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1 19:00:0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關于《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關于《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動滑輪提升重物時,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總、W有用、W額外的含義,并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

      3.知道什么叫機械效率及其計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實驗探究的數據計算機械效率,知道機械效率點小于1;

      4.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機械效率的存在。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簡單機械提升或移動物體時,我們要對機械做功,機械又要對物體做功,那么我們對機械做功和機械對物體做功相等嗎?

      二、新課

      (一)活動:以動滑輪為例,比較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

      1.設計方案:

      2.需測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

      3.實驗注意點:

      A、測拉力時,應勻速拉動彈簧秤。

      B、繩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豎直向上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讀數均不方便。

      4.設計表格,進行多次實驗,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

      5.得出結論: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二)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1.在上面的活動中,將鉤碼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們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記作:W有用;在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需克服摩擦力作功,還要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功,這部分功雖然并非我們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們將它們叫做額外功,記作:W額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動力)對動滑輪做的功叫做總功,

      學生復習列舉出常用的簡單機械。

      學生設計方案并指出測量功的步驟。

      將實驗數據記入表格并得出結論。

      記作W總,則總功應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即W總=W有用+W額外。

      2.以撈水桶或用水桶打水為例說明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使用斜面時:將重物舉高h所做的功(Gh)為有用功;使用斜面時,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額外功。

      (三)機械效率

      1.定義:物理學中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η表示。

      2.表達式:

      3.說明:

      ①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個比值,所以是一個無單位的物理量。

      ②因為W有用總小于W總,所以機械效率η總小于1。

      ③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性能優劣的物理量,機械效率高的機械性能優良。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所使用的機械工作時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無關;與機械工作時的快慢程度無關;與機械工作時所完成的功的數量多少也無關.

      4.活動:

      ①根據上述測量結果計算不同情況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②實驗、討論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機械效率?

      5.例題:

      (1)用定滑輪緩慢提升質量為20kg的物體,所用拉力為220N,當物體提升2m時,求有用功、總功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桿時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桿是一種機械效率非常高的簡單機械,若用一根機械效率為90%的杠桿將一個18.0kg的物體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總功?(g=10N/kg)

      三、學生總結歸納;

      四、課堂訓練。

      指出在撈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時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學生討論、總結。

      學生活動:計算不同情況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實驗、討論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機械效率?

      計算例題

      學生總結

      (可就所學的.幾種機械討論)

      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

      1.利用動滑輪提升物體,你能區別有用功和額外功嗎?

      2.什么是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嗎?為什么?

      3.關于功、功率、機械效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力且運動時,力對物體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機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機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機器其機械效率一定高

      4.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不計拉線質量及滑輪轉動摩擦。重物G=200N,每一個滑輪重25N。當繩自由端拉力F拉力為N時,恰能讓重物G勻速上升。

      5.一動滑輪改為定滑輪使用,這樣一定( )

      A.不能改變機械效率

      B.提高了功率

      C.改變了動力的方向

      D.節省了力

      6.斜面長5m,高1m,把重為5000N的物體勻速地推向斜面頂端,若斜面是光滑的,則推力為______N;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為1250N,則斜面的機械效率為______。

      7.通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 )

      A.增加動滑輪,減小拉力

      B.減少提升重物重力,減小拉力

      C.減少提升高度,減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8.兩臺機械完成的有用功之比W1:W2=4:7,它們的機械效率分別為η1=60%,η2=75%,則兩臺機械所做總功之比為( )

      A.5:7

      B.7:5

      C.16:35

      D.35:16

      9.如圖所示用滑輪或滑輪組提起同一重物,其中機械效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10.滑輪組將重500N的物體,舉高80cm的過程中,機械效率為80%,則此過程中有用功為J,額外功為J。若不計滑輪摩擦及拉線質量的影響,則可知動滑輪重N,當提升重物為400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11.芳芳和蘭蘭運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了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實驗結果時,老師提出:如果各組所用滑輪和串繞繩子的方式不變,改變其它因素,是否會影響它的機械效率呢?大家積極思考,提出了各種猜想,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

      猜想1 可能與勻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關;

      猜想2 可能與被提升的鉤碼重有關;

      猜想3 可能與勻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鉤碼重都有關;

      猜想4 可能與鉤碼被提升的高度有關。

      芳芳和蘭蘭分別根據各自的猜想進行了探究,實驗記錄如下表。

      (1)請幫助蘭蘭完成表中的一項計算;

      (2)請根據她倆的實驗記錄,分別在表中寫出探究結果。

      (3)歸納她倆的實驗探究,你所得的結論是:。

      12.一保潔工人,要清洗一高樓的外墻,他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升降,已知工人的質量為60kg,保潔器材的質量為20kg,人對繩的拉力為300N,吊籃在拉力的作用下1min勻速上升了10m,求:

      (1)此過程中的有用功;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06-26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06-27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05-29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04-15

    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范文04-25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方案06-26

    如何實施機械效率的教學設計06-27

    機械效率教學設計模板(通用7篇)04-25

    《機械效率》物理教案設計及教學實錄04-0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一区校园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日韩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