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教學設計

    時間:2020-12-29 10:45:1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教學設計范文

      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月相變化》一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宇宙》單元的第二課。

      《宇宙》這一單元屬于《科學(3—6年)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的范疇。《宇宙》單元在結構安排上是非常嚴密的,這一單元從認識月球開始,以學生的感知為基礎,再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使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的宇宙空間分布著不同的天體;同時令他們感悟到: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往往包含著值得深入的科學道理,科學探究永無止境。

      月相變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規律性的圓缺變化與它和太陽、地球的相對位置有密切的關系。由于月亮本身不發光,所以它無論轉到什么位置,總是對著太陽的一面明亮而背著太陽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由于太陽、地球、月球的相對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變化》一課在學生認識月球的基礎上,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到貌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跟太陽照射、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有關,并找到月相變化的規律,這對發展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學情分析

      月亮對于小學生來說,一直充滿著神秘和幻想,學生非常想了解有關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學生每天都會見到的現象,但這些現象對于他們僅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學生并不能準確的描述出一個月的月相變化的規律。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中,我創設一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氛圍,力求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本課通過模擬活動,使學生對月相變化的規律有所認識,并能嘗試解釋貌相變化的原因。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目標。

      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二)科學探究目標。

      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再作出假設,同時能再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他人的觀點,并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2、培養學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模擬實驗發現月相變化的規律。

      難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連續觀察1個月以上的月相變化。

      五、教學準備

      圓紙片、剪刀、膠棒、一半黑一半白的籃球、匯報卡、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了解知識背景,激發探究興趣。

      1、12月10日(農歷十一月十六)發生了一件天文學上的大事“月全食”,有人觀測嗎?能說說你看到的月食現象嗎?

      2、關于月亮,你還知道哪些常識?

      (學生回憶講述自己了解的'關于月球的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第一節的學習基礎,了解了一些關于月球的基礎知識,通過學生的發言了解學生的前概念,為本課探究貌相變化奠定基礎。】

      3、同學們在夜晚都看到過天空中美麗的月亮,那么誰能描述一下你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呢?

      (學生描述各種不同的月相)

      課件展示:不同的月相以及月相的概念。

      4、月相在一個月當中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它的變化有什么樣的規律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月相變化”

      (板書課題)

      5、剛才同學們都描述了自己所見過的不同的月相,下面就請同學們把他們畫在各組的紙卡上。

      (要求:每個小組畫出8個不同的月相)

      (出示匯報卡,講解使用方法。)

      6、請各組同學將本組的8個月相粘貼在匯報卡的相應位置上。

      (將各組的匯報卡粘貼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通過畫月相,充分調動學生關于月相的原始認知。通過畫、貼促使學生思考:不同的月相與時間點之間的聯系,該放在哪個時間段中?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么樣的規律?】

      (二)明確目的,推測成因。

      1、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印象中的月相圖。比較一下各組的匯報卡,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說明存在的問題)

      2、亮面大小不一樣,亮面的朝向也不一樣,究竟哪個組畫的對呢?月相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呢?下邊我們就通過一個模擬實驗來找出正確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學生會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同一時間點上月相不一樣?月相在一個月里是怎么變化的?變化有規律嗎?月相是怎樣產生的?這些問題是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動力。促使學生去尋找真正的答案:月相亮面大小如何變化,月相亮面的方向如何變化。】

      3、(課件演示實驗內容)觀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中,月球亮面的大小和朝向是怎樣的。同時思考為什么月球是球形的而我們看到的形狀就總是不同?

      (三)制定計劃,模擬探究。

      1、演示課件同時講解實驗方法,請學生演示正確操作動作。要求學生將看到的月相畫在紙片上,并貼在匯報卡上。

      學生分組實驗。

      【設計意圖:模擬實驗前必須制定嚴謹合理的試驗計劃,學生要明確: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這是模擬實驗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如果學生心里沒數,實驗中就會漫無目的的玩,而不是關心實驗現象和結果,更不會發現規律。教師要對實驗方法進行詳細指導,讓每個學生對整個實驗的過程了然于胸,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經歷一個科學、嚴謹的實驗過程,得出正確的現象,從而發現規律。】

      (四)解釋現象,揭示規律。

      這是我們通過模擬實驗之后畫的月相,與前一次畫得月相比較,區別明顯嗎?現在你能不能找到月相變化的規律?

