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2 08:09:1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學設計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種形式,知道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2、能夠做雨、霜、霧的模擬實驗,了解它們的成因。

      3、能夠通過對蒸發現象的研究,了解空氣中水蒸氣的來源。

      4、能夠設計并完成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實驗。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2、教學難點是做造雨、霜、霧的模擬實驗。

      三、教學思路。

      水,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水加熱后變成水蒸氣、冷卻后變成云、霧、露、雪、冰、雹的成因,學生卻比較陌生了,如何使學生很容易地認識這成因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怎么突破這難點呢?我想讓學生通過實驗親自探尋云、霧、露、雪、冰、雹形成的原因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教學中要以實驗為主,充分地讓學生做實驗,在實驗中突破難點,探求成因,掌握重點。

      四、學案。

      《水在加熱和冷卻后》學案

      (一)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種形式,知道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2、嘗試做造雨、霜、霧的模擬實驗,了解它們的成因。

      3、嘗試設計并完成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實驗。

      (二)自主探究過程:

      1、我看書:看書,熟悉課的內容。

      2、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3、我能做:注意安全。

      (1)與家長一道嘗試做造雨、霜、霧的模擬實驗(因為帶冰到學校容易化,只好在家嘗試做一做)。

      (2)做對比實驗:往兩只大小不同的盤子里倒同樣多的水,放在陽光下曬,觀察水的變化。

      (3)上網查找資料:了解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樣好、循環的?

      4、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5、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美麗的圖片,了解多姿多彩的各種形態的水。

      1、欣賞霧凇、雪人、山中霧、下雨、冰山、白云、露珠、霜、雹的圖片。

      2、你知道霧凇、雪人、山中霧、下雨、冰山、白云、露珠、霜、雹都是什么形成的嗎?

      3、云、霧、露、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那么,水是怎樣形成雨、霜、霧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雨、霜、霧的形成。

      1、造雨實驗,探尋雨的成因。

      (1)雨,同學們都淋過,可是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學生分組做實驗:先準備半杯熱開水,再把一塊冷玻璃放在杯口,觀察玻璃上是否有水珠。

      (3)匯報觀察結果:是否有水珠?想一想杯口玻璃上水珠是哪里來的?

      (4)請將玻璃平拿舉起,然后斜側立起,觀察到什么了?這就是下雨。

      (5)小組討論:雨是怎么形成的?

      (6)匯報討論結果:雨是怎么形成的?

      (7)小結:當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結得足夠重時,就會降落下來。當小冰晶穿過暖和的空氣層時,會融化成雨水落下來,這就是下雨;如果空氣低于0℃,就會下雪;如果夏天高空中凝結成的大冰晶穿過暖和的空氣層時沒有被融化,落下來的就是冰雹了。

      2、造霜實驗,探尋霜的成因。

      (1)霜,同學們見過,可是你知道霜是怎么形成的呢?

      (2)學生分組做實驗:先把碎冰倒進干燥的椰奶易拉罐(或玻璃杯),罐內放入一支試管,在試管和罐內各放一支溫度計,在碎冰中加入鹽,在罐底下放一塊濕毛巾。觀察:罐外是否有霜出現?試管里的水結冰時,溫度是多少?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霜了嗎?試管里的水結冰時,溫度是多少?罐內溫度計是多少度?你知道霜是怎么形成的了嗎?

      (4)小組匯報:

      (5)小結: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罐壁而凝結成小水珠(露珠),壁外溫度降到零度以下便結成細小的冰粒,即為霜。

      3、造霧實驗,探尋霧的`成因。

      (1)霧,大家也見過,你知道霧是怎么形成的嗎?

      (2)學生分組做實驗:準備半杯不冒熱氣的溫水,把一支冰棒或一塊冰放在杯口,觀察出現的現象。

      (3)小組討論: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4)小組匯報:

      (5)小組討論:霧是怎么形成的?

      (6)小組匯報:

      (7)小結:霧是懸浮于近地面層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天氣現象。多春秋季出現。霧分輻射霧和平流霧。

      4、總結:概括地說,雨、霜、霧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降溫而凝結形成的。

      (三)總結:

      1、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多姿的形態?(霧凇、雪、霧、雨、冰、云、露、霜、雹)

      2、通過探究學習,你知道雨、霜、霧是怎么形成的嗎?

      (四)作業:

      1、等待機會觀察雨、霜、霧、露。

      2、把下雨、下雪、下霧、結霜的原理解釋給小同學聽。

      第二課時:

      (一)探究空氣中水的來源,認識水的蒸發現象。

      1、我們知道了云、霧、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成的,那么空氣中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

      2、看圖片,討論:

      (1)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2)太陽照射水面,水會怎么樣?天空中的云是怎么來的?

      (3)閱讀資料,認識蒸發和凝結現象。

      3、小結:空氣中的水是從哪兒來的呢?

      (二)探究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1、猜測: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匯報學案中的實驗情況:

      (1)實驗要求:往兩只大小不同的盤子里倒同樣多的水,放在陽光下曬,觀察水的變化。

      (2)匯報實驗情況:水有什么變化?哪個盤子里的水最先蒸發完?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蒸發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與蒸發面積大小有關、與周圍溫度有關、等)

      (3)小結:蒸發的快慢與蒸發面積大小有關、與周圍溫度有關、等。

      3、對比實驗:

      (1)實驗要求:在黑板上用水圖出兩塊同樣面積的水跡,用扇子扇其中的一塊,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2)匯報實驗結果:有什么現象發生?

      (3)小組討論:為什么扇扇子的干得快?這個實驗說明蒸發快慢還與什么有關?

      (4)匯報討論結果:為什么扇扇子的干得快?這個實驗說明蒸發快慢還與什么有關?

      (5)小結:這個實驗說明蒸發快慢還與空氣流通程度(即風的速度)有關。

      4、總結匯報:概括地說,蒸發快慢還什么有關?(與蒸發面積大小有關、與周圍溫度有關、與空氣流通程度)

      (三)認識水的三態變化,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環。

      1、分組探究:水有哪幾種基本形態?在什么條件下它們互相轉化?

      (1)氣態。

      (2)液態固態。

      2、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卻總是降不完?

      3、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樣循環的?

      4、小結:自然界中的水呈液態、氣態、固態,三種形態的水會發生不斷地循環轉化現象。

      (四)總結。

      1、通過探究,我們知道水的蒸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2、自然界中的水呈哪三種形態?水是怎樣循環轉化的?

      (五)作業設計。

      1、繼續觀察自然界中水的蒸發、凝結現象。

      2、畫出水三種形態循環圖。

    【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水在加熱和冷卻后》說課稿08-08

    四年級科學上冊《水在加熱和冷卻后》教學反思范文01-20

    小學四年級上冊《加熱和冷卻》教學設計01-25

    加熱和冷卻教學反思02-13

    加熱和冷卻教學反思09-04

    四年級科學《加熱和冷卻》教學反思07-14

    加熱和冷卻說課稿11-02

    加熱和冷卻的優秀教案課件05-16

    四年級上冊科學《吸熱和散熱》教案設計09-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福利 |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 日韩A级亚洲A级欧美A级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a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