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2-08-22 10:18: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大班社會教案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大班社會教案4篇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能感知理解周圍生活中的變化,并用語言大膽正確的表達。

      2、能將生活中的變化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3、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養成細心觀察,積極動手動腦操作、動口表達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心理準備:幼兒已初步感知周圍事物的變化。

      2、顏料、玻璃瓶、醋、糖、飲料粉、冰、碗、勺子、水果、榨汁機、剪刀、膠水、油畫棒、溫度計、蠟筆、紙,記錄各種變化的碟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我會變。

      1、教師與幼兒邊念兒歌邊做游戲(我們都是機器人,我們都是機器人,我會變,我會變,我們都會變)幼兒做一個模仿動作。

      2、引導幼兒講講自己變的是什么。

      3、再玩一次游戲,鼓勵幼兒做的動作和原來的不一樣。

      二、教師用實驗引導幼兒觀察。

      1、出示一瓶花提問:

      師:小朋友,老師這朵花好看嗎?是什么顏色的?老師把白花變成紅花,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這朵花發生了什么變化?是怎么樣變成紅色的呢?

      教師小結:這朵花本來使用白紙做出來的,然后老師又在給它放在顏料盒里染成紅色,所以花就變成了紅色。

      2、師:小朋友,剛才老師把一朵白花變成了紅花,你們能不能開動小腦筋,想辦法讓一些讓東西變得和原來不一樣呢?

      3、幼兒討論話題

      三、嘗試變化。

      1、教師講解各組活動的方法和要求。

      師: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來改變一些事物,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東西,要讓小朋友來變一變,讓這些東西和原來不一樣,你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東西和材料。

      要求:你每做一次實驗就要記錄下來。

      2、幼兒分組嘗試了解各種變化。

      (1)紙的變化:各種紙、剪刀,幼兒通過撕、剪、卷、粘貼等方式讓紙發生變化。

      (2)水果的變化:幼兒用榨汁機把水果進行加工,看有什么變化。

      (3)水的變化:小碗、勺子、冰糖、飲料粉、醋、。幼兒嘗試加入不同的東西,讓水發生變化。

      3、幼兒交流各自發生的種種變化。

      師:下面請小朋友一起來說說你使哪些東西發生了變化,是用了哪些工具?

      4、教師小結:

      只要顏色、形狀、大小、位置等等與原來不一樣就是變化,要讓東西發生變化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

      四、欣賞變化

      師:剛才是小朋友自己通過操作使許多東西發生了變化,下面讓我們看看電視里的哪些東西發生了變化?它們又是怎樣變化的呢?組織幼兒觀看錄象,了解部分事物的變化過程。

      師:你看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講一講自己看到的變化。

      教師小結:我們剛才看了動植物的生長變化,這樣的變化需要的時間就相對長一些。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有些變化用的時間比較短,有的則比較長。

      五、記錄變化

      1、你知道哪些變化的時間比較長嗎?(幼兒講述)師:下面請小朋友把你知道的變化時間較長的過程畫下來。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外出,在大自然中繼續觀察。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社會:動物們的家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一些動物的居住環境。

      2、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5張環境標記圖、各種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遷移幼兒已有的經驗,導入活動

      1、教師幫助幼兒回憶起各類動物的名稱

      教師:小朋友們你見過哪些動物?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引導幼兒。

      教師:那它們的家在哪里你們知道嗎?

      請幼兒有秩序的來回答說出各類動物的家分別在哪里?

      2、了解各類動物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的關系

      (1)教師:出示掛圖,鼓勵幼兒說說途中的場景,試著引導個別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話描述圖中的場景。

      教師提示:小朋友們這幅圖里有什么呢?

      引導幼兒是說出圖畫上相關動物的場景。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小河是誰的家呀?

      引導幼兒說出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如:魚,為什么魚要在水里生活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來說出相應的原因。

      教師:那還有哪些動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呢?

      教師逐一提問引導幼兒思考。

      二、幼兒游戲“動物們找家”,鞏固幼兒對動物與生活環境的認知

      (1)教師交代要求

      教師:每組都有相應的環境圖片,看看是什么?(河水、泥土、樹林、花園、草原)

      教師:請各組的幼兒集體討論,看看這個幫動物們找到合適的家。

      教師:找到后請將小筐里的小動物圖片放到它生活的環境圖下面。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操作過程

      (3)請每組的小組長換組檢查,看看有哪些組的小朋友把相關小動物送錯了家

      (4)發現位置放錯的動物機體進行討論、更正

      教師:在巡回檢查看看還有沒有送錯家的小動物,然后引起幼兒的注意,讓幼兒思考送錯家的小動物到底它的家在哪里?

      集體帶著幼兒一起更正送錯家的小動物,再集體把它送回自己的家中。

      三、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都把小動物送回了家對不對呀!說明每個小動物它們都有自己的家。

      教師:如果有一天它們的家被破壞了,動物們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把想法告訴大家。

      教師:那小朋友們既然會發生這么多對小動物不好的影響,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教師:引導幼兒要愛護好我們大自然中的一草一物,這樣我們才能讓動物們都有一個完整的家。

      四、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占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高興快樂的經歷,體驗愉快的心情。

      2、知道笑有多種,能用表情動作,笑聲表現各種笑。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收集幼兒的照片及各種人物不同笑態的圖片制作成PPT.課件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愿意與同伴分享快樂的`經歷,體驗快樂的心情。

      2、難點:知道快樂的情緒能給他人帶來愉快心情。

      活動過程:

      1、介紹自己愉快的事情。

      2、播放PPT與同伴分享自己快樂的經歷。

      提問:相片中的小朋友表情是怎樣的?想知道他們為什么笑得那么開心嗎?

