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教案

    時間:2022-10-21 10:02:03 教案 我要投稿

    汽化和液化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化和液化教案(精選13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1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沸騰的條件。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汽化現象。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的溫度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用具】

      水槽、塑料袋、酒精、熱水、燒杯、鐵架臺、溫度計、酒精燈、石棉網、紙蓋。

      【教學過程】

      一、引入b課

      老師用棉紗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寫幾個字,不一會兒,字跡不見了,引起同學們的思考。

      二、進行新課

      1、演示。

      2、教學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3、實驗“探究水的沸騰”

      [提出問題]:我們把水燒開稱為沸騰,請同學們來說說你所見到的、感受到的沸騰現象?

      [猜想和假設]:

      [設計實驗]:正確選擇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燈(加熱)、燒杯(盛水)、燒杯蓋(防止熱散失)、鐵架臺(支撐燒杯)、溫度計(測水溫)、石棉網(燒杯受熱均勻)。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將觀察到的現象和數據記錄下來。

      [分析和論證]:將實驗數據進行處理,作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象。

      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說明,使學生較好地了解沸騰的特點,知道沸騰的條件。

      [評估]:讓學生回顧操作,評估探究的各個環節,你認為這些探究還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請提出來,最好能說出改進的措施。本實驗可能因使用的溫度計質量問題,以及本地的大氣壓影響使測出水的沸點不是100℃,可結合小數據括號中的“在標準大氣壓下”作簡單說明。

      4、教學沸騰相關知識

      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與大氣壓強有關。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和繼續吸熱。

      5、學生自學課本第88頁的科學世界《不燙手的“開水”》并回答問題。

      6、回憶童年。

      回憶小學時科學課上“紙鍋燒水”的實驗,結合剛才所學的知識,說明紙鍋為什么不會燃燒并且還能將水燒開?

      7、討論。

      8、教學蒸發相關知識

      ①蒸發的概念及特點。②體驗蒸發制冷的作用。③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9、試一試。

      三、小結

      比較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掌握汽化的兩種方式。

      四、作業布置

      課本91頁第3題,第92頁第4題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2

      【內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節,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溫度的概念、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質通常存在的三種狀態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這些知識都為這一節課的學習作了充分的準備。本節講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條件,這些內容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理念,本節“想想做做”3個,科學探究活動1個,“動手動腦學物理”1個,“STS”一個,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的主要特點。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沸騰的條件。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汽化現象。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的溫度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熱水、燒杯、鐵架臺、溫度計、酒精燈、石棉網、紙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老師用棉紗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寫幾個字,不一會兒,字跡不見了,引起同學們的思考。

      二、進行新課

      活動1:課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師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裝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熱水中,塑料袋鼓了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學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見了,而塑料袋卻馬上鼓起,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塑料袋癟了,袋里又有酒精了。這時學生自然產生“酒精到哪里去了?”、“為什么塑料袋會鼓起來?”、“酒精為什么會失而復得?”等一系列的疑問,從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動2:“探究水的沸騰”這個探究活動是本節的重點,采用探究物理問題所經常采用的方法:

      [提出問題]:我們把水燒開稱為沸騰,請同學們來說說你所見到的、感受到的沸騰現象?(由于燒開水是我們生活中常做的事,因此同學們可以說出較多的沸騰時的現象)

      [猜想和假設]:既然沸騰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象,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思考和猜想,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進行歸類。如:水沸騰時溫度會上升,停止加熱水不會沸騰……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通過教師給出的器材,同學們討論、思考,學會正確選擇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燈(加熱)、加蓋燒杯(盛水、防止熱散失)、鐵架臺(支撐燒杯)、溫度計(測水溫)、石棉網(燒杯受熱均勻)。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知道蒸發可以制冷。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沸騰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沸騰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引言:做個有趣的實驗:用紙鍋燒水,紙鍋為什么沒被火燒著?

      下面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1.如圖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___℃

      2.物態變化屬于熔化的是___,凝固的是___

      a.夏天吃冰棒解熱

      b.冰箱中取出的冰塊化成水

      c.冬天河面上結了一層冰

      d.鋼水澆鑄成火車輪

      液態和氣態之間能否進行相互轉化呢?

      實驗1:

      在氣球或塑料袋中滴入酒精,擠出空氣后扎緊口。放入熱水中。請觀察現象。

      新課:一、汽化和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需要吸熱。

      物質從氣態回到液態的過程叫液化,需要放熱。

      二、蒸發

      1.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分析蒸發的特點:

      現象1:濕衣服在太陽下晾曬會變干,在陰涼處也會變干了,為什么呢?

      現象2:濕衣服弄成一團,衣服的外邊干了,但是里邊還沒干,為什么呢?

      現象3:現在我們的秋季校服洗干凈后要晾曬一天的時間才能干,為什么呢?

      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空氣流動速度

      分析以下現象,思考哪些因素影響蒸發的快慢:

      現象1:濕衣服在太陽下晾曬很快干了,在陰涼出陰涼處干的慢;

      現象2:衣服打開晾曬干的快,弄成一團就干的很慢;

      現象3:秋天有風的天氣里衣服干的快,沒有風的時候干的慢。

      3. 液體蒸發需要吸熱,會導致所依附的物體溫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三、探究 水的沸騰

      1.實驗目的:

      觀察沸騰前后水中氣泡的變化情況和溫度的變化規律。

      2.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裝有適量水的燒杯和杯蓋等。

      3.觀察現象并記錄在表格中

      注意觀察沸騰前和沸騰時氣泡產生的部位以及運動過程中大小的變化,觀察水溫度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從85 ℃開始計時)

      4.分析數據和圖像得出探究結論

      5.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四、液化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燒水時,在最靠近壺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現“白氣”,為什么?

      閱讀教材61頁第3和第4自然段,寫出液化的兩種方法是: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課后小結

      1.汽化是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汽化吸熱; 2.液化是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液化放熱; 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蒸發有致冷作用; 4.液體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沸點; 5.液化有兩種方法:降溫和壓縮體積。

      板書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

      二.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

      三、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四、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并只在液體表面上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五、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和液化互為逆過程。

      (2)了解使氣體液體的方法。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覺的一些液化現象。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觀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實驗,加深對液化現象的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樂于探索物態變化的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態變化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知道液化放放熱,知道液化現象和液化的方法。

      【難點】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覺的一些液化現象。

      【實驗器材】

      圓底燒瓶、溫水、酒精燈、鐵片(玻璃片)、鐵架臺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導語一 師:秋天的早晨,荷葉上常會有晶瑩的露珠,深秋的早晨常會大霧迷漫,這此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

      導語二 師:同學們家里做飯用的燃料“液化氣”常溫下是氣態,它是怎樣變成液態貯存在鋼瓶里的呢?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一)模擬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做一做】

      如圖甲所示,將圓底燒瓶內注入少量的溫水,

      取一干燥的鐵片(玻璃片)放在瓶口上方。

      【看一看】仔細觀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現了什么?

