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

    時間:2022-08-29 18:48:00 教案 我要投稿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1

      教學目標

      一了解有關海洋的知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

      二 學習識別和運用常見的說明方法,以及了解《十萬個為什么》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為掌握運用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 教學難點為如何關注海洋的現狀和未來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 導入:簡介《十萬個為什么》的相關知識

      海洋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是人類“未來的大糧倉”,是人類“未來的大礦場”,是人類“未來的大能源庫”,是人類“未來的大藥房”,是人類“未來的大建材基地”,是人類“未來的棲身地”------

      二 整體感知 問題設置 探究明確

      1 為什么說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2 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哪些糧食?

      明確: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 (1-2)說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二> (3-6)闡釋海洋可能成為糧倉的原因。

      <三> (7) 總結全文,強調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三 詳讀本文第二部分

      設問:1。列舉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哪些糧食?

      2 本部分運用哪些說明方法?

      3 本部分的結構?

      明確:可以提供 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遠洋魚蝦,潛力巨大。(板書)

      說明方法: 列數字,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作詮釋 (結合課后二)

      本部分結構:先總后分

      四 分析第一部分的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好處和最后一部分議論的好處。

      明確:第一部分的議論清楚地闡述了開發(fā)利用海洋是人類擺脫人口劇增,耕地不足,資源短缺等生存危機的希望所在。為下一步具體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作了鋪墊。

      最后一部分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重申文章開頭的看法: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照應開頭。

      五 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表達的準確性。

      ①世界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②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

      ③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明確 : 1“最”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超過其他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危機。

      2“更”突出人們對“魚蝦”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較前兩者又深了一層。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極限不等于到極限,這樣表述準確,客觀。

      六 課外延伸:

      1 為什么要保護海洋?

      2我國的海洋經濟現狀如何?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中的多種說明方法及作用。

      2. 體會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

      3. 了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增強學生的“海洋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 分析文中說明方法的作用及其準確的語言。

      2. 了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

      難點:

      1. 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理解。

      2. 如何關注海洋的現狀和未來。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導語: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今天,耕地面積逐漸減少,人口劇增,若干生存危機也日益顯露出來,糧食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大海是一個比陸地還廣闊的世界,里面充滿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有人預言:“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海洋怎么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海洋,走進《海洋是未來的糧倉》這篇文章,一探究竟。

      2. 播放有關海洋資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海洋。

      (二)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

      2、基礎積累。

      請學生在文中標注出生字和重點詞語并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鷓鴣( )( ) 石莼( )

      (三)學習交流,整體把握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說明“大海是人類未來的糧倉”的?

      方法:學生分小組,派代表陳述自學結果,教師點撥。

      明確:大海是糧倉是因為大海里有—— ①海藻類食物。海藻類中有多種類別的可食用藻類。數量大,品種多,增產潛力大,而且許多海藻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類所需的礦物質,是營養(yǎng)豐富的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豐富的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海洋中眾多的魚蝦是人類熟悉的食物,遠洋漁業(yè)還有待開發(fā),潛力巨大。

      歸納:1.海藻數量多 2.浮游生物豐富 3.魚蝦眾多

      2.這樣多的海洋食物應如何開發(fā)?明確:(1)要加大開發(fā)力度。從全文可知,當前海洋食物的開發(fā)力度還遠遠不夠。(2)要加強人工養(yǎng)殖,要不斷研究培育新品種。(3)不能破壞生態(tài)平衡。開發(fā)要適度,不能只顧眼前。(4)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四)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1、看示例。

      例如:在國外,人們還培育出一種藻類新品種,據說在1公頃水面上生產的這種藻類,經加工后可獲得20噸蛋白質、多種維生互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這相當于陸地上耕種40公頃土地生產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類營養(yǎng)物。

      分析:使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說明藻類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

      2、說發(fā)現。

      明確:本文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有效地說明了“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

      (1)分類別。如介紹可食用的藻類,作用:將“人們比較熟悉的可食用藻類”按“褐藻類”“紅藻類”“綠藻類”分類進行說明,突出藻類種類之多。

      (2)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如:舉海帶的例子。如:“……提高了20xx多倍……”“……1公斤頃……可獲得20噸蛋白質……”用數據說明其增產潛力之大。如:介紹南極的磷蝦一節(jié),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作用:突出其產量高等等。

