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1
設計理念
讓孩子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復習鞏固本單元的知識,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碰撞火花,培養能力。其間穿插了讓詞語回家、開火車等活動,使實踐活動充分而有效。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積累與運用”的訓練,復習漢語拼音和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參與競賽等多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累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復習鞏固本單元的生字及生字帶出的二字詞、四字詞,積累詞語。
2、建立句子的概念,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進行寫詞、寫句子。
教學準備
教師:1、相關的詞語卡片,“讀讀背背”CD。
2、反映古詩《畫雞》意境的大掛圖或投影片。
學生:相關的注音字卡。
教學過程
一、玩游戲,復習拼音
1、小朋友,漢語拼音很講究讀音正確。現在,老師和你們做個游戲,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老師說一組字,你們比較它們的讀音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自主地正確地區別平翹舌音、前后鼻韻。引起重視,自主讀準字音。)
2、每個學生拿出自己做的注音字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讀,要求讀準字音。
3、同桌互相檢查自讀情況,幫助糾正讀音。
4、全班采取指名、分組、開火車等形式賽讀。
5、表揚鼓勵,導入下一個環節。 同學們,這些字你們都讀得非常正確,還有一些字你們認識嗎?看看誰認的字多。
二、比一比,誰認的字多
1、分別出示比賽的內容“你還認識我嗎”和“自主識字園地”。
2、讀給自己的好朋友聽,并請他評一評,自己認識多少個字、多少個詞。不認識的字、詞做上記號,請好朋友教教。
3、指名匯報讀。
4、全班齊讀“你還認識我嗎”。
5、通過讀詞,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6、指名回答,師相機引導。
7、比一比記詞語,看誰記得又多又快。生自由識記。
8、能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嗎?用你喜歡的詞語說一說。
9、小組內交流,班內匯報。
10、誰能發現詞語和句子之間的關系?指名回答。
11、小結引入下一個環節:剛才同學們說的句子都是由許多詞語組成的。如果我們把句子中的詞語順序打亂,同學們還能把句子整理出來嗎?
三、游戲:幫詞語回家,建立句子的概念
1、請七位小朋友帶著詞語卡片到講臺上,其余小朋友幫他們找到家。要求組成的句子通順,不漏字,不加字。
2、生自主思考,并試著讓詞語回家(說一說或寫下來)。
3、生匯報,并上臺將七位帶詞語卡片的小朋友帶回家。學生評議。
4、總結學習情況,找出出錯的原因,再把整句話讀一讀。
5、指導正確寫句子的方法。(1)初讀詞語,初步建立“誰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樣”的印象。(2)再讀詞語,進一步建立“誰怎樣干什么”或“什么在哪里怎么樣”等印象。(3)檢查句子是否通順,是否漏字和加字。(4)將句子寫下來。
6、出示一組詞語,學生練習寫句子,看能寫幾個。
7、學生互相展示、交流。
四、讀讀,猜猜,玩玩
1、生自讀謎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全班齊讀。
3、放CD,生跟讀,并自己做動作,猜謎語。
4、猜出謎底(蜻蜓),指名說說是怎樣猜出來的。(根據外形特點、本領特點。)
5、蜻蜓有什么本領呢?它能為人類做什么?