      上方的鐵片底部出現了什么?

      現象:瓶口上方有霧氣出現;鐵片底部有水珠出現。

      【做一做】

      如圖乙所示,將圓底燒瓶內注入少量的溫水,取一蒸發皿放在瓶口上方,在蒸發皿內倒入適量熱水。

      【看一看】仔細觀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現了什么?上方的鐵片底部出現了什么?

      現象:瓶口上方沒有霧氣出現;蒸發皿底部也沒有水珠出現。

      【討論交流】 為什么圖甲中有水珠出現而圖乙中沒有水出現水珠呢?

      學生交流后回答:圖甲上方溫度低,潮濕而暖和的水蒸氣遇到冷時,會出現“白霧”而圖乙上方溫度高,所以不會出現“白霧”。

      【試一試】請一名同學上臺用手摸一摸圖甲和圖乙上方的鐵片和蒸發皿,說出手的感覺如何。(燙手)

      【問 題】圖甲和圖乙上方的鐵片和蒸發皿燙發手說明了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說明水蒸氣遇到它們時要放熱。

      雨滴的形成要經歷怎樣的物態變化?需要什么條件?(學生分析總結)

      【小結歸納】(板書)

      (1)瓶中潮濕而暖和的水蒸氣上升,當在瓶口附近遇 冷 時,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

      (2)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做液化,液化時要放熱。

      【做一做】課本圖2-20,用注射器吸進一些乙醚,用橡皮

      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動活塞,當看不見針筒內的乙醚

      液體時,再推壓活塞,觀察注射器中是否出現了液態乙醚。

      【議一議】這個實驗中采用的液體方法是什么?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哪些?

      【小結歸納】(板書)

      (3)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想一想】

      (1)當水壺里的水沸騰時,為什么靠近壺嘴的一段

      看不見“白氣”,而在上面一段能夠看見?

      答案:因為壹嘴處的溫度很高,水蒸氣無法放熱,

      不能液化;而離壹嘴稍遠的上面一段溫度

      較低,水蒸氣能夠放熱而液化成小水珠,

      聚集在一起,形成我們看見的“白氣”。

      (2)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氣是怎樣液化的?

      答案:石油天然氣在常溫下是處于氣態,通過不斷向鋼瓶充入石油天然氣,增大了鋼瓶內的壓強(相當于壓縮了石油氣的體積),使之在常溫下液化。

      三、應用遷移 鞏固提高

      類型三:液化現象

      [例1]在衛生間里洗過熱水澡后,室內的玻璃鏡面會變得模糊不清,過了一會兒,鏡面又變得清晰起來,請你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鏡面上發生的這兩種現象。

      答案:在衛生間里洗過熱水澡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鏡面,液化成小水珠,使玻璃僮面變得模糊不清;過了一段時間后,鏡面上的小水珠蒸發(汽化),使得鏡面由模糊變得清晰起來。

      [變式1]有一種說法叫“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齊著水面的位置向下,發現了一層均勻頒布的小水珠。關于小水珠出現的原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水缸有裂縫,水滲了出來 B.是水的蒸發現象

      C.是水蒸氣的液化現象 D.是水蒸氣附著在上面

      四、總結反思 拓展升華

      【總結】

      (1)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做液化,液化時要放熱。

      (2)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①降低溫度;②壓縮體積。

      【拓展】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住在非洲的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沒有電,夏天無法用冰箱保存食物,一倍物理老師發明了一種“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個內罐和外罐組成,兩罐之間填上潮濕的沙子。如圖所示,使用時將食物和飲料放在內罐,罐口蓋上濕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并經常在兩罐間的沙子上灑些水,這樣就能起到保鮮作用。

      (1)經常在兩罐間灑些水的原因是 利用水蒸發吸熱 。

      (2)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是為了 加快水的蒸發 。

      五、作業 《目標檢測》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通過列舉生活實例知道汽化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第四節汽化和液化 教案(北師大八年級上)。

      ②通過列舉生活實例知道蒸發快慢與表面積、溫度、氣流有關,蒸發過程中吸熱。

      ③通過探究理解沸點的概念,知道沸騰過程中吸熱和沸騰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學會比較的研究方法。

      ②通過對水的沸騰現象的探究,體會探究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列舉大量生活實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形成對自然界的關心和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②通過對探究實驗數據和現象的記錄,形成誠實的品質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液體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蒸騰。能比較兩種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運動觀點解釋蒸發現象,能借助實驗分析液體蒸發的三個影響因素。以及在實驗中的應用,能夠列舉并分析增大蒸發和減小蒸發的事例,確認液體蒸發時,溫度要降低,并以此來解釋相關的現象。

      3.理解液體沸騰的規律,確認液體沸騰是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液體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但要吸收熱量。能用分子運動的觀點說明沸騰的實質。

      4.能根據實驗數據做出液體沸騰的圖像,能根據液體沸騰圖像敘述液體沸騰的特點。

      5.理解沸點概念。能說出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了解低沸點物質在實標中應用。

      6.能用實例說明液化現象,確認氣體液化時,要向外放出熱量。能說出氣體液化的

      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能列舉液化現象以及液化在實標中應用的事例。

      教學課時

      兩課時(含實驗)

      教學準備

      五組: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200ml燒杯。酒精溫度計。硬紙板。玻璃片。一次

      性打火機。30%酒精。50ml注射器。乙醚。等。棉簽。水。視頻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1.板書設計。

      蒸發: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

      狀態變化:液體氣態。

      蒸發能量變化:吸熱。

      影響因素:溫度,液體表面積,風速。

      沸騰:在一定溫度下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不同液體,沸點不同)

      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液化。

      液化狀態變化:氣態液態。

      能量變化:放熱,

      影響因素:溫度下降,體積壓縮

      汽化吸熱,液化放熱,規律的應用。低沸點物質的應用。

      2.教學過程設計。

      蒸發⑴分發器材,實驗室上課無此步驟。

      ⑵讓學生用棉簽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觀察現象,討論,歸納出蒸發概念。

      ⑶例舉洗手后不擦干怎樣使手快干,歸納出影響蒸發的因素。

      ⑷俗話說冷冷在風里,試用所學知識解釋歸納出蒸發的能量變化。

      ⑸設凝,電風扇能對任何物體降溫嗎?