      (1) 向同伴介紹自己開心的照片。

      (2) 感受不同的笑:比一比照片中的笑有什么不同?

      (3) 鼓勵幼兒模仿照片中各種笑(微笑、咪咪笑、哈哈大笑、)

      小結 :當遇到高興的事,會讓人心情快樂,開心的笑

      3、播放PPT:各種人物的不同笑態的圖片

      (1) 他們是怎樣笑得?(笑起來什么動作?)

      (2) 學學圖片中人笑得表情和樣子。(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笑聲大膽模仿)

      (3) 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感覺?(開心,高興)

      活動延伸:

      幼兒擺出開心笑得表情和動作,老師拍攝放在電腦上提供大家欣賞。

      活動反思: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介紹自己開心的事———與同伴分享自己快樂的事———用體態、表情、笑聲模仿各種笑。整個環節播放PPT進行教學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引導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孩子學習的興趣很高,愿意與同伴分享快樂的事,能大膽模仿各種笑,體驗愉快的情趣,達到了社會教育的目標。活動中發現有許多不足之外,老師沒有注意提升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沒有鼓勵孩子大膽表述。PPT的操作還不夠熟練,孩子等待太久,工作中還要積累經驗,把教學活動做得更完美。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鎮人口的高度密集,生活中的垃圾越來越多,在真實的生活中,人們隨手丟棄垃圾的現象很嚴重,對“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的認識和運用還很缺失。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大社會是好教材。”《指南》在社會領域對5~6歲幼兒也明確提出“愛護身邊的環境,注意節約資源”的要求。本次活動“我是小小垃圾管理員”就是在此理念下的具體實施,是將幼兒園課程與孩子生活緊密聯系的體現。到了大班以后,孩子的動手、分類等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這也為本次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可能,學會垃圾分類管理從小做起。

      活動目標

      1、認識并理解生活中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的標記。

      《指南》健康領域 教育建議中提出:幫助幼兒認識常見的安全標記。

      2、能根據各種標記對生活中的垃圾進行分類。

      《指南》科學領域中的教育建議: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探索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簡單的分類、概括。

      3、樹立環保意識,激發幼兒爭做“小小垃圾管理員”的情感。

      《指南》社會領域目標2“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中的“愛護身邊的環境,注意節約資源”。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各種垃圾標記,并能根據標記進行分類。

      難點: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標記的理解。

      【活動準備】

      課件ppt 、視頻等

      幼兒操作材料:用于分類的各種垃圾實物卡和垃圾分類板。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想做“小小垃圾管理員”的愿望

      (觀察哭臉的垃圾桶圖片)

      師:這里有什么?為什么這兩只垃圾桶會不高興呢?

      二、認識“不可回收”和“可回收”垃圾標記

      1、觀察標記,認識理解

      (出示標記,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箭頭上進行對比觀察。)

      師:我們來看一看垃圾桶上有什么?這兩種標記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

      2、根據標記,嘗試分類

      (出示垃圾實物卡和分類板)提出操作要求:請小朋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按標記進行分類,并能講一講這樣分的原因。

      3、交流分享,視頻提升

      (展示幼兒垃圾分類板)

      師:誰愿意上來講一講你們一組是怎樣分的?不可回收垃圾有什么?可回收垃圾有什么?

      師: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嗎?(教師把有爭議的垃圾實物卡呈現出來。)

      師:那這些垃圾到底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假如你能認真看,仔細聽,也許就能找找到答案。(觀看視頻)

      4、運用經驗,重新調整

      師:小朋友你們找到答案了嗎?

      師:那這里分錯的垃圾該怎么辦呢?(幼兒運用新經驗主動調整。)

      三、認識和理解有害垃圾的標記

      (問題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廢棄的小電池應該放在哪個垃圾箱里呢?

      (出示有害垃圾標志)

      師:有害垃圾標志是什么顏色?上面有什么圖案?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有害垃圾呢?

      教師小結: 生活中還有一些有害垃圾。如:過期藥品、化妝品、電燈泡、油漆桶等它們都應該放進有害垃圾標記的垃圾箱里。

      活動延伸:我來做“小小垃圾管理員”,組織幼兒開展“我是小小垃圾管理員”活動,走出校園、走向社區,將建構的新經驗在生活中進行運用。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大班社會教案》教案07-05

    大班社會教案:快樂合作_大班社會教案07-13

    大班社會教案:我在長大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教案:緊急撤離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教案:寶貴的時間_大班社會教案07-07

    大班社會教案:表達愛_大班社會教案07-05

    大班社會的活動教案02-18

    大班社會參觀教案03-29

    大班社會安全教案03-31

    大班社會《微笑》教案12-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福利院视频免观看在线 | 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抖音 | 亚洲免费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