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

    時間:2023-03-15 12:39:58 教案 我要投稿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了解家鄉過中秋和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滲透盼望祖國統一的教育,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民風民俗,了解習俗中的科學道理。

      2、情感與態度

      (1)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要從小尊老敬長,奉獻愛心。

      3、行為與習慣

      養成尊老敬長的好習慣,懂得尊老敬長是社會文明行為的體現。

      4、過程與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學習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學會在了解、搜集風俗習慣的社會活動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通過了解家鄉過中秋和重陽節的風俗習慣,滲透盼望祖國統一的教育,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2、難點

      (1)了解月光的形成等一些初步的自然科學常識。

      (2)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學習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教師準備

      1、搜集關于中秋的傳說和風俗。

      2、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各地秋天有特色的節日活動。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師:孩子們,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條謎語: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這首兒歌中說到的“佳節”是什么節?請你們猜一猜。

      生:中秋節。

      師:同學們都答對了。中秋節會在哪個季節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呢?生:秋天。

      師:你們知道中秋節是每年的哪一天嗎?(農歷八月十五)對,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中秋節的知識。

      【設計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以謎語導入,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中秋節,了鮮各地過中秋的傳統習俗

      師:孩子們,你們誰來跟大家講講我們看到的超市、商場中有關中秋節的宣傳場景呢?與同組內的小朋友分享吧。

      生分組進行講述,師巡視指導。

      師:孩子們,你們講得真好,觀察得很仔細,你們了解了哪些有關中秋節的風俗呢?

      生1:吃月餅。

      生2:賞月。

      生3:逛燈會。

      生4:全家人聚在一起過節,團團圓圓。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這里也搜集了很多有關月餅的知識跟你們分享一下。(課件出示有關月餅的知識和圖片)

      同學們,關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調查、整理,記錄各地過中秋的傳統習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歷,來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回憶自己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了解各地過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三、討論交流,深化主題

      1、師:孩子們,我們了解了中秋節的知識,過中秋時,美味的月餅,久違的親人,都讓我們的心暖暖的。有這樣一句話,“天上月圓,人間團圓”,是呀,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團聚與思念,都是中秋節的味道。我們來看看教材中的小朋友是怎樣過中秋的吧。(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的內容)

      2、師生共同學習。

      3、師:月餅圓圓,就像天上那皎潔的月亮,許多詩人就喜歡選擇月亮作為吟詩的對象。

      請說一說你知道的和月亮有關的詩句。生答。

      4、(師出示課件:中秋節的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懷遠》)

      5、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從這些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古詩詞中,人們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師:是呀,古人借詩詞表達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都想團團圓圓過中秋。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大家庭,由于各種歷史原因,許多地方被*出去了。比我們共同期盼,我們的大家庭早日團圓!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明白中秋節也是團圓節,向學生滲透祖國統一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

      1、重陽節

      師:過完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們迎來了賞菊登高的重陽節。孩子們,你們知道重陽節是哪一天嗎?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

      生答:農歷九月初九。

      師:因為中國古代把“九”看作陽數,九月九日是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我們以后還要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述的就是這個節日。(課件出示古詩,重點點出登高和插茱萸兩個習俗)

      師:重陽時,人們還會賞菊,做重陽糕,這些風俗古代就有,都是一些很有意義的活動。今年重陽節的時候,可以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來溫習一下古代重陽節的氛圍。

      師:其實,秋天,很多地方還會舉行一些有特色的節日活動。(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的圖片)這兩幅圖片向大家展示了什么節日呢?

      生1答:苗族的趕秋節。生2答:藏族的望果節。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你們課下搜集了哪些秋天的節日的資料呢?跟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學生在班內進行交流。

      師:多姿多彩的秋天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精彩的節日,讓我們一起加入到這些活動中去,一起感受節日的氣氛,享受節日的快樂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秋天里各種有特色的節日活動,受到傳統文化的教育,體會家庭的和美,生活的幸福。】

      板書設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月圓人圓幸福美滿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2

      教學課題

      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

      課型

      新授

      授課時間

      教學課時

      二課時

      備課教師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

      2、制作月餅,感受與教師、同伴共慶佳節的快樂,萌發愛教師、同伴的情感。

      3、對中秋節有初步的了解,幫助學生了解關于中秋節的相關資料,收集中秋月的詩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了解秋天里的節日和習俗。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