6、你還了解哪些會捉害蟲的`動物?(學生根據生活積累及收集的資料自由發言。)
7、熟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五、懸念引入,學習古詩
1、師談話:前面,我們了解了蜻蜓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美麗、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用自己的本領默默地為人類做著貢獻。老師說詩句,請同學們猜猜是什么動物。(猜出是公雞。)
2、出示掛圖,請學生自主觀察。指導學生說說畫面描繪的公雞的外貌特點。
3、自讀古詩,邊讀邊想公雞的特點。
4、借助圖畫,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并背誦古詩。
5、匯報背誦古詩的情況。
6、你還能背誦哪些寫動物的古詩呢?試著背給大伙聽聽。
六、讀一讀,和鴿子做朋友
1、激趣談話。師引導學生看窗外的天空,鴿群正振翅飛過。這些鴿子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又有什么本領呢?出示短文。
2、自讀短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讀短文的情況。指名讀短文,生評議,互相幫助。
4、熟讀短文。讀了短文,你了解鴿子有哪些本領?生反饋。
5、拓展: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鴿子的知識?生反饋。(信鴿可送信,鴿子是和平的象征等。)
6、再讀短文,整體感知。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積累與運用”安排的7個訓練,復習鞏固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并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運用。
2、通過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參與競賽等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積累、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復習鞏固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并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運用。
教學難點
復習鞏固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并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運用。
教學方法
談話法、引導法、啟發式教學法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詞語卡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誰的普通話說得好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分別出示兩道朗讀題,每個組讀一題。要求:人人參與,讀準字音,讀得流利。
2、檢查分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翹音zh、ch、sh,后鼻音ang、eng和復韻母ei、ui的`讀音;注意指導學生區分f-h和鼻音n-l。
3、兩大組交換學習內容,比一比哪個組學得快,音讀得準,普通話流利。
教學這兩道題時,也可以根據班上學生學習拼音的情況,先對重點的拼音進行復習,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組朗讀。
二、播放錄音,做拍手游戲
1、播放課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師邊讀邊拍手,激發學生參與的愿望。
2、告訴學生想做這個游戲,得先熟讀兒歌,借此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熟讀兒歌。
3、學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歡的伙伴協作,邊拍手邊誦讀兒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指導,更要參與,要注意建立課堂教學中師生平等、民主、參與的良好氛圍(也可借此題的學習組織學生課間休息,活躍課堂氣氛,消除疲勞)。
三、比一比,誰認的字多
1、分別出示“你還認識我嗎”和“自主識字園地”的內容,告訴學生比賽內容。
2、找自己的好伙伴,將這兩題分別讀給他聽,并請他給你評一評,你認識多少字、多少個詞。在不認識的字、詞下面作上符號,請你的伙伴教教你。
3、教師巡回指導,關注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待學生學習結束后,分別抽好、中、差三個學生讀一讀,激勵優秀的爭取更優秀,后進趕先進。
四、寫一寫你想寫的詞語
教師不要作過多要求和限制,讓學生選擇自已想寫的詞語寫一寫、讀一讀即可。
學生寫的時候,教師要重點關注一兩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在課內解決困難,激勵他們樹立學習信心。
五、 同桌互讀《問答歌》
教學后記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3
學習目標:
1、讀讀背背,積累人際交往中常用的詞語。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口語交際。
4、寫作,喚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習重點:
閱讀,理解文章內容。
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時安排:
5課時
課前準備:
實踐活動,購物講價。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16個詞語。
二、朗讀《此地無銀三百兩》,理解內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張三和王二自作聰明?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三、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一、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二、要求:
1、注意禮貌用語;年齡特點。
2、語言簡單、明白、生動。
三、學生自由結合,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練習購物講價。
四、小組匯報
說:每組向全班匯報。
說說你在購物時的好的經驗及上當受騙的例子。
聽:同學們認真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問。
五、總結:
表揚積極參與和有創見的同學,有機會進行一次實踐活動。
第三、四課時
通過想象,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習作。
一、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發揮想象力。
2、內容富有創造性,新奇而有趣。
3、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4、自由交流,說說自己準備寫什么,怎樣寫。
三、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四、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五、學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學生交流作文,互相學習、批改。
第五課時
作文講評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4
教學目的
1、理解名言警句,背誦積累。
2、理解短文內容,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3、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4、進行習作訓練。
教學重難點
理解短文內容,培養獨立閱讀勈習作,訓練。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名言警句,背誦積累。
2、閱讀短文
教學步驟
一、學習讀讀背背部分。
1、學生自由閱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分句讀,檢查讀音與停頓。
3、師生討論理解句意,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說的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水有源泉,因此流淌不停;樹有根,所以蒸蒸日上。辦事要開源固本,才能求得不斷發展;看問題要追根溯源,才能抓住本質。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再聰明的人考慮問題,也必定會有一次失誤的時候;愚笨的人肯動腦筋,總有一次是正確的。告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夠深知別人的人算得聰明的人,能認識自己的人算得上明白通達的人。用以教育要善于正確認識別人,正確估價自己。
4、指導學生熟讀背誦。
5、說說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6、抄寫這些名言警句。
二、閱讀短文訓練
1、學生自由讀短文,劃上自己不懂的字詞。
2、再讀課文,討論釋疑。
3、默讀思考:短文主要講了哪些事?
(1)吉鴻昌被逼出國“考察”。
(2)吉鴻昌在美國大街遭到嘲笑。
(3)吉鴻昌在郵局遭受到侮辱。
(4)吉鴻昌百葉窗上“我是中國人”的牌子昂首走在美國大街。
4、你從吉鴻昌的所作所為中感受到什么?
