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教案

    時間:2022-06-21 09:55:24 教案 我要投稿

    植物的根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物的根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植物的根教案

    植物的根教案1

      【設計思路】

      根據教材分析發現本冊教材中《植物的根和莖》這一課主要側重于對植物根和莖的作用的研究,而非對根和莖其它方面如:分類、形態、功能性的研究。教材以“植物制造養料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養分是怎樣進入植物體內的?”設問為導入,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能回答,提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學生想辦法證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樣第二部分對于莖的作用,其目的也是引導學生想出一個方法來顯示莖可以把水和養分輸送到葉子和植物的其他它部分。所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圍繞這兩個實驗來開展。

      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 證明植物依靠根吸收水分和養料

      的實驗,實際有兩種不同的證明策略。一種是證明用肯定句陳述的假設,如“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體內的”,我們稱為“證明法”,一種是證明用否定句陳述的假設,如“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并不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體內的”,我們稱為“證偽法”。事實上,即便把植物的根切除,植物一樣能靠莖吸收水分。那么植物為什么要依靠根吸收水分呢?應該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們真的去追問自己,我們將會自行得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出現的證明方法不是“證偽法”。

      2.教學中我們將避免“證偽法”,因為學生的基礎可能不夠,但是如果學生真的出現這樣的假設,老師們一定要注意,不能把這個“皮球”沒收或放在一邊,可以將“皮球”拋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釋或解決。

      3. 教學活動中的時間安排可適當調節, 有些活動可安排在課外進行。

      【教學目標】

      1、知道植物依靠根來吸收水分和養料;

      2、知道植物的莖能輸送水分和養料;

      3、能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實驗;

      4、能通過小組討論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進方案;

      5、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進行實驗活動;

      6、經歷對問題不斷深入探究的過程。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根和莖的作用實驗證明

      2、教學難點:證明實驗的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供小組研究的材料:多種多樣的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

      根部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食用油;滴管;剪刀;兩個裝有不同顏色的水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問:上堂課我們學習了植物怎樣生存,你們知道了植物是怎樣生存了嗎?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養料怎樣進入植物體內、怎樣達到植物身

      體的各個部分呢?

      引導學生作出解釋——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和養料,莖把水分和養料

      輸送到植物的各個部分。

      2、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出示事先準備的多種多樣帶根和莖的植物,讓學生觀察

      歸納: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二)、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1、師提出研究問題: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養料嗎?怎樣設計實驗來證明?

      2、組織學生討論和提出種種初步的方案;

      3、交流和指導:

      (1)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為什么?

      (2)用什么樣的容器裝水能容易的看到實驗的現象?

      (3)怎樣知道容器內的水有沒有減少?

      (4)怎樣保證試管中的水不散發(蒸發)到空氣中去?有什么辦法?

      (5)你預測試管中的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4、學生制作實驗裝置,并放置在陽光照射的地方。

      5、教師出示已經提前做的實驗結果,讓學生得到植物用根吸收水分和養料的結論。

      6、交流:根在植物的生長中還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三)、設計莖具有輸送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1、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莖的實物或圖片。

      2、說說植物的莖有哪些作用?

      3、交流:有什么證據或方法可以證明莖具有輸送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4、閱讀教材中驗證莖具有輸送水分和養料的作用的實驗。

      5、小組討論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

      6、教師出示實驗裝置,并讓某學生進行操作。

      7、預測:植物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四)、課外拓展

      1、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進一步實驗和觀察。

      2、集和閱讀各種植物的資料,帶少兒植物圖冊一類的書,為后續的學習做準備。

    植物的根教案2

      教學目標:

      1.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內容: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分,莖把水和養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的水蒸發?

