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驢教案

    時間:2022-10-08 10:12:20 教案 我要投稿

    黔之驢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黔之驢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黔之驢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黔之驢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認識事物本質,駕御并征服客觀事物。

      2.啟發學生認識努力掌握真本領、真才干的重要性。

      3.了解寓言特點,學習賞析寓言的方法。

      4.鞏固文言文知識,積累文言文詞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課文主旨。

      5.與相聯系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寓言中的形象,準確把握寓意。

      難點:文言詞語的理解、領悟。

      教學設想:

      用“讀——議——讀”的方法掌握課文。

      用“啟發——合作——討論——啟發”的方法深入分析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由《黔之驢》這個故事導入新課

      同學們,《黔之驢》這個故事你們聽過嗎?下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個故事(師生一起聽錄音)。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你們對他了解多少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掛上小黑板明確答案: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有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韓愈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上學期我們已經學過唐宋八大家了,你們能不能說出他們的姓名呢?

      學生回答完畢,教師掛上小黑板,亮出唐宋八大家的姓名

      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柳宗元的《黔之驢》這一課。

      二、學生齊聲朗讀,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三、學生將認為重要的或者是不會的字詞寫到黑板上,請另一些學生上去注音后,教師訂正、補充。應掌握的生字:

      黔(qián)窺(kuī)慭(yìn)駭(hài)狎(xiá)

      踉(liáng)闞(hǎn)遁(dùn)

      四、學生朗讀課文,注意每個字的讀音。

      五、小組競賽翻譯課文,同組的同學可以起來補充,其他組的同學起來補充可以加分,學生一邊翻譯,教師一邊訂正、補充。

      1、應該注意并掌握的字的意思

      以為神:把……當作

      以為且噬己也:認為

      斷其喉:指驢,代詞

      乃去:才

      虎因喜:因此

      因跳踉大闞:于是

      憖憖然:……的樣子

      然往來視之:然而

      2、譯文如下: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運(驢)進黔。運到后沒什么用處,便把驢放到了山腳下。老虎看見了驢,發現它是個巨大的動物,把它當作神,躲藏在樹林中間偷偷地觀察它。老虎漸漸走出樹林,靠近驢,小心謹慎的,不了解驢是什么東西。

      其后的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非常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將要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來來往往地觀察驢,覺得它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漸漸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與它搏斗。漸漸老虎靠近它,態度更加隨便,搖晃、依偎、沖擊、頂撞(驢),驢忍不住怒氣,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大喜,考慮這件事,心想:“驢的本事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起來大吼,咬斷驢的喉嚨,吃光驢的肉,才離開。

      六、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具體描寫驢和老虎的句子。

      描寫驢的句子:“龐然大物”、“驢一鳴”“驢不勝怒,蹄之。”

      描寫虎的句子:“蔽林間窺之,慭慭然,莫相知。”“大駭,遠遁……甚恐。”“往來視之。”“又進出前后,終不敢搏。”“稍進益狎,蕩倚沖冒。”“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七、學生根據相對應的句子,分組討論驢和老虎的形象,討論后,每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匯報討論的結果。最后教師。

      1、虎的形象:對它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盲目出擊,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幾經探索,逐漸摸清了對方底細,識破了驢的貌似強大,實則外強中干的本質,并最終戰勝了對方。

      2、驢的形象:無能無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終沒有逃脫滅亡的下場。

      八、學生分組討論這則寓言的寓意。

      教師引導:虎和驢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典型形象,從它們的身上我們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發呢?

      討論后,每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歸納。

      老師點撥:理解寓意可從多角度來分析。如從虎的角度來理解,可以認為寓意為那些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勝它。而對生活中的挫折、困苦,既要有勇氣,也要有戰勝這些挫折、困苦的方法和謀略。要熟悉對手,吃透對手,并最終戰勝對手。如從驢的角度來理解,可以認為寓意為諷刺了生活中那些無才無德,盲目自大,仗“勢”欺人,外強中干的無恥之徒,只要言之有理,有讀后一得,就都應該得到肯定和贊揚。

      九、學生說出與課文有關的三個成語并解釋,學生回答后,教師訂正。

      1、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使完了。

      2、黔驢之技: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

      3、龐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強大而實際上脆弱的東西。

      十、與話題相聯系,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謹慎;要勇于戰勝困難;真才干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正確估計對手。

      十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二、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掌握寓言的寓意。