5、感情朗讀短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
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又要到了,大家高興嗎?談談你以往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些活動,好嗎?
二、進行交流
1、談話:學校老師也希望大家每一個“六一”都過得愉快,有意義,所以先在同學們中征詢好的建議,今天我們一來籌劃一下。自己的“六一”兒童節。
2、議定計劃框架。
(1)活動新穎有意義。
(2)參與面廣。
(3)切實可行。
3、分小組討論,小組長負責整理并發言。
4、小組長全班內發言,評選一項最切實可行方案。
5、中隊長整理“六一”活動計劃,送交學校。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進行習作訓練。
教學步驟
一、讀題目明要求
1、自由作文,寫人寫景記事都行。
2、想好主要內容與寫作順序。
3、寫具體,寫清楚主要內容。
4、修改作文
二、討論定材料
1、獨立思考你想告訴別人什么。
2、小組內討論,定出自己的寫作素材。
三、學生擬定提綱,寫作文草稿。
四、分小組評改作文稿。
五、全班講評、交流。
六、譽寫作文。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5
教學要求
1.積累名言名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三顧茅廬成語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誠懇謙虛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話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4能認真寫不限題裁的作文,學會修改作文。
重難點、關鍵
1.理解名句含義,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 閱讀短文,了解成語典故,受到教育。
3.學會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課時劃分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積累名言名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三顧茅蘆成語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誠懇謙虛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l. 指名背本期學過的名言名句或古詩、成語。
2.指名說說你所知道的愛國人物或愛國格言。
二、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
完成讀讀背背和閱讀方面的內容。
三、學習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 自由讀格言,讀準字音,讀得較連貫。
3.指名起立讀,正音。
4.全班齊該。
5.開火車讀。
6.分成學習小組討論格言意思。
7.小組派代表試說格言意思,師生共同理順。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國土都比金子還珍貴。
位卑未敢忘憂國:雖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從來不敢忘記
國家的憂愁。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起與滅亡、每個人都有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吐絲一直吐到死,才把絲
吐完,蠟燭直到燒成灰以后眼淚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人本來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時,擔心生命有危險,而一見到小便宜,便沒命地去搶,不是英雄好漢啊。
點撥:前三句告訴我們應以國家為重,處處為國家著想。后三句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怎樣的人才是有意義的人。
8.通過舉例來進一步掌握格言。
如:誰是春蠶?誰是蠟燭?
誰的'死比泰山還重?誰的死比鴻毛還輕?
9.指導朗讀、背誦格言。
四、閱讀短文。
1.談話:請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談談里面的情況。
2.引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其中一個小故事三顧茅蘆。(板題,讀題)
3.指名說說這一成語故事的梗概,激發學生興趣。
4.自由讀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不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或,也可討論解決。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國時代的蜀國,在四川省一帶。
鼎立:鼎,舊時青銅器,有三只腳,借以比喻魏、蜀、吳三國像鼎的三只腳一樣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薦:推舉。
隆中:地名,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讀短文,思考問題:
(1) 題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解釋。
(2) 你喜歡文中的什么人物?為什么?