      ⑹分組實驗,水的沸騰。注意觀察現象,并描述。

      a沸騰前,水的溫度不斷升高,沸騰時水的溫度保持不變,同時有大量氣泡從杯底及四周水中產生并迅速增大,洶涌冒出水面。氣泡破裂開來,放出里面的蒸氣,歸納沸騰特點。

      ①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的,即低于這個溫度液體吸熱升溫,但不沸騰,在這個溫度液體沸騰但不升溫。

      ②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劇烈發生的。

      ③液體沸騰時雖然溫度不變,但要吸熱。

      ⑺列表歸納。

      蒸發沸騰

      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收熱量

      不同點特點

      1.只發生在液體表面。

      2.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 1.同時發生在液體表面和內部

      2.只在一定溫度沸點下發生。

      1.液體溫度的高低。

      2.液體表面積的大小。

      3.液體表面上氣流的快慢。

      液體表面氣壓的大小。

      ⑻閱讀沸點表(標準大氣壓)

      ⑼低沸點物質的應用。

      液化。

      ①同學都喜歡喝冰凍的瓶裝水,水從冰箱內取出后會發生什么現象,沸騰的水上蓋一干的玻璃片,馬上會出現水滴,這些水是從哪里來的?

      ②討論歸納出液化的概念,說明液化時要放熱。

      ③討論100℃水蒸氣與100℃水燙傷哪個嚴重?為什么?

      作業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汽化現象及汽化的兩種方式;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現象及蒸發可以致冷,理解蒸發快慢的條件;

      4.通過“液體沸騰”這一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5.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物理現象的物理道理。

      6.使學生養成與人協作,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意識。

      二、教學準備

      1、電教器材: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2、實驗器材:燒杯、溫度計、火柴、、鐵架臺、石棉網、棉線、熱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紙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演示

      (1)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寫下“液體”兩個大字,過一會兒“液體”不見了。

      (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幾滴酒精,排盡空后封口,并將其放入熱水中,觀察塑料袋的變化。從熱水中拿出來,過一會再觀察塑料袋的變化。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提問---歸納:

      物理學把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汽化和液化現象。

      1、提出問題: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汽化和液化現象?看誰想到的多?

      教學方法:思考—討論—展示交流—評估歸納

      如:(1) 、濕衣服晾干(2) 、水壺里水燒開(3) 、打火機打火

      (4) 、使用液化石油氣、 (5) 、灑在地上的水變干

      (6) 、洗過的頭發用吹風機吹干等等,(7) 、冰棍周圍冒“白氣”

      (8) 、冬天,室內玻璃窗上的水珠; (9) 、水燒開時,壺嘴冒“白氣”

      (10) 、剛從冷藏室中拿出的蘋果,表面不斷凝結小水珠

      2、提出問題:水壺里水燒開汽化和灑在地上的水變干汽化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學方法:思考—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出汽化現象可分為兩類:

      蒸發:液體表面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

      3、探究水的沸騰

      (1) 、提出問題:水沸騰的現象也許大家都見過,但是否

      觀察過水沸騰的全過程?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的可以大膽地提出來。

      教學方法:思考—討論—交流—歸納:

      如:①水沸騰有什么特征?

      ②水沸騰需要什么條件?

      ③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溫度會不會變化?

      (2)、猜想: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猜想一下問題的答案)

      如:①水沸騰時有大量氣泡產生; ②水沸騰過程中需要吸熱;

      ③水沸騰過程中,如果繼續加熱,溫度不變;

      ④水沸騰過程中,如果繼續加熱,溫度升高

      (3) 、設計實驗:(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水的沸騰。)

      教學方法:學生分小組設計實驗,選樣器材,并匯報展示實驗方案。

      提示:實驗成功的關鍵是要縮短水沸騰前加熱的時間,既能節約能源,又能減少污染,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呢?

      歸納:①燒杯小一些,加熱水少一些;②燒杯上加一帶孔的紙蓋;

      (4) 、學生分組實驗:

      提示學生重點觀察的問題并做好記錄

      ①點燃酒精燈后,溫度計的示數變化

      ②當溫度升高時,水中是否出現氣泡?這些氣泡是怎樣變化的?

      ③水沸騰過程中繼續對它加熱,溫度計的示數是否變化?

      ④沸騰的水停止加熱,水還會繼續沸騰嗎?

      ⑤水沸騰時,燒杯里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否透明?

      (5) 、分析與論證:

      教學方法:展示學生實驗結果--交流分析--總結歸納出水沸騰的條件及規律:

      ①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②液體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③沸騰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

      (6) 、討論和交流:

      學生對于實驗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如:①水沸騰時的溫度為什么不是100℃而是96℃?

      ②各組水沸騰時的溫度為什么不同?

      ③當酒精燈熄滅,停止加熱,沸騰并沒有立刻停止。

      提示歸納: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水不太純,氣壓的高低,溫度計不太標準等都可以影響水沸騰時的溫度。沸水吸收了石棉網的余熱,所以水沸騰還能繼續一段時間。

      4、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找出“沸點”定義,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沸點表。并回答問題:通過閱讀沸點表你發現了哪些規律或者說得到了哪些結論?

      思考—討論—交流—歸納:

      (1)。不同的液體的沸點是不同的。

      (2)。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是100℃。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3、通過做液體沸騰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及實驗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

      五、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和表述,總結出沸騰的特點,并對生活中蒸發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六、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法、討論法、探究法

      七、教學用具

      塑料袋、酒精、鐵架臺、溫度計、燒杯、石棉網、酒精燈、硬紙板、一張光滑的厚紙、扇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將酒精抹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類似現象嗎?雨后地上的水坑,一會兒也干了,地上的水的水到哪里去了?通過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進行新課

      做課本中實驗,或者觀察書上的實驗現象圖片。實驗現象:將塑料袋沉入80℃以上的熱水中,塑料袋鼓起來了,酒精變少了。拿出來涼一會兒,看到塑料袋癟了,有小液滴,小液滴是酒精,因為水沒進去。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沸騰和蒸發是汽化的兩種形式,我們這節課就來了解它們。

      1、汽化和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

      2、蒸發(板書)

      蒸發——是一種在任何溫度下,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課件)

      a、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b、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c、液體表面流動的氣流越快蒸發越快。

      [想想做做]

      (2)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吸熱,有致冷作用。

      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覺?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涼的感覺,用手扇一扇,感到更涼。這說明蒸發過程需要吸熱,蒸發有致冷作用。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蒸發的慢。用手扇酒精蒸發更快。說明蒸發快慢與空氣流動快慢有關。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這說明液體蒸發快慢與液體表面積有關。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同學們回答地非常好。

      看課本圖4、3—5,你能解釋這些現象嗎?學生們相互討論、教師啟發誘導游泳后剛從水中出來,人身體上有水,皮膚上的水分蒸發,水在蒸發過程中需要吸熱,就要從人的皮膚吸收熱量,使體溫下降,所以感覺特別冷。天熱時,由于狗沒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熱,只得伸長舌頭,大口喘氣,靠加快呼吸,增加蒸發量來散熱。同學們回答地很好,影響蒸發快慢有三個因素,并且蒸發有致冷作用。

      3、沸騰(板書)

      怎樣使一杯水在短時間內完全汽化呢?