      (學生總結月相變化的規律,教師板書:上半月,由虧到圓,右亮;

      下半月,由圓到虧,左亮)

      (五)課堂延伸。

      請同學們利用早上和傍晚的時間繼續持續的觀察月相并認真記錄,完成一個月的月相記錄表。驗證我們今天發現的變化規律。當然也希望同學們注意觀察身邊各種事物的變化從中發現規律,科學就在你的身邊。

      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月相變化學生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在先前的學習中,學生對月球以及月球的運動又有哪些知識儲備?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看到過月亮是有圓缺變化的,能夠知道農歷十五是滿月。在上一節課學習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會發光的,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在繞著地球逆時針運行等。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又規律性的。學生根據生活中的記憶,畫出月相的變化,再通過小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較,初步了解月相變化的規律。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讓學生初步認識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有關,同時通過模擬實驗,對原先的月相變化規律進行一次檢驗。

      對月相變化的規律的認識,要讓學生真正形成,僅僅靠記憶畫和模擬實驗只能算是“紙上談兵”,真實的記錄是最具有說服力的,這對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進學生開展課后觀察活動,一方面要對學生的課后觀察活動進行指導,讓學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課堂中留下爭議的問題,需要學生用事實去確定。

      二、教學設計

      (一)科學概念。

      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二、過程與方法。

      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堅持記錄的習慣。

      2、初步形成觀察月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

      三、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和相應的農歷時間。

      四、教學準備

      上半月月相繪制圖、模擬實驗記錄圖、模擬月球的黑白球等。

      五、教學過程

      (一)畫月相。

      1、蘇軾的《水調歌頭》引入,引出月相話題。(圓缺變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個照片,使學生了解圓缺變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

      反射太陽光的結果。

      3、學生畫一個印象中的月相。

      4、提問:所畫的這些月相都真實出現過嗎?

      (二)月相的規律。

      1、提問:這些月相的出現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續?

      2、每生畫一組農歷上半月的月相圖。

      3、在小組中先討論交流:所畫的月相規律是否都一樣?有哪些不同之處?

      4、全班交流,達成對月相規律的初步共識。

      (由缺到圓,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處是凸還是凹)

      5、討論:農歷下半月的月相規律。

      6、小結:指出學生對月相規律還存在的不同意見,并指明這些月相是大家憑平時的印象得出的結果,并不是對月相進行觀察記錄的結果。

      (三)模擬月相變化。

      1、學生帶著以下三組問題自學書本“模擬月相變化”P49大標題開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擬月球、地球上觀察月相的人?還要模擬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運動的?

      ⑶進行模擬月球運動的同學在進行“運動”時要注意哪些?

      2、討論交流上述三組問題,重點強調“模擬月球運動的同學進行‘運行’時要注意什么”。

      3、分小組內進行月相模擬活動,觀察者記錄觀察到的“月相”。

      4、根據模擬實驗的記錄結果,重新認識月相變化的規律,糾正前面所畫月

      相規律圖中存在的問題。

      5、小結:月相模擬實驗不能等同真實的月相。

      (四)課后觀察月相。

      1、在課堂內我們無法觀察到真實的月相,只有記錄下真實的月相才最具有說服力。

      2、引導學生確定觀察月相的時間,清晨或傍晚觀察月相。

      3、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容?

      4、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

      月相的農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5、說說在觀察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問題或困難。

      六、板書設計

      月相變化

      亮面在右側

      上半月

      圓缺

      下半月

      亮面在左側

    【六年級下冊《月相變化》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30

    數學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9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7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12-27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模板12-27

    人教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7

    數學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模板12-29

    語文六年級下冊的教學設計模板12-27

    人教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7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12-2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动态精品视频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 亚洲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页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