6. 匯報思考所得。
三顧茅廬:(劉備)三次到話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訪。
誰喜歡哪個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品質,如:張飛(直率)、關羽(忠勇)、劉備(誠懇、待人有禮貌)、諸葛亮(多才多藝、顧大局識大體)。(結合指導看圖)
7.想想文中主要講的是哪個人從這個人的所做所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講劉備。從他做為一國之君三次親自到諸葛亮家中去請諸葛亮這件事中看出他足 個誠懇愛才的人。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誠
心誠意才能得人心。
8. 課后閱讀有關《三國演義》的材料。
五、小結。
六、作業。
1. 補充格言.讀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興亡, 有責。
(4) ,蠟炬成灰淚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據意思寫格言。
(1)國家的興盛與衰敗,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2)人本來就會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
3. 再寫二句你收集到的有關愛國與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顧茅廬》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用普通話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2.激發學生熱愛讀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 指名背上節課所學的格言。
2.簡要說說《三顧茅廬》的主要內容。
二、揭示教學內容。
同學們,剛才大家談的《三顧茅廬》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們懂得了歷史,還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這節課,我們口語交際的內容就是(板書)推薦一本好書。
三、進行口語交際。
1. 釋題:推薦是向別人推舉介紹的意思。
2.討論:什么樣的書是好書
3.匯報:一本好書應該語言優美,內容豐富。
4.回憶你自己讀過的書,想想介紹哪本給同學。
5.在小組內交流介紹你讀過的好書。
(1)可以說說書的主要內容。
(2)也可以談談你對這本書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
(4)與看過這本書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組推舉一個代表到班上匯報。
7.評評誰說很好。
四、同學之間交換看別人推薦的好書。看后說說自己的意見。
五、向家人介紹你今天在班上聽來、看到的好書內容。
六、小結。
好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它讓我們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我們應該不
斷地多讀好書。
七、作業。
l. 利用課外時間每周讀一本好書。
2.好生可試著用一段簡短的話寫寫書的內容、你對書的看法和書給你帶來的幫助。
3.建議每周讀一本好書,并摘錄好詞句。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 能認真寫不限題栽的作文。
2. 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內容。
完成習作部分內容。
二、齊讀習作要求,明確要求。
1.不出題目,不規定內容,自由寫。
2. 可寫景,寫事,寫入,寫心里話,寫想象作文
3.動筆前要先認真思考,把最想告訴別人的話寫出來。
4.作文要具體、清楚。
5.不寫錯別字。
6.自己定題目。
7.修改不滿意的地方。
三、寫前談話,拓展思路。
1. 同學們,每一天我們都會遇到快樂和傷心的事,你們還記得嗎?
說給同桌聽一聽,注意把這件事講清楚.要讓別人聽得懂。
2.每人忍考三分鐘,發言三一五分鐘。同桌可互相提醒、補充。
3.師聽取后可邀請一、二個口齒較清楚,發言較流利的同學上來試說說,全班幫他補充。
4.試著像這兩位同學一樣.再把剛才所說的事補充修改一下。
四、動手把剛才說的事寫下來。可以邊寫邊修改,也可以寫好后讀一讀,邊讀邊改。
五、作業。
繼續寫作。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欣賞別人的好作文。
2. 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師就批改情況簡要回顧一下本單元寫作情況。
二、欣賞好文。 (一、三篇)
1. 投影佳作。
2 .指名讀。
3.說說該習作好在哪(字詞、句、布局謀篇、內容)。
4.指名讀讀自己習作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
三、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投影)。
2.自由讀病文,指出病文毛病所在。
3.說說如何修改。適當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的修改符號,如:
改錯字:在字的四周畫 ,同時在錯字上面寫上正確的。
刪除字:在余字的周圍畫 。
添加字:在需要添加文字處畫 ,引到空白處畫一個方框,框中寫上要添加的字。
換順序:用XX XX劃過來。
4.再話修改后的習作,比較。
5.動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習作,師巡視指導。
四、作業。
繼續修改自己的習作,并抄正。
教學后記:
年 月 日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6
教學目標
1、體會在不同的語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達。
2、積累名人名言,體會其含義,豐富語言。
3、體會象征的表現手法,學會運用象征手法寫一篇習作。
4、樂于與人交流,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能認真、耐心傾聽別人的傾訴。
5、能具體、生動、清楚地寫一件最能表現自己能干的事。
教學準備
教師:小黑板。
學生:自制一個心形紙板,在上面寫幾句自己的心里話。
課時時間
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小黑板出示三個句子,讓學生自讀,畫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詞語。(徜佯、漫步、流連)
2、學生再讀句子,聯系句子理解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3、通過理解,你發現了什么?(在不同的語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呢?(避免表達的重復,使語言豐富、生動、吸引人)
4、小結:在寫作時,在不同的語句里,相同的意思,我們盡量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可以避免語言的重復,使文章語言豐富生動,讓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語海拾貝
1、學生自讀名言。
2、全班交流,教師范讀,直到讀準字音。
3、從這些名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與同桌說說。
4、全班交流,生生、師生互動解惑。
5、學生背誦名言。
三、互動平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對話(可自由讀,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對讀),讀通順。
2、師生對讀。
3、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1)什么叫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
(2)運用象征的`表現手法有什么好處?(把人們的某種思想情緒寄寓在某種事物上,既具體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讓人回味)
(3)我們學過的課文有哪些運用了象征?(《胡楊贊》)
(4)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質?
