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反思通用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反思通用,歡迎閱讀與收藏。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通用1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教學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二是讓學生通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人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
一、創設情境,提升感悟。
我在課間談話時用一則小故事引入,學生沒有去過桂林,所以我播放了介紹桂林風光的錄像,學生欣賞后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有的說:“桂林山水多美啊,名不虛傳。”有的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雖然學生在欣賞時,非常的投入,表達的學生也很多。
二、入情入境,感情朗讀。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對整篇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讀為學生展現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桂林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接著在師生對讀,學生品讀、評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三、品味句子,學習表達方法。
結合學生的習作水平,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讓學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運用對比后的表達效果。還有“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這個排比句,把桂林水的特點寫得形象具體,這樣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習作方法的指導訓練,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有所幫助。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教學寫景的文章,主要就是要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和抓重點句子的方法,去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通用2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要求教師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同時,要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掛林山水》一文,作者抓住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秀麗多姿的特點。進行了具體而生動的描繪,表達了熱切的贊美,抒發了熱愛祖國錦繡山河的真摯情感。是一篇文質兼美、寫景抒情的好范文。如何挖掘文章中的美,讓學生深刻地感愛美呢?
一、導入誘發美
設計導語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我以教師帶引,學生參議的方法進行本文導語。老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白浪滔天的萬里大川,—望無際的良田沃野。星羅棋布的島嶼湖泊……你游覽過或了解到我國有哪些美景嗎?”在同學們的回憶介紹下,祖國的秀麗風景一幅幅盡現眼前。大家感受到祖國遼闊廣大,山河壯麗。老師接著說:“尤其是我國南方有以山青水秀的風景而聞名于世,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然后請到過桂林的兩位同學談觀后感。經過師生感情描述的語言,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油然產生美的遐想,心駐神往。—位同學談聽后感時說:“它那樣美,我真想去。”老師緊攔接說:“現在,讓老師作導游帶你們去游覽桂林山水吧。”由此—來,推動著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感染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朗讀的方式感染學生是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的—種重要手段。因此我將自己讀,“身臨其境”的境界給學生范讀,在分析課文當中加強帶領、指導學生朗讀,有接力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使不少學生從中感受美的語言、美的`節奏、美的意境。例如:指點學生用雄壯、渾厚的重音朗讀大海的水“波瀾壯闊”,感染到浩渺無邊的大海有著動的、喧鬧的動態美;再用輕柔的聲音讀西湖的水“水平如鏡”,感染到那種無聲無息的恬靜的美。重讀“卻”、“這樣”就轉入到桂林的水和山,造成了—浪高—浪的感覺,給人以一景更比一景美的印象。文中的排比句是重點朗讀部分,我特別運用了師生接力讀法,師:漓江的水(山),生:真……透過包含感情的“真”字,領會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和熱愛之情。而且,排比句有它的節奏美,讀起來又流暢,又有氣勢,這更襯托出桂林山水的美。
三、圖像深化美
美育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形象性。人們在欣賞各種美的事物而產生美感時。總是有賴于直觀的形象。只有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它內在的本質,從而得到情感的愉快。在教學時,我以圖像為主來展示形象美。學生借用圖像欣賞景美,深比美。首先,學課文前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接著是在講解中根據文描述以勾勒畫板書,充分突出桂林山水的特點.構成了—幅栩栩如生的美麗圖畫;最后是在理解課文內容后顯昧活動幻燈片,慢慢拉動桂林山水的美景逼真地呈現于眼前,由于圖像是活動的,引人入情入景,同是畫面,但一次比一次形象.既增加了課文的表現能力,又能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祖國山河秀麗多姿。從而產生熾熱的愛國之情。
四、想象創造美
想象是人腦對記憶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兩形成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教師指點下,學生通過觀察。理解課文,獲得表象和情節的依據,便可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補充和豐富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使畫面活起來。學此文后我安排學生展開想象,并播放相應的曲子《讓我們蕩起雙槳》渲染氣氛,學生的想象在頭腦中出現美的情境,如置身于漓江江面上,他們各抒情懷,繪聲繪色地描繪,有的說那位老人伸展雙臂,滿臉笑容地歡迎八方游客;有的說象鼻山猶如一只巨象,貪婪地吮吸著清涼甘甜的江水;有的說見到江中活潑的魚兒;還有駱駝,岸邊綠樹紅花。像進入了人間仙境—般。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通用3
這是一篇經典老課文,篇幅不長,抓住了桂林的水“靜、清、綠”、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展示“桂林閃爍甲天下”的風采。文章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教學中應該怎樣體現呢?