      水的沸騰:我們每天要喝開水,開水是水燒開,也就是水沸騰,現在回憶一下燒水時的有關情況,提出想了解什么?水開了為什么要冒氣?水燒開需要哪些條件?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是不是溫度會越來越高?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問題提出來,大家先大膽猜測,相互討論,制定方案,通過實驗觀察,得出結論,解決問題。水熬干了,水變成了水蒸氣。

      實驗方案1:

      把冷水倒在燒杯里,將燒杯放在鐵架臺上的石棉網上,杯上蓋上中心有孔的硬紙板,把溫度計穿過紙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燈給盛了冷水的燒杯加熱,當水溫至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直到水沸騰后5min為止。

      實驗方案2:

      把熱水倒入燒杯中,用酒精燈給熱水加熱。

      兩種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們現在分兩大組。一大組用冷水做,另一大組用熱水做。仔細觀察,最后得出結論。并說出這兩種方案的缺點。

      冷水:開始給水加熱時,在燒杯的器壁出現了許多小氣泡,隨著水的溫度升高小氣泡逐漸變大,并脫離燒杯器壁開始上升,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變小,還沒有到達液面就消失了,同時聽到吱吱的響聲,后來發生了變化,脫離器壁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逐漸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這時水就沸騰了,在沸騰前水的溫度逐漸升高,沸騰時水的溫度是不改變的,把酒精燈撤掉以后,沸騰停止。

      熱水:開始給水加熱時,水溫上升。水沸騰時,內部出現大量的氣泡,氣泡越來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氣擴散到空氣中。水的溫度不變,把酒精燈撤去,沸騰停止。

      開始給冷水加熱時,由于水中溶有空氣,在器壁上生成氣泡,氣泡中含有空氣和水蒸氣,繼續加熱,氣泡受熱膨脹,當氣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氣泡脫離器壁開始上升,氣泡上升溫度降低,氣泡內的大部分水蒸氣要液化成水,氣泡外邊壓強大于氣泡內氣體壓強,氣泡變小。這里邊關于壓強和浮力我們以后要學到。現在根據觀察進行分析總結,找出規律。

      根據水沸騰時溫度不變,說明水的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生。根據氣泡上升,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說明水的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根據撤掉酒精燈后,水就停止沸騰,說明液體在沸騰過程中需要吸熱。

      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做沸點。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在沸騰過程中需要吸熱。

      看課本80頁小數據。為什么表上標“在標準大氣壓下”?液體沸點與大氣壓有關,以后要學。像我們用的高壓鍋,鍋內氣壓高于標準大氣壓,所以高壓鍋內水的沸點也高于100℃。而高原的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所以高原上水的沸點低于100℃。要記住酒精的沸點78℃、水銀的沸點357℃。通過表格比較蒸發和沸騰4、液化

      前面我們看到,把塑料袋從熱水中拿出,涼一會兒,塑料袋變癟,并且有酒精液滴,這過程說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討論。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酒精被液化。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這是液化的一種途徑。

      在一定的溫度下,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這是液化的第二種途徑。這我們也不陌生。我們家中用的液化氣罐,就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石油氣變成液體后裝入鋼罐的。還有我國長城三號運載火箭的第三級的燃料,用氫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劑,這些裝在火箭里的氫和氧都是以液體狀態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過程。那它是吸熱還是放熱?能用例子解釋嗎?使氣體液化有兩種途徑:(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

      [板書]液化過程要放熱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兩種形式:蒸發和沸騰。汽化過程要吸熱。液化過程要放熱。

      四、課后作業

      板書設計

      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

      2、沸騰

      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在沸騰過程要吸熱。3、蒸發

      蒸發——在任何溫度下,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a、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b、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c、液體表面流動的氣流越快蒸發越快

      液體在蒸發過程中吸熱,有致冷作用

      4、使氣體液化的兩種途徑:

      (1)降低溫度

      (2)壓縮體積[想想做做]紙鍋燒水

      我們現在用桌子上那張光滑的厚紙,做成小紙鍋,紙鍋里裝些水,放到火上加熱。注意不要讓火苗燒到水面以上,觀察到什么。學生們做,教師巡回指導,給紙鍋加熱一會兒,水沸騰,而紙鍋并沒有燃燒,這是為什么?水100℃就沸騰,而紙的著火點大約是183℃,所以水沸騰而紙鍋并沒有燃燒。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

      2、探究水的沸騰現象,知道沸點

      3、知道蒸發可致冷

      4、知道液化的兩種方式

      5、結合生活中的物態變化激發學習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水的沸騰

      2、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

      3、液化的方式

      教學難點:沸騰與蒸發的區別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熔化過程中,要吸熱還是放熱?

      2、晶體熔化條件、特征各是什么?

      3、凝固,要吸熱、放熱?

      4、由三態變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課。

      探究新知

      一、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

      分類:沸騰、蒸發

      (一)沸騰

      1、定義: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剖析:

      ①發生部位:液內和液表

      ②發生溫度:一定溫度(沸點)

      ③程度:劇烈

      2、水的沸騰實驗:

      ⑴目的:觀察水的沸騰現象;沸騰溫度

      ⑵裝置:注意:器材;組裝等

      ⑶沸騰前的現象:少量氣泡形成,氣泡上升變小,未到水面消失。

      ⑷沸騰時的現象:大量氣泡形成,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

      ⑸記錄表格

      時間/min

      溫度/℃

      ⑹圖像:(描點作圖;圖像分析)

      ⑺沸點:

      定義: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②影響因素:液體種類;液表的氣壓

      (由學生閱讀教材P60的小資料《幾種液體的沸點》歸納)

      ③水的沸點:1標壓下,是100℃

      補充:液體溫度計中液體選用要求

      凝固點<被測液體溫度<沸點

      3、沸騰條件:

      ①溫度條件:溫度達到沸點

      ②熱量條件:不斷吸熱

      練習:如圖所示,當燒杯中的誰沸騰后,試管中的水是否沸騰?

      4、沸騰的特征:

      ①溫度特征:溫度不變(保持在沸點)

      ②熱量特征:不斷吸熱

      學生討論:教材P60想想議議

      (如下圖)——紙鍋如何將水燒開的?

