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時間:2024-06-08 23:44:04 芊喜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精選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精選11篇)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1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

      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

      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三、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淡淡粽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品嘗粽子,并講述。

      3、認識粽葉。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4、幼兒品嘗。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5、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小(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3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

      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

      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采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么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后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后,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4

      教材分析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綱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端午節》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兒歌,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了端午節的地方風俗習慣。本此次活動從引導幼兒回憶端午節習俗入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引導幼兒大膽運用有節奏的朗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嘗試仿編兒歌,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端午節來歷和習俗物質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為什么要過端午節?

      小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掛香囊、龍舟比賽等。

      2、結合教學課件欣賞詩歌,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組織幼兒交流傾聽兒歌后的感受。提問:兒歌里說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2)根據幼兒的回答,播放相應的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1)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提問:剛剛的兒歌里面,你聽出哪些音比較像?

      小結: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里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2)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準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提問:為什么這些音聽起來很像?

      小結:原來人們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后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3)引導幼兒朗誦兒歌,感受作品的節奏感。

      提問:第1段兒歌前兩句有幾個字?最后一句話有幾個字?第2段、

      第3段呢?這樣朗誦起來有神們感覺?

      小結:這首兒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個字,最后一句都是7個字。這樣的兒歌朗誦起來既整齊又有有節奏感,給人美的享受。

      4、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體驗兒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5、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嘗試仿編兒歌。

      端午節還有哪些活動?我們一起把這些活動也編到兒歌里吧!鼓勵幼兒用兒歌里的句式結構進行仿編活動,體驗創作的快樂。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5

      一、活動主題:

      粽享歡樂、共度端午,互贈祝福

      二、活動目的

      通過親自動手包粽子,讓我們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更多具體的`工藝,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餡料的搭配等等,以輕松的方式進一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xx日

      四、活動地點

      幼兒園內

      五、活動規則

      團體賽評比規則:視情況而定,把孩子們分為若干人一組,在規定是時間內看哪組包的粽子多。時間結束后,由裁判統一評比,評出前3名。(獎品由園長自行決定)

      要求:質量好、外觀美、遵守紀律、不浪費材料且場地保持干凈

      個人賽評比規則:

      (1)各參賽組推薦出一名組員參加個人比賽;

      (2)每人再包5個粽子,以時間短、粽子大小適中、均勻、四角不露餡(不漏米)、梱扎整齊、不松線評比出前10名。

      六、活動流程

      (一)前期準備

      宣傳:家長和小朋友們報名參加包粽子比賽

      購買材料:準備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準備:盛裝食材容器、湯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線、剪刀等。

      (二)包粽子

      (三)粽子分發

      活動評比結束后,各隊伍所包的粽子由組長按每人若干個發放并送上節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項

      1、不要隨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現場凌亂。

      2、注意個人和食材衛生,不應弄混弄亂。

      3、各參賽人員按時到既定地點,應預先了解包粽子的有關方法。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動準備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

      2、準備端午節的資料、風俗

      3、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4、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活動前環創區角創設:

      1、科學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擺放制作荷包、五彩線、和制作粽子的材料

      3、游戲區:賽龍舟的圖片,屈原的圖片等

      3、閱讀角: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三、活動過程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學習端午節的兒歌,《快樂的端午節》兒歌五首。

      (1)

      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

      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3)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

      (4)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

      (5)

      雄黃酒,灑庭戶,小孩頭上畫老虎。

      一,二,三,四,五,家家戶戶過端午。

      4、動手操作:各班開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編制五彩線等活動。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7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了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制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

      1、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有關制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活動過程:

      講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指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鐘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

      中,投到河里喂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1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么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么餡兒的,是甜的?咸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伙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嘗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么,然后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范: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10

      教材分析

      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的起源,和偉大的詩人屈原有關,但對屈原的了解知之甚少。《端午節的故事》講述了屈原一生的坎坷經歷,寫下了萬古不朽的長篇抒情詩《離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了解屈原、大膽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在聽聽、說說中幼兒了解屈原一生的經歷,感受屈原偉大愛國主義情懷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激發幼兒的崇敬之心。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屈原是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主義詩人。

      2、能根據故事情節,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3、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樹立對屈原的崇敬之情,產生熱愛祖國、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從圖書館、網站搜集、講述《屈原的故事》。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交流,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端午節是紀念誰的節日?為什么?

