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科學知識的課文,介紹了仿生學的應用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fā),使飛機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開頭描述了飛機夜航的情景,通過設問點出了文章的中心,接著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反復三次試驗。發(fā)現(xiàn)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然后講科學家終于揭示出蝙蝠夜間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紹了雷達導航的原理,圓滿地回答了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教養(yǎng)目標:
(1)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2)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教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和愛科學的興趣,養(yǎng)成為科技事業(yè)而勤奮學習的自學性。
3、發(fā)展目標:
知道人類有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三、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了解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lián)系。
2、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fā)現(xiàn)蝙蝠飛行的奧秘的。
四、教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媒體
1、教學方法:情感教學法。
2、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ㄒ唬⿵土暸f課,情景激趣,揭示目標。
1、復習第一段。
2、播放有關錄象。
3、質(zhì)疑揭示目標。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讀并思考:蝙蝠在夜里是怎樣飛行的,哪個詞最能概括這種飛行的特點?
。2)理解重點句: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組自學。
。2)匯報交流。
(3)引讀: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
。4)指導朗讀。
3、學習第六自然段。
。1)看錄象,并思考:蝙蝠是怎樣憑著嘴和耳朵探路的?
(2)指導朗讀。
(3)理解重點句:科學家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4)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三段。
。1)根據(jù)思考題自學。
。2)師生共同板書。
。3)看錄象。
。ㄋ模┛偨Y(jié)。
(五)擴展。
。┵|(zhì)疑。
。ㄆ撸┳鳂I(yè)。
板書設計:
18 蝙蝠和雷達
嘴
(研究) 蝙蝠 障礙物
耳朵
(啟示)
天線
(發(fā)明) 雷達 障礙物
熒光屏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方案10-29
蝙蝠和雷達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29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的教學反思07-12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02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0-13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12-06
《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和反思10-29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8-28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