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

    時間:2022-12-07 15:34:4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精選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精選6篇)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 篇1

      教學目標:

      1、幼兒初步學習跟隨樂曲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2、幼兒根據音樂結構、性質、圖譜的變化設計出打擊樂配器方案。

      3、幼兒進一步練習按即興指揮手勢進行演奏,并能注意在整個活動中保持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和表現。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隨錄音音樂做集體表演動作。

      2、教師排好坐位并放置好碰鈴、圓舞板、鈴鼓、雙響筒這些打擊樂器。

      活動材料:

      1、打擊樂圖譜

      2、樂器標志圖

      3、節奏樂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踵趾小跑步入室,幼兒入座。

      2、復習律動:手腕轉動

      二、基本部分:

      (一)熟悉樂曲,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1、請幼兒欣賞音樂(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首新的音樂"阿拉木汗",請大家仔細聽,感受一下,音樂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2、幼兒完整欣賞樂曲后。提問:這是一首什么樣的音樂,你聽了以后,是開心,歡快呢?還是安靜,溫柔。

      3、教師介紹,這是一首"新疆維吾爾族音樂"旋律歡快,優美。

      4、出示圖畫,請幼兒欣賞,音樂為我們帶來了這么美麗的景色。

      5、幼兒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欣賞圖,教師按音樂節奏指點圖譜。

      6、引導幼兒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7、分角色表演動作,幼兒看教師指揮做動作。

      (二)學習用樂器演奏

      1、引導幼兒根據圖譜中的角色變化設計打擊樂配器方案,如:跺腳(碰鈴)拍手(圓舞板)抖手(鈴鼓)拍手跺腳(全部樂器)

      2、看指揮,進行節奏練習。

      3、聽音樂,請幼兒看老師指揮進行打擊樂表演。

      4、交換樂器表演。

      5、加入"雙響筒"樂器表演,提升演奏效果。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我們今天學習了打擊樂"阿拉木汗"。與小樂器們玩了游戲。下次老師還會請小朋友來學習擔任"小指揮"指揮每種樂器進行表演。還要學習加入"雙響筒""刮棒"等樂器來表演,我們將獲得更好的音樂感受。

      2、收拾樂器,隨"阿拉木汗"音樂自由舞蹈,到戶外游戲。

      3、結束活動。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新疆歌曲的風格,熟悉樂曲結構,并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

      2、初步學習為樂曲設計打擊樂器演奏。

      3、注意看指揮演奏,體驗師生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圖譜一張,視頻音樂,課件,幼兒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感受新疆歌曲的風格、結構

      1、看視頻短片,感受新疆歌曲的風格。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這是什么地方?

      小結:新疆是我國的一個省,那里盛產各種各樣的水果,那里的人們熱情、善良,能歌善舞。

      2、欣賞歌曲,感知樂曲結構。

      教師: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有沒有聽到特別的地方?

      小結:這首歌曲有兩段,一共有三種不同的節奏型。

      二、熟悉圖譜,用身體動作演奏

      1、出示圖譜,觀察圖譜,說出圖譜上的圖標。

      2、身體動作練習。

      引導幼兒用拍手、跺腳、拍肩等動作看圖進行節奏練習。

      三、學習用樂器演奏

      1、集體配器。

      (1)介紹樂器,認識并鞏固三種不同樂器的打擊方法。

      (2)嘗試根據圖譜為樂曲匹配相應的樂器。

      2、完整徒手練習演奏。

      3、看圖譜集體完整演奏。

      4、看指揮演奏。

      5、集體演奏。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我選擇了音樂課,在課型上,我選擇了打擊樂。之所以這樣大膽地嘗試了打擊樂教學,主要原因是想讓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在參與過程中,使每個學生體會到“我能行”。

      當然,我知道,在基本功上我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已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但是,我覺得失敗和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動中積累經驗,找到最恰當的方法,這種訓練方法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否可行,這才是我選擇打擊樂教學的真正目的。課的開始我觀察到,學生們踏著律動曲的節奏,高興地來到了我的教學環境之中,看得出,他們喜歡音樂課,給我樹立了信心。音樂課很受孩子們的歡迎,大部分幼兒都積極參與活動,但是也有少數的小朋友不太積極,我發現孩子也不是不喜歡,是不太愛表現,平時就是不太愛說話,在以后的活動中,生活中,我將會給這部分幼兒創造機會,使我們的教學能夠更完美。

      總的來說,我覺得雖然學生掌握了教學的基本內容,但掌握得較吃力,原因是教學內容難度較大,教學環節安排有不合理之處,如:時間分配不夠科學,教學密度較大,教學過程一直在緊張中進行。由于課前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造成分散難點時遇到了麻煩,耽誤了時間,接下來時間不足,使學生只學到了基本演奏方法,而缺少理解、消化過程,發生了學生意猶未盡不肯離開的現象。

      我將通過這次觀摩教學活動,總結經驗教訓,征求教師意見,學習他人所長,在今后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取得好成績。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跟隨樂曲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2、根據樂曲的結構特點嘗試創編演奏方法。

      3、感受xx民歌的歡快活潑。

      活動準備:

      幼兒坐成六路縱隊、自制易拉罐樂器(沙錘)、小木塊(響板)、打擊樂節奏圖譜、《阿拉木汗》音樂CD 。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做律動進入活動室。

      2、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節奏。

      (1)小朋友們,剛剛你們聽著這首音樂心情是怎么樣的?(開心、愉悅)

      (2)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呢?(歡快、優美)

      (3)教師小結: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阿拉木汗”,是一首xx維吾爾族的民歌,旋律歡快、優美。