4、作業:試著用象征的手法寫一篇習作。
四、口語交際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融洽、理解,也有委屈、摩擦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體驗,當內心煩惱痛苦時,特別想與人聊聊;當遇到愉快高興的事時,也愿與人分享與交流。今天,就讓我們敞開心扉,把自己最想說的心里話說出來,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快樂、共渡難關。
(二)營造氛圍,訴說心里話。
1、讓學生拿出課前做好的寫了自己心里話的心形紙板。小組內交流,然后把它貼在教室的任何地方。
2、你準備對誰說自己的心里話,你覺得在說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態度誠懇、語氣平和、表達清楚有序)
那么聽的同學又應該做到些什么呢?(認真傾聽,并作出恰當的反應)
3、指名說一說。
4、師生點評。
5、學生自由向自己的好朋友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教師巡視,相機點評。
(三)教師小結。
在生活中,難免會有許多難過的、委屈的,或者開心的經歷。同學們,當我們有心事的時候,一定要敞開心扉,向你最信任的人盡情地傾訴,那樣,你一定會覺得心情暢快。
五、習作百花園
(一)激發興趣,交流體驗。
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能干的一方面,能介紹給大家聽聽嗎?讓大家一起來夸夸你的能干。(分小組互相說,然后再全班說。比一比誰說得好,說得有理,說得具體。)
(二)拓展思路,引導體驗。
1、回憶一下你在做哪件事情上最能體現出你的能干,當時有怎樣的感受。比如,你學會了某一項本領,解出了一道難題,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競賽的勝利在這件事情中,你是怎么做的,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是怎樣克服的。特別是最能體現自己能干的方面要具體生動地說說。
2、分組互相說,比一比誰說得好,說得有趣,說得具體。教師及時點評,尤其要表揚能運用富有新鮮感的個性化語言表達的那些學生。
(為幫助學生克服選材的困難,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到的事,無論大小,只要是成功的,都說一說,師生共同評論能不能作為習作材料使用。)
3、討論一下怎樣開頭,怎樣結尾,表達的順序以及如何抓住重點等。
(三)體驗范文,自由習作。
1、指導學生閱讀自己搜集到的表現自己能干的范文,體會別人的表達方法。
2、自主擬題,打開習作思路。根據自己選定的習作思路,嘗試個性化擬題。例:《我第一次》《我真能干》《成功的喜悅》
3、交流自擬的題目,欣賞及點評。
(四)自主習作,表達真情實感。
挑選自己認為最能表現自己能干的內容,嘗試寫作。教師巡回,進行現場指導。
(五)交流評價,評議修改。
1、自行選擇伙伴進行修改,找出習作中值得學習的文句,用波浪線畫下來。寫出好在哪里和為什么好,寫出自己的感受和啟發。
2、推薦習作全班交流,并陳述推薦的理由,教師作及時點評。找出亮點,評價激勵。使學生明白別人習作的好處,為什么好。引導學生借鑒長處,重新修改自己的習作。
(六)評選最佳,成功激勵。
教師進一步評點,張揚寫作個性,表揚有獨特體驗的亮點。
六、自主閱讀園地
1、學生自由默讀課文。
2、說說短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短文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勾畫下來,自讀自悟,并寫出你的感受。
4、全班交流,從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7
教學目標:
1、讀一讀,背一背四個字的詞語,增加詞匯積累。
2、閱讀短問,能說出自己被感動的地方。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詞語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感情,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這些詞語背下來。
教具準備:
詞語卡片,圖畫,投影幻燈
教學過程:
一、用投影幻燈打出詞語卡片,請同學們讀一讀,不理解的詞語提出來,大家討論
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氣象萬千情不自禁郁郁蔥蔥
二、閱讀短文《盲童的畫》
1、初讀短文,標出自然段,說說每段的意思。
學生發言。
教師引導:盲童的畫線條是那么簡單,也沒有色彩。為什么人們要看那么久呢?
學生發言。
2、再讀短文,說說你被盲童和盲童的畫感動了嗎?為什么?