      (3)作詮釋。如對“糧食”的解釋。聯(lián)系《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中對“胡蘿卜素”的解釋,《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中對“雨林”和“二氧化碳”的解釋。

      (五)說明文語言的品讀分析。

      方法:學生先在書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小組內發(fā)言,陳述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自由發(fā)言,學生相互評點,教師點撥、小結。

      1、分析副詞在說明文語言中重要作用。

      ① 世界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② 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

      ③ 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明確 :①“最”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超過其他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危機。“之一”說明還有其他的環(huán)境問題,這就從范圍上強調了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中的一種。

      ②“更”突出人們對“魚蝦”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較前兩者又深了一層。③“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極限不等于到極限,這樣表述準確,客觀。

      2、分析第一部分的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好處和最后一部分議論的好處。

      明確:第一部分的議論清楚地闡述了開發(fā)利用海洋是人類擺脫人口劇增,耕地不足,資源短缺等生存危機的希望所在。為下一步具體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作了鋪墊。

      最后一部分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重申文章開頭的看法——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照應開頭。

      (六)拓展延伸

      1.大海不僅僅是我們人類的大糧倉,它還蘊含了其他資源,誰能來為我們介紹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現狀嗎?

      3.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資源?

      (七)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了解到了海洋為什么是人類未來的糧倉,明白了在說明事理時,恰當地使用副詞,能使說明的語言更準確,使用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能使事理說明文變得更明白易懂;我們通過相互交流、討論,更加深了對這一蘊含豐富寶藏的海洋的了解與認識,我們知道:海洋不僅是人類未來的糧倉,它還蘊含著無盡的礦藏、能源,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增強海洋意識,都有保護好海洋資源的責任和義務。

      (八)布置作業(yè)

      1.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二、三題。

      2. 課外閱讀介紹海洋知識的文章。

      3.未來人們吃什么?怎樣吃?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寫一篇科幻文章。

      板書設計:

      1.海藻數量多?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2.浮游生物豐富?

      3.魚蝦眾多

      說明方法: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作詮釋等。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學教學設計三

      學習目標:

      1. 學習本文中運用的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 了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增強學生的“海洋意識”。

      學習重點:理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學習難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xx年10月12日,隨著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我們在挑戰(zhàn)宇宙、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有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而在“上天、下海、入地”這三條人類擺脫若干生存危機的出路中,以海洋的潛力最大,是人類未來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人類的故鄉(xiāng)——海洋。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

      (一) 初讀課文

      1、檢測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海藻( ) 褐( )藻 鷓鴣( )( ) 石莼( )

      2、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討論,明確: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提示,點撥:這就是文章的標題。由此可見,說明文可以什么為標題?討論,明確:可以說明的內容或對象為標題)

      (二). 再讀課文,

      1. 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展示,師歸納:(1)海藻(2)浮游生物(3)魚蝦(4)深海遠洋中還有許多尚未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洋生物,潛力巨大

      2、文章的說明結構是哪一種?

      討論,明確:先總說,后分說,最后總結。

      (三). 點讀課文。

      1.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展示+教師歸納

      (1) 第三段

      說明方法:作比較、列數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說明海藻數量龐大,蛋白質含量豐富

      (2)第四段

      A.“人們比較熟悉的…………滸苔等”(練習二第1小題)

      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

      作用:確鑿、條理充分在說明海藻種類繁多。

      B.它們在人工在精心養(yǎng)殖下…………同類營養(yǎng)物。”(練習二第2小題)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作用:確鑿、突出、有力的說明在人工精心養(yǎng)殖下,海藻的產量不斷翻新,增長潛力巨大。

      (3)第六段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作用:確鑿、突出、有力的說明”我們還可以開辟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產量很高。

      師小結。

      (四)、品讀. 說明文是客觀、科學地對事物進行說明、介紹,所以說明文語言要準確。細讀課文,你認為哪些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試找出來并分析。