      小結: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里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

      2、播放教學課件,采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屈原的才能,感受屈原偉大愛國主義情懷和博大精深文化內涵。

      (1)講述故事第1段,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本領和所處年代的背景。提問:屈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戰亂頻發是什么意思?七國爭霸有哪七個國家?

      (2)講述故事第2段,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為統一中國貢獻的策略。提問:屈原向楚王提出了什們建議?楚王是怎樣對待他的?

      (3)講述故事第2、3段,引導幼兒了解楚懷王疏遠屈原、楚國覆滅的原因,引導幼兒明辨是非,具有初步的是非觀念。

      提問:楚懷王為什么疏遠了屈原?他們為什么陷害屈原?楚國的最后怎樣了?

      (4)講述故事第5—8段,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遭遇,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杰出貢獻。豐富詞匯:萬古不朽

      提問:楚國衰敗后,屈原遭遇了什么?他寫下一首什么詩?屈原為什么要投江?

      (5)講述故事第9—11段,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崇敬之情,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提問:屈原投江后,人們是怎樣做的?為什么?為什么說屈原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3、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

      4、結合幼兒生活經驗,激發幼兒愛國主義情感。

      討論:你喜歡屈原嗎?為什么?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現在我們的祖國是怎樣的?你長大了想為祖國做什么?

      附故事

      端午節的故事

      屈原,字原,名平,戰國時期楚國人。他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340年,那是一個戰亂頻發的年代。當時中國已由春秋時代的十二個諸候,兼并形成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國爭霸的局面。

      屈原面對七國尖銳的爭斗形勢,高瞻遠囑地向楚王提出了對外聯齊抗秦、對內勵志革新的奏議,以期由楚國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因此,他一度很受楚懷王的信任,被委以“左徒”的顯要職務,參與國家政令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

      但是楚王左右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南后鄭袖等近臣、貴族,十分嫉恨屈原,反對他的主張。他們在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下,陷害屈原謀反作亂,離間他和楚王的關系。

      后來,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廢棄了原來曾實施的屈原的正確主張。最后,楚懷王被誘騙,囚死在秦國。懷王的兒子頃襄王繼位后更加昏庸,楚國急劇地沒落衰敗了。

      屈原被放逐到遠離朝延的江邊。屈原眼看祖國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他憂思萬端,寫下了萬古不朽的長篇抒情詩《離騷》。

      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率兵攻破楚都城耶(ying)。這時,屈原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流浪生活,他對楚國的

      前途已感到絕望,就在這一年陰歷五月初五的黎明,他懷抱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滔滔的汨羅江中。屈原投江的消息傳出后,楚國的百姓十分悲痛。男女老幼,紛紛劃船,從四面八方趕來打撈屈原的尸體。

      婦人們擔心大魚和蛟龍會吃掉屈原的尸體,就把糯米包在竹葉里蒸熟,投到江里喂食,免得它們傷害慷慨捐軀的詩人。

      從此以后,人們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逢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粽子,河溪之上劃龍船,以此來表達對屈原的懷念和崇敬。這個風俗后來還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和馬來西亞。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向往光明和進步的詩人屈原,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 1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玩、嘗嘗,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粽子、雞蛋、艾蒿、荷包、五彩線、端午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端午的由來。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好嗎?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談談端午的習俗。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么呀?(菖蒲)那為什么要掛艾蒿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小朋友們,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2)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劃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后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劃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們怕河里的魚蝦把他的尸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里喂魚。

      (3)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驅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4)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學習兒歌《五月五》。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觀察粽子的外形和顏色。

      師: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2)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3)幼兒品嘗。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4)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共同品嘗端午食品。

    【端午節幼兒園課堂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課堂教案01-13

    課堂的教案02-04

    小班幼兒園課堂教案(精選8篇)06-16

    幼兒園數學課堂游戲教案08-25

    幼兒園小班課堂教學教案12-12

    端午節幼兒園教案03-22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03-10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10-29

    端午節幼兒園教案04-17

    小班課堂教案03-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福利小视频免费国产 |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 日本综合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香蕉看一线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