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教案

    時間:2022-07-29 11:37:33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曹劌論戰》教案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曹劌論戰》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曹劌論戰》教案3篇

    《曹劌論戰》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積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詞句和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關《左傳》的文學常識,了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生練讀中,在學生合作探究中學習本文運用人物對話推動事件發展,通過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語言的精練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品讀法、演讀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爭,也許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

      2、解題:

      《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

      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于長勺。

      二、讀

      1、個體自讀。

      結合注釋,讀得準,讀得暢,教師根據朗讀實況正音。如“間、帛、孚、勺、轍、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虛詞停頓要鮮明;要再現故事的氛圍。

      2、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3、小組競讀。

      要讀得齊,讀得響,讀得有滋味。

      (可以四人一組,一人一段,一人評。)

      教師根據朗讀實況糾正語調。如: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⑵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應讀出“否定”的語氣。

      ⑶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應讀出“肯定”的語氣。

      ⑷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

      ⑸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應讀出“解說”的語氣。

      4、學生齊讀課文。

      三、譯

      1、學生個體自譯。

      (對照注釋,疏通文意,質疑問難,解難。)

      對與以下的重點難點字詞句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與老師之間互動解決。

      ⑴加粗詞的古今義:

      肉食者鄙又何間焉犧牲玉帛大小之獄

      ⑵判斷句式:忠之屬也

      ⑶省略句式:可以一戰

      ⑷倒裝句式:“何以戰?”戰于長勺(倒裝)

      ⑸重點句子:

      ①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②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譯。同桌互評互補,互助互進,培養伙伴關系,形成共學優勢。老師做點撥調控。

      3、學生對照注釋對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課時

      一、查

      利用大屏幕中的題目來檢查學生對課文重點詞句是否真正理解。

      1、古今異義;

      2、詞類活用;

      3、一詞多義;

      4、通假字;

      5、重點虛詞;

      6、重點文言句式

      二、演

      1、小組合作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尋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補情節,用白話文再現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三個場景人物人物活動

      鄉下曹劌鄉人一次對話

      宮廷曹劌魯莊公戰前對話

      長勺曹劌魯莊公戰時指揮;戰后對話

      2、選擇小組中三個同學上臺來創造性地展現當時情景。

      三、評

      自由評說臺上表演的同學,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點和當時的氣氛。

      四、探

      學生根據對文本與課本劇的理解與感受來探究以下三個問題。

      1、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魯莊公是個什么的人,文中哪個地方可以看出?

      2、本文中寫人與寫事上采用什么手法?

      3、長勺之戰勝利了給我們什么啟示?

      五、課堂小結談收獲

    《曹劌論戰》教案 篇2

      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過程和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讀中得.

      (2)讓學生談談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曹劌赤膽忠心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了解本文記述戰爭詳略得當的特點.

      2.難點

      理解曹劌有關戰爭問題的論述.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識,你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有哪些嗎?(全班交流)

      你知道以少勝多的戰爭有哪些嗎?

      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古戰場,了解這場以少勝多的"齊魯長勺之戰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近作品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而作。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

      知識點:關于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2. 長勺之戰的背景

      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3.理清線索,梳理結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

      (1)試概括大意。

      (2)的線索有幾條?

      點撥:有兩條線索:①事物發展的線索: 迎戰——備戰——勝戰——評戰

      ②人物活動的線索: 請見——請問——參戰——釋疑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研讀課文,把握曹劌戰略、戰術思想

      1.魯莊公認為戰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進行評價的?

      2.為什么“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3.為什么“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

      4.從戰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曹劌的戰術思想是什么?

      小組合作討論:并歸納。

      (二)品評曹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談談對課文情節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并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曹劌:愛國熱情,政治遠見,卓越才能,過人謀略。

      魯莊公:政治無能,軍事無知;實事求是、虛心聽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為求真知 ,

      不恥下問。

      (三)再讀課文,體會以“論戰”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四.課堂討論

      魯國的獲勝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從曹劌的做法和孟子的“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來談談

      如何做好集體中的一員?

