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2-07 19:50:0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

      這是除法學習的起始部分,是以分東西作為感性支柱的。所以本堂課的特點之一就是充分讓學生動手分東西,體會什么是“平均分”,感受分東西帶來的快樂。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

      一、體會“平均分”

      在學習第一個紅點時,我出示了書中的那幅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思考:兩只大熊貓分10個竹筍,應該分幾份?怎樣分?然后讓學生想想如何分竹筍。本來想學生會有多種不同的分法,如:分成4個和6個,分成3個和7個等,沒有想到全班同學竟全都分成了每只大熊貓分5個竹筍,讓我感到很被動。然后我又通過把10個竹筍公平地分給5個大熊貓,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平均分的含義,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在后面的這幾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樣的。同時,運用小組合作等學習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又是對學生運用知識的提高與升華。

      二、情境串的教學

      將數學問題像串冰糖葫蘆一樣圍繞著“森林聚會”串成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動,有熊貓分竹筍、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蘿卜、松鼠分松果。這些活動全都是在“森林聚會”上發生的,給學生一種整體感和親切感,另外,將情境串成串,更便于學生系統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更加活躍,更容易理解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激發起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三、樂于助人的思想

      本堂課從一開始就創設了幫助的伏筆,如請你的小棒來幫忙代替竹筍,小猴子會遇到什么問題?你來幫幫他,小兔子和小松鼠著急了,說:“我們餓了,趕快幫助我們分一分吧”等等,學生們會感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了學生,要樂于幫助別人,因為你會感到快樂,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四、練習設計:

      我分了兩次進行自主練習。第一次是在學生幫助熊貓和小猴解決問題后,學生對“平均分”的含義有了初步的體會的時候進行的,主要是通過判斷哪是平均分,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第二次是在幫助小白兔、小松鼠解決問題后進行的,難度加深,使學生較容易接受。這個練習是讓每名同學動手平均畫石榴,這樣做的目的是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1-11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4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5-08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1-21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1-08

    《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范文11-30

    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 | 一级国产精品αV |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