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節教案

    時間:2022-05-25 10:10:11 教案 我要投稿

    過端午節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端午節教案(通用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端午節教案(通用13篇)

      過端午節教案1

      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抖宋绻潯肥且皇淄ㄋ滓锥、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

      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為什么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里說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提問:剛剛的兒歌里面,你聽出哪些音比較像?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里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準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為什么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后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后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后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里吧!鼓勵幼兒用兒歌里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過端午節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游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么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了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龍舟的特征。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么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么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里,像什么?

      2、請幼兒觀察圖片并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只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里嗎?引導幼兒了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了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么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劃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劃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后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游戲感受劃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劃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游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后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劃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劃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劃龍舟的游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在玩這個游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劃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劃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劃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么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劃龍舟游戲。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過端午節教案3

      活動目標: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過端午有一定印象。

      課件準備:《端午節》動畫視頻;“端午習俗”組圖;《過端午》兒歌音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播放動畫視頻《端午節》,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你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和誰有關?

      小結: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

      出示組圖“端午習俗”,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ń處熞部沙鍪爵兆印荨⑾隳、五彩繩、彩蛋等實物)

      ——除了吃粽子和劃龍舟,你家過端午還有什么其他習俗嗎?

      ——圖片上的習俗你知道哪些?說說看是什么。

      小結: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到這一天,大家都會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繩、掛彩蛋。

      播放兒歌音頻及圖片《過端午》,帶領幼兒誦讀兒歌。

      ——我們把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編成了一首兒歌,來聽聽看吧。

      ——跟著老師念一念。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生活區,投放粽葉、糯米、餡料、繩子等,組織幼兒親手包粽子。

      2.在美工區,投放繪畫彩蛋,組織幼兒畫彩蛋。

      日常活動

      制作簡單的報紙圈,組織幼兒到操場上模仿劃龍舟的動作,分組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端午節讓幼兒盡可能多地感受端午習俗。

      附兒歌

      過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過端午節教案4

      教材分析

      活動一端午節賽龍舟(語言)

      《端午節賽龍舟》是一個情節生動易于幼兒理解的兒童故事,以端午節的由來為線索,描繪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國盡忠卻慘遭陷害而傷心投江,人們借劃龍舟、投粽子驅散江中之魚,保護自己敬愛的英雄。故事形象鮮明,情節耐人尋味;顒又型ㄒ龑в變簝A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幼兒的崇敬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說出人們為什么喜歡屈原,用什么方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主義屈原產生崇敬之情,萌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準備

      1.和家長一起搜集賽龍舟資料,了解賽龍舟的傳說。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人們為什么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采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 1 段后提問: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說出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述故事第 2 段提問:人們為什么喜歡屈原?讒臣為什么要把屈原趕走?他們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國最后怎么了?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偉大成就和精忠報國之心以及楚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之痛。豐富詞匯:讒臣、吞并。

     。3)講述故事第 3 段提問:屈原為什么傷心?他為什么要投江?引導幼兒理解屈原因報國無門,不愿受喪國之辱而投江。并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樣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和急于尋找屈原的焦急。

     。5)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人們找不到屈原的身體,他們做了什么? 為什么?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悲壯經歷,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討論:屈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人們為什都很敬愛他?如果楚王信任他,采納他的建議出國會怎樣?

      4.播放人民代表大會視頻,激發幼兒學好本領張大為祖國做貢獻的愿望。

      提問:這是在召開什么會議?為什么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才能像屈原一樣為國家提出好建議?

      小結: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各地人民代表將人們的好建議通過大會反映給國家領導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辦法,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好各種本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過端午節教案5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兒歌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ㄒ唬┙榻B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采艾草。

     。ǘ┮龑в變荷钊肓私怍兆印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么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后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后,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活動反思: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后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為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并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信息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于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通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為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回應比較游刃有余,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并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環節最后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后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通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于中班孩子來說,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過端午節教案6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各種習俗。(知識)

      2、學習用包紙粽的方式來慶祝端午節。(技能)

      3、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方法創造性的包紙粽。(創造性)

      活動重點

      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各項習俗

      活動難點

      想辦法把“米”包進“竹葉”里面不漏出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彩色紙條、線若干、一串做好的紙粽,雙面膠,掛紙棕的彩條,端午習俗視頻、制作粽子步驟圖。

      經驗準備:活動前學會唐詩《端午》,幼兒活動前和家長一起了解端午的來歷,習俗。

      活動過程

      一、提問引入活動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幼兒:端午節)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你怎么知道的呢?(爸爸媽媽講的、電視上看的,還有唐朝文秀的詩歌為證、、、大家一起念兒歌)。

      2、端午節人們會做什么事情呢?(請幼兒舉手回答:劃龍舟、吃粽子、掛艾草。)

      3、全國各地的人們慶祝端午節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來看一下人們還有哪些方法來慶祝端午節。

     。ㄓ變汉图议L一起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的一些基本習俗。)

      二、我們慶祝端午——包紙粽。

      1、我們這兒最常見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你吃過粽子嗎?吃過什么味道的粽子呢?(幼兒自由說一說)

      2、出示包的一串紙粽。

      這是什么?請幼兒觀察粽子是什么形狀的?你會包粽子嗎?(請個別幼兒拿著彩色紙條和碎報紙講解,教師適當的補充,然后家長和幼兒跟著做粽子的圖片一起練習一遍)。

      我們桌子上有米,有彩紙,有線,有雙面膠,我們一起來做五彩粽吧!