      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展示+教師歸納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最” :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之一” :準確說明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不止一種。

      (提示解題方法:這個詞去掉與否意義上有什么異同,兩相比較體會作用)

      (2)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盡管還有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近” :表明近海魚蝦的捕撈快到極限,但不是極限,說明準確,客觀。

      三、釋疑歸納

      師生小結,總結本節(jié)內容,形成板書,

      四、當堂檢測,反饋堂清

      1.大海不僅僅是我們人類的大糧倉,它還蘊含了其他資源,誰能來為我們介紹一下你了解的大海。

      2.你知道海洋污染的現狀嗎?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資源?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3

      一、新課導入

      人類社會發(fā)展到20世紀末,在取得繁榮進步的同時,若干生存危機也日益顯露出來,而入地、下海、上天則是人類擺脫危機、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潛力最大,是人類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海洋,走進《海洋是未來的糧倉》這篇文章。

      二、自主學習(一)——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海藻(zǎo) 石莼(chún) 滸苔(hǔ)

      提供(ɡōnɡ)

      2.生詞注解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也比喻局勢危急,已到最后關頭。

      危言聳聽:故意說嚇人的話,使聽的人吃驚。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3.作者名片

      嚴濟運,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氣象局研究員,曾參與主編《十萬個為什么地球科學》。

      三、自主學習(二)——合作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思考:你從文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歸納:1.海藻數量多。

      2.浮游生物豐富。

      3.海洋魚蝦眾多。

      (二)深層理解

      再讀課文,分析本文的結構特點和說明順序。

      文章1、2兩段從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說起,提出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文章3~6段以先總后分的方式,具體闡釋為什么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7段總結前文的說明,重申文章開頭的看法。

      由此可見,本文采用邏輯順序闡釋事理,是按照“總起-具體闡釋(先總后分)——總結”的結構進行的。這樣使文章條理清晰,事理明確。

      四、走進語言

      學習本文說明的語言

      比較語言的準確性。

      例:原句: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改: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范圍)

      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程度)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2.盡管近海的魚是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點撥明確】1.“最”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超過其他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危機。

      2.“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極限不等于到極限,這樣表述準確、客觀。

      五、板書設計

      人類危機大海可能成

      為未來糧倉海洋是

      未來糧倉

      總起強調 分說 總結、照應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中的多種說明方法。

      2.體會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

      3.了解海洋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的“海洋意識”。

      教學重點:

      分析文中說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大海圖片)師講授:人類社會發(fā)展到20世紀末,在取得繁榮進步的同時,若干生存危機也日益顯露出來,而入地、下海、上天則是人類擺脫危機、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潛力最大,是人類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海洋,走進《海洋是未來的糧倉》這篇文章。(出示第一張幻燈片,以大海為背景)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二、自由朗讀課文,[配樂]其他人勾畫文章內容,你從文中獲取了哪些信息?(出示海洋生物圖片,第二張幻燈片)?你從文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三:生自由朗讀課文,交流文章主要內容(出示第三張幻燈片)你從文中獲取了哪些信息?海藻數量多浮游生物豐富海洋魚蝦眾多

      師歸納:

      1.海藻數量多

      2.浮游生物豐富

      .海洋魚蝦眾多

      四、學習本文說明方法再讀課文,思考: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張幻燈片)

      再讀課文,思考: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作比較、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

      五、學習本文說明語言:(出示幻燈片五:比較語言的準確性)原句: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改: 這是當今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范圍)

      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程度)(生自由學習,找找文章中表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學習(出示第六張幻燈片)師:大海不僅僅是我們人類的大糧倉,它還蘊含了其他資源,誰能來當一回小院士,用圖片、模型為我們介紹你了解的大海?誰能來當一回小院士,用圖片、模型為我們介紹你了解的大海?要求:

      1.語言準確且生動

      2.能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3.儀態(tài)自然大方板書設計海洋1.海藻量大?2.浮游生物豐富?3.魚蝦眾多 糧倉? 作比較、作詮釋、分類別、列數字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中的多種說明方法。

      2.體會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

      3.了解海洋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的“海洋意識”。

      教學重點:

      分析文中說明方法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大海圖片)

      師講授:人類社會發(fā)展到20世紀末,在取得繁榮進步的同時,若干生存危機也日益顯露出來,而入地、下海、上天則是人類擺脫危機、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潛力最大,是人類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海洋,走進《海洋是未來的糧倉》這篇文章。(出示第一張幻燈片,以大海為背景)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二、自由朗讀課文,[配樂]其他人勾畫文章內容,你從文中獲取了哪些信息?(出示海洋生物圖片,第二張幻燈片)

      你從文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三、生自由朗讀課文,交流文章主要內容(出示第三張幻燈片)

      你從文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數量多

      浮游生物豐富

      海洋魚蝦眾多

      師歸納:

      1.海藻數量多

      2.浮游生物豐富

      3.海洋魚蝦眾多

      四、學習本文說明方法

      再讀課文,思考: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張幻燈片)

      再讀課文,思考: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作比較、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

      五、學習本文說明語言:

      (出示幻燈片五:比較語言的準確性)

      原句: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改:

      這是當今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范圍)

      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程度)

      (生自由學習,找找文章中表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學習(出示第六張幻燈片)

      師:大海不僅僅是我們人類的大糧倉,它還蘊含了其他資源,誰能來當一回小院士,用圖片、模型為我們介紹你了解的大海?

      誰能來當一回小院士,用圖片、模型

      為我們介紹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

      1.語言準確且生動

      2.能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3.儀態(tài)自然大方

      板書設計

      海洋

      1.海藻量大

      2.浮游生物豐富

      3.魚蝦眾多

      糧倉

      作比較、作詮釋、分類別、列數字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 繼續(xù)學習總分的說明結構。

      2. 進一步學習理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 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理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 引入新課

      討論:什么是糧食?

      二. 初讀課文

      讀了文章,你知道糧食的含義是什么?

      討論,明確;

      傳統(tǒng)意義上的糧食:大米、小麥和玉米等

      糧食的含義

      廣義的糧食:能滿足人類營養(yǎng)需要的食物

      三.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 環(huán)節(jié)一。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討論,明確: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提示,點撥:這就是文章的標題。由此可見,說明文可以什么為標題?討論,明確:可以說明的內容或對象為標題)

      提問:跟標題意思相同或意義相近的句子,文中還有哪一句?

      討論,明確: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繼續(xù)討論:作者為什么會寫這篇說明文來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討論,明確:“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師小結:作者從現實問題入手,針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而寫。

      2. 環(huán)節(jié)二。探討: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討論,明確:(1)海藻(2)浮游生物(3)魚蝦

      (4)深海遠洋中還有許多尚未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洋生物,潛力巨大

      3. 環(huán)節(jié)三。文章的說明結構是哪一種?

      討論,明確:先總說,后分說,最后總結。

      四. 精讀課文。

      1. 環(huán)節(jié)一。探討:文章3、4、6段分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

      (1) 第三段

      說明方法:作比較、列數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說明海藻數量龐大,蛋白質含量豐富

      (2)第四段

      A.“人們比較熟悉的…………滸苔等”(練習二第1小題)

      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

      作用:確鑿、條理充分在說明海藻種類繁多。

      B.“它們在人工在精心養(yǎng)殖下…………同類營養(yǎng)物。”(練習二第2小題)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作用:確鑿、突出、有力的說明在人工精心養(yǎng)殖下,海藻的產量不斷翻新,增長潛力巨大。

      (3)第六段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作用:確鑿、突出、有力的說明”我們還可以開辟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產量很高。

      師小結。

      2. 環(huán)節(jié)二。

      說明文是客觀、科學地對事物進行說明、介紹,所以說明文語言要準確。細讀課文,看一看哪些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討論,明確:(結合練習三):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最” :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之一” :準確說明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不止一種。

      (提示解題方法:這個詞去掉與否意義上有什么異同,兩相比較體會作用)

      (2)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盡管還有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近” :表明近海魚蝦的捕撈快到極限,但不是極限,說明準確,客觀。