分組討論。此時用投影燈打出圖畫來。
學生發言。
教師講:一幅盲童的`畫,能讓從畫前走過的人細細地看,說明圖畫的內容不一般。它反映出盲童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火紅的太陽,碧綠的大樹,清清的溪水和一座小屋。從這里看到了畫,更看到了一顆美好的心靈。
三板書設計
盲童的畫
一個太陽
畫(簡單)一座小屋熱愛生活
一條小溪渴望光明
一棵樹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8
【課型】:
訓練課
【教學目標】:
1、評該作文,發現有點和缺點。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水平。
【重難點關鍵】: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教具準備】:
作文本
學生習作
【教學內容】:
一、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好自己的習作,以便評改和交流。
二、評改習作
1、請同學們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一起修改。
2、誰愿意把你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請兩名同學來讀,組織全班同學對照習作要求進行評議。
習作要求:
1)充分發揮想象力。
2)內容富有創造性,新奇而有趣。
3)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4)運用剛才的方法,四人為一組,相互修改。每組推薦出一篇最好的習作。
5)下面我們進行佳作欣賞。
教師從各組推選出的優秀習作中,有針對性的選擇一兩篇佳作請同學品評。并從優秀習作中選擇出幾個好的片斷,請學生欣賞。
三、修改
1、先由評改的學生講講被點評的學生習作存在的問題,然后由本人談自己的認識。
2、根據別人的點評意見,學生本人有針對性的提出修改思路,請同學進行再評議,最后確定修改方案。
3、學生本人進行修改。
4、“文章不厭百回改”,結合大家的意見,請全體同學認真作最后的修改。
四、作業
學生自由寫作一篇想象作文。
1、想象豐富,感情真摯。
2、條例清楚,中心明確。
3、書寫認真,卷面整潔。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積累與運用”安排的八個方面的訓練內容,復習鞏固本單元的識字,區別多音字、形近字,引導學生朗讀兒歌、古詩,培養學生的語感,注意積累,學習運用。
2、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
教學準備
教師: 反映《溪居即事》意境的多媒體課件(或掛圖)和詩文朗讀CD。
學生: 每人準備一本字典。
教材簡析
本次“積累與運用”安排了八個方面的訓練內容: 一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二是識記由本單元學過的生字組成的新詞,積累15個詞語; 三是比較形近字組詞語; 四是用“是”、“有”、“在”寫句子,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五是讀讀背背唐代崔道融的詩《溪居即事》; 六是朗讀小詩《看紅燈》; 七是復習用部首查字法,自學生字讀小詩; 八是自主識字園地,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
建議本課用
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一題區別多音字: “覺”、“樂”。建議在教學時先讓學生通讀句子,聯系上下文辨別多音字。即通過讀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區分多音字。
第二題鞏固學過的生字,積累15個詞語。建議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自讀、領讀、輪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讀記這15個詞語。
第三題安排了四組形近字。建議教學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每組字的異同,然后讓學生對比組詞語,從字形、字義上加以區別。四組字都可以抓偏旁表義來區別字音、字形、字義。
第四題通過提供的例子,訓練學生寫一句話的能力。沒學過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可以通過聽(朗讀能力好的教師可以當堂范讀,朗讀能力較差的教師可以借助朗讀錄音),讓學生跟讀,也可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背誦。
《溪居即事》這首詩的意思是: 籬笆墻外誰家沒拴好的小船,被春風吹進了釣魚灣。小童見了以為有客人來了,急忙跑向柴門去抽開門栓。
多數小朋友都看過紅燈籠或玩過紅燈籠,對紅燈籠很熟悉,很喜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拍手邊朗讀。也可以配上其他的動作。
教學此題,要完成兩項任務: 一是運用已學過的部首查字法自學生字,既運用了部首查字法,又自學了生字,培養自學生字的能力; 二是朗讀小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強環保意識。
建議學生自主圈畫出認識的字,再分四人小組交流:談一談自己識字的方法、經驗。
教學思考與設計(參考)
一、教師談話,引入新課的學習
教師告訴學生,通過第六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又和好多漢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它們可高興了。今天,這些好朋友又來和大家見面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第二題。請大家大聲地叫一叫你的好朋友的名字(讀詞語),忘了的問一問你的同桌。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積累。
二、教師小結,拓展到自主識字園地
通過第六單元的學習,相信小朋友們在課余時間還交了不少朋友。看,它們來了(出示“自主識字園地”里的字、詞)。
1、認一認園地里的'漢字,不認識的字問一問老師、同學,也可以運用字典查一查,能認多少認多少。
2、把認識的字做上自己喜歡的記號,數一數有幾個。
3、說一說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認識這些漢字朋友的,和同學分享自己學習的快樂。
三、讀讀玩玩(兼作課間休息)
1、自讀兒歌,想一想這兩首兒歌分別寫的什么,和同桌交流交流。
2、大聲朗讀,要讀得正確、流利,能背誦的把兒歌背下來。
