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

    時間:2024-05-10 19:20:00 曉麗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

      《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 1

      教材分析:

      《我給媽媽做個菜》是美術第三冊第十課的內容,是一節生活實踐的記憶繪畫課。《我給媽媽做個菜》要求學生課前在家幫家長做菜,《我給媽媽做個菜》親自體驗做菜的過程,對課產生情感,培養直觀形象與豐富的思維來進行創作。《我給媽媽做個菜》

      我認為:學生只有在情感體驗下,才會有目的、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才能完成好教學目標。所以,課堂上我創設了“做菜”的情境,這種情境旨在使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使其自身的情感得到升華,從而懂得珍惜,感激和愛。《我給媽媽做個菜》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還是個沒長大的孩子,他們只體會到別人給予他們關懷時的快樂與幸福,他們自己還沒形成關心他人的主動意識,特別是對長輩們的關心。所以,作為教師應從多種角度、多方面,用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的課,使他們從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感,表達交流,從而達到人格的提升與心靈的凈化。

      設計理念: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而新課程標準也提到藝術具有人文性,并指出要用藝術感人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人文內涵,打動學生的心靈,接近學生的生活,表達學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所以,在藝術課上,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與交流情感,并獲得表現力與創造力,從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是很重要的。

      本課我從以下幾點來設計教學內容:

      1、以“情感為主線”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并展開活動,從中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和尊重的含義,培養崇高的品德。

      2、課程設計意在啟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擺脫舊的教學模式,即不是單純的美術課,而是融入了歌曲、活動、游戲、采訪,繪畫,手工等多種形式,努力體現課程多方面的整合,并挖掘課程內涵來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我給媽媽做個菜》

      3、指導學生從活動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培養他們發現美,感受美到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力求在課堂中,體現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勞動的樂趣。《我給媽媽做個菜》

      2、培養愛勞動、愛家長、愛他人、愛國家的情感。

      ⒊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情感

      1、師:今天,我們要圍繞“媽媽”這個主題開展活動,首先讓我們先聽一首我們早已熟悉的、非常感人的歌《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生跟著歌聲唱,并用動作表達心情。

      [學生因為看過《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部電影,在唱的過程中,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情感]

      2、師:聽了這首歌,結合你的情況你有什么想說的,就請互相說一下吧。

      學生之間相互傾訴

      [在傾訴中,回想,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激起學生對父母的感謝之情]

      ⒊師:我很想知道,你們談的怎么樣?所以要采訪幾位同學。

      師:我是師范附小文學社的特邀記者,××同學你好!我想冒昧的問一下:“你媽媽對你好嗎?”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師:××同學你好,我也問你一個問題“你的媽媽好不好?”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師:同學們,告訴我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

      師:謝謝,你們的媽媽聽了是會非常高興的;那你們將拿出什么實際行動來愛呢?

      學生:洗碗、拖地、打水。

      [挖掘個人情感,使集體產生共鳴,促使情感能用語言形式表達出來]

      二、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1、師:光說可不行,咱們看看在做的時候,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我們做個游戲,就讓我臨時當你們一回媽媽吧。

      教師角色:剛下班回來,進門邊換鞋、放挎包,邊對孩子說:這幾天的天氣不穩,好些人都病了,你可別亂脫衣服,以免著涼,媽今天上班時就覺有些不舒服、渾身沒勁。

      農村婦女角色:從外進大門,推門便嚷:我娃快接給媽一伙,可累死我了,摘了一上午菜,來呼歇呼歇在給你們做飯。

      學生根據角色中的行動與語言,來想如何關心媽媽,并上來幫忙。

      [在角色拌演中,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培養豐富的情感]

      三、開展活動,表達情感

      1、做菜

      ①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通過手工方式,運用撕、剪的方法完成一道菜。

      ②端上做好的菜,用實物投影儀打出請大家欣賞,并介紹菜名。

      [在體驗勞動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以及創造力,使情感得到交流與表現]

      ③請回去為媽媽露一手

      [再次把學生體會勞動與創造的樂趣以及情感的表達延續,感受生活的快樂]

      2、創作

      ①師:在給媽媽做菜時,你有什么感受,現在最想告訴我們。

      學生根據當時情景說出感受:“沒想到我還能做菜”;“味道還可以”“媽媽夸我長大了”。

      ②師:除了做菜,你還能幫媽媽干什么?請互相說說。

      學生互相交流。

      ③師:你們都是好孩子,想不想表達一下你的心情,我們把這種心情畫出來,告訴許多人。

      學生把為媽媽做菜,做事時的情景畫出來。

      ④展示學生作品

      師生評價作品,并請有的作者說說畫此畫的想法。

      [在語言、作品的交流過程中,感受勞動與尊重家長的快樂,陶冶情操]

      四、小結:

      1、師:只是愛媽媽一個人嗎?

