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講平均數的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講平均數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講平均數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平均數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補少的統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
3、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課件出示;一個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個桃子,回到家后叫來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給他們,猴一7個、猴二4個、猴三1個。
師:對老猴分桃這件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樣多。
生:應該三只猴分的一樣多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不一樣多 一樣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圓片代替桃子(老師將磁性小圓片按照7、4、1、分別排列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組的個數一樣多。
2、交流反饋
(1)引出移多補少、(2)(7+4+1)÷3
師:觀察移動后的小圓片,思考:移動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板書: 總數不變
一樣多 不一樣多
3、小結,并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個同樣的數4,這個數就叫平均數
(板書課題)
4、剛才有同學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們的平均數,現在老師再擺一組為8個,這時平均數又是多少呢?會嗎?
生:會。(生自己完成)
反饋 (7+4+1+8)÷4=5
比較歸納得出 : 總數÷份數= 平均數
(三)應用數學
教師課件出示列舉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學生自己閱讀這些信息
1、 國家旅游局關于20xx年“十一”黃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東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門票收入為130萬元,北京故宮平均每天門票收入為200萬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宮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開北京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超過10℃。
3、三年級1班平均身高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
1、剛才談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該怎么辦呢?
出示三年級某班的`身高統計表(單位:厘米)
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
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
③130 131 132 130 128 127
④128 129 128 127 127 125
⑤124 127 124 125 124 123
⑥123 122 120 123 124 122
2、師:估計,全班的平均身高會在什么之間或是多少厘米?該怎么辦?現有三種方案,你選擇哪一種呢?
a、 選擇第一排最矮的
b、 選擇第六排的
c、 選擇第一組有高,有矮的
師: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3、學生試算
4、師:看到這個平均身高,你有什么想法?對于這個平均身高還有沒有更大膽的想法,它還能代表哪些范圍內的大概平均身高?
學生反饋
(五)、鞏固發展。
選一選(用手勢表示)
1、少先隊第三中隊發動隊員種樹,第一天種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種了315棵,平均每天種多少棵?( )
2、(180+315)÷2 2、(180+315)÷3
3、氣象站在一天的1點、7點、13點、19點,測得的溫度分別是攝氏8度、15度、24度、17度。請算出這天的平均氣溫。( )
4、(8+15+24+17)÷4 2、(8+15+24+17)÷(1+7+13+19)
(六)、拓展練習
1、猜老師平均每個月的開支
2、教師板書:平均每月開支1000元 提問,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3、學生反饋
4、你們能不能預測一下老師4月份的開支大概是多少?
5、如果要使前4個月每月平均開支不超過1000元,四月份老師最多能花多少錢?
五、總結:
講平均數的教案2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操作和考慮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并能靈活運用方法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置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發展同學的思維能力,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圖。
學具:每四位同學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學具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很多同學都知道套圈游戲,一起來看。(媒體出示:三年級一班的男女生進行套圈競賽,每人套15個圈。下面的統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想請大家來當裁判,愿意嗎?可要比比哪個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兩隊人數相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組男、女生套圈成果統計圖。
提問:要知道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認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學回答后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二)兩隊人數不同,每隊中每人套中的個數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組男、女生套圈情況統計圖。
請同學一起回答是哪個隊套得準一些。
提問:有同學認為可以比比他們套中的總個數,你們覺得公平嗎?
結合媒體演示小結。
(三)兩隊人數不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組的套圈成果圖(例題),引導比較,得出與第二小組套圈成果圖的異同。
小小組四位同學利用學具板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比的結果。
指出:其實,象這樣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別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再去比的。
結合電腦演示教師講解揭示平均數的含義。
2.提問:你還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幾個嗎?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說說想法。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談話引導同學觀察、比較,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4.小結。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辨一辨、說一說。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三條絲帶的長度分別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選一選。
四、全課總結
講平均數的教案3
一、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師:統計表的相關知識你了解多少?
預設
生1:把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后制成表格,用來分析情況、反映問題,這種表格叫作統計表。
生2:統計表一般包括名稱、項目、數量、單位等基本信息。
生3:統計表也分為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
生4:制作步驟:一是收集整理數據;二是設計表格;三是填寫數據。
師: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都接觸過哪些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這些統計圖的特點同學們還記得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復習一下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和平均數)
二、回顧與整理
1、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小結并板書
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夠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
2、條形統計圖的分類。
提問:條形統計圖可以分為幾類?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指名回答。
預設
生1:條形統計圖按照形式來分,可以分為橫向條形統計圖和縱向條形統計圖。
生2:條形統計圖按照實際需要可以繪制成單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前者只表示1個項目的數據,后者可以同時表示多個項目的數據。
3、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1)提問:同學們在制作條形統計圖時應注意些什么?
(2)學生充分討論后指名回答。
預設
生1:注意直條的'寬窄應一致。
生2:要注意單位長度。
生3:還要注意美觀。
生4:應先在格子圖上畫出縱軸和橫軸,并分別標上名稱。
生5:還應在橫軸上確定直條的間隔,在縱軸上確定每格代表的數量。
生6:如果是復式條形統計圖,不同類別要用不同的顏色或形式的直條加以區分,便于比較。
生7:還要寫統計圖的名稱、日期、單位等。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繪制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結合下面提供的數據信息繪制一幅條形統計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方格紙上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3)課件出示數據信息:希望小學和光明小學六年級各班人數統計表。
(4)學生繪制出條形統計圖后在全班展示,并說出自己的繪制方法。
(5)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總結繪制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①根據紙張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作為縱軸和橫軸。
②在橫軸上適當分配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③在縱軸上確定單位長度,并標出數量和計量單位。
④用不同的圖例區分兩組數據。
⑤根據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并標上統計圖的名稱、制圖日期和圖例。
【講平均數的教案】相關文章:
平均數教案06-02
《平均數》教案03-29
《平均數》 教案03-18
求平均數教案02-22
《求平均數》教案03-05
《求平均數》教案06-25
平均數教案15篇02-06
《平均數》教案設計07-02
《求平均數》教案14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