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9 18:57:3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神奇的克隆》的教學設計

      教學思考:

    《神奇的克隆》的教學設計

      1.教學第一環節激趣。目的三個。一喚醒舊知,新舊建立聯系;二創設陌生感,激發探究欲望;三為精讀教學做好鋪墊。

      2.掃除障礙,整體感知。重實踐(學生自主學習);重生成(教師相機檢查和糾偏提升)

      3.精讀感知。重理趣。說明文特色何在?要點和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方法使用適合才是最好,不同閱讀對象,采用不同說明方法。

      4.識字寫字。重規律,教師點撥,學生實踐。

      教學內容:

      1.讀準7個三類和3個二類生字詞的讀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壓條、嫁接、瀕危、瀕臨等詞語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裝配”在語境中意思。

      2.課文內容的概括與劃分。

      3.體會“克隆”的奇妙。

      4.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5.課文的說明順序。

      6.課文中說明方法的運用。仿寫。

      教學目標:

      1.讀準7個三類和3個二類生字詞的讀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壓條、嫁接、瀕危、瀕臨等詞語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裝配”在語境中意思。

      2.通過自讀文本了解克隆的奇妙、自然界的植物、單細胞微生物和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及克隆的、發展、成就、意義及前景。

      3.掌握說明文的一般特點和常用的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收集與克隆技術相關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板書“克隆”,教學生字“隆”,提醒注意“生”上的有一小短橫。

      提問:通過預習你了解了有關課文的哪些知識?

      (“克隆”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新鮮的詞,課前引導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資料,不僅能拓展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課前交流,一是展示學生課前所獲,相互補充,增大信息量,更是增強自主探究的自信與興趣。)

      2.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克隆有何神奇之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字音。

      2.討論課文內容及條理。

      3.交流。

      (1)指名讀課文,隨文正音和理解詞語意思,說一說每一小節的大致內容。

      (2)指名給課文分段,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

      (3)歸納小結: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進入文本,歸納方法。

      1.默讀1、2兩小節,思考:什么叫克隆?

      2.交流。

      3.整理說明方法:這兩小節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介紹了克隆的相關知識的`?

      (1)舉例子: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出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寫字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說過《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常常在危急時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氣,就難變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樣的悟空。悟空的這個本領用今天的科學名詞來講,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由上節課內容引入,學生能很快進入角色。)

      2.什么是克隆,誰能用書中的話來回答。

      3.這節我們繼續來感受這“神奇的克隆”。

      二、研讀事例。

      1.為了讓我們更清楚的了解克隆,課文特別舉了幾個例子,分別是植物、單細胞生物、高等動物。

      2.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閱讀第3-5自然段,待會請幾位同學來為我們介紹。

      3.首先,來看植物。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

      4.除了文中介紹的這些植物外,你還知道其他先天會克隆的植物嗎?交流。

      5.學著第三小節,仿寫一段介紹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領。交流,注意說明方法的運用。(架設文本與生活之間的橋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對植物克隆有更深的了解。仿寫,不僅能學習說明方法的運用對植物克隆介紹的益處,更是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過渡:那單細胞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課文舉了什么實例?

      1.學生朗讀第四小節。

      2.多媒體圖片展示,感受微生物界的克隆本領及其世界的神奇。

      過渡:一些植物和單細胞微生物具備先天的克隆本領,但高等動物卻不一樣,他們的克隆相對更難,科學家們幾經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朗讀第5小節。

      2.學生補充介紹克隆羊的資料信息。

      3.多媒體展示近年來在高等動物上的研究成果。(引導學生比較朗讀,體會克隆的神奇,明確說明方法。多媒體適時的展示拓展了學生對克隆知識的了解。學生自主收集資料,課上適時展示,不僅同學們的知識面,更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學家們花費了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為我們人類社會帶來了什么呢?(巧設疑問,能夠很好地引入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探索很重要。交流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理解,同時也要注意引導積極正面的價值觀。)

      2.自由閱讀課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或你有哪些自己的看法,邊讀邊在書上做筆記。

      3.交流、探討。

      4.多媒體展示克隆技術在醫學、農業等方面的卓有成效的例子。

      四、展望前景

      過渡:文中只列舉了現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術,但是關于克隆,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誘人的,它的前景是無限廣闊的。

      1.寫話: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 。(注意我們克隆的對象是生命體。)

      2.交流。(利用語言的空白處,促進學生思維發散,走出文本。此環節設計有助于理解“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鼓勵學生天馬行空,但要注重學生思想正能量的傳遞。)

      五、借鑒寫法

      1.總結課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這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再讀課文,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如何把克隆的神奇介紹給讀者的。

      4.課后作業:用學到的說明方法介紹自己熟悉的一個事物。

      (點出說明方法,讓學生不僅明白文章好在哪里,而且懂得寫好文章的方法,從而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讀寫結合。)

      教學思考:為了幫助我們弄清克隆是怎么回事,作者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說明方法。一種較為形象,一讀就明白,也容易記住。一種是科學定義,更為準確。兩種說明方法各有所長,可以根據寫作目的和讀者靈活使用。我認為這類課文,說明方法的滲透與知識傳輸變重,而不能把把它當做一般的科學作品解讀。

      本文重點在于體會“克隆”的含義及神奇。課前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資料收集,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從而便于理解課文。通過自讀、多媒體展示了解克隆的定義,自然界的植物、單細胞微生物和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及克隆的、發展、成就、意義及前景。師生互動,理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和常用方法。仿寫,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神奇的克隆》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神奇的克隆教學總結11-11

    《神奇的克隆》教學總結10-30

    《神奇的克隆》的教學反思09-11

    《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08-29

    《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08-29

    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07-04

    《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05-16

    《神奇的克隆》教學反思08-29

    《神奇的克隆》教案設計范文06-3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 黑人巨大亚州宗合在线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亚洲综合成人AV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