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高中數學教案

    時間:2022-09-30 11:39:01 教案 我要投稿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以及三角函數值的取值范圍。

      過程與方法

      經歷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的探索過程,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猜想計算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以及三角函數值的取值范圍。

      教學難點

      探究三角函數的單調性以及三角函數值的取值范圍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如何研究三角函數的單調性

      (二)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學習了什么?

      引導學生回顧: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導證明過程。

      課后作業:

      思考如何用三角函數單調性比較三角函數值的大小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2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情景,理解分層抽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學會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3.并對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及分層抽樣方法進行比較,揭示其相互關系.

      教學重點:

      通過實例理解分層抽樣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分層抽樣的步驟.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復習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的概念、特征以及適用范圍.

      2.實例: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分別有學生名,為了了解全校學生的視力情況,從中抽取容量為的樣本,怎樣抽取較為合理?

      二、學生活動

      能否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進行抽樣,為什么?

      指出由于不同年級的學生視力狀況有一定的差異,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進行抽樣不能準確反映客觀實際,在抽樣時不僅要使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相等,還要注意總體中個體的層次性.

      由于樣本的容量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為100∶2500=1∶25,

      所以在各年級抽取的個體數依次是,,,即40,32,28.

      三、建構數學

      1.分層抽樣:當已知總體由差異明顯的幾部分組成時,為了使樣本更客觀地反映總體的情況,常將總體按不同的特點分成層次比較分明的幾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進行抽樣,這種抽樣叫做分層抽樣,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層”.

      說明:①分層抽樣時,由于各部分抽取的個體數與這一部分個體數的比等于樣本容量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每一個個體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②由于分層抽樣充分利用了我們所掌握的信息,使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層抽樣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抽樣方法,所以分層抽樣在實踐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2.三種抽樣方法對照表:

      類別

      共同點

      各自特點

      相互聯系

      適用范圍

      簡單隨機抽樣

      抽樣過程中每個個體被抽取的概率是相同的

      從總體中逐個抽取

      總體中的個體數較少

      系統抽樣

      將總體均分成幾個部分,按事先確定的規則在各部分抽取

      在第一部分抽樣時采用簡單隨機抽樣

      總體中的個體數較多

      分層抽樣

      將總體分成幾層,分層進行抽取

      各層抽樣時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

      總體由差異明顯的幾部分組成

      3.分層抽樣的步驟:

      (1)分層:將總體按某種特征分成若干部分.

      (2)確定比例:計算各層的個體數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

      (3)確定各層應抽取的樣本容量.

      (4)在每一層進行抽樣(各層分別按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綜合每層抽樣,組成樣本.

      四、數學運用

      1.例題.

      例1(1)分層抽樣中,在每一層進行抽樣可用_________________.

      (2)①教育局督學組到學校檢查工作,臨時在每個班各抽調2人參加座談;

      ②某班期中考試有15人在85分以上,40人在60-84分,1人不及格.現欲從中抽出8人研討進一步改進教和學;

      ③某班元旦聚會,要產生兩名“幸運者”.

      對這三件事,合適的抽樣方法為()

      A.分層抽樣,分層抽樣,簡單隨機抽樣

      B.系統抽樣,系統抽樣,簡單隨機抽樣

      C.分層抽樣,簡單隨機抽樣,簡單隨機抽樣

      D.系統抽樣,分層抽樣,簡單隨機抽樣

      例2某電視臺在因特網上就觀眾對某一節目的喜愛程度進行調查,參加調查的總人數為12000人,其中持各種態度的人數如表中所示:

      很喜愛

      喜愛

      一般

      不喜愛

      2435

      4567

      3926

      1072

      電視臺為進一步了解觀眾的具體想法和意見,打算從中抽取60人進行更為詳細的調查,應怎樣進行抽樣?

      解:抽取人數與總的比是60∶12000=1∶200,

      則各層抽取的人數依次是12.175,22.835,19.63,5.36,

      取近似值得各層人數分別是12,23,20,5.

