勾畫出最能打動自己的詩句。

      二、讀詩之外觀

      觀察學生是“橫抄”還是“豎抄”,借此點出現代詩歌“詩行”和“詩節”的概念,明確詩行和詩節是現代詩歌重要的表達手段。

      明確:這首詩一共4小節,共16行。外觀布局排列整齊,一行行、一節節排列下來,給人爽朗之感。

      三、讀詩之聲韻

      齊讀詩歌,邊讀邊感受,說說這首詩在聲韻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一般回答是押韻。辨析何為押韻——韻母相同的字。)

      明確:此詩并不押韻。

      追問:此詩并不像常見詩歌那樣采用押韻的方式,但為什么讀起來會有如押韻一樣的、和諧順暢的聲韻效果?

      (教師帶領學生勾畫詩歌每小節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復的詩句,圈出表明時間的詞: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明確:這首詩音律上的特點是回環往復。正因如此,讀起來有一種回環上升、層層推進、和諧悅耳、一唱三嘆的音韻美感。

      學生再讀。

      (教師用領“讀”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聲,聲入心通,帶領學生不斷深入作品。)

      四、讀詩之手法

      (一)請學生分享初讀時勾畫出的打動自己的詩句。

      學生勾畫圈點集中在每一節第二句,還有“這頭、那頭”“外頭、里頭”等處。

      (二)重點品讀四個比喻句

      PPT展示四個比喻句(略)

      1.展開想象,說說對這四句詩的理解,并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

      明確:四個比喻句分別表達了對母親的想念、對新娘的思慕、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祖國的深沉的愛意。

      2.四個比喻前后順序上的安排有什么講究。

      明確:步步擴大,層層深入,節節升華。

      3.聯系詩中的“這頭”“那頭”“里頭”“外頭”,體會這些詞語給人怎樣的感受。

      明確:“這頭”“那頭”“外頭”“里頭”的用詞拓寬了空間,詩人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中阻隔,時空迢遙,可望而不可即,痛苦思念。鄉愁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的泥石流,但是作者用四個比喻,讓這種復雜的復調的情感具象化,化抽象為具體,表達自己的鄉愁。鄉愁是對母親的思念,是對妻子的`思念,是對逝去的親人的思念,是希望臺灣早日和祖國團圓的熱切期盼。讀完全詩,我們受到感動。

      五、讀詩之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寄寓了詩人主觀情感的事物,一般都是名詞性的具體事物。這四個比喻句的喻體——“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就是意象。

      (一)用其他的事物來替換詩中原來的喻體,仿寫一個新的比喻句(詩中其他語句可以稍做變化)。

      教師示范:小時候/鄉愁是一封薄薄的家書/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分組活動: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小節,仿寫一個小節中的比喻句。

      (學生仿寫;教師巡視,及時判斷,指出其正誤優劣,相機指導;全班交流。)

      示例:

      小時候/鄉愁是一輛舊舊的自行車/我在后頭/母親在前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根短短的電話線/我在這頭/親人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場舊舊的電影/我在外頭/記憶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張薄薄的照片/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不恰當的示例:

      小時候/鄉愁是一張長長的信紙/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點撥:“長長的”不符合原詩意象前修飾語的語境。

      長大后/鄉愁是一封薄薄的信封/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點撥:“信封”與原詩第一節“郵票”重復,沒有顯示原作不同生命階段意象選擇的獨特性和個性化。

      后來啊/鄉愁是一張黑白的遺照/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點撥:過于直白,讓讀者一覽無余,不夠含蓄。可以換成“鄉愁是一個小小的鏡框”。

      (二)組織學生討論將改寫與原作做細致比較,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原詩寫作中遣詞造句的創造、意象選擇的精美、分寸把握的匠心。

      小結:原作意象選擇得精美圓熟,鮮明突出。意象前修飾語對意象的反襯,形成情感表達的張力: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作者把意象寫得小巧精致,那份濃濃的鄉愁卻在小小的意象中自然流露。郵票小小,思念深深;船票窄窄,情愫長長;墳墓矮矮,痛苦無窮。尤其是淺淺的海峽,讀到“淺淺”二字,我們似乎瞬間感受到了來自詩歌的一種虹吸,一種糾纏,一種撕裂,讀到了許許多多的審美快意,這就是詩歌的張力。

      (三)背誦詩歌。

      六、布置課后作業

      1、閱讀余光中《鄉愁四韻》《民歌》,運用本課學到的知識加以賞析。

      2、模仿《鄉愁》的格式,在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首三段構成的詩歌。

      選擇題目:“友誼”“青春”

      PPT:

      【友誼示例】

      小時候/友誼是一顆甜甜的糖果(面包、餅干)/我吃這頭/好友吃那頭

      長大后/友誼是一本輕輕的書冊/我看這頭/老師看那頭

      后來呀/友誼是一串小小的數字/我在這頭/同學在電話那頭

      【青春示例】

      小時候/青春是一張五彩的畫卷/我在外頭/向往在里頭

      長大后/青春是一段長長的旅途/我在這頭/理想在那頭

      后來啊/青春是一張斑駁的照片/我在里頭/淚滴在外頭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3課《鄉愁》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畫》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aoe》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五》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二》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案03-21

    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日月明》教案03-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每日更新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 |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 最新成免费人久久精品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