1、圖片展示意境美。
課前了解了一下,有2個學生去過桂林,讓他們說說桂林風光,可是他倆誰都說不出來。看來,看風景只是看熱鬧了。但美麗的桂林,網上卻不乏她秀麗的倩影。我精心挑選了幾張圖片,配著音樂播放給學生,讓他們在頭腦中產生桂林的優美意境,帶著美好的情感去品讀,去感悟。
2、品讀感悟語言美。
優美的散文總是適合朗讀的。教學中,我抓住“靜、清、綠” “奇、秀、險”六個字以一個游覽者輕松、欣賞的.氣慢慢朗讀,文中幾個感嘆句,突出強調重音,反復品讀。學生邊讀邊想象,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3、配樂讀出音樂美。
美麗的語言就是一首悠揚的樂曲。配上舒緩的音樂去朗讀,更容易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麗,在品讀中享受音樂般的美景。
4、動手繪制圖畫美。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是古人對美麗風景最高的贊譽。課文最后一節從整體上描寫了桂林的山水之美,教學中引導學生簡要畫畫桂林風光,讓學生慢慢沉浸于文本意境之中。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通用4
教學時,我把本課的教學思路定為:以“讀”為“針”,以“美”為“線”,以“效”為“準”,在穿“針”引“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利用網絡平臺創設情境,使動態的圖與靜態的文結合起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尋文明像,入境悟情,積累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使學生在動情的朗讀和自由的想象中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欣賞美,受到美的`熏陶。
一、以“讀”為“針”
教學中以讀為基本方法,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對語言的積累,激發學生的情感。整節課上,我采用配樂范讀、自由品味讀、指名朗讀、讀想結合、總結升華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把“以讀代講”和“以讀悟情”落到實處。同時,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以富于激情的語言之“水”,托起學生的感情朗讀之“船”。教師“以情激情”,學生“以讀悟情”。
二、以“美”為“線”
捧讀這篇課文,詞美、句美、篇章美,圖美、景美、韻律美,可謂是字字寫景,句句含情,令人手不釋卷。因此,我緊扣一個“美”字進行教學設計,上課開始時我采用配樂朗讀的方式將學生領進課文的文字之中,以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學生緊緊吸引,使學生品味文字之美。在學生將文本讀懂讀透之后,輔以多媒體課件展示,引領學生走入桂林的山山水水,感受畫面之美。最后以“如果請你給桂林設計一句廣告語,你想怎樣說呢?”為內容進行寫話訓練,使學生情、作者情、教師情三情共鳴,力爭達到“課始讀文入美境,課中品美表于聲,課尾寫美留心中”的效果。
三、以“效”為“準”
一堂好課應該是“讓學生得到實惠的課”,是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教學”。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用一句話說說桂林山水給你留下的印象”,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學生理解桂林的溶洞像一個童話世界時,我又引導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童話世界里是什么樣的?”最后,當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時,引導學生為桂林設計廣告詞也水到渠成。從而以說促寫,讀寫結合,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統一起來,不走過場,注重實效。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通用5
《桂林山水》是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優美文章,語句精悍,層次分明,結構完整。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圍繞著課文中的語句,讀————議————總結,從而歸納出桂林山水的六個特點。教學中,學生僅僅是從文字上進行朗讀,感悟。其實,“桂林”是一個游覽勝地。山水之美是它其中的一個特色,桂林還有許多美的地方,等待我們去了解,去探索。對《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我作了一個嘗試。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把一堂語文課上成了一節旅游課,讓學生從中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壯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去過桂林嗎?(學生回答。)大家對桂林一定十分感興趣。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一看,欣賞一下那里的自然風景。”我在這一番開場白后,將網上下載的桂林山水的圖片由電腦播放出,讓學生欣賞。
二、巧設活動、入情入境
看到學生被桂林山水的景色吸引住了,發出了“哇!哇!”的贊嘆聲,我突發奇想,何不讓學生開展一次“我是小導游”的活動?接著,我說:“同學們愿不愿意前往桂林,看一看,然后做一名小導游,把我國的大好河山介紹給中外的游客?”在學生的一片贊同聲中,我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課文,抓住景色的特點,為做小導游做好準備。
三、角色扮演、自主學習
首先,我扮演了導游,對文章的第一段進行了解說。我的導游詞是:“游客們,人們都說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今天,我將作為大家的導游,帶領大家一快去觀賞桂林的山水......”接下來,由學生自愿選擇一處景點做解說。并在學生的解說時播放圖片。學生興趣極大,搶著上前演示。解說繪聲繪色,對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點解說得非常清楚。特別是學生李論上來別具一格,她的開場白是這樣的:“游客們,我是今天的小導游,首先我要考考大家。你們誰能說說漓江的水有幾個什么特點?”當同學們說出時,李論又說:“下面由我作為你們的導游,帶你們去游覽一下漓江。”接下來她就著電腦出示的畫面把漓江的水的三個特點講得清清楚楚。并且非常有感情地朗誦了一遍,而且還點了幾個同學進行了朗讀表演。到這時,教室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迫不及待地想上前扮演導游這一角色。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有的介紹水,有的介紹山,都力求將自己的導游詞說得和別人不一樣。講的學生繪聲繪色,聽的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躍躍欲試。就這樣,一堂課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接下來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處景物。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生很快能把課文的寫作方法用上。如,有學生這樣描寫學校的綠化長廊,“綠化長廊的石頭真多啊!路是石頭鋪的,假山是石頭砌的,還有那圓桌、長凳也都是石頭做的……”學生交流了自己的習作,大家一起分享到成功的快樂。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以學生為主體。這一堂課,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思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境地。上得活潑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完了課文。
2、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重視了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人文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風光,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給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機會。同時,將語文課和作文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以致用。使學生知道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雖然不是每個學生能在一堂課里掌握很好,但長期堅持,定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4、正確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這一堂課既注重了語言的積累,也注重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教后的反思中,覺得以下幾個方面仍有不足:
1、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因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意味著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而這一節課,能在全班演示的學生少了,不能給更多的學生鍛煉的機會。
2、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有一部分學生雖然也好奇、興奮,但那種主動的意識沒有被激發出來,沒有參與進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觀者的位置上。
值得探討之處;
1、怎樣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又怎樣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還有待于探討。
2、怎樣才能在教學中體現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重大變化,怎樣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值得研究。
3、怎樣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向重情感教學,重習慣培養,重學法指導,重思維訓練。還得摸索。
總之,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課雖然沒有完全按照教案上,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對本文的寫作特點感受很深,而且對文中所描寫的六個特點也了解透徹。從這堂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像這樣的課,教師必須要駕馭好課堂,不要一味地讓學生活動而忽略了教學目的。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2-08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01-07
桂林山水的教學反思10-31
《桂林山水》的教學反思06-14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06-13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01-07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2-20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07-02
桂林山水教學的反思07-05
桂林山水的教學反思通用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