      ⑴注意:不要讓火苗燒到水面上的紙

      ⑵水沸騰而紙鍋不燃燒:紙的最高溫度為水沸騰時的溫度,達不到紙的沸著火點。

      (二)蒸發

      1、定義: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氣化現象。

      剖析:

      ①發生部位:液表

      ②發生溫度:任意溫度(不受溫度限制)

      ③程度:緩慢

      2、蒸發的作用:致冷的作用

      實例分析:

      ①擦酒退燒。

      ②夏天游泳后感到冷。

      ③夏天狗伸舌頭納涼。

      ④多油的湯(菜湯)不易冷卻。(油層阻礙水分的蒸發)

      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分別有學生舉例分析)

      ①液體的種類

      ②液體的溫度

      液體的表面積

      液表的氣流速度

      練習:

      1、人淋雨后,若不及時換下濕衣服,為什么容易患感冒?

      2、小勇喝開水時,向水面吹氣,這樣喝起來就不太燙,這是為什么

      ?

      二、液化

      1、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物態變化

      2、引導學生實例分析:

      ①“白氣”(“白煙”)的形成

      ②云、雨、霧、露的形成

      ③冬天玻璃、鏡片變模糊

      ④夏天瓷壇(水管)“流汗”

      ⑤氣體打火機中的“氣體”

      ⑥液化石油氣

      ⑦從冰箱中取出的鐵塊變濕(擦不干)

      ⑧食物“回潮”

      3、液化的方式:

      ①降低溫度

      ②壓縮體積

      液化的實際應用:

      4、液化時要吸熱。

      討論為什么:水蒸氣比開水更燙?

      三、科學、技術、社會:《電冰箱與臭氧層》

      (學生閱讀教材P62《電冰箱與臭氧層》,結合圖探討冰箱如何降溫的)

      1、氟利昂:

      ①氟利昂既易汽化又易液化。作為熱的搬運工。

      ②氟利昂會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使紫外線到達地面。(人照射過多患皮膚癌)

      2、學生討論冰箱中的物態變化:

      ①冷凍室:氟利昂汽化吸熱

      ②冷凝器:氟利昂液化放熱

      鞏固練習

      1、寒冷的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寒冷的室外回到暖和的室內時,鏡片會變得模糊不清,但過一段時間又會變清晰,這是由于室內的'水蒸氣先在鏡片上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珠后又發生__________所導致的現象。

      2、針對我國土地沙化及沙塵暴日益嚴重的形勢,專家們提議,要提高植物覆蓋率,減少裸地面積,這樣可以使土壤中水分蒸發___________(填“加快”或“減慢”)

      3、把一根燒紅的鐵棒放入冷水中,會發出“吱吱”響聲,并會冒出“白氣”這是因為先________后________。

      4、已知液態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分別是-183℃、-196℃、-78℃。如果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用降溫的辦法,從空氣中提取這些氣體,那么溫度下降時,首先被分離出來的是(

      )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三種液體同時液化無法分離

      5、餃子放在水中煮,怎么煮都不會發黃變焦,而放在油中炸,過一會兒就會發黃甚至發焦、這一現象表明油的__________比水高。

      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利用蒸發吸熱的是( )

      A、把濕衣服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曬干

      B、醫生往發燒病人的頭上擦些酒精來緩解病情

      C、夏天從游泳池剛上岸的人被風一吹感覺很冷

      D、吃冰棒可以解熱

      7、醫生為病人檢查牙齒時,會拿一個帶把的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燒一燒,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內,通過小鏡子的反射來看清牙齒的內側,醫生把鏡子燒一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在工器廠里,常用水膠粘木料,這種膠需要在100℃左右的溫度下熬化后才能使用,溫度再高就會熬焦,失去粘性.所以工人師傅熬這種膠時用如圖所示的雙層鍋,兩層鍋之間裝著水,這樣就不會把膠熬焦了,這是為什么?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蒸發的現象和特點。

      2.觀察水的沸騰現象和條件和特點。

      3.知道蒸發和沸騰統稱為汽化,了解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知道液化現象。

      5.知道液化放熱及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6.體驗蒸發現象,了解其應用。

      7.通過觀察水的沸騰現象經歷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體會實驗的魅力,培養分析、概括物理規律的能力,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畫圖像、歸納總結沸騰的特點。

      3.使氣體液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師:在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水的三種狀態,知道水可以由一種狀態變成另外一種狀態,(出示課件“水的三態變化”)

      師:老師這里有一杯冷水,過一段時間這杯水會怎樣?請同學們思考后回答。

      (說明:情景引入、激起學生聽課興趣,學生會根據剛才看到的課件說出水會變成氣體,這杯水會減少等)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杯熱水,這個燒杯中的水過一會兒也會變少嗎?減少的水哪去了?比較這兩杯水發生的現象有什么相同點?(都是由液體變成氣體。)

      (說明:歸納總結、使他們在參與中感悟成功的喜悅,為學習本節知識提供良好的精神狀態)

      師:像這種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叫汽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汽化現象。

      二、汽化

      師:比較剛才兩杯都變少的過程及現象,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搶答)

      學生會分析出:第一杯中比較平緩、比較慢、不劇烈、可以在任何溫度下進行。第二杯中比較劇烈、比較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有氣泡、內部也有氣泡等。

      教師:按照汽化的定義,這兩杯水雖然都發生了汽化現象,但汽化的方式不同,物理上把前一種汽化方式稱為蒸發,第二種氣化方式稱為沸騰。

      1.蒸發現象。

      學生實驗:在手背上涂酒精,觀察酒精的變化并體驗涂酒精處手背的感覺。

      我們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涂一些酒精,看示數的變化。(實驗激趣氣氛活躍)猜一猜,溫度計的示數會怎樣變化?實際做一做。

      生:做實驗并交流結論。

      師:溫度計的示數減小說明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物體那里吸收熱量,也就是說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現象?你能說一說嗎?

      (夏天游泳后剛從水中上岸感到冷,如果被風吹了更冷的發顫。下雨后的面上的積水逐漸變少。涼曬的濕衣服會變干。)

      師:從同學們所列舉的蒸發的例子,試著歸納總結蒸發的幾個特點。

      教師總結:發生在液體表面,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汽化進行得緩慢,需要吸熱有致冷作用。

      師:那么影響蒸發的快慢因素是什么?教師出示實驗課件“蒸發的快慢”

      總結:液體溫度、空氣流動速度、液體表面積。(這里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

      2.觀察沸騰

      師:老師剛才加熱的這杯熱水它是汽化的另外一種方式——沸騰。因為它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溫度高,非常劇烈。說到沸騰同學們一定非常熟悉吧。誰能說說你見過的水沸騰時有什么現象?(學生總結:有氣泡、有響聲、水翻滾、不停地加熱最后能把水燒干、冒“白氣”、溫度越來越高。)

      (1)提出問題

      師:除了這些你們還想知道有關沸騰的那些問題?你能說出這里涉及到的物質狀態的變化、溫度的變化規律、吸熱情況嗎?(提出問題)