      2、《每課一練》第21課。

      3、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黔之驢》教案8》全文共1923字

    黔之驢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文章,結合注釋,能口譯全文。

      2.學習細致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

      3.理解放事的深刻寓意。

      教學步驟:

      一、從成語入手,導人新課。

      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會經常遇到一些成語,它們中有不少來源于我國古代寓言故事。成語“黔驢技窮”就是其中一例,它來源于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而要正確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就必須先來一起學習這篇寓言,看它講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二、范讀課文(或聽課文朗讀錄音)后正音。

      要求:聽準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三、串譯全文,師生共同解答疑難文言詞語的含義。

      要求:能結合課文注釋翻譯全文;合上書本后能準確、生動地講述故事。

      強調以下內容:

      1.課后練習三所列的詞語要—一落實,讓學生熟悉古今詞義的變化。

      2.歸納幾個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①以為

      以為且噬己也認為

      以為神把(它)當作

      ②之

      黔之驢的,結構助詞。

      放之山下

      虎見之

      蔽林間窺之

      稍出近之

      它,代詞,代驢。

      ③然

      龐然大物也

      愁愁然

      都是形容詞詞尾,解釋為“……的樣子”。

      3.提醒學生注意兩個句子的.翻譯。

      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船,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詞充當狀語。現代漢語中除時間名詞外,名詞一般不能充當狀語。)

      ②驢不勝怒,蹄之。(蹄,踢。這里作動詞用。)

      四、學生朗讀基本成誦后重點討論下邊問題。

      方法:先獨立思考,再互相討論。教師可巡回指導。理解每個問題,均應結合課文相關語句。

      1.課文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各層次中表現虎的心理的詞語分別有哪些?它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結合課后練習一)

      明確:可分為六個層次。各層次中表現虎的心理的語句分別是“以為神”、“覺無異能者”、“莫相知”、“終不敢搏”、“以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這些語句生動逼真地描繪了虎對驢的認識的全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且使其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2.課文描寫虎的動作用了哪些詞語?分別刻畫了虎的什么心態?

      明確:虎初見驢時,“蔽”“窺”勾畫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驢一鳴,虎大駭,遠遁”,“駭”“遁”進一步刻畫了虎的恐懼心理。接下來“稍出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后”直至“蕩倚沖冒”而激怒驢,寫虎一再試探,處處可見虎的生性大膽和工于心計。最后“跳踉大閉”、“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等語句,句式短促,節奏鮮明,寫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滿的情態。

      3.黔驢之技有哪些?

      明確:-“鳴”一“蹄”。這兩個詞生動傳神地寫出驢在“龐然”的形體掩蓋下的平庸技藝。

      4.師生共同討論,概括驢、虎兩個寓言形象的特點。

      黔驢:龐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裝腔作勢,借以駭人,是一個虛有其表、實際無能的動物。

      老虎:在沒有弄清對方底細之前,存有恐懼心理;它反應迅速,行動靈活,謹慎小心,善于觀察,反復試探,在摸清驢子的底細以后,大膽果斷地攻擊對方要害,立即致敵于死命,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形象。

      5.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明確: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現實性。本文意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能的人;聯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又無才無德、外強中干的上層人物。但我們也可以不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五、齊讀、齊誦課文。

      六、布置課外作業。

      1.一場驢虎之爭以驢死虎口而宣告結束,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虎家族正在為它們的英雄召開慶功會,驢家族卻在沉痛哀悼他們的不幸同伴,請你代表虎家族寫一份賀詞,代表驢家族寫一份悼詞。

      2.柳宗元在這則寓言中塑造了一個不光彩的“蠢驢”形象,其實驢也很無辜,請你改編《黔之驢》,為驢平反,重塑驢的形象。

    黔之驢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理解語言的深廣含義

      2、通過標注對老虎的動作和心理的描寫、對驢的形象分析,從而得出一定的寓意。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對黔之驢進行了翻譯,這節課,我們一起走入驢和虎,去了解一下他們的形象。

      二、復習檢測

      1、你還記得嗎?(解釋字詞)

      船:名詞作狀語,用船。 則:卻。 以為神:把它當作神,把…當作

      稍出近之:漸漸出來接近它? 慭慭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以為且噬己也:認為

      句子:

      (1)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老虎看見它,(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把它當作神。

      (2)稍近益狎,蕩倚沖冒。

      (老虎)漸漸又靠近(驢子),態度更加親近而不莊重,碰撞它,靠近它,沖擊它,冒犯它。

      (3)驢不勝怒,蹄之。

      驢子禁不住發起怒來,用蹄子踢老虎。

      (4)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于是老虎一下跳躍過去,大聲怒吼,咬斷了驢子的喉嚨,吃光它的肉,才離開。

      三、研讀課文

      1、 講故事:

      師:你能在翻譯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把它當做故事講出來么?