      請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包紙棕,我們來比賽一下,看哪一組的家長和孩子們包的紙粽子最多,包得(不漏米,三角形)

      3、家長和孩子一起制作紙粽(背景音樂:古箏、琵琶等古典音樂)。

      教師解說詞: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元宵節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傳承,因此,我們設計了今天的這個活動,希望通過家長和孩子們親自了解和參與端午節的民俗活動:包紙棕,呆會還有劃龍舟活動,感受和體驗傳統節日的快樂,同時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過端午節教案7

      設計意圖: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生活經驗,今年端午節我們即將開展“粽子飄香”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引導幼兒學習簡單地包粽子(折紙),并進行線描裝飾。

      3、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粽子飄香》、《屈原的故事》的欣賞課件,長條狀的紙條與幼兒人數相等,彩帶、油性筆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明天我們因為什么節日放假呢?(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長條形的等等,并且有多種口味的,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紅棗粽等等。

      二、故事欣賞。

      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這一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故事,聽完你就知道為什么了。

      1、幼兒欣賞故事內容。

      2、提問。

      ①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②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活動啊?(飲雄黃酒、賽龍舟、佩香囊、戴五彩線等等)

      三、教師示范講解:

      師:為了表示我們對屈原敬佩與緬懷之情,讓我們也一起來學包粽子好不好?

      ——教師示范講解:

      1、先將紙條一端折成一個三角形;

      2、順著三角形的一邊正反來回折,將整張紙條折成連續的多個三角形;

      3、打開三角形;

      4、在紙條的起端,順著折縫攏成一個立體的形狀,似錐形;

      5、順著紙條上的縫往上卷繞,將紙條末端插入縫中;

      6、用油性筆進行線描裝飾;

      7、用彩帶捆綁裝飾。

      四、幼兒制作粽子,教師巡回指導。

      過端午節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理解有關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吃粽子和劃龍舟。

      2、引導幼兒用流暢的語言,說出自己知道的端午節。幼兒嘗試用完整的.內容表述出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3、引導幼兒明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體驗集體吃粽子的快樂,感受端午節的節日的氛圍。

      二、教學準備

      1、活動前要求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端午節

      2、賽龍舟的錄像

      3、幾個不同大小的香包;幾個粽子

      4、端午節《屈原的故事》

      5、端午節課件PPT圖片資料。

      三、教學過程

      1、教師為幼兒講述故事,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展示圖片,播放視頻《屈原的故事》。

     。2)教師總結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歷史人物屈原。

      2、教師繼續播放端午節課件,進入民俗風俗環節,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相關風俗活動。

     。1)教師出示香包(粽子),引導幼兒觀看,教師介紹什么是香包,幼兒欣賞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師播放端午節賽龍舟視頻,幼兒安靜觀看錄像,感受賽龍舟緊張、歡快的氣氛。

      3、教師帶領幼兒做端午節傳統活動,賽龍舟的游戲。

      (1)將幼兒分成四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聽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著向前走,龍舟不能斷開。

     。3)教師組織幼兒在室內外開展端午節賽龍舟的游戲,也可以幾個小組之間互相PK比賽。

      4、教學延伸

      教師總結以上關于端午節香包、端午節的粽子、端午節賽龍舟等都是風俗的傳統紀念儀式!

      教師出示端午節粽子,分發給大家品嘗粽子,體驗本次端午節活動的快樂。感受端午節的傳統紀念意義。

      過端午節教案9

      賽龍舟是端午節期間的一項民俗娛樂活動,以其激烈性、比賽性贏得人們的喜愛,但在我們北方幼兒缺乏賽龍舟的生活經驗。因此,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借助幼兒對賽龍舟的對賽龍舟的興趣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和感知賽龍舟活動的激烈景象,鼓勵幼兒運用線條、色彩、構圖等繪畫技能豐富生活經驗,并大膽表現龍舟比賽這一內容。

      活動目標

      1.在喜歡和了解賽龍舟的基礎上,大膽表現賽龍舟的激烈景象。

      2.能夠自主運用線條、色彩、構圖等繪畫技能,大膽表現龍舟比賽中人物表情、動作等細節。

      3.大膽想象,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和家長一起搜集、觀看賽龍舟競賽活動。

      物質準備,賽龍舟視頻、PPT課件,各種紙張、筆和水粉顏料。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的視頻DVD。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端午節賽龍舟比賽的場景。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這是龍舟比賽的?劃龍船人們的動作表情是怎樣的?