      教學、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激學法、補學法、實踐法

      學習方法: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及手段

      多媒體課件彩泥

      教學流程

      動態修改部分

      第一課時

      一、導入(3分鐘)

      1.出示月餅圖片,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2.你在什么時候吃過他

      3.聽音樂《爺爺給我打月餅》,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揭示課題:我們一起了解中秋節《團團圓圓過中秋》

      二、授新(23分鐘)

      (一)中秋節的來歷

      1.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和中秋節的意義

      2.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3.結合14頁圖,了解世界各地人們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二)中秋節,團圓夜

      課件出示15頁的插圖,引導學生獨立讀課文

      討論:中秋節具有怎樣的意義?

      三、 總結(2分鐘)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2分鐘)

      1.中秋月詩詞大會

      月亮是中秋節的標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們賦予相思和團聚的意義,你知道哪些寫月的古詩詞呢?我們來比一比吧

      2.制作月餅,開展中秋慶祝活動。

      制作月餅,感受與教師,同伴共度佳節的快樂。

      3.向父母收集還有哪些秋天的節日。

      第二課時

      一、導入(2分鐘)

      上節課學習了什么?

      中秋節是在哪個季節的節日?

      這節課我們學習“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

      二、授新(36分鐘)

      (一)誰能說一說你收集到秋天的哪些節日了

      1、九月九日重陽節

      2、新年

      3、元旦

      (二)了解重陽節意義及其習俗

      1.重陽節又叫敬老節(課件出示16頁下小故事)

      2.你們怎么過重陽節

      3.出示關于重陽節的詩句,了解重陽節的'習俗

      (三)少數民族特色節日

      1趕秋節

      2望果節

      你還知道關于秋天的哪些節日?說說看

      三、總結(2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板

      書

      設

      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中秋節團圓夜

      重陽節敬老節

      二次備課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欲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應走下講臺,在各組之間穿梭,解惑釋疑。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觀察小組中的那些弱勢群體,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和指導。在展示成果時,根據話題的難易度,讓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

      教學反思:

      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情感激發,這種清感激發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該從知識、情感、意念三個方面塑造學生。語言本身就具備表情達意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在課堂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有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有情感的溝通。對學生出現的與教師所提問題無關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評判,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獨立性。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3

      本課是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我們的節假日》的第四課。教材設置了三個主題活動,分別是“我們這樣過中秋”、“中秋節、團圓夜”和“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旨在讓學生了解一些中秋習俗有關的知識,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感,受借月思親的情懷,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傳統節日。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活動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珍愛親情;

      2、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3、積極、愉快地生活。

      【教學重點】

      1、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2、知道秋天里的其他傳統節日。

      【教學難點】

      在“團團圓圓過中秋”的節日氛圍之中能夠體會到家人之間的親情。

      1、教師準備:收集相關圖片、故事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搜集各地中秋節的習俗資料,了解秋天里的其他節日。

      一、猜謎語,引出中秋節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兒歌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兒歌。

      2、多媒體出示:“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

      3、提問:這首兒歌中說到的“佳節”,是什么節?

      (中秋節!)

      二、互動探究新知

      探究一:我們這樣過中秋

      活動一:了解中秋節

      1、中秋的由來

      (請同學們說一說中秋節是哪一天)

      師:對,是農歷八月十五。再過幾天就到中秋節啦,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節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秋季中間的一天。這一天的月亮最圓……

      2、欣賞明月

      (1)師:瞧,十五的月亮升起來了。(學生欣賞課件演示中秋夜晚明月升空的動畫)

      (2)學生說感受(圓月特別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天空晴朗等)

      (3)教師小結:正是這一天,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天空少云,所以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關于這個美麗的月亮啊,還流傳著許多有趣、動人的故事呢?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3、美麗的傳說

      (1)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故事

      (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其他故事

      把課前你們搜集的傳說故事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各小組成員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表演或講述它們搜集的最精彩的幾個故事。(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月下老人”等)