      然后在各層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

      答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抽取“很喜愛”、“喜愛”、“一般”、“不喜愛”的人

      數分別為12,23,20,5.

      說明:各層的抽取數之和應等于樣本容量,對于不能取整數的情況,取其近似值.

      (3)某學校有160名教職工,其中教師120名,行政人員16名,后勤人員24名.為了了解教職工對學校在校務公開方面的某意見,擬抽取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

      分析:(1)總體容量較小,用抽簽法或隨機數表法都很方便.

      (2)總體容量較大,用抽簽法或隨機數表法都比較麻煩,由于人員沒有明顯差異,且剛好32排,每排人數相同,可用系統抽樣.

      (3)由于學校各類人員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可能差異較大,所以應采用分層抽樣方法.

      五、要點歸納與方法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分層抽樣的概念與特征;

      2.三種抽樣方法相互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負角、零角)與區間角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會建立直角坐標系討論任意角,能判斷象限角,會書寫終邊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教學難點:

      終邊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顧角的定義

      ①角的第一種定義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種定義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二)教學新課

      1、角的有關概念:

      ①角的定義:

      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②角的名稱:

      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角α ”或“∠α ”可以簡化成“α ”;

      ⑵零角的終邊與始邊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經過推廣后,已包括正角、負角和零角。

      ⑤練習:請說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義:若將角頂點與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那么角的終邊(端點除外)在第幾象限,我們就說這個角是第幾象限角。

      例1、如圖⑴⑵中的角分別屬于第幾象限角?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4

      教學目標:

      1.理解流程圖的選擇結構這種基本邏輯結構.

      2.能識別和理解簡單的框圖的功能.

      3. 能運用三種基本邏輯結構設計流程圖以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方法:

      1. 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求解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流程圖的感知.

      2. 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圖的畫法和流程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情境:

      某鐵路客運部門規定甲、乙兩地之間旅客托運行李的費用為

      其中(單位:)為行李的重量.

      試給出計算費用(單位:元)的一個算法,并畫出流程圖.

      二、學生活動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解 算法為:

      輸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那么,

      否則;

      輸出行李的重量和運費.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圖表示為:

      教師邊講解邊畫出第10頁圖1-2-6.

      在上述計費過程中,第二步進行了判斷.

      三、建構數學

      1.選擇結構的概念:

      先根據條件作出判斷,再決定執行哪一種

      操作的結構稱為選擇結構.

      如圖:虛線框內是一個選擇結構,它包含一個判斷框,當條件成立(或稱條件為“真”)時執行,否則執行.

      2.說明:(1)有些問題需要按給定的條件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并按判

      斷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操作,這類問題的實現就要用到選擇結構的設計;

      (2)選擇結構也稱為分支結構或選取結構,它要先根據指定的條件進行判斷,再由判斷的結果決定執行兩條分支路徑中的某一條;

      (3)在上圖的選擇結構中,只能執行和之一,不可能既執行,又執

      行,但或兩個框中可以有一個是空的,即不執行任何操作;

      (4)流程圖圖框的形狀要規范,判斷框必須畫成菱形,它有一個進入點和

      兩個退出點.

      3.思考:教材第7頁圖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進行了判斷?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模板5

      教學目標:

      (1)了解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了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進一步理解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3)初步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4)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轉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求曲線的方程.

      教學用具:

      計算機.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

      1.提問:什么是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強調.

      2.坐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基本問題.

      對于一個幾何問題,在建立坐標系的基礎上,用坐標表示點;用方程表示曲線,通過研究方程的性質間接地來研究曲線的性質,這一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稱為坐標法,這門科學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的兩大基本問題就是:

      (1)根據已知條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線的方程.

      (2)通過方程,研究平面曲線的性質.

      事實上,在前邊所學的直線方程的理論中也有這樣兩個基本問題.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線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線.本節課就初步研究曲線方程的求法.

      問題

      如何根據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

      實例分析

      例1:設、兩點的坐標是、(3,7),求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方程.