      (2)猜想、假設

      師:有沒有同學能夠解釋這幾個問題或大膽的猜想一下答案?(液態變為氣態、溫度不斷上升、需要吸熱)

      師:那么是不是這樣的,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觀察水的沸騰現象?需要什么樣的實驗裝置?(學生討論、思考、設計實驗裝置)

      (3)設計實驗

      學生交流裝置并簡要敘述觀察過程。全班共同討論,并設計記錄表格。

      (4)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

      師:教師總結:

      ①必須正確使用溫度計,實驗過程注意安全。

      ②注意觀察加熱過程中看到的現象(水的溫度、水發出的聲音、水中的氣泡……)。

      ③當水溫達到90 ℃左右時,每隔1 min記錄一次溫度,水沸騰后,再記錄5 min溫度情況,將數據填入表格中。

      ④兩名同學分工合作,一人看表,一人讀出溫度值并填在表格中,讀數要迅速,同時都要注意觀察現象。

      ⑤停止加熱后,要注意繼續觀察。(進行實驗并收集數據)

      (5)歸納總結分析評估

      讓學生描述實驗結果,從溫度變化、氣泡大小、聲音大小、吸熱情況等描述。

      教師總結: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水在沸騰時溫度不變。說明水在一定溫度下才能沸騰。我們把這個溫度叫做沸點。水的沸點在正常條件下是100 ℃ 。

      指導學生觀察熄滅酒精燈后,杯中的水不再沸騰,讓學生思考原因,指出:沸騰需要吸熱。

      師說明:沸點受氣壓的影響。我們以后再進一步學習。根據液體沸點表,請同學們思考:這節課你所用的溫度計是否是酒精溫度計?

      生:(思考后回答)不是,酒精的沸點是78 ℃ 。

      三、液化

      1 、降低溫度,氣體液化

      教師:小學自然和初中一年級的地理課本中都講過,雨的形成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降水,這是自然界中的液化現象。日常生活中液化現象也經常可以看到。

      演示實驗:把熱水裝在燒瓶中放在鐵架臺的石棉網上,直角玻璃管插在軟木塞上然后塞住燒瓶口,用酒精燈給燒瓶中的水加熱,當瓶中的水沸騰時,將鐵板靠近燒瓶口,可見水從鐵板上滴下。

      引導學生觀察:在直角玻璃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見,在玻璃管口一小段段距離的位置才看見“白氣”。很顯然,從玻璃管噴出來的是“水蒸氣”,水蒸氣無色看不見,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氣”,人們才看見,所以“白氣”是小水珠不是氣。

      總結:氣體溫度降低可以液化,大量實驗表明,所以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

      2 、壓縮體積,氣體液化

      問題:使氣體液化是否只有降低溫度一種辦法?用溫度降低的方法雖然能使所有的氣體液化,但是要使氣體的溫度足夠低,需要非常復雜的技術,從課本第15頁沸點表中可以看到氫要液化,溫度至少在-253 ℃以下,所以人們就想尋找能在不太低的溫度下使氣體液化的方法。

      演示: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動活塞使注射器里吸進一些乙醚,取下針頭,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時,注射器里的液態乙醚消失,全部變為乙醚蒸氣,然后推動活塞,壓縮乙醚蒸氣體積,讓學生注意觀察有沒有液體出現。(注:本實驗若用投影儀投影觀察效果較明顯)

      實驗結論:用壓縮體積的辦法可以使氣體液化。

      教師強調;有的氣體單靠壓縮不能使它液化,必須使它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以下,才能設法使它液化。

      四、課堂小結

      1 、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和沸騰。

      2 、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的現象和沸點。

      3 、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的兩種方法是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五、布置作業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10

      一、教學課題

      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物態變化”第3節“汽化和液化”。

      二、教學對象

      陽谷縣第二實驗中學初中二年級(八年級)。

      三、教材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第三章第3節的內容,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溫度的概念、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質通常存在的三種狀態,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這些知識都為這一節課的學習作了充分的準備。本節講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條件,這些內容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發展理念。從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汽化與液化概念,通過實驗探究汽化與液化的特點,總結規律,及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汽化與液化的應用。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液體沸騰時的特點,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利用實驗數據繪制圖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態變化,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

      四、學情分析

      由于八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前要設計好實驗,預測出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的關鍵部分,從實驗現象中總結出物理規律是非常重要的。沸騰和蒸發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之一,學生已經產生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了解沸騰的特點和蒸發的影響因素,對于學生來說都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但是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學生還是比較不熟練,教學中要不斷強化。在這個階段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課后多動手設計小實驗、多觀察周圍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沸騰的條件。

      (3)掌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以及蒸發過程中吸熱(蒸發可以致冷)。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汽化現象。 (2)通過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學會比較的研究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的溫度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列舉大量的生活實例,可以感覺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關,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過交流,能夠產生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的重要性。

      六、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以及蒸發的過程是吸熱的。 (2)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二)教學難點

      (1)理解沸點的概念。

      (2)通過與實際相結合,理解影響沸點的因素。

      七、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

      (一)教法學法

      針對以上的教學重難點,同時根據教材內容及編寫的特點,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本課時主要采用了以啟發式教學法和實驗探究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并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與之對應的學法有實驗觀察、合作交流和結合生活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蒸發過程吸熱以及水沸騰的特點,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二)教學用具

      鐵架臺、酒精燈、鐵圈、石棉網、燒杯、溫度計、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水、秒表、注射器、橡皮塞、乙醚。

      八、教學過程及時間分配

      (一)教學課時數

      2個課時(80分鐘)。

      一、自學指導:

      閱讀課本,完成下面的填空。

      1、汽化的定義:物質從態變為態的過程叫做汽化;

      2、液化的定義:物質從態變為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3、蒸發的定義:溫度下都能發生在液體的汽化現象。

      二、新課引入:

      同學們,給你一塊玻璃片,你能看清自己的頭像嗎?朝鏡子哈氣,再看看自己的像,有什么變化?

      剛才同學們哈氣,像很快模糊了,但一會兒又清晰了,這個現象里面藏著什么科學道理呢?今天我們探究了《汽化和液化》后,相信都能找到答案。

      三、合作探究:

      將一滴酒精滴到玻璃片上,輕吹幾口氣,觀察到什么現象?