      五.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請見——愛國熱情

      曹劌 參戰——卓越才能 遠謀

      論戰——過人謀略

      施行小惠、祈求神靈——政治無能

      急于求戰、急于攻擊——軍事無知

      魯莊公 急于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 鄙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禮賢下士、任人唯賢

      戰后問劌、勝而不喜——為求真知,不恥下問

    《曹劌論戰》教案 篇3

      教學設想

      采用誦讀法,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語感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誦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語感,又可以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語,也可以通過誦讀加以積累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解決讀音和停頓問題

      1.教師范讀課文,或放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注意自己感覺讀得不準的字音,以及停頓不對的句子。

      3.解決有關字音問題。

      曹劌(gùi) 又何間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犧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軾而望之(shì)

      吾視其轍亂(zhé) 夫戰,勇氣也(fú) 望其旗靡(mǐ)

      4.解決有關句子的停頓。

      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讀節奏: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三、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標記出自己感覺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語和句子。

      2.結合課文注釋,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己初步解決部分難詞難句。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解決難詞難句。

      (1)注意以下詞語和句子: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當官的人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其中呢?

      肉食者鄙:當官的人目光短淺。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服和食物這些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犧牲玉帛,不敢虛報夸大,一定如實反映。,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詳細審察,但一定按照

      實際情況處理。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這是忠心為人民辦事,可以憑借這點一戰。

      公將鼓之:莊公準備下令擊鼓進攻。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時,士兵們鼓足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便

      有所衰落;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就差不多耗盡了。

      (2)引導學生總結虛詞“以”在課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現的次數較多,主要是作介詞,表示“憑借”、“根據”等。

      四、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1.把握課文寫作思路。

      要求學生思考如下兩個問題:(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1)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展的線索(迎戰——備戰——勝戰——評戰);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釋疑)。(2)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

      “論戰”,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第一部分寫曹劌拜見魯莊公。,第二部分寫曹劌指揮戰斗的經過。第三部分寫曹劌闡明取勝的原因。

      注意,在學生概括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每部分內容都可以以“曹劌”作為主語,保持內容的連貫性。

      2.把握課文中心內容。

      首先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基本內容,然后思考:這篇文章的關鍵詞語是什么?中心內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明確:這篇文章的關鍵詞語是“論戰”。這一點可以由標題判斷。中心內容是:扣住曹劌這一中心人物,圍繞“論戰”記敘了長勺之戰的基本經過,闡明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

      熟讀全文,并爭取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指名學生背誦課文,引入新課

      二、討論本文寫作的詳略安排

      1.學生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詳略是如何安排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本文詳寫人物的語言,即“論戰”,略寫人物的行動,以及戰斗的具體經過。就人物而言,詳寫了曹劌,略寫了魯莊公。

      2.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詳略呢?

      明確: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內容。

      三、討論曾劌的性格特征

      可以采用問題組合的方法討論曹劌的形象特征。問題設計如下:

      1,學生迅速默讀第一部分,思考:曹劌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劌認為贏得戰爭的條件是什么?你對他的看法有何評價?

      3.學生迅速默讀第二部分,思考:在戰斗中,魯軍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

      4.曹劌是如何幫助魯莊公選定這個反攻時機的?

      5.迅速默讀第三部分,思考:曹劌選定反攻時機的根據是什么?

      6.綜合考慮:你認為曹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討論后歸納。

      四、討論魯莊公這一人物形象

      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中有關魯莊公的內容,然后結合下面兩個問題評價:

      1.根據課文回答:魯莊公懂得軍事嗎?

      2. 有人說,魯莊公是一個昏君。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課文發表你的看法。

      對于以上兩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肯定

      學生答案中的合理點,逐步引導學生的回答趨向統一。

      五、課文學習小蛄

      六、布置作業

    【《曹劌論戰》教案】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教案03-19

    曹劌論戰教案10-28

    曹劌論戰的教案07-19

    《曹劌論戰》教案10-05

    《曹劌論戰》03-28

    課文《曹劌論戰》教案12-01

    曹劌論戰的教案范文06-20

    曹劌論戰教案范文10-28

    最新《曹劌論戰》教案08-25

    一四曹劌論戰教案08-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情网站久久网 | 香蕉成人人多人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2021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