      3、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為歌曲配樂。

      (1)為了讓這首歌曲變得更加地優美動聽,需要小朋友們用樂器演奏歌曲,應該用哪些樂器呢?(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確定沙錘、響板兩種樂器)

      (2)出示打擊樂譜,引導幼兒觀察討論該怎么樣打節奏。

      (3)教師提醒幼兒按照圖譜用身體動作進行配樂活動。

      (4)待幼兒熟悉音樂配樂節奏后嘗試用樂器進行演奏。

      (5)按照樂器分組演奏,提醒幼兒看教師的指揮動作。

      結束部分:

      整理樂器,幼兒在《阿拉木汗》的音樂中自由舞蹈,再次感受xx歌舞的歡快優美。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阿拉木汗》,認識新疆音樂的主要樂器,掌握音樂中的典型節奏型,學生能夠熟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了解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特點。激發學生對新疆地區歌舞音樂的興趣。

      3、了解新疆地區音樂的同時,切身感受到祖國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了解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

      掌握音樂中的典型節奏型,能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方法:

      欣賞法

      聽唱法

      情感體驗法

      教學工具:利用多媒體演示DVD教學碟片、手鼓、鋼琴。

      教學過程:

      (一)播放合唱視頻:《阿拉木汗》

      學生思考: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維吾爾族)

      (二)講授新課:

      1、歌曲介紹:

      《阿拉木汗》是作曲家謝功成根據新疆維吾爾族民歌改編的無伴奏合唱曲。它原是流行于新疆吐魯番地區的維吾爾族雙人歌舞曲。它以雙人邊歌邊舞的方式,贊美美麗善良的姑娘阿拉木汗活潑、熱情、美麗、可愛、動人。內容雖簡單,但歌曲生動、詼諧、流暢、歡快。

      2、欣賞歌曲

      a、學生感受歌曲情緒:歡快、活潑、明朗、朝氣蓬勃。

      b、教師示范歌曲,出示維吾爾族歌舞樂的節奏,十六分和附點節奏,讓學生學習拍擊。

      c、學生用節奏朗讀歌詞,讀出阿拉木汗的.美麗。

      d、教師教唱歌曲,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氣息一定要流動、平穩,要有較好的持續性和控制能力。)

      e、分組表演唱,教師指導,小組評價。

      f、播放維吾爾族的歌舞動作,讓學生跟著音樂學習新疆舞蹈的舞步。

      g、師生共同總結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特點:歌與舞相結合,節奏活潑、明快,具有律動感,舞蹈性。

      (三)達標練習

      1、同學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為歌曲伴奏。

      (四)拓展練習

      學生即興編創舞蹈動作

      (五)小節

      歌曲通過對維吾爾族姑娘阿拉木汗的贊美,展現出新疆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 篇5

      教學目標:

      1、在欣賞各區的過程中初步了解xx歌曲的切分節奏的特點,嘗試用小樂器進行合奏。

      2、萌發幼兒對中國少數民族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幼兒已經對xx維吾爾族的風俗有一定的了解。

      (材料準備)音樂以及ppt

      教學過程:

      一、民族大聯歡

      復習蒙古舞。要求:動作有力、舒展,注意隊形變化。

      二、xx歡迎你

      1、欣賞音樂第一遍

      ——今天我們要去xxx了,你們知道xxx的維吾爾族人民他們平時都做些什么事情?(摘葡萄)

      ——聽維吾爾族的音樂響來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樣跳舞的?會跳什么步子?

      小結:維吾爾族人民在摘葡萄時經常會掂起腳尖前面摘一下后面摘一下,因此在xx舞中常常出現反映他們生活勞動的掂步和進退步。為了配合這樣有特色的舞步,xx音樂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切分節奏。

      x x xx x x

      2、欣賞音樂第二遍

      1)幼兒邊聽音樂邊接龍拍手打切分節奏。

      2)幼兒嘗試腳打節拍,手拍節分節奏。

      3)跟指揮打節奏。

      3、討論配器,嘗試合奏

      出示鈴鼓、響板、碰鈴、沙球、三角鐵,幼兒討論配器。

      小結:由于切分節奏比較緊湊因此適合用響板或是沙球部適合用碰鈴,最后一個四分音符比較長適合用鈴鼓或是三角鐵。

      4、看指揮嘗試演奏。

      三、歌舞大串燒

      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習跟隨樂曲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2、學生根據音樂結構、性質、圖譜的變化設計出打擊樂配器方案。

      3、學生進一步練習按即興指揮手勢進行演奏,并能注意在整個活動中保持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和表現。

      活動準備:

      1、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隨錄音音樂做集體表演動作。

      2、教師排好坐位并放置好碰鈴、圓舞板、鈴鼓、雙響筒這些打擊樂器。

      活動材料:

      1、打擊樂圖譜

      2、樂器標志圖

      3、節奏樂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踵趾小跑步入室,學生入座。

      2、復習律動:手腕轉動

      二、基本部分:

      (一)熟悉樂曲,學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1、請學生欣賞音樂(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首新的音樂“阿拉木汗”,請大家仔細聽,感受一下,音樂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2、學生完整欣賞樂曲后。提問:這是一首什么樣的音樂,你聽了以后,是開心,歡快呢?還是安靜,溫柔。

      3、教師介紹,這是一首“新疆維吾爾族音樂”旋律。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阿拉木汗》】相關文章:

    《阿拉木汗》大班教案03-13

    黃星羱《阿拉木汗》歌詞09-03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10-20

    大班優秀音樂教案《詠柳》09-18

    《赫圖阿拉與老汗王》征稿啟事12-24

    語文課文《找汗》優秀教案06-19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夏季音樂會》09-22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摘草莓》11-27

    大班優秀音樂《小鬧鐘》教案01-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香蕉香蕉永久免费看 |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