      小結:人們在劃船的時候,整齊劃一的動作才能劃得很快,他們的船槳抬得一樣高,他們的身體動作都差不多,所以這艘船一定劃得很快。

      2.播放教學課件,感知了解龍舟的基本特征。學習表現賽龍舟的場景。

     。1)觀察龍舟外形特征,引導幼兒了解龍舟的龍頭和側面人的畫法。龍頭:龍嘴(鋸齒型的牙齒)——龍眼(大又圓)——龍角(有分叉)

      側面人:頭(可以是側面,也可是正面或背面的)——身體(只畫一側的手)——手部動作畫出劃槳的姿勢。

     。2)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提問:龍舟上用了哪些線條和圖案?你想用在龍舟上設計什么圖案?

      3.幼兒作畫,教師個別指導。

      鼓勵幼兒利用夸張的線條、多彩的顏色在想像的基礎上創作出龍舟比賽的場景,教師觀察并支持幼兒大膽表現。

      4.用幼兒作品布置“熱鬧的賽龍舟”,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學習,感受創作的快樂。

      過端午節教案10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及愛國熱情,并在解說當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中增長歷史知識。

      教學重點:

      學社自己動手做“龍舟”、“粽子”。

      教學難點:

      學生合理利用廢舊物。

      教學方法:

      討論、練習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師:農歷五月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又稱作端午節、午日節、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基本相同。在每年這一天,大家會進行一些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佩香囊等活動。 板書課題。

      二、 授課

      1、討論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據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的民族詩人屈原,當年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還不見蹤跡,而這便成了”龍舟競渡的起源。同時人們還煮了許多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農歷五月五,人們都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

      提問:同學們知道端午節還有什么習俗嗎?

      “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傳統的香囊內有香料,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串,形形色色,玲瓏悅目!

      2、讀兒歌

      “五月五,過端午,鑼鼓喧天賽龍舟,掛艾葉,佩香囊。家家戶戶扎粽忙!

      3、老師示范

      1)將紙杯剪開;2)用膠水粘好;3)用吸管做船槳;4)做龍頭和小人。

      4、學生討論,嘗試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紙裁成長方形;2)連續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來做粽子,再用繩子綁好。

      6、小組制作

      1)選擇合適的廢舊掛歷、包裝紙、彩色絲線或毛線,做個紙粽香囊。

      2)用紙杯和吸管來做一只“龍舟”。

      7、老師指導

      點評作業

      8、展示作品

      填寫意見卡,填寫出自己對作品的評價以及他人對作品的建議。

      9、分組進行扎粽子或劃龍舟比賽。學生集體評選出最佳選手。

      三、小結:紙粽可作為禮物過節時送給親朋好友,龍舟可以用來進行一次同學之間的友誼賽。

      第二課時:描繪劃龍舟的場景

      1、 龍舟上人物角色、動態:旗手、舵手、劃槳手、鼓手,動作各不相同。

      2、 場景熱鬧歡快,色彩鮮艷豐富。

      3、 學生創作,教師輔導巡視。

      4、 作業展評。

      5、 小結:有學生自己談談收獲。

      過端午節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大師作品及古琴樂曲,了解端午節與屈原的關聯,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與不屈的性格。

      2、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時無窮的。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教具準備:

      1.有關屈原的故事或圖片資料。

      2.龍舟的圖片資料。

      3.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學具準備:

      剪刀、彩色紙等手工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復備學生活動復備

      1、織紀律,檢查學具。

      2、聽一聽:

      師: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同時也加深對端午節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業要求:

      讓學生集體合作創作一條大龍船的制作。

      5、老師示范制作一個大龍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樂,學生制作大龍船部件,老師巡回指導。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教師小結:展示學生完成的大龍船作品。

      1、靜息。

      2、聽一聽:

      講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學生了解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讀一讀:

      朗誦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學生認真聽老師布置作業要求。

      5、跟老師學習折大龍船部件。

      6、學生制作大龍船部件。

      7、集體完成大龍船拼接。

      8、展示作品。

      過端午節教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么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么餡兒的,是甜的?咸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伙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嘗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么,然后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范: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過端午節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過端午節教案(通用13篇)】相關文章:

    過端午節作文05-16

    【熱門】過端午節作文05-16

    過端午節的作文200字(通用12篇)03-24

    過端午節的作文200字(通用9篇)03-24

    過端午節的作文200字(通用21篇)06-17

    幼兒園端午節過放假通知(通用10篇)05-24

    過端午節優秀作文范文200字(通用22篇)05-31

    過端午節的作文范文200字(通用5篇)05-11

    【精選】過端午節的作文200字(通用16篇)03-24

    關于過端午節的古詩04-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尤物国产91九色综合久久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 在线观看你懂的欧美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