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日教育教案

    時間:2022-05-25 15:21:11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日教育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通用5篇)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1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班會,讓同學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學習端午節文化,激發同學的愛國熱忱和民族驕傲感。

      活動過程

      導入:

      1、全體起立:唱中學校生守則之歌2、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3、那么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日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一、端午解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于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二、端午節別稱

      1、端午節有哪些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全部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2、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許多,誰能告知大家?

      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A、紀念屈原,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合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予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漸漸進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C、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訓練》。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進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三、端午節習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很多故事傳奇,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

      1、賽龍舟

      2、吃粽子(始終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

      3、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是為了壓邪。

      四、端午賽詩會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已經沉在江底死去,楚國百姓哀嘆再也不能見到他的容顏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哪里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逐蛟龍罷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沒有消退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尋他死后的遺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碧綠的沅湖水,倒映著山峰的影子

      六、總結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奇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2、培育幼兒對民族文化感愛好。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與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加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端午節的傳奇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預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具體到將老師、同學的全部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當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晰地再現,即開頭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長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伴侶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2、小伴侶自由和爺爺溝通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了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伴侶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劃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劃龍舟競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呼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問目標:正確認讀本課“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等十三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午、節、葉、米、真、分、豆”等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3、通過圖文結合,理解“箬竹葉、糯米、裹著”等詞語,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紅紅的棗”等詞語。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了解端午節習俗和來歷。

      德育目標

      了解傳統節日和習俗。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宏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教學難點

      課后生字的書寫。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爭論法總結法

      教學預備教學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

      生:端午節。

      師:端午節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賽龍舟。

      師:今日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粽》這篇新。(板書課題:端午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講了什么事情?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愛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誕生字詞。

      (2)同桌溝通,再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狀況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節、總、米、間、分、豆、肉、帶、知、據、念”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午、節、葉、米、真、分、豆”,指名認讀、領讀。

      (2)老師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同學書空。

      書寫要領:“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終一豎不要寫出頭。

      (3)同學描紅、臨寫,老師巡察、指導。

      四、課堂總結

      在這節課里,你學會了哪些學問?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4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種,鼓舞幼兒與同伴進行溝通和合作,培育幼兒創新意識。

      3、幼兒能主動的回答問題,增加幼兒的口頭表達力量。

      4、培育幼兒英勇、活潑的個性。

      5、鼓舞幼兒大膽說話和主動應答。

      教學預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外形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教學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伴侶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知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日老師也為小伴侶帶來了許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外形真好玩!

      二、品嘗粽子,并講解并描述。

      1、熟悉粽葉。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芳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日老師也為你們預備了許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解并描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

      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教學反思:

      幼兒的愛好特別濃,能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爭論的.這個階段,我應當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5

      教學目的設計:

      1、引導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可能的話)欣賞本文精彩的龍舟競渡的場面。重點學習對生活的觀察和場面描寫。

      教學手段

      最好借助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進入“民俗風情”內容的學習,課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關我國傳統節日和民間風俗的資料,下面請小小組交流一下你們搜集的資料。(師問:2分鐘可以了嗎?)---(生討論的基礎上)小小組代表發言。

      2.剛才你們說到了端午節,誰能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嗎?

      (學生回答,老師作適當補充)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端午節有關的文章(出示課題及作者)。

      二、研讀課文:

      1.整體感知初步探究: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學愿意出來把文章朗讀一下。(師請學生讀,并提出聽讀要求)

      要求:(1)認真聽,聽完后能作恰當的點評。

      (2)聽完后能說出本文介紹了湘西地區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風情。

      2.研讀重點段落并作深層探究:

      剛才朗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些內容最精彩,?

      (1)播放賽龍舟的場面(學生欣賞)

      (2)請學生齊聲朗讀有關這方面的文字。

      (3)在讀的基礎上,討論以下兩個問題:(出示)

      A: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們賽龍船,或者你就是龍船上的一員,你會有什么聯想?有何感受?

      B:課文從哪些方面來渲染龍舟競渡的場面的?

      (4)我們常說“學貴有疑”,“有疑問才會有進步”,針對課文內容,誰有疑義嗎?

      3.借助課外材料作拓展探究:

      本文作者憑借自己自學成長的語言功底把龍舟競渡的場面寫得非常精彩,同學們想學嗎?今天老師想為你們搭建一個舞臺,讓你們大顯身手。

      (1)展示舞獅子的畫面。

      (2)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一畫面。

      (3)先小組交流,再班上交流,并請學生互作評價。最后老師再作評點。

      三、總結全結

      1、請學生.總結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學生自主評價)

      2、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湘西地區端午日的民俗風情;同時,我們還學習了場面描寫,可謂收獲不小。課后請大家繼續搜集這方面的資料,做成卡片,準備交流。

    【端午節日教育教案(通用5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教育活動教案(通用16篇)05-17

    端午節大班教育活動教案(通用6篇)05-16

    端午節大班活動教育教案(通用14篇)05-13

    節日禮儀端午節教案(精選6篇)05-23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教案(精選7篇)05-13

    端午節日活動安排通知(通用8篇)04-25

    關于端午節日的通知(通用6篇)04-28

    端午節日記05-08

    幼兒園端午節日通知(通用10篇)05-11

    我們的節日端午主持稿(通用5篇)05-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 精品久久亚洲中国一级a | 婷婷精品五月天在线观看 | 香蕉网伊在线中文字青青 |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 在线观看欧美高清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