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1 12:19:3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小石潭記》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小石潭記》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1.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氣與堅韌。

      2.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設計理念】

      1.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

      2.啟迪思維,通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預習】

      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和文下注釋,解決初讀中遇到的疑難,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①給下列字詞注音。

      A.篁竹( ) 清冽() 為坻( )

      B.為嶼( ) 為嵁() 佁然( )

      C.俶爾( ) 翕忽() 差互( )

      D.寂寥( ) 悄愴( ) 幽邃( )

      ②翻譯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同學們猜猜看,這位作家是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板書課題。)

      一提起藝術呀,我們總覺得它特高雅,很高深但藝術也在我們身邊。其實我們接觸過很多形式的藝術,譬如音樂、美術、電視、電影、舞蹈對,別忘記了文學,我們語文課接觸到的文學作品也是藝術,藝術的形式真多,但藝術是相通的,為什么?──因為藝術都是抒寫人的內心情感的。今天我們就嘗試一下,用其它的藝術形式來解讀我們的文學作品。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有時我們讀一篇好的作品時,從心靈深處就會響起一首曲,隱隱約約,腦海中會閃現相關的畫面,朦朧或者清晰?

      二、整體感知。

      1.試讀。

      2.悟情。

      探究:通過試讀,你感悟到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他是想寄情山水,優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的確讓他忘記了憂愁,但畢竟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涼的石頭,讓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確后繼續試讀,盡可能把感情韻味讀出來。)

      3.范讀。

      播放中央電臺播音指導方明的朗誦。揣摩朗誦者在節奏、輕重、語氣上的處理。

      4.仿讀。

      探究:如果給朗誦配上音樂,你認為選擇怎樣的音樂?

      ──配古箏音樂,很緩很低的古箏樂曲

      教師提供音樂背景,學生朗誦玩味。

      ──比較古典,有歡樂,但并不歡快。淡淡的喜,濃濃的愁,緩緩地流淌出抑郁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態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音樂幫助我們解讀了文學作品的情感基調。

      三、虛擬聚焦。(慢慢的描)

      活動設計:假如你就是一位錄像師,請你把文章展現的景物重現畫面、聲光,把文字符號轉化成可感知的視覺聽覺形象。

      活動要求:自行設計,不必拘泥于課文的描述,可以拓展,進行潤色、加工。

      小組活動:內部討論。(教師巡回。)

      成果展示:由小組發言人語言展示錄制的設計和內容。

      ──《小石潭記》是一幅畫,濃郁的愁、清雅的景,融匯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有水、石、樹、竹、魚、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簡潔的文筆就把豐富的景給寫出,譬如,蒙絡搖綴四個字,就寫出了樹蔓的自然生長態勢,或茂盛、或自然,或靜態,或動態,給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而且作者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鳴佩環,那種由水聲帶來的快樂也躍然紙上。文中這種例子實在很多。

      四、多角品讀。(細細的理)

      (一)自主完成(投影顯示)下列問題。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隔著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游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凄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文中哪些句子寫了石?請說明理由。

      ──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這些句子寫了石。(明寫)聞水聲,如鳴佩環其岸勢犬牙差互(暗寫)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形容聲音嘹亮,說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美形態。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僅摹出了兩岸的形,而且描繪出了兩岸的神。凄神寒骨不盡是石的冰涼,不容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優傷、悲涼的心境。

      6.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清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投影顯示)

      (二)教師提出各種專題,供五人學習小組選擇,并引導討論。

      1.濃郁的愁、清雅的景,怎樣融匯成了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

      2.描寫的視角轉換(鏡頭與畫面)。

      3.文中的石與文章的命題立意。提示:注意暗寫。

      4.文中的水。

      5.文中動與靜的配合。

      6.文中對比與烘托的運用。

      7.短句與濃郁的愁、清雅的景(景與情)。

      8.文中樂與凄的關系。

      9.文中清含義。

      10.描繪的角度。

      五、熟讀成誦。

      老師不是攝影師,只是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相近的圖片,就讓我們在音樂中,在圖片的變換中,根據提示,試著背誦全文。

      六、課堂小結。

      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游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致地寫景狀物,文字充滿著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憂傷的感情。

      柳宗元的游記就是這樣──借景抒情、寫景寓情、游蹤清晰。他的《永州八記》很值得一讀。

      藝術就是這樣,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藝術絕不是難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種形式,藝術是相通的,希望我們同學們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學等藝術的高雅。

      七、課后訓練。

      《小石潭記》把一代失意的文人地心態顯現了出來。其實呀,中國文人太多這種遭遇了:懷才不遇,抱負難施,惟有借文學抒寫出來,柳宗元是一位,我們從文學作品中還了解其它人嗎?(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那是時代的悲劇啊!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灑脫、或大氣如果有興趣,大家可利用課外時間,對這一系列的文人作一番深入的了解,從他們的作品中去走近他們內心,去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氣與堅韌。解讀失意文人應是很有品味的事。請同學們課下搜集相關的作家作品,組成一幅歷史畫廊,凝成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

      【課后反思】

      教學中對教材有獨到的發現,是一種境界;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點撥學生建立發現的意識,積聚發現的勇氣,學到發現的技能,則又是一種境界。教師除了引讀、講讀,還應特別注意教讀,特別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本領。

    【《小石潭記》語文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優秀教學設計01-22

    《小石潭記》優秀的教學設計07-16

    小石潭記語文精品教學設計06-12

    《小石潭記》語文教學設計11-14

    關于小石潭記的優秀教學設計06-30

    《小石潭記》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7-01

    柳宗元小石潭記的優秀教學設計12-16

    《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02-27

    小石潭記教學設計02-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 |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 | 天堂精品一区在线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 日本女生午夜性高潮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