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修身》教學反思

    時間:2021-07-04 10:25:3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論修身》教學反思

      《論語》中并非深不可測的大道理,全是為人處世的真本事;是至圣先師的諄諄教誨,是立身處世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中國人的智慧寶藏,里面記載了許多仁者的教誨、賢者的德行和純樸美善的心智,蘊含著恒常的、真實的、活潑的道理。《論語》是古人修身治國的寶訓。它里面所閃爍的,絕不是一時一事的小聰明,而是在前人的成敗得失中淬煉出來的經久不衰的智慧。在我國,許多仁人志士、才子賢達都把這部經典視作智慧的源泉。

    《論修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圍繞《論語》從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角度,教導學生如何做一個全面的人。

      一、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認為法治具有強制性,只能約束人們的外部行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響人們的心靈。還認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長,必須經由教育培養(yǎng)。為此而創(chuàng)辦私學,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賢才”。孔子稱“賢才”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須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則;把“修己以安百姓”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

      二、性近習遠的教育理論

      孔子最早探討了人性的問題,認為人的`天賦素質是相近的,個性差異是后天習染造成的,只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條件,加上主觀的努力,都可以養(yǎng)成“君子”的品德。以這種人性觀為依據,主張“有教無類”,除奴隸以外,不分貧富、貴賤、賢愚、種族和地區(qū),任何人都可以入學。這種教學觀念沖破了宮廷的藩籬,與社會發(fā)生廣泛聯系,擴大了人才的來源,從而推動了已經開始的文化下移運動,促進私學進一步發(fā)展,為戰(zhàn)國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開辟了道路。

      通過《論語》的學習,讓學生受到了心靈的洗禮,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論修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論修身》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關于《論修身》的教案11-28

    孔子論修身的讀后感05-20

    論美教學反思07-17

    《論美》的教學反思10-11

    《論美》教學反思04-02

    教學反思方法論的教學反思01-31

    《論反思性教學》語文教學反思07-07

    《論美》教學教育反思12-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 最新亚洲国产精品 | 伊人一道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