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9 10:18:1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平均分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平均分教學設計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將具體事物平均分。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體操作平均分。

      【教具準備】

      課件、演示教具(12個盤子、15個乒乓球、1個大碗)。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5個乒乓球、1個大碗、5個小碗、12枝鉛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師生交談。

      師:過年的時候,你們去做客了嗎? (去了)如果我們班的同學去你家做客,你準備用什么招待他們呢?(蘋果、瓜子……)

      2.師:我們就去看看小明為同學們準備了什么。

      出示圖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師:看!準備的是什么?這些礦泉水是怎么分的呢?為什么要這樣分?

      生:我們可以說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圖2。(桌上有9個面包,每2個放在一起,有1個面包在外面)

      師:再看,這是什么?這個面包應放在哪?為什么?

      出示圖3。(桌上有14個橘子,每3個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個)

      師:看看,還有什么?仔細看看,想說什么呢? (學生說)

      小明真是個熱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還準備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圖4(桌上每6塊糖放在一起,有兩份只有 5塊糖放在一起)

      你們想說什么呢?

      3.教學例l。

      師: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食品,請看圖(第 13頁例1),你們認為老師分得怎么樣? (不怎么樣)你們說說應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應該每份分得同樣多)

      這樣的分法你們能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叫什么分呢?

      (學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數學上,我們把它稱為“平均分”(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二、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導。

      師:元宵節你們都吃湯圓了嗎?元宵節里吃湯圓象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下面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湯圓”(用乒乓球代替)。 (學生拿出學具)

      2.數一數。

      師:有多少個小碗?

      3.說一說。

      師:老師會讓你們干什么? (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師:小組同學合作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在5個小碗里。

      5.小組展示不同分法。

      (1)1個1個地分;

      (2)2個2個地分;

      (3)3個3個地分。

      6.師:你們更愿意選擇哪種分法?為什么?

      三、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師:大家表現得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獎品給大家。這樣吧!送給每組同學一捆鉛筆。(送鉛筆)

      學生提出疑問:我們怎樣得獎品呢?

      要求學生想出解決的辦法。 (先數數有12枝鉛筆,再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得幾枝?)小組合作完成。

      2.練習三第2題。另兩種分法錯在哪里?

      3.開放練習。

      師:你們都有獎品,老師也希望有獎品,你們每個組數出3個湯圓給我吧!你們還剩幾個?(12個)

      老師的問題是:這12個湯圓你準備請多少人來吃才能夠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種答案?

      分組上臺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平均分這種方法,想想:在你們的生活中,用過這種分法嗎?

      四、總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最喜歡的是什么?

      【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中“平均分”的教學內容與九義教材相比是加強了的內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習,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了對教學過程的探索。

      主題圖是讓學生感性體會平均分,例l是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讓學生探討“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根據本班實際,改變主題圖的情境,因春節剛過,學生在新年里會到處串門做客,主人就要準備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題圖,主題圖分步展示,出現一定的坡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每份同樣多”。

      (2)通過例l的教學引出“平均分”的概念,這里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給這種分法取名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用語言對這種體會做出一種概括,加深他們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讓學生體驗原始含義的平均分,體現出人們認識平均分的過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室的盧江主任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例2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種方法,而沒有經歷原始的平均分法。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總數不給學生,大碗里裝的乒乓球(代替湯圓,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學生一下子也看不出來,這樣容易使學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個1個地分)進行探索,經過探索后,有學生發現了總數(15),決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識直接解出答案。因為3X5=15,所以每份應該是3個乒乓球。

      這樣就使學生經歷了從原始平均分到最優平均分的過程。這時教師應該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通過教師發獎品,不經意地引出實際問題。教師發給每個小組一捆鉛筆,而不是發給每一個人,這可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今天學到的“平均分”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先數出總數12枝鉛筆,再看看分給4個同學,每人得到幾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開放練習。這里設計的是12個“湯圓”準備請多少人來吃能夠平均分,有多種答案,這樣的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一點比例思想, “湯圓”總數不變,吃的人數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數少,每人吃到的就多。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對學生的心智活動起到一定的啟迪、激勵、挑戰的作用。

      (3)讓學生說說生活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初步感知平均分現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探究,操作“平均分”,體驗從原始化平均分到最優化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再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數學現象。

    【平均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平均分”教學設計03-14

    平均分教學設計03-14

    平均分的教學設計07-04

    《平均分》教學設計10-11

    《平均分》教學設計范文11-28

    《平均分》優秀教學設計10-20

    《平均分》教學設計與評析11-28

    平均分的教學設計范文04-30

    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07-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 亚洲愉拍国产自免费 | 久久亚洲女同第一区 | 偷窥精品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大香视频蕉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