      (3)設計實驗證明根部吸收的水和養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平時我們看到植物缺水葉子會變蔫,根據這一點我們能想出什么方法證明植物的莖有輸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證明?給實驗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說說植物的根和莖除了吸收水和養分、輸送水和養分以外,還有什么作用?(還有支撐植物,使它們能更充分地接受陽光照射。)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1、利用課外時間注意觀察。

      2、收集和閱讀各種植物的資料,帶少兒植物圖冊一類的書。

    植物的根教案3

      教學目標

      1.識別植物根尖的基本結構,說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生長的原因。

      教學重點

      1.識別植物根系的基本結構,說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長部位,描述根生長的原因。

      教學難點

      1.描述根尖各部分的細胞結構特點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長部位實驗。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預習本課,觀察教科書中的圖5—3。

      (2)課前培養:利用培養皿培養小麥(大麥)種子,使其長出數條幼根。上課前一天,將幼根朝上放置,蓋上培養皿蓋(培養皿內保持較適宜溫度),使根毛大量長出。

      (3)查詢書籍、錄像、網站,搜集一些有關綠色植物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水土保持方面的資料。

      2.教師準備

      (1)根據課本,準備觀察《根尖的結構》的材料用具。不同之處:一是準備小麥(大麥)種子萌發后的根尖,以備用肉眼或者放大鏡觀察。二是用壓片法制作臨時裝片(一種用蘇木精染色,可觀察到具有環紋、螺紋等花紋的導管;一種用紫藥水染色可觀察到根尖各部分細胞的特點)。

      (2)準備課本第6l頁探究《根的生長部位》的實驗的材料用具(如長出2cm幼根的紅豆的幼苗)。

      (3)查詢書籍、網站、錄像,搜集一些有關根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資料。

      (4)制作有關伸長區細胞生長,根毛細胞形成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資料:

      1.有人曾對一年生蘋果樹苗的根系做過細致的觀察,發現其分支總數達50000條之多,而樹干分支不過10條,也就是說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數千倍。

      2.一株黑麥平均每天長出1l 490萬條根毛,每天伸長80km多,從萌發到抽穗,約有150億條根毛。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資料,產生疑問并自己提出問題,根的生長速度為什么這么快?根的結構是怎樣的?為什么根毛這么多?等等,以此引發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提出問題,并作出最貼近問題答案的假設,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科學探究的方法,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過程

      (一)根尖的結構

      方案一:

      1.用肉眼、放大鏡觀察根尖,直觀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觀形態。 2.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臨時裝片,再觀察根尖的永久裝片,再對比《根尖模式》圖,總結出根尖的基本結構。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結構時,要求學生從尖端向上依次觀察,教師巡回指導,指出觀察的方法和觀察的角度等。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問題討論,總結出根尖的結構,隨觀察的次序提出問題: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的細胞的體積大小,排列和形態是怎樣的?你還觀察到哪些結構?

      方案二:

      1.觀察《根尖模式》圖掌握根尖的基本結構。

      2.練習找根尖部位,嘗試用壓片法制作根尖的'臨時玻片標本,用顯微鏡觀察,并與永久玻片標本作對比,找出異同,并討論為什么產生差異?思考《根尖模式》圖與實際觀察的物像的差異,討論產生原因,教師巡視并參加討論。

      引導學生討論:主根、側根、不定根是不是都有根尖?根尖是堅韌還是柔嫩?根尖各部分外觀是怎樣的?在你觀察中有沒有找到課本內容沒有提到的結構?想一想為什么?

      (二)根的生長

      方案一:

      學生4人一組進行實驗。

      1.用放大鏡觀察根尖(長出2cm的紅豆根),說出伸長區的外形特點。

      2.提出探究問題,根尖什么部位生長最快?觀察前一天切去根尖的根是否生長?想一想為什么?

      取一株根長約2cm的紅豆苗,給幼根的各部分做標記,測量長度,認真培養,待生長24h后再作對比。

      教師巡回指導,隨時提示根尖所作標記的部位、長度和距離,應注意的事項等。組織學生討論:標記做幾條合適?如果畫不上標記,應怎樣處理?做標記時應注意哪些方面?這個實驗證實了什么?什么部位能迅速伸長而使根的長度不斷增長進而總結出根生長的主要原因。

      方案二:

      1.使顯微鏡觀察根尖的分生區和伸長區,討論這兩部分細胞形態的差異,說出原因。

      2.觀看課件《伸長區細胞的伸長》,說出根生長最快的是什么部位?