      活動二:中秋節的習俗

      1、一般習俗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賞月,吃月餅,月餅圓圓的象征著團圓,月餅甜甜的,象征生活甜美。人們吃月餅是為了企盼合家團圓……

      2、欣賞各地過中秋的習俗

      出示幻燈:廣州坐游船賞月迎中秋、成都中秋放河燈、三明市民登麒麟山賞月、廈門市民海邊賞月望金門、香港舞火龍迎中秋、澳門小朋友玩花燈迎中秋、臺灣中秋賞月、農村吃月餅賞月迎中秋。(邊欣賞邊介紹)

      探究二:中秋節,團圓夜

      活動三:話團圓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5頁,說說對“中秋節,團圓夜”的理解。

      2、師小結中秋節是我國千百年來傳統的節日,是中國人團圓的節日,是家庭的節日,是具有中國特色幸福的節日,團圓的人兒思念著沒有團圓的親人。

      3、在團圓的節日里,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可是有很多人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夠與家人團聚,你們家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有這樣的體會嗎?

      4、學生回答:談自己的切身感受。

      小結:其實出門在外遠在他鄉的人們,更加思念故鄉的親人,這就是深深的思鄉情啊!正是這種親人之間濃濃的親情才有了那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動人詩篇!

      活動四:中秋詩詞佳句知多少

      老師: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團圓節這份思念當然會更密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期,詩人就會用詩詞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出示圖片1(李白的《靜夜思》)

      老師問:我們來看這幅畫,同學們腦中有沒有的詩句來配這幅畫中的情景。

      同學齊背《靜夜思》。

      2、老師:中國畫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這幅中國畫書畫印都有,惟獨缺詩,我們給它題首詩,使它變得更完整。

      (同學發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選自李白《月下獨酌》)

      3、你們知道“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話出自誰人之口嗎?

      對了,幾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個夜晚,正是大文豪東坡先生寫下了的中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出自這首詞。

      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絕妙好詞。

      有感情朗讀:蘇軾的《水調歌頭》,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小結:我國的詩*多是憂國憂民的,又大多是命運坎坷的,他們經常流浪在外,客居他鄉,思鄉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許多以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你還知道哪些呢?

      探究三:秋天里的其他節日

      活動五:了解重陽節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詩描寫的是什么節日嗎?(出示王維寫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

      讓學生回答,教師根據答案做出回應,引出重陽節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吧。

      2、重陽節簡介: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重陽節嗎?

      生:拿出自己收集的材料,小組內交流,看哪個小組的材料面。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3、重陽節習俗

      師:剛剛我們提到了茱萸,它是什么東西呢?(出示圖片)插茱萸呢是重陽節的一個習俗,相傳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習俗呢?

      生:拿出自己收集的材料,小組內交流,看哪個小組的材料面。

      ①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

      ②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③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④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⑤飲菊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活動六:各民族在秋天里的節日

      1、苗族趕秋節

      趕秋節,又稱秋社節、交秋節,這是湘西花垣、鳳凰、吉首、瀘溪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立秋時,當地群眾停止干農活,穿上盛裝,結伴成群,歡聚在傳統的秋坡上,進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娛樂活動。活動完畢時,由眾人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預祝豐收和幸福。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娛樂、互市、男女青年交往與慶祝豐收即將到來等為內容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

      2、藏族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祝農業豐收的節日。“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音為繞地頭轉圈,“轉莊稼地”的節日。望果節廣泛流行于XX農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和拉薩河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過“望果”節,其他地方也有,但節日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圍是半農半牧區,稱為“邦桑”,即吉祥草地,時間差不多,都在莊稼黃熟,準備開鐮之前舉行。

      3、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于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4、你還知道哪些秋天的節日?