      2、 形象分析:

      (1)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描寫驢的句子。

      龐然大物(外形)、驢一鳴(叫聲)、蹄之(動作)

      師:那么,如此一個龐然大物,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生:斷其喉,盡其肉

      師:那我們來思考一下,外表如此強大的驢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下場?

      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沒有老虎的本領大;無異能

      師:這篇寓言中的驢代表了哪一類形象?

      生:徒有外表實則虛弱無能,外強中干

      師:從驢的角度來看,本文揭示了一個怎樣的寓意?

      生:徒有其表,無真本領是行不通的。

      (2) 我們再來找一找文中描寫虎的動作、心理的句子,畫出來。

      動作: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遠遁;往來視之;又近出前后,蕩倚沖冒;斷其喉,盡其肉

      心理:慭慭然,莫相知;虎大駭,以為且噬己也;覺無異能;虎因喜

      師:那么虎對驢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懼驢——識驢——吃驢

      師:老虎為什么可以把驢吃掉?

      生:認識了驢不過是外表強悍,實則內里虛弱。

      師:這里虎代表了哪一類形象?

      生:本身本領強大;善于觀察;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師:我們從老虎取得勝利中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啟示?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老虎的行為:剛開始“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非常小心謹慎,又近出前后,蕩倚沖冒,終于了解了驢子,最后吃了驢子。

      從害怕驢,到一步步認識驢,最后把驢吃掉,可以得出哪些啟示?

      生1:不要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到,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定能獲得勝利。

      生2:想要取得勝利還必須善于觀察,充分了解敵人。

      生3:要做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四、作業

      五、小結

      師:通過《黔之驢》的故事,我們明白了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須有勇有謀,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做一個有智慧的人。這節就課就學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六、教學反思

      1、“講故事”這一環節設置,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只從表面講故事,而不能挖掘寓言的內涵。

    黔之驢教案 篇4

      一、考綱要求:

      考查要點可細化為5個考點:

      (1)朗讀節奏的劃分

      劃分朗讀節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義,再按意義劃分。一般主語謂語要分開,較長的修飾限制語要劃開。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主語+謂語+賓語),又如今齊地/方千里等。

      (2)解釋實詞的含義,區別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以課下注釋中的單個詞為主,多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

      如果有本義和句中義的,盡量答全,尤其不能丟掉句中意思,即這里指的內容。

      區別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3)文言句子的翻譯

      從內容上看,易考關鍵語句的翻譯;

      從古漢語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譯;

      從來源看,大多來源于課下注釋。

      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的方法。考試時按語言點給分,所以翻譯句子時要字字落實。

      (4)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這些題一般不是自由發揮題,盡量按照新教參,加以整理。

      牢牢記住每段的段意,每課的中心,注意每課的課后題。

      (5 )文章內容、語言、人物、寫法等方面的欣賞與評價

      要求考生對文章的某一點談看法,寫出自己的觀點。

      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觀點等某一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從能力角度上說,是考鑒賞評價和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

      二、點擊中考

      1、20xx湖北省隨州市。閱讀《黔之驢》,完成8~11題。(10分)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異:

      (2)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去:

      9.下列句子中加點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B.驢不勝怒,蹄之

      C.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蔽林間窺之

      10.翻譯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譯文:

      11.請用一個成語概括這篇寓言的內容,并談談你從這篇寓言中得到的啟示。(4分)

      成語:

      啟示:

      (一)8.(1)異,特殊、特別。只要是特殊的近義詞即可,1分。(2)去,離開。 1分。 9. C,2 分。 10.本領不過這樣罷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11.成語:黔驢技窮或黔驢之技,2分。 啟示:示例①: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勝它。示例②:沒有真才實學,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評分標準:只要符合寓言內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0xx年福建省寧德市)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題。(17分)

      【甲】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乙】明萬歷年間,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適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①其扉,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見貓,怒奔欲食之。貓避登幾上,鼠亦登,貓躍下。如此往復,不啻百次。眾咸謂貓怯,以為無能為者也。既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齕首領,輾轉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啟扉急視,見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貓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釋】①闔:關閉。②逡巡:因顧忌而行動遲緩的樣子。