      3.觀看課件《根毛的形成》說出根毛在吸收水和無機鹽中所起的作用,討論根有什么特征?這樣的特性對根的生長和吸收有什么意義?

      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移栽植物時一般要帶土?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什么部位?聯系實際,舉例說出根的經濟價值。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內容。理清思路:根尖的結構——根的生長。

      作業

      請學生課后查找資料,了解黃土高原的現狀,談一談植物對黃土高原的保護作用,怎樣才能重現黃土高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色?

      課后反思

      本案例力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對所探究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自覺地成為學習的中心和主體,以達到新的《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目的。

      通過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因渴望了解而產生探究的心理意識,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處理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使學生在探究中感悟,促使他們成就感和自豪感的產生,并轉化成為探究的動力。但七年級學生的年齡偏小,獨立完成探究性實驗較困難,本案例設計了一些直觀探究性實驗和課件,使學生較容易地達到從感性到理性的突破。例如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尖,觀察《伸長區細胞的伸長》和《根毛的形成》這兩個課件。又強化了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通過調查性作業,深化了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培養了學生參與社會和為社會服務的觀念和熱愛祖國的良好素養,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也開拓了視野。

    植物的根教案4

      科學知識目標: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科學探究目標:觀察植物的根,設計并做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實驗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直根、須根、變態根+圖片);

      “根的吸分作用”實驗材料:帶根的植物、集氣瓶、橡皮泥、皮筋或彩筆

      學生:一、每人帶一棵植物,青菜或草都可以,要求:

      1、要知道植物名稱。 2、把根沖洗干凈。

      3、根要完整。 4、方便攜帶,不要太大。

      二、每組帶:1盒橡皮泥、1支水彩、2根皮筋。

      三、觀察記錄單、

      教學過程:

      課前:推薦名人名言,交流感受。

      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 伽利略

      一、直接導入

      大多數植物的根生長在土壤里,我們不能直接看到它們。

      植物的根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作用呢?

      二、課中體驗,探索求知

      (一)觀察根的特點

      1、小組內觀察根的樣子,并完成《觀察記錄表》

      2、匯報交流,教師梳理,引導發現總結。(結合學生的匯報適時播放課件:直根、須根、變態根)

      3、小組內把根分類,全班匯報交流。

      (二)研究根的作用(固定植物)

      1、看圖片,引發學生猜想:根的作用—固定植物。(根、樹倒、拔草)

      2、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談談根的“固定植物”的作用。

      (三)研究根的作用(吸收水分、養分)

      1、看圖片,引發學生猜想:吸收水分、養分。(給花草澆水、施肥)

      給花(莊稼)澆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

      2、設計實驗驗證。(吸收水分)

      用老師準備的材料,小組內設計實驗。(帶根的植物、集氣瓶、橡皮泥、皮筋或彩筆)

      三、應用拓展

      結合本課所學知識,你能否從下列成語中看出根的作用?說說看。

      1、根深蒂固 (蒂:瓜、果與莖、枝相連的部分)

      2、根深葉茂 3、斬草除根

    植物的根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植物的根有直根、須根、塊狀根三種。

      2、學習根據要求對各種的蔬菜的根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對生活的觀察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種植物:菠菜,蘿卜,蔥,多種常見蔬菜。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常識按常見蔬菜的根進行分類。

      1、出示多種蔬菜,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多種蔬菜。

      師:小朋友,今天鐘老師為你們帶來很多的禮物,看看都是什么吧?你們認識他們嗎?那他們都是些什么蔬菜呢?我們一一來認識他們吧!