3、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拍手讀兒歌,進行課間休息。
四、指導學生回到座位,學習古詩
1、學生自讀。要求: 正確、流利。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重點指導朗讀,同時,教師可以簡要介紹這首詩的大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鼓勵學生背誦。
五、區別多音字和用形近字組詞語
要求: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完成第一題,一組做第三題。
1、自主讀一讀,弄清題目的要求,按要求完成。
2、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誰做得正確。
3、兩大組交換。
建議: 教師在學生分組自學時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培優補差,注重分層教學,力爭把差生的問題解決在課內。
六、讀一讀,寫一寫
1、讀第四題每一組的例句。
2、仿照例句寫句子。
3、同桌交流,看誰寫得正確、通順。
七、自學生字讀小詩
1、抽學生說說部首查字的方法: 先找到要查的字的部首,數一數有幾畫; 然后在字典“部首目錄”里找到它,翻到部首對應的頁碼,在“檢字表”里找到該部首; 再數數要查的字去掉部首后剩幾畫,就在幾畫里找到要查的字,看看要查的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頁; 接著在字典正文里找到要查的字,把音節寫在四線格里。
2、用部首查字的方法查出文中帶點字的讀音,并把音節抄在四線格里。
3、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4、通過多種方式熟讀小詩,然后與同學交流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
參考資料
《溪居即事》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熏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為生產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點不稀奇的。但“籬外誰家不系船”句,卻于平常中又顯出不平常來了。似乎作者于無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這一瑣事,故以此句開首。“誰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為“不系船”,船便被吹進“釣魚灣”。“春風”二字,不僅點時令,也道出了船的動因。春潮上漲,溪水滿溢,小船才會隨著風勢,由遠至近,悠悠蕩蕩地一直漂進釣魚灣來。不系船,可能出于無心,這在春日農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經作者兩筆勾勒,溪居的那種恬靜、平和的景象便被攝入畫面,再經春風一“吹”,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生氣盎然,饒有詩意。
鄉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里是很清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后嬉戲之外,少有閑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現有船進灣來了,以為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脫柴門的扣子,打開柴門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的形象。
這首詩純用白描,不做作,不雕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詩人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畫: 臨水的村莊,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飄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鄉寧靜、優美的景色,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而透過這一切,我們還隱約可見一位翹首拈須、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略到他那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適舒坦的心情。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 10
教學目標
1.感悟古文中一些字詞意思古今的差別。
2.搜集、背誦有關人格品質和蘊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豐富自己的積累。
3.知道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文與現代文字、詞、句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培養閱讀古文的興趣和能力。
4.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中外古典名著,汲取傳統文化營養,培養作讀書筆記的習慣。
5.了解劇本的基本表達方法并嘗試改寫童話小劇本,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常見的古今意思差別大的字詞和語序不同的常見文言句子。還可以準備一個完整、簡潔、富有情趣的小劇本制成課件。
學生:準備中外古典名著的讀書卡片。
教學設計
一、溫故知新
1.自主誦讀三個句子,讀通、讀順,注意讀出停頓、節奏和語氣。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句子的意思。對句中幾個古今義有差別的字詞,可先用符號標出,老師適時點撥,把這些字詞的意思說清楚,并體會古文遣詞造句精煉簡潔的特點。
3按對話框中的提示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吾、余是指我;汝、爾是指你;曰、云是指說。
4可讓學生嘗試著運用,在語言實踐中加深認識。
5拓展練習:教師出示另外的古今義有差別的字詞讓學生進行理解,嘗試運用。
二、語海拾貝
1.自主讀,抽學生試讀,師抽查正音。
2.師范讀,教讀,讀出音韻、節奏美。
3.說說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你從中領會到什么?
