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14 14:02:09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語文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小學語文教案4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結合圖畫和課文內容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比喻句描寫的形象和聯想句、總結句的作用。

      智能目標: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借助聲像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創新能力。重視觀察和思維及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

      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有感情朗讀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堅固,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ta網)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聽沒聽說過一句俗語,“不到什么非好漢”,誰來說說,什么是哪個地方。

      生:長城。

      師:對,是長城!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長城,去領略長城的風采!

      板書:長城

      二、介紹長城

      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視頻以及課件中的視頻介紹讓學生了解長城。

      教師總結: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軍事建筑。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互助讀文,然后想一想課文講了什么。

      3、小組匯報生字新詞,教師歸納并板書。

      板書:崇山峻嶺拍攝嘉峪關扶智慧 氣魄

      4、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生字動畫,教師教學生字

      5、理解字詞。

      (1)教師講解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互相呼應:本課指打仗時之間可以進行聯系,互相支援。

      (2)看圖理解

      崇山峻嶺:指高而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指彎彎曲曲的延伸。

      條石:長方形的石塊。

      方磚:正方形的磚塊。

      垛口:指墻外側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種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來了望的口子。了望:從高處監視敵人。

      射口:射擊用的口子。

      城臺:城墻上一整塊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壘。

      四、觀察欣賞,發展思維。

      1、觀察圖畫。

      (1)指名學生上臺從中國地圖上找出長城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的確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寫出長城經過我國的哪幾個省市。

      提示: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長城,經過今遼寧、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八個省市自治區

      (2)書上的兩幅彩圖觀察點各在什么地方?各畫了哪些景物?

      提示:第一幅圖是俯視,觀察點在高處,是遠看;

      第二幅圖是平視,觀察點在近處。景物有藍天、蒼山、紅楓、灰龍。

      (3)長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提示:崇山峻嶺之間

      (4)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么特點?

      提示:長和高大

      (5)第一幅圖上看到的長城是什么景象?

      讓學生發揮想象,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來自網!

      形象地敘述長城的樣子。

      例:

      像一條彩帶,在群山中飄舞;

      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

      像條玉練,鑲嵌在碧綠的地毯上。

      (4)第二幅圖上可以看到長城的什么?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5)為什么兩幅圖上長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視,遠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視,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賞錄音。

      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泛讀動畫,教師播放課文范讀語音,要求學生思考所描寫的主要內容。

      五、作業

      寫生字詞,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讓學生自由小聲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各節大概講了什么。

      說明:即復習鞏固生詞,又讓學生主動了解課文內容。

      2、指名學生回答:說說課文各節的內容。

      提示:第一節講長城的長;

      第二節講長城的高大堅固;

      第三節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第四節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

      3、讓學生組成小組,給各節編一小標題。然后小組陳述,師生一起選出優秀準確的`標題。

      教師啟發學生以課文內容為線索小組合作定出小標題。

      提示:

      (1)一條“龍”

      (2)高大堅固

      (3)結晶

      (4)奇跡。

      或啟發學生以課文結構為線索列出小標題:總貌;構造;聯想;地位。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長城的長?用書中的語言回答。

      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2、師:什么是蜿蜒盤旋?

      提名學生回答。

      師:請同學們感情朗讀第一句,看看你還能體會出什么?

      提示:長城的雄偉氣勢。

      3、指導朗讀

      4、滲透寫作方法。

      師: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列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明確觀察點。

      師:這是在哪里看長城?

      生:遠看

      6、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還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學生回答。

      提示:高大堅固。

      2、師: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磚。

      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

      3、師:長城為什么要修筑得這樣高大堅固呢?

      提名學生回答。利用上節課留給學生的作業,讓學生用自己收集的資料來講述。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完成各項語文活動,積累詞句。學習動態和靜態描寫。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平時的積累,利用小組合作優勢解決學習中的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完成語文活動“我能寫”

      教學難點:

      學習動態和靜態描寫。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讀、寫、議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教學“萬花筒”

      1.出示生字卡,指名認讀

      2.比較這兩組形近字。

      3.用這些字口頭組詞

      4.練習:寫一寫這些字

      二、教學“我能寫”

      1.出示詞卡,指名朗讀

      2.以四人小組討論這些詞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我是這樣理解它們的。

      4.小組合作給這些詞找一找它們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5.全班交流,完成練習。

      6.讀這些詞語

      三、教學“我能讀”

      1.生讀短文,想一想,這段話寫了什么?