      2、引導幼兒觀察蔬菜的根。

      師:那每一種蔬菜都有哪幾部分組成呀?我們來看看吧!那今天我們專門來看看這些蔬菜的根。蔬菜的根都相同嗎?你們能把他們相同根的蔬菜的放在一起嗎?

      二、引導幼兒了解根的種類。

      1、說一說分類的結果,鼓勵他們大膽發表不同的意見。

      師:你們都放好了吧!為什么你們要把他們放在一起呢? (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蔬菜的根)

      教師小結:蔬菜根是不一樣的,有的是一根一根的,有的一塊一塊,有的是一根一根小小的)

      2、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教師逐一總結植物的根。

      師:第一圖上的蔬菜是什么?菠菜的根是一條粗粗的,旁邊會有一些細小的根,這樣的根叫直根。

      (其他兩種類型的根的引導同上)

      3、請幼兒再次對蔬菜進行分類。

      4、根據根的種類相互對分類進行檢查,教師指導。

      三、了解根的作用。

      1、引導幼兒認識根的作用。

      師:植物為什么要有根?根有什么作用呢?你們先和小朋友說一說根的作用吧! (要求幼兒和同伴相互組織)

      教師小結:植物的根可以吸收貯存、合成泥土中的營養,幫助植物體固著,還可以進行繁殖作用。

      四、收拾教具,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讓幼兒產生愉悅的心理感受,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

    植物的根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根的奇妙之處在于它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2、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的根。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活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制作好的課件、各種各樣的根、做好的變態根的食物(紅薯、胡蘿卜、山藥、白蘿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幼兒自由進入活動室。

      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么?(蔥、青菜……)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為幼兒創設了輕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請你們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訴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樣的?(在這里體現了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

      2、引導幼兒認識植物的變態根。

      讓幼兒看課件“胡蘿卜娃娃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說了半天,有一個人可著急了,是誰呢?(變態根如果由教師直接介紹有點蒼白無力,且缺乏新鮮感,無法吸引幼兒注意力,在這里教師運用課件,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從視覺和聽覺上一下子吸引了幼兒注意力。)

      3、教師總結: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通過桌面上實物的對比,讓幼兒從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樣性。)

      二·根的吸收。

      1、讓幼兒看課件“小鹿和大樹的對話”。

      (通過課件中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明白了:根吸收營養,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 看課件“根的吸收”。

      (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直觀并形象地了解了根的吸收過程)

      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在這里主要是鞏固幼兒對植物根的認識)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紅薯、山藥、胡蘿卜、白蘿卜……)我們一起來嘗嘗(進一步在實踐中鞏固對變態根的認識)

      B、好吃嗎?(好吃)這些根我們有時也要吃,(出示各種中藥的根)但它們好吃嗎?(不好吃)那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對,是中藥,給我們人類治病的。

      四·藝術品:根雕

      還有一些根非常有意思,你們看(看課件)(這些是幼兒平時不易看到的。教師采用形象直觀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了根雕,同時還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五·游戲:找植物的根

      (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根的認識,培養幼兒游戲的興趣,特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幼兒親自操作鼠標來選擇植物的根)

      教學反思

      今天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還非常奇妙有意思,為什么?(因為它們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藝術品供人們欣賞)。我們幼兒園里種了許多的樹木和花草,小朋友平時能不能去搖小樹和花草?(不能)要是根斷了,它們就不能活了。現在我們去給它們澆澆水,讓它們快快長大好嗎?(好)自然帶幼兒出場。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植物的根教案】相關文章:

    植物的根教案01-29

    中班科學領域《植物的根》教案設計10-19

    《植物的根》科學教學反思07-29

    植物根對水分的吸收課件設計05-14

    大班《植物的根》科學教學設計12-17

    《植物的根》教學反思精選多篇12-14

    《有趣的根》教案12-12

    《有趣的根》活動教案07-20

    有趣的根常識教案08-10

    《七根火柴》教案05-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另类 |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电影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