      五. 課堂小結

      1. 說明的主要內容

      2. 說明的結構

      3. 說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 說明語言的準確

      六. 布置作業(yè)

      1. 把成語補充完整再寫出其意思 : 言 聽:

      2. 完成練習二和練習三

      3. 寫一篇說明事理的短文

      附板書

      海藻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蛋白

      質含量豐富

      強調大海是

      浮游生物也豐富 人類未來的

      大海完全有可能成 糧倉 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遠洋深海的魚蝦年產量很高 (總結全文)

      (總) 深海遠洋未被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

      洋生物,潛力巨大

      (分)

      說明方法:舉例子、 作比較、 列數字、 分類別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體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增強開發(fā)、保護海洋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了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

      2. 分析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自己分析課文,培養(yǎng)分析能力。

      課型及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事理說明文。學習難度不大,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把握文章要點,了解本文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人類當今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顯然,能否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系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圖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結論?

      2.跟我走進大海!(展示有關大海資源的圖片)

      在生物資源方面,海洋中存活著20多萬種生物。專家測算,海洋的初級生

      產力每年為6000億噸,其中可供人類利用的魚類、貝類、蝦類、藻類等,每年為 6億噸,而現在全世界的捕撈量僅為9000萬噸左右。海產品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來源,目前海產品提供的蛋白質約占人類食用蛋白質的22%。在不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產出的水產品足夠300億人食用,海洋向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農產品的1000倍。

      二、三分鐘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說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2.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哪些糧食?

      3.這篇文章闡釋了什么道理?

      三、動動腦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來安排本文的內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總——分——總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第二部分(3~6),闡釋海洋可能成為未來糧倉的原因。

      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3),總說海洋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糧倉的原因。

      第二層(4~6),分說:藻類能為人類提供充足的蛋白質(4);

      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5);

      海洋魚蝦還有捕撈潛力挖掘(6)。

      第三部分(7),總結全文,強調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

      四、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課文在闡釋事理時,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1. 采用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闡釋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后一段,就運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議論,它清楚地闡述了開發(fā)利用海洋是人類擺脫人口劇增、耕地不足、資源短缺等生存危機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說明重點“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前,先以議論的方式強調: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將直接關系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2)地球還有廣闊的海洋可供開發(fā),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這樣寫能引起讀者的重視,為下一步具體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作了鋪墊。再如,最后一段在總結全文所述的基礎上,重申文章開頭的看法:人們相信,大海是人類未來的糧倉。這議論性的結論照應了文章開頭,總結了文章的說明部分,有利于讀者進一步認同海洋開發(fā)利用的價值,增強“海洋意識”。

      2. 運用作詮釋、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體闡釋為什么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總說部分(第3段)首句先對“糧倉”中的“糧食”作詮釋,接著舉例子、列數字說明這類“糧食”產量之多、質量之好。

      分說部分(第4~6段)逐一說明。

      第4段先用分類別的方法,說明藻類種類之多;然后舉海帶的例子,列數字說明其增產潛力之大;再舉國外培育出藻類新品種的例子,并列數字說明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最后拿一公頃水面生產的藻類與陸地上40公頃土地生產的大豆作比較,突現海洋的開發(fā)利用價值。

      第5段主要用舉例子與列數字相結合的說明方法強調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類豐富的“食品”源。

      第6段舉了南極磷蝦的例子,列數字說明磷蝦產量高,再將其與全世界的捕魚量作比較,說明磷蝦資源的豐富。

      五、過渡銜接 :

      段與段之間過渡既自然又精致,有時一兩個字便使上下文連接得天衣無縫。如:第2段,首句總結第一段內容,第二句“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這樣”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轉入列出人們對生存危機的看法。第3段首句“當然,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糧食”承上轉入介紹文中特指的“糧食”。第4段首句“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并不陌生”,承上所舉例子導入詳細介紹藻類。第5段首句“除海藻類,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類”承上文,后面一句則揭示本段主要介紹“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換話題,轉入詳細介紹“魚蝦”。末段則以“綜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闡釋,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說的事理。

      六、總結寫作方法:

      (一)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表達的準確性。

      ①世界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②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

      ③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明確:

      1.“最”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超過其他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危

      機。

      2.“更”突出人們對“魚蝦”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較前兩者又深了一層。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極限不等于到極限,這樣表述準確,客觀。

      (二)總結本文寫作特點:

      1.說明和議論結合闡明事理。

      2.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3.語言準確、嚴密

      4.過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斷下列句子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1.據報道,現在每年向海洋傾倒約600~1000萬噸石油,1萬噸汞,25萬噸銅,390萬噸鋅,30萬噸鉛和100萬噸有機氯農藥。

      2.海底隧道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貝耳特海峽、多佛爾海峽等處,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3.石拱橋,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 “ 臥虹 ”“ 飛虹 ” 等。

      4.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時間又特別長,一年達到三千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時,華北地區(qū)也不過兩千五百小時。

      6.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八、課外拓展:

      1.“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成為現今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大家能明白國家的“禁漁”的目的嗎?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為了讓我們能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我們該怎么辦?

      九、作業(yè):

      探究性學習:班級分為若干小組,討論下列一些專題,要求人人找資料,準備下一節(jié)課發(fā)言。每個小組要制作課件,運用多媒體展示。

      1.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狀。

      2.重返海洋,人類能做些什么?

      (1)海洋生物資源開發(fā);

      (2)海洋礦物資源開發(fā);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4)海水資源綜合利用;

      (5)海洋空間資源開發(fā)利用。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體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4.了解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增強開發(fā)、保護海洋的意識。

      教學重點:

      1.了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

      2.分析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自己分析課文,培養(yǎng)分析能力。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事理說明文。學習難度不大,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把握文章要點,了解本文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回答11~14題(12分)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①資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能否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系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②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可耕土地資源不足造成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正是出于這樣的認識,許多人紛紛發(fā)出警告:地球將無法養(yǎng)活超過100億的.人口。然而,一些樂觀的人士反對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他們認為,雖然陸地上可耕土地的開發(fā)已近極限,但地球還有廣闊的海洋可供開發(fā),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③當然,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糧食——大米、小麥和玉米等,而是廣義的糧食——其它能夠滿足人類營養(yǎng)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學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每年的生長量已相當于目前世界小麥年產量的15倍。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可以為人類提供足夠的蛋白質。

      ④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并不陌生。僅就我國沿海來說,人們比較熟悉的可食用藻類就有:褐藻類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馬尾藻,紅藻類的紫菜、鷓鴣菜、石花菜,綠藻類的石莼、滸苔等。近幾年,人們還培育出一些藻類新品種,這些藻類在人工的精心養(yǎng)殖下,產量不斷翻番。

      ⑤除海藻類,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有人做過計算,在不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們捕撈出來,加工成食品,足夠300億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由于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魚蝦數量已近極限,很多國家為了爭奪有限的近海資源紛爭不斷。但是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例如,南極的磷蝦,每年的產量可高達50億噸。只要磷蝦的捕獲量每年達到1億~1.5億噸,就比當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魚量多出1倍以上。何況,在遠洋和深海中還有許許多多尚未被我們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洋生物資源,其巨大潛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綜上所述,我們說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選文有改動)

      11.(3分)第②段中許多人發(fā)出的警告是什么?他們?yōu)槭裁磿l(fā)出這樣的警告?

      12.(3分)文中畫線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13.(3分)為什么說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

      14.(3分)鑒于近海開發(fā)出現的問題:人類在未來對遠洋和深海進行開發(fā)時應防止哪些不良行為和結果的出現?(答出三點即可)

      (二)閱讀《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回答11~14題。(12分)

      11.(3分)地球將無法養(yǎng)活超過100億的人口。可耕土地資源不足造成糧食生產的增長趕

      不上人口的增長。

      12.(3分)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

      13.(3分)因為未來陸地上的食物資源很可能滿足不了人類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遠洋和

      深海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可以直接或間接作為人類食物的生物資源,人類可以對其進行充分地開發(fā)利用,使之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14.(3分)過度開發(fā)(過度捕撈);海洋污染;惡性競爭影響國家關系(國家間為爭奪有限的海洋資源紛爭不斷);破壞生態(tài)平衡(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學反思