      投影: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蒸發是汽化的一種方式,至于汽化的另一種方式——沸騰,下節課我們到實驗室去探究。

      下面請大家一起研究蒸發發生的部位。

      第一組實驗:蒸發的發生部位

      1、將陳醋倒入玻璃杯中,請身邊的同學聞聞,說出氣味;

      2、將麻油倒入醋上面,提示分成兩層,請身邊的同學聞聞,說出氣味;

      3、用玻璃棒攪拌液體,請身邊的同學先猜想后聞一聞,說出氣味;

      4、上述實驗說明:蒸發是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現象;

      5、舉例:濕衣服溫度高時會干,溫度低時也會干,說明了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發生。

      投影:蒸發的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汽化現象。

      濕衣服有時干得快,有時干得慢,說明蒸發有快慢之分。液體的蒸發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第二組實驗: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取兩張紙,放入水中浸濕,并排貼在兩只玻璃杯的外壁上,一只盛滿熱水,另一只盛滿冷水,看到了什么現象?請同學說出蒸發快慢與什么有關;

      2、取兩張紙,放入酒精中浸濕,用手將拎著,一張展開,另一張折成四分之一,看到了什么現象?請同學說出蒸發快慢與什么有關;

      3、取兩張紙,放入酒精中浸濕,并排貼在黑板上,一張用小風扇吹,另一張不用風吹,看到了什么現象?請同學說出蒸發快慢與什么有關;

      幾位同學動作協調,配合默契。實驗給大家展示了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溫度、液體表面積、空氣流動快慢。接下來請一位同學具體總結一下:

      1、液體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2、液體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3、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除了上述三個因素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嗎?

      第三組實驗:不同液體蒸發快慢不同

      1、三人在黑板上畫三個和黑板擦面積相等的長方形;

      2、分別用棉花同時在長方形中涂滿酒精、水、植物油,

      3、請同學們觀察現象,得出結論。(不同液體蒸發快慢是不同的)

      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同學們都認同這種觀點嗎?我們來分析他們研究的方法,他們控制了同樣的表面積、同樣的液體量、同時涂液體,使得實驗結果令人信服。這種只改變一個量,而控制其他物理量不變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同學們在今后的物理學習中還會常用控制變量法。

      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有什么因素也可能會影響蒸發的快慢?學生舉例:濕度影響液體蒸發的快慢。

      看來大家都是有心人。在蒸發過程中,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留意到還伴隨著溫度的變化,大家可以利用桌面的器材完成探究。觀察到什么?又說明了什么?結論:蒸發吸熱,有制冷作用。

      汽化是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反過來又叫什么呢?

      投影: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

      下面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觀察液化現象。

      第四組實驗:水蒸氣遇冷液化

      1、端上一杯熱茶,請同學喝茶;

      2、戴眼鏡同學靠近看什么茶;

      3、鏡片上出現水霧,什么也看不清;

      4、茶杯里冒出的“白氣”是什么?

      鏡片上的水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空氣中有水蒸氣,我們看不見。高壓鍋出氣口沖出的高溫水蒸氣也看不清楚(視頻),但出氣口上方的溫度相對低一些,水蒸氣遇冷液化后形成了“白氣”。水蒸氣會不會隨時都液化呢?

      第五組實驗:鏡子加熱后水蒸氣難以液化

      1、將鏡子放在酒精燈上烘烤5秒鐘;

      2、再將鏡子放在熱水瓶口3秒,給同學觀察,沒有水霧產生,這說明了什么?上面實驗告訴我們:液化是有條件的,水蒸氣遇冷會液化。反過來,不給降溫甚至升溫,就可以阻止液化。牙醫在使用小鏡子前會將其放置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段時間就是阻止口腔的水蒸氣液化。還有沒有其它方式讓氣體液化呢?第六組實驗:壓縮氣體使其液化

      1、用大拇指壓住注射器口,用力壓活塞;

      2、觀察注射器內壁上的變化:小液滴出現。

      這位同學操作規范,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完成了實驗。這個例子說明了在被壓縮的情況下氣體也是可以液化的,因此我們可以總結氣體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投影)。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不能解釋在玻璃片哈氣的現象呢?

      四、即學即練:

      為了檢驗一下研究的效果,來完成5個練習。

      1、蒸發可以在溫度下發生,并且在液體的進行。

      2、從冰箱剛拿出的飲料表面為什么會出現水珠?

      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4、如何減慢液體的蒸發?

      5、外出幾天,怎樣防止陽臺的花草因蒸發過度而枯萎?

      五、拓展:

      蒸發是發生在液體表面的緩慢汽化現象,你還見過劇烈的汽化現象嗎?這種汽化現象可以發生在液體的什么部位?

      教學反思:

      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如:在“怎樣防止陽臺的花草因蒸發過度而枯萎。”這一環節中,學生有許多創新的想法。在整堂課中師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饋及時,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爭相舉手發言,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調動。這堂課的學生實驗器材均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僅取材方便,還能廢物利用(如:酒瓶蓋制作的探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屬湯勺、打火機等)。實驗設計有理有節,使整堂課在學生主動思考、討論和實驗探究中進行。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11

      新課

      一、冰霧霜的形成,

      (一)霧與液化

      講述: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稱為凝固,在通常的情況下,冰的熔點為0℃,在0℃時,冰,水,水蒸氣共存,高于熔點,冰變為水,低于熔點,水變為冰。水的低于熔點,水變為冰。問:同學們思考:冰的熔點和水的凝固點有什么關系呢?

      講述: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是相同的。非晶體由于沒有熔點,所以也沒有凝固點。引導:請同學們觀看課本第13面信息窗的內容,了解冰雹的形成過程。

      演示實驗:教師演示課本圖10-28所示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問:這個實驗里面有幾個物態變化過程?

      你體驗到哪個過程吸熱?哪個過程放熱?

      問:生活、生產中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二)霧與液化

      講述: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過程。

      問:生產和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液化現象?

      在學生回答時老師補充完善。

      演示實驗:演示課本圖10-31所示的實驗,

      回答:在什么條件下這種尾氣才容易制成?

      為什么水蒸氣剛噴出時不是白色霧狀?

      教師補充完善。

      (三)霜與凝華

      講述:深秋或初春,當夜間氣溫低于0℃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不導熱的葉子和木、瓦等物體上凝成白色晶狀的小冰粒,這就是霜,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直接變成的固體冰晶,那么,什么是凝華呢?

      講述:凝華是升華的相反過程,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問: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一些凝華現象嗎?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體驗蒸發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蒸發的吸熱本質,了解蒸發可以制冷的應用;了解沸騰現象;知道蒸發和沸騰的異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現象,記錄數據,描繪圖象,經歷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體會物理實驗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了解圖象是一種比較直觀的物理變化的方法。

      2.通過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做液體沸騰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及實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雙邊活動、實驗操作、探究學習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意志品質;通過對“坎兒井”的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重點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及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和表達,總結出沸騰的特點,并對生活中蒸發現象的觀察、分析得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四、教學器材

      棉球、鐵架臺、溫度計、燒杯、石棉網、酒精燈、硬紙板、。

      五、課時計劃

      課時安排3課時

      六、教學設計與過程

      一、創設物理情景,引入新課

      1、你知道水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可以轉化?(學生回答、并舉例,教師總結:)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2、指導學生活動:把水擦在手背上,用嘴吹(用書扇)。

      教師演示:將棉球蘸少許酒精在黑板上寫好“大家好”三個字,請同學們觀察酒精的變化.