      2.找一找這段話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句子。

      以四人為小組,在小組,人討論靜態和動態描寫的句子。

      全班交流。

      3.完整地讀這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完成各項語文活動,積累名言。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讀、議、說、做,完成語文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世界的名勝古跡,激發熱愛地球的情感。

      教學重點:

      積累名言

      教學難點:

      感受世界的名勝古跡,激發熱愛地球的情感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教學流程:

      一、教學“百寶箱”

      1.出示名言,學生自由朗讀。

      2.在小組內交流對名言的理解。

      3.交流讀后感。

      4.我還知道這樣的名言。

      5.讀名言,背名言。

      二、教學“大舞臺”

      1.交流收集到的相關圖片。

      2.動手給收集到的圖片配上解說文字。

      3.全班同學一起辦一個小小圖片展。

      4.參觀圖片展。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會寫“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漸、欄”12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們為什么把后來修建的橋仍稱做“皮巧根橋”。

      過程與方法

      以DVD輔助教學,在品讀感悟中理解課文內弄,在討論中交流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情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皮巧根不怕吃苦,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生字的音、形、義;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悟人們為什么把后來修建的橋仍稱作“皮巧根橋”,并從中受到感染。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DV.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指導書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說說你見過什么樣的橋?(指名回答)

      2、今天我們學習《皮巧根橋》,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文,做好標注。

      2、聽DV朗讀課文,聽清生字、難字的讀音。

      3、DV出示生字,同桌之間相互檢查生字的讀音。

      4、指導聽讀詞語。

      5、完成DV中拓展與鏈接中的連字組詞和比一比再組詞。

      6、讀準多音字字音。

      干:ɡān ɡàn便: biànpián

      7、指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將意義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1-3)(4-6)(7-8)

      2、合作交流,完成練習。

      小河上的橋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用一棵_____,后來,木橋爛了,村民們造了______,不多久,因新修公路,這兒___________。但是這座橋一直叫做________課文贊揚了皮巧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1、選擇喜歡的方式自由識記生字。(讀、書空、描寫等)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范寫。

      3、學生在作業本上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15皮巧根橋

      皮 巧 根 陡 踩 刺皮巧根 搭木橋

      村民們 造新橋

      斧 坡 漸 爛 搭 磨修公路 架大橋

      作業

      1、讀拼音,寫詞語。

      dà qiáomódāo fǔ zi jiàn jiàn

      ( )( ) ( ) ( )

      tiě lán ɡēnběn cǎi tàcìɡǔ

      ( )( ) ( ) ( )

      2、辨字組詞。

      皮( )欄( )踩( )根( )

      坡( )爛( )彩( )艱( )

      3、按要求把句子寫具體。

      皮巧根搭橋。(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怎樣搭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們為什么把后來修建的橋仍稱為“皮巧根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指名分自然段讀文。

      2、小河上的橋從一根白柳變成新橋,又變成一座大橋,為什么還以皮巧根的名字命名?

      二、讀中理解,突破重點。

      1、引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全文,你認為皮巧根是個怎樣的孩子?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討論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解決以下問題

      從1-3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對文章有什么作用?

      看課文插圖里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與課文哪一部分相關?

      從4-6自然段中找出描寫皮巧根吃苦、細心、為他人著想的語句品讀。

      2、從DV中品讀句段,完成練習,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3、激思。

      (1)自由朗讀第7-8自然段,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感受。

      三、讀中感悟,突破難點。

      1、默讀思考:人們為什么把后來修建的橋仍稱為“皮巧跟橋”?

      2、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

      你從皮巧根身上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15 皮巧根橋

      愛聽英雄故事磨斧

      皮巧根為什么搭橋 砍樹

      (方便村民)想架橋

      不怕吃苦 為他人著想

      村民們:造新橋 架大橋

      (皮巧根橋)喜愛感激

      作業

      1、給句子換一個說法,意思不變。

      大人們都不允許孩子抄近路上學,但誰愿意去走遠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樣子把下面每組句子合并成一個句子,意思不變。

      例:他趕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來自白柳樹旁。

      他趕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來到白柳樹旁。

      (1)我來到圖書館。我查閱資料。我找到了《身邊的小英雄》這本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要愛惜糧食。我們不要浪費糧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子聽到了小鳥的歌唱。王子聽到了微風在樹葉間的低語。王子聽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件讓別人稱贊你的事。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交際中有文明的態度和文明的語言。

      2.掌握借東西與人交流的語言,禮貌待人,與人友好交流。

      重難點

      會使用借東西時的文明語言。

      樂學善思辦法

      讓學生自由組合演、練、說,使學生充分發揮主宰課堂能力。

      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

      老師的粉筆沒有了,請一名同學幫忙去向哪位老師借幾根。(第一名同學去后沒借來)復述借粉筆談話。

      2.明確要點:⑴為什么沒借來?⑵討論向別人借東西時應怎樣說?

      3.實踐感知。

      再請一名同學,按討論好的語言再次試試借粉筆(借回來了),回來后復述借粉筆的經過。

      討論:為什么這名同學可以借回來呢?

      因為會使用禮貌用語,對人禮貌、客氣。

      4.分角色表演。

      如果現在讓你去借,你會怎么做?和同桌合作表演借粉筆情境,可以互換表演,小組內演后,全班內表演,評出優勝者。

      5.自由組合表演

      找喜歡的伙伴,表演借不同東西的情境,比如去鄰居家借鐵鍬等農具或其他情境。

      6.老師總結,教育學生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關于小學語文教案4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3-30

    小學語文備課教案03-21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02-28

    關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案4篇05-07

    關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案三篇05-07

    小學語文《半截蠟燭》教案02-17

    《鄉愁》小學語文教案11-12

    小學語文采薇教案11-02

    小學語文《化石吟》教案10-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人午夜网站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无限国产资源好片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级香蕉片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久久 | 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