      9.解釋下面句中的加點詞。(4分)

      (1)虎大駭,遠遁 遁: (2)驢不勝怒,蹄之 蹄:

      (3)適異國來貢獅貓 適: (4)啟扉急視 啟:

      10.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譯文:

      (2)然后知貓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譯文:

      11.填空。(6分)

      (1)【甲】文中老虎對驢的認識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從 到覺無異能者,最后認為 。【乙】文中 , 這句話可見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4分)

      (2)甲乙兩文都沒寫了動物斗爭的過程,但描寫的方法不盡相同:【甲】文側重對虎的 描寫;【乙】文側重對貓的 描寫。

      12.從驢或貓的身上你得到了說明啟示?(3分)

      (一)9.(1)逃跑(2)用蹄子踢(3)恰好、恰巧(4)打開10.(1)有人喜歡多事的人用船將驢卻到黔這個地方。(2)這樣以后,才明白貓躲避老鼠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憊。11.(1)甲文:以為神 技止此耳乙文:大與貓等,為害甚劇。(2)心理 動作

      12.從驢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生活中我們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示例2:人有真才實學,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從貓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示例2:面對強敵,我們應該要講究策略,智取對手。

    黔之驢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有關文言字詞的用法,能口譯全文。

      2、分析驢、虎兩個寓言形象的特點,學習細致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

      3、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文有關文言字詞的用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老虎的心理、動作描寫來分析老虎認識驢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常會遇到一些成語,他們中有不少就來源于我國古代寓言故事。成語“黔律計窮”就是一例,他來源于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提到寓言,我們應該比較熟悉了,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寓言的特點?(語言是一種文學體材,它往往用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來闡明深刻的道理。)

      二、 介紹作家作品

      三、 整體感知課文

      1、點名學生試讀

      2、正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窺(kuī) 慭慭然(yìn) 駭(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闞(hǎn)

      3、全班齊讀

      四、 疏通字詞

      1、置疑

      2、字詞訓練

      五、 朗讀課文并復述大意

      六、 課文分析

      1、課文對驢進行了那些描寫?

      2、是分析驢的形象特點?

      3、課文對虎進行了那些描寫?

      4、由這些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可看出老虎認識驢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表現了老虎怎樣的性格?食驢的動作有表現了老虎怎樣的性格?

      5、 理解本文的寓意

    黔之驢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懂得無所畏懼、敢于而且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勝貌似強大的東西的深刻道理。

      2、翻譯文言文;學習本文心理和動作的細致描寫;理解本文的內容和寓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匯,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教學重點:積累一些文言詞匯,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等成語。

      教學難點:學習細致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討論來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統復備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大家一定會經常遇到一些成語,成語中有不少來源于我國古代寓言故事,“黔驢技窮”就是其中一例,它來源于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而要正確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就必須先來一起接觸這篇寓言。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所謂“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過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所以,我們閱讀本文時,要看它講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并理解這個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予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積極參加王叔文為首的革新派被貶官永州、柳州。在十幾年的貶逐生活中,他有機會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覽了一些山水名勝,寫下了不少著名的詩文。這階段雖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學上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范讀課文

      聽課文朗讀錄音后正音。要求:聽準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給加點字注音,然后齊讀三遍。

      黔好事者窺駭遁噬狎不勝跳踉

      三、串譯全文

      師生共同解答疑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求:能結合課文注釋翻譯全文;合上書本后能準確、生動地講述故事。)

      1.請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船載以人”:“以”,連詞,相當于“而”。“龐然大物也”:判斷句,“也”,表判斷語氣。“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聲”:“益”:更加。“終不敢搏”:“終”:始終。

      “稍近”:漸漸靠近。“以為”:①把(它)當作,“以為神。”

      ②認為。“以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闞。”“之”:①的,結構助詞。“黔之驢。”

      ②它,代詞,代驢。“放之山下。”“虎見之。”“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

      “然”:“……的樣子”,形容詞詞尾。“龐然大物也。”“

    【黔之驢教案】相關文章:

    《黔之驢》教案07-29

    《黔之驢》教案04-11

    黔之驢教案01-21

    黔之驢的優秀教案03-07

    黔之驢教案范文03-07

    柳宗元《黔之驢》教案10-25

    《黔之驢》譯文05-16

    黔之驢說課稿06-14

    黔之驢說課稿06-25

    《黔之驢》說課稿06-3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 |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区一 | 日韩欧美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