      3、提問:有什么現象?有什么感覺?(水不見了,干了,比較涼。)

      水和酒精到哪里去了?(變成氣體跑掉了。)

      二、新課教學:

      (一)、汽化:像水或酒精這樣由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叫做汽化。

      (二)、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提問:你們還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也是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

      說明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像酒精由液態變成氣態在物理上稱做蒸發;一種像水燒開后會變少的現象叫沸騰.

      下面我們一起先來探討有關蒸發的知識。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有關蒸發的例子嗎?

      (天熱了在教室里灑水;晾曬衣服…)

      2、由曬衣服猜想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板書學生的猜想)

      (三)、蒸發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提問:同學們思考:在曬衣服時,要使衣服干的快些,怎么辦?為什么在陽光下,通風處攤開曬,衣服干的快呢?

      小結:通過以上研究誰能總結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A:表面積

      蒸發:影響因素

      B:溫度

      C:空氣流動速度

      2、蒸發的特點:同學們夏天溫度高,水能蒸發,那么冬天溫度低,水能蒸發嗎?這說明了什么?

      3、蒸發吸熱

      小實驗:在學生手背上涂酒精,有何感覺?

      用蘸些酒精的棉花包溫度計的玻璃泡,觀察溫度計的示數有什么變化?你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四)、沸騰

      二、觀察水的沸騰

      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汽化中的沸騰現象.水的沸騰是我們常見到的現象,誰能描述一下水沸騰有什么現象?

      1、今天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水在沸騰過程中有什么現象?繼續加熱水溫如何變化?

      那么我們需要什么實驗裝置?如何設計實驗方案?

      2、教師請設計好的學生講解設計方案.

      3、將記錄的數據若放入表格中,則很直觀明了,那怎樣設計表格呢?

      4、在學生實驗的同時,教師講述注意事項

      正確使用溫度計,用酒精燈時注意安全;

      切勿碰翻燒杯,小心燙傷!

      讀數要迅速準確.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結束后,師生共同分析實驗結果.

      5、分析:

      (1)、定義:通過觀察哪位同學起來描述水沸騰時的現象?水沸騰發生在液體的什么位置?

      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提問:在實驗中測到水沸騰時的溫度多少?其他小組有不同的數值嗎?為什么不完全相同呢?

      (3)、介紹:圖像法可形象描述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由于初二的學生對函數圖像沒有接觸,教師先用兩個作標點舉例,后讓學生畫圖.

      (4)、特點

      觀察水的沸騰圖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特點: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5)、條件

      水沸騰的過程中,你們是否對水加熱?停止加熱,水還沸騰嗎?說明了什么問題?

      條件:水沸騰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且繼續吸熱.

      (6)、沸點:水在一定的溫度下沸騰,我們把液體沸騰時溫度稱做沸點.

      請同學們閱讀幾種液體的沸點表,你們發現了什么?

      同學們思考液體沸騰需要哪些條件?

      汽化和液化教案 篇13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手指上蘸了些酒精,我在黑板上寫下個“水”字,請同學們猜猜看,酒精會如何變化呢?

      [生]黑板上的酒精會變少,直至消失。

      [師]減少的酒精跑哪兒去了?

      [生]由液體變為氣體跑到空氣中去了。

      [師]那像這種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做汽化。

      1.定義: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做汽化。

      [師]同學們還能否再舉些生活中的例子,說明物質是由液態變為氣態的?

      [生]濕毛巾放在室外晾干;剛拖完地后,地面是濕的,慢慢就干了等等。

      [師]同學們都舉的很好。類似于酒精、水這種在液體表面上慢慢發生的物態變化,物理上專門定義了一個名稱——蒸發。

      2.定義:發生在液體表面的平和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師]由定義我們知道,蒸發是一種汽化現象。那么汽化時,還有什么變化呢?現在我給每個同學發一個酒精棉球,同學們把它涂抹在手背上,感受一下,說說有什么感覺?

      [生]手背上被涂抹的地方感覺到涼涼的。

      [師]那是什么原因呢?接下來,我們把酒精棉球裹在液體泡上,看溫度計示數的變化。

      [生]溫度計示數下降了。

      [師]說明什么問題?

      [生]汽化(蒸發)要從周圍物體處吸熱。

      [師]聯系我們的生活,同學們能否舉出一些例子啊?

      [生]夏天,從游泳池上岸之后,覺得特別涼爽,因為被風一吹,身上的水分蒸發,帶走了人體的熱量,所以覺得涼爽。再比如,穿著被雨淋濕的衣服,容易著涼感冒,是由于水在蒸發過程中吸收人體熱量所引起的。

      [師]好,聯系我們舉的一些例子,各小組(前后左右4人為一組)能否歸納一下,蒸發具有那些特點?

      [生]3.蒸發的特點:

      (1)發生在液體表面

      (2)在任何溫度下都可發生

      (3)汽化進行的緩慢

      (4)需要從周圍物體處吸熱

      [師]剛才同學們總結的很好。下面老師要請教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同學都寄宿,平時你們怎么晾衣服的?

      [生]通常把衣服晾在太陽能照射得到又通風的地方。

      [師]還有嗎?晾衣服的時候是不是團成一團,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就行了?為什么?

      [生]還要把衣服攤開來曬。只有這樣,衣服才會干的快。

      [師]哦,用物理的話說,也就是衣服上的水蒸發的快。聯系這個生活實例,同學們能否說出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了?

      [生]4.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1)(加快/減慢)液體表面空氣的流通速度

      (2)(加大/減小)液體的表面積

      (3)(提高/降低)液體的溫度

      [師]同學們想想看,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已經運用了蒸發快慢的知識?

      [生]比如,要使潮濕的糧食盡快曬干,可采取以下辦法:

      (1)將糧食攤開放在陽光下照射

      (2)將糧食放在通風處

      (3)將糧食攤開來曬

      練習:

      1.下列措施中使蒸發減慢的是( )

      A.用掃帚把灑在地上的水周圍散開

      B.用塑料袋包裝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內

      C.把濕衣服展開晾在通風向陽處

      D.夏天,人們使用電風扇吹風

      2.夏天,送牛奶的配送員將牛奶放在水里,這樣牛奶不會很快的變質,為什么?

      因為水蒸發要從奶瓶中吸收部分熱量,有降溫作用。

    【汽化和液化教案】相關文章:

    汽化和液化的教案04-04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5-28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11-25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6-13

    汽化和液化的教學反思11-23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5-28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設計04-20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范文07-02

    《汽化和液化》物理教學反思05-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最新 | 最新免费Av网址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欧美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