      首先由學生分析:根據直線方程的知識,運用點斜式即可解決.

      解法一:易求線段的中點坐標為(1,3),

      由斜率關系可求得l的斜率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為

      ①

      分析、引導:上述問題是我們早就學過的,用點斜式就可解決.可是,你們是否想過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嗎?或者說①就是直線的方程?根據是什么,有證明嗎?

      (通過教師引導,是學生意識到這是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應該證明,證明的依據就是定義中的兩條).

      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

      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則

      即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這說明點的坐標是方程的解.

      (2)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設點的坐標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則

      到、的距離分別為

      所以,即點在直線上.

      綜合(1)、(2),①是所求直線的方程.

      至此,證明完畢.回顧上述內容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中,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腳標,這不就是所求方程嗎?可見,這個證明過程就表明一種求解過程,下面試試看:

      解法二:設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也就是點屬于集合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所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當然也不要忘了證明,即驗證兩條是否都滿足.顯然,求解過程就說明第一條是正確的(從這一點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優越一些);至于第二條上邊已證.

      這樣我們就有兩種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線方程的理論,又非常自然,還體現了曲線方程定義中點集與對應的思想.因此是個好方法.

      讓我們用這個方法試解如下問題:

      例2:點與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的距離的積是常數求點的軌跡方程.

      分析:這是一個純粹的幾何問題,連坐標系都沒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標系,顯然用已知中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作坐標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進行求解.

      求解過程略.

      概括總結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

      分析上面兩個例題的求解過程,我們總結一下求解曲線方程的大體步驟:

      首先應有坐標系;其次設曲線上任意一點;然后寫出表示曲線的點集;再代入坐標;最后整理出方程,并證明或修正.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

      (1)建立適當的坐標系,用有序實數對例如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的坐標;

      (2)寫出適合條件的'點的集合;

      (3)用坐標表示條件,列出方程;

      (4)化方程為最簡形式;

      (5)證明以化簡后的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一般情況下,求解過程已表明曲線上的點的坐標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過程中的轉化都是等價的,那么逆推回去就說明以方程的解為坐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所以,通常情況下證明可省略,不過特殊情況要說明.

      上述五個步驟可簡記為:建系設點;寫出集合;列方程;化簡;修正.

      下面再看一個問題:

      例3:已知一條曲線在軸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點到點的距離減去它到軸的距離的差都是2,求這條曲線的方程.

      動畫演示用幾何畫板演示曲線生成的過程和形狀,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尋找關系.

      解:設點是曲線上任意一點,軸,垂足是(如圖2),那么點屬于集合

      由距離公式,點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①

      將①式移項后再兩邊平方,得

      化簡得

      由題意,曲線在軸的上方,所以,雖然原點的坐標(0,0)是這個方程的解,但不屬于已知曲線,所以曲線的方程應為,它是關于軸對稱的拋物線,但不包括拋物線的頂點,如圖2中所示.

      練習鞏固

      題目:在正三角形內有一動點,已知到三個頂點的距離分別為、 、,且有,求點軌跡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應建立坐標系,以正三角形一邊所在的直線為一個坐標軸,這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為另一個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比較簡單,如圖3所示.設、的坐標為、,則的坐標為,的坐標為.

      根據條件,代入坐標可得

      化簡得

      ①

      由于題目中要求點在三角形內,所以,在結合①式可進一步求出、的范圍,最后曲線方程可表示為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1)解析幾何研究研究問題的方法是什么?

      (2)如何求曲線的方程?

      (3)請對求解曲線方程的五個步驟進行評價.各步驟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應注意什么?

      作業課本第72頁練習1,2,3;

    【優秀高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高中數學教案優秀范文08-31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優秀03-16

    優秀數學教案范例08-25

    高中數學教案07-11

    高中數學教案07-20

    最新數學教案優秀范文08-31

    中班數學教案優秀03-16

    小學精選數學教案優秀范文03-16

    關于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8-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免费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性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