4.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人格品質和蘊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說給大家聽一聽。
5.讀一讀、記一記,同桌互助抽背,看誰記得又快又多。
三、互動平臺
1.師生一起回顧小學階段課堂內外讀過的古文,漫談收獲體會、疑難困惑、經驗教訓。老師相機點撥引領。
2.同桌或小組合作,閱讀互動平臺的對話。
3.啟發學生結合本組課文《熟讀精思》的學習過程,總結和交流學習古文的方法。(1)逐字逐句試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掃除字詞障礙;(3)查工具書攻克難點,整體把握內容;(4)通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話的意思。
4交流文言字詞意思的古今差別。先說云、余、嘗等字詞的古今義,再調動學生的古文積累,適度地延伸到其他一些常見的文言字詞意思上。
5交流古文中有的句子的.語序與現代文的不同。先引導學生讀懂例句,認識古文句子的語序有什么特點和不同;然后老師再提供例句強化認識;最后讓學生在學過的古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加以印正。
6.師生共同總結、梳理古文的學法和古文字詞句的一些表達特點。
四、綜合性學習
1.單元整合,激勵閱讀。
(1)進入本單元學習時便布置任務:課內學四篇中外古典名著內容,課外必須閱讀中外古典名著名篇若干,課內外結合,培養良好的閱讀品質和習慣。
(2)閱讀過程引領。比如在教學《熟讀精思》一課時,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相關的名家名著,并指引課外閱讀的途徑和方法。特別是對外國古典名著的閱讀和認識,更需要教師的推薦、導向。
2.學會閱讀,交流卡片。
(1)課內領悟方法,課外閱讀實踐。比如怎樣讀懂文言文,教師在課內應重點引導閱讀方法,切實提高閱讀能力。
(2)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交流喜愛的閱讀資料,交流讀書卡片的制作及歸類整理的方法。比如提要類、摘抄類、心得類等等。
3.成果展示,重在過程。
(1)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陳列讀書卡片,展示閱讀成果。在強調學生自主的前提下,教師要做好組織工作。
(2)展示者應該對有關的內容進行講解和介紹,也可以匯報閱讀和讀書卡片制作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收獲體會。
(3)觀摩者可以質疑問難,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4)教師在參與觀摩評議的過程中注意言傳身教,因勢利導,既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又必須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4成果評選,重在激勵。
(1)可以將個人、小組的成果都歸結成四個大組的評比。
(2)定性評價為主,學生自評、互評為重。
(3)將評選出的優秀讀書卡片張貼在教室學習園地中,激勵大家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
五、習作百花園
1.讀懂題目要求。給足夠的時間,在學生讀懂要求的同時,老師相機點撥,幫助理清要點,把握重點。
2.讀寫結合,師生共同梳理改寫方法。可以《馬蘭花》劇本為例,也可出示其他范例。
(1)擬定劇名。改寫劇本可延用原作題目,也可另創劇名。
(2)劇情簡介。簡明扼要地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分場次寫。每場可擬小標題。如《馬蘭花》第十一場深山里。
(4)人物對話。這是劇本的主干,故事情節的推進,人物形象的塑造,全靠人物對話完成。
(5)背景交代。在劇本中,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以及周圍環境等,都用背景交代的方式呈現,可放在對話前后,亦可放在對話過程中,用括號標示。
3.讀寫結合,師生共同探索童話劇本的語言表達特點。
(1)以擬人化方式呈現。因為童話故事中的人物以動植物為主。
(2)語言簡潔明了,情感豐富。
(3)語言口語化,貼近生活實際。
(4)恰當運用標點符號,對營造氛圍、烘托環境、塑造人物性格至關重要。
4.教師強調本次改寫的重點要求:
(1)不改變原作主要內容;
(2)發揮想象,對人物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以及周圍環境進行創造性的描寫。
5.互評自改。在小組內互相交流習作,虛心聽取同學的意見,學習別人的長處,借鑒同學的亮點,運用修改符號反復修改,自我完善,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6評選出奧斯卡最佳編劇獎,全班展示。可用角色朗讀方式,也可用演出方式展示。
六、自主閱讀園地
1.自主閱讀劇本,在疑惑處或感興趣處作上記號,準備交流。
2.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先自選角色,再分頭尋找感覺,醞釀情緒,感情朗讀。兩遍過后互相評議,亦可變換角色再讀。
3.探討童話小劇本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特點。
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去探究、發現劇本的體裁特點及一些創作規律,在生生互動中基本把握住小劇本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特點,為本單元習作百花園童話小劇本的改寫作鋪墊。
4.童話劇表演賽。可以小組為單位,亦可自發組建劇組。淡化比賽結果,重在人人參與的過程,讓學生在童話劇的排練、表演過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領悟小劇本的寫作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
【《積累與運用六》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積累·運用六》教學設計05-11
《積累與運用六》的教學設計08-16
《積累運用六》教學設計10-07
《積累·運用六》教學設計10-04
積累與運用六的教案06-07
積累·運用六的教案08-29
《積累與運用六》教案07-14
《積累運用六》教案08-12
《積累·運用六》教學設計15篇06-16
《積累·運用六》教學設計(15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