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級語文上冊 22《短文》第3課時教案 1...

    時間:2023-03-28 20:07: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秋八年級語文上冊 22《短文》第3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1...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八年級語文上冊 22《短文》第3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1...,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八年級語文上冊 22《短文》第3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1...

      教學目的

      1、學習前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把握一些文言詞語。

      3、明白得短文的要緊內容。

      教學重點

      1、朗誦、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1、明白得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時刻

      二課時。

      教學進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朗誦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朝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樣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誦課文。可采取多種方式朗誦,如教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凌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把握重點詞語。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龍那么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增強語氣。這兩句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道德高貴,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道德高貴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能夠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說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理想。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以為,九夷盡管簡陋,可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那么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完全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遇,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說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樂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刻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樂趣。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

      朗誦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朝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朝理學的開創人。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其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能夠記事,也能夠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誦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都可。讀時注意節拍、重音,正確、流暢、有情感。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3、請再次朗誦課文。

      4、提問:作者描述蓮花,什么緣故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如此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情感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

      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⑴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⑵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⑶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述,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象征隱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別離是什么?

      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季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非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厭棄,挖苦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厭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情感。句式駢散交織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抑揚有致。

    【秋八年級語文上冊 22《短文》第3課時教案 1...】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第2課時教案12-10

    語文挑山工第2課時教案06-12

    《長度單位》第3課時教案06-24

    《語文園地八》第2課時教案04-11

    湘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抽簽編故事》第3課時教案06-20

    《老王》(第3課時)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2-06

    《背影》(第3課時)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2-06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22課《古代神話三則》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0課《信客》教案精選03-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三上悠亚在线亚洲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 日本美女一级视频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中文乱码高清视频 | 亚洲人成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