      學生討論、思考、說說。

      [拓展情感面,認識人人都需要愛]

      2、師:除了媽媽需要我們去愛,我們的父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同學及有失學兒童都需要我們的愛和關心,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國家,更需你投入滿腔的熱忱去愛,就讓我們都用愛心去回報他們對我們的思德吧,讓我們在愛的歌聲中,去思考,去感動,去做你該做的事吧。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

      [通過激發、感受、體驗、表達,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培養他們崇高的思想品德,從而形成完美人格,使他們健康發展]

      課后反思:

      1、學生們的作業內容還顯得有些貧乏,我覺得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教師語言激勵,啟發的深度還不夠,使學生不能馬上想到一些事;二是也許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關愛過多,使他們一時半會不知如何表達情感。針對這種情況,應多上一些情感體驗課,或事先布置一些活動如談心活動:如問媽媽“為什么你們對我那么好,我應該怎么做”等,運用多角度培養他們的情感。

      2、在展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愛動手,熱情高,直想把“菜”做的很完美,全然沒了老師規定的時間觀念,很是投入,有的組的小學生做出的“菜”簡直是出自大廚師的手,造型、花色很講究,有的還講究營養平衡,菜與菜之間的營養搭配的考慮或菜與肉食的營養考慮,很象個營養學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控制學生顯得猶豫,不忍心,使得介紹菜時,學生活動少,有時我也在幻想,如果時間由我支配就好了,因為我多么不想讓這種激情因為時間的關系而變淡,但想來這種想法又十分可笑,所以“為媽媽露一手”就成了聯結兩節課之間的橋梁,顯得很重要,它不僅是內容的延續,也是情感的延伸和人文性的體現,從孩子們的作品及語言表述上看,他們已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鮮明的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我無比欣慰的,所以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不僅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為教師提供開發、利用教材資源能力的舞臺。

      《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 2

      【活動目標】

      1、增進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學習畫線條,嘗試進行選擇粘貼。

      3、培養幼兒養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環境創設:紙盆(人手一個),彩紙做成的配料(如:菜葉、辣椒、蘑菇、荷包蛋、肉等)生日歌的磁帶,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給媽媽過生日

      1、出示蛋糕,引起興趣:

      2、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生日的。

      3、為媽媽唱生日歌

      二、給媽媽做面條

      1、討論:“生日時除了吃蛋糕還吃什么?”

      2、演示操作:

      (1)出示盤子,畫面條;

      (2)粘貼一點配料。

      3、做面條:

      (1)提醒孩子先畫面條

      (2)自由選擇材料粘貼

      三、送面條

      “送給媽媽吃面條的時候你要說一什么好聽的話,讓媽媽聽了心里甜甜的。”先介紹再送。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覺得運用給媽媽做面條這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在情景的.過程中幼兒充分投入,每一個幼兒都能自己動手貼貼畫畫,體驗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到了美術活動和其他內容的整合,如:“1和許多”的初步的.數概念,音樂活動的整合等,也注意到了操作中的細小環節,起到了提醒、教育的作用。

      但是在這次的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1、在設計問題上應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問題:“我們什么時候吃蛋糕?”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太開放了,幼兒很難回答。

      2、在活動中座位的安排上,后面的孩子看不出易站起,所以在活動開始階段顯得有一點亂,因此要充分考慮幼兒座位的安排,讓每一位幼兒都看到老師,老師也更能充分的關注每一位孩子。

      3、在討論“面條里還可以放些什么”的時候太急促了,應讓更多的幼兒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4、活動中缺少了讓幼兒更多開口的機會。我覺得: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思考:如何讓幼兒在活動中開心、開口、開竅。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 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媽媽的辛苦,為媽媽做些己所能及的事。

      2、練習用手撕紙,鍛煉幼兒的手指靈活性和協調性。

      3、讓幼兒體會為媽媽做事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面條是又細又長的。

      難點:幼兒對活動的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幼兒手指靈活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1、紙盤子與幼兒數同等。

      2、紙張每個幼兒一張。

      活動過程

      1、開始

      老師帶著幼兒來到活動場地,做做侓動,復習《我的好媽媽》這首歌。

      2、進入主題

      (1)教師引出我們剛才唱了《我的好媽媽》這首歌,你們說媽媽上班辛不辛苦呀,幼兒:辛苦。教師:那我們是不是要為媽媽做點什么呢?幼兒:給媽媽倒杯茶,捶捶背,搬凳子等等。教師:這些都不錯,孩子們都很能干。你們今天早上吃的什么呀?幼兒:牛奶面包包子饅頭面條等等。教師:那我們來給媽媽做碗面條好不好?幼兒:好。

      (2)開始做面條了。教師讓幼兒想想面條的是什么樣子的,再示范做一碗面,用紙盤子裝起來,一碗香噴噴的面條就做好了。想不想親手給你的'媽媽做一碗面條。幼兒:想。

      (3)教師把開始準備好的盤子和紙發給每一個幼兒,讓他們自己做面條,老師巡回指導。

      3、活動結束

      4、延伸活動讓幼兒把做好的面條給老師小朋友看看聞聞。小朋友能自己做面條了,回家再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做一碗。

      教學反思

      (1)小班幼兒總的來說動手能力都比較差。不過大部分幼兒都可以參與進來。對幼兒手指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煉。

      (2)由于他們是才進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切都不怎么懂,什么都要教師耐心的指導,總的來說還算不錯幼兒的積極性很高。

      (3)在活動中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是很清,需要老師親自到幼兒身邊進行解釋和示范,年齡大點的還是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使活動順利開展下去。

    【《我給媽媽做個菜》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我來做個小導游教學設計06-20

    做個減法表教學設計05-07

    做個減法表的教學設計07-02

    做個百數表教學反思10-13

    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04-20

    《做個胸卡送老人》教學設計07-20

    做個熱心小讀者教學反思06-25

    我愛媽媽的菜作文06-10

    我設計的風車教學反思06-19

    《我的好媽媽》教學反思09-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 伊人网国产亚洲欧美 |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在线 | 亚州性视频在线 | 中文字字幕国产精品 | 日本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