      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搜集資料,了解秋天里更多的節日習俗。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秋天里的傳統節日,感受到了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秋節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幸福,重陽節讓我們知道重視親情,關心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趕秋節、望果節、七夕節讓我們體會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奇妙聯系。我們應該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用心感悟秋天帶給我們的收獲。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4

      一、教學內容

      部編本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第一課時《團團圓圓過中秋》。

      二、教材分析

      讓學生了解一些中秋傳說、中秋習俗以及與月亮有關的知識,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感受借月思親的情懷,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三、學情分析

      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二年級的學生對于中國的社會風俗知識知道的不多,知識面還比較窄,對實際生活的中秋節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餅,沒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圓也代表著人的團圓等深層次的內容。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和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二)過程與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活動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了解中秋節的傳說和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活動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難點:

      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

      六、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中秋節的傳統故事、中秋習俗、描寫中秋或月亮的詩歌

      2、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方法

      講授、回憶、談話、討論等

      八、課時

      1課時

      九、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猜謎語,引出中秋節

      (1)出示謎語月團圓,人團圓,

      家家戶戶笑開顏。

      吃月餅,看花燈,

      全家賞月聊聊天。

      讓學生猜一猜。

      (2)師生談話:秋天有哪些節日?你印象最深的節日是什么?

      (3)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么過的,感受中秋闔家團圓的幸福快樂,體會濃濃的親情。順勢導入本課的`主題——團團圓圓過中秋,并板書課題。

      點評:本課采用了謎語導入的方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謎語,引導學生走進秋天,并從秋天眾多的節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較深刻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在學生興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么過的時候,教師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節是團圓節的話題。導課生動,過渡自然。

      (二)開開心心話中秋

      (1)關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中秋節的來歷、習俗、傳說等,每組派代表發言。

      (3)教師提問:同學們,想知道祖國各地、各民族在怎樣歡慶中秋嗎?(播放視頻。)

      (4)拓展:看了視頻,你有什么感受?你還知道哪些過中秋的習俗呢?

      點評:通過讓學生課前收集資料,課堂上小組交流,我們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使其加深認識,感受人們祈盼團圓、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了解當地習俗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欣賞祖國各地、各民族歡慶中秋的場景,使學生不僅可以感受中秋節的熱鬧、團圓和快樂的氛圍,還愿意親近、認同和傳承我國中秋節的傳統文化。

      (三)團團圓圓品中秋

      (1)古時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寫月亮的詩詞來寄托他們的思鄉之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與月亮有關的詩歌,并播放古箏名曲。)

      (2)賽一賽: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詩歌呢?

      (3)寫一寫:中秋節賞月以詩會友是必不可少的。讓我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寫兩句有關月亮、中秋節的詩或者兒歌。

      (4)體會了中秋節的快樂和詩情畫意之后,我給每一個學生準備了一份禮物——一塊月餅,讓學生一起品嘗月餅,感受幸福。

      點評:通過賽詩會和品月餅,教師創設了一個班級慶中秋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層次也是由淺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節的快樂和詩情,學生在歡快的節目表演中不僅感受到了快樂熱鬧的氣氛,更領悟到了中秋節這一傳統文化節日所蘊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懷。其次是品味中秋節的香甜和幸福。這一環節,教師讓學生打開獎品,感受老師帶給大家的驚喜,然后讓學生盡情地品味,細細地感悟,在品味中感受月餅的香甜,以及全班一起過中秋的幸福和快樂。

      (四)敬老愛老過重陽

      (1)說一說:秋天里還有什么節日?從交流中引出“重陽節”。

      (2)讀一讀:閱讀教材,了解重陽節的來歷。

      (3)提問:重陽節這一天,我們有什么風俗習慣呢?人們會做些什么呢?

      (4)拓展:這一天,你會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怎樣表達你的敬老愛老之心呢?

      點評:重陽節又叫“敬老節”,這一節日不像中秋節那樣受到廣泛關注。因而,老師需要在導入上花點心思,這樣教學才會順利。鑒于多數學生對重陽節不了解,通過教學,我們讓學生能夠了解重陽節的時間、來歷、風俗習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重陽節敬老愛老的感情,并能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在平時也能尊老愛老。?

      十、板書設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中秋節八月十五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相關文章:

    4、團團圓圓過中秋09-22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作文01-27

    團團圓圓過中秋作文07-16

    幼兒園團團圓圓過中秋教案09-16

    團團圓圓過中秋教案模板(精選10篇)10-12

    關于團團圓圓過中秋作文09-05

    大班社會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精選13篇)08-15

    大班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教案范文(精選8篇)09-18

    團團圓圓過中秋作文500字07-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首页 |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 视频区国产亚洲.欧美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婷婷精品视频223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