      我選上的這節(jié)課是八語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一篇課內自讀的事理說明文----海洋是未來的糧倉。這節(jié)課,學生們不僅開闊了知識視野,而且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無限的生機和活力。我看到了學生們在合作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也看到了他們在競爭中學習的積極主動的神采,更看到了他們在課堂上那么興致勃勃,樂此不疲的參與其中,我的熱情之火其間被他們點燃了,我的信心之帆也被他們揚起了。

      課后,我聽取了一些老師對這節(jié)課教學的點評,并作了自我總結反思,覺得本節(jié)課無論是從環(huán)節(jié)設計還是教學效果上,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情境導入,恰到好處、精致有效。

      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亮點。情境創(chuàng)設上我用了一段關于海洋資源的影像資料,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興趣點,真切直觀,恰如其分。果真,學生們欣賞著美倫美奐的海洋世界的影片,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眼睛是充滿驚奇的,臉上是掛滿笑意的,內心是充滿了無限渴望的。因此,看過影像和圖片后,再讓學生談自己的所見所感,全然是來自于內心的真切感言,從而對新課的學習內容充滿了期待與神往。

      這樣的導課,新穎獨特,恰到好處的燃起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求知的熱情。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作了一個精彩的開場。

      二、以“生”為本,自主探究,巧妙點撥。

      作為一篇課內自讀的說明文,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點撥為輔,展開生動而有序的教學。首先啟發(fā)學生們對本課學習內容質疑,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海洋為什么會成為人類的糧倉?糧倉里都有什么樣的糧食?”......聽著學生們提出的一個個問題,我感覺到了他們探求新知的熱望強烈起來了。因此順勢引導學生們自主確立了本課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習重點。

      之后我激勵學生帶著之前提出的問題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并逐一攻克學習目標。學生們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心中的堡壘一個個被攻破,理順說明思路,弄清說明順序,辨析說明方法及語言。這些內容學生們大都在合作探究中解決了,而對于解析問題的完整性、語言表述的準確性,教者則做了適當的點撥。從而使整節(jié)課洋溢著積極求知的熱情,讓學生體驗到了學有所獲的快樂與滿足。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9

      教學目標

      了解有關海洋的知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學習識別和運用常見的說明方法以及了解《十萬個為什么》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掌握運用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如何關注海洋的現狀和未來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簡介《十萬個為什么》的相關知識

      海洋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是人類“未來的大糧倉”,是人類“未來的大礦場”,是人類“未來的大能源庫”,是人類“未來的大藥房”,是人類“未來的大建材基地”,是人類“未來的棲身地”——————

      二、整體感知 問題設置 探究明確

      1、為什么說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2、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哪些糧食?

      明確: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1—2)說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二>、(3—6)闡釋海洋可能成為糧倉的原因。

      <三>、(7) 總結全文,強調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三、詳讀本文第二部分

      設問:

      1、列舉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哪些糧食?

      2、本部分運用哪些說明方法?

      3、本部分的結構?

      明確:可以提供 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遠洋魚蝦,潛力巨大。

      說明方法:列數字,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作詮釋(結合課后二)

      本部分結構:先總后分

      四、分析第一部分的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好處和最后一部分議論的好處。

      明確:第一部分的議論清楚地闡述了開發(fā)利用海洋是人類擺脫人口劇增,耕地不足,資源短缺等生存危機的希望所在。為下一步具體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作了鋪墊。

      最后一部分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重申文章開頭的看法: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照應開頭。

      五、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表達的準確性。

      ①世界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②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

      ③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明確:

      1“最”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超過其他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危機。

      2“更”突出人們對“魚蝦”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較前兩者又深了一層。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極限不等于到極限,這樣表述準確,客觀。

      六、課外延伸:

      1、為什么要保護海洋?

      2、我國的海洋經濟現狀如何?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教案】相關文章: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11-25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10-20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03-05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大全04-09

    關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02-18

    課文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05-13

    關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03-25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備課教案08-26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案三篇01-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美日韩免费专区 |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码 | 亚洲—本道中文字幕 |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