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03 11:16:4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教學設計范文

      知識目標

      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幾個主要天體層次;

      能力目標

      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在這些星系中的應用,使學生了解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等的運行;

      情感目標

      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論是解釋宇宙起源的一種學說,引導學生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教學重點

      應用萬有引力定律

      教學難點

      天文學知識

      教學方法:

      自學與講授

      教學用具:

      多媒體和計算機

      教學過程

      問題:教師用計算機展示圖片:

      1、圍繞地球作勻速圓周運動的星是什么星?誰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是地球的衛星,是地球與衛星間的萬有引力提供的.

      這是第一層.(地球的衛星包括月亮,地球是行星)

      教師用計算機展示圖片:

      2、太陽系中有幾大行星在繞太陽作勻速圓周運動?是誰提供的向心力?

      回答:有九大行星,它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其中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用萬有引力定律找到的,太陽是恒星.)

      教師用計算機展示圖片:

      3、太陽系又在什么范圍內呢?

      回答:在銀河系.

      4、請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典型例題1:在研究宇宙發展演變的理論中,有一種學說叫做“宇宙膨脹說”,這種學說認為萬有引力恒量G在緩慢地減小.根據這一理論,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陽系中地球的公轉情況與現在相比:

      A、公轉半徑 變大

      B、公轉周期 變小

      C、公轉速率 變大

      D、公轉角速度 變大

      解:根據“宇宙膨脹說”,宇宙是由一個大爆炸的火球開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球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運動,這種學說認為地球離太陽的距離逐漸增加,即公轉半徑逐漸增大,A答案錯誤.又因為地球以太陽為中心作勻速圓周運動,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解得:

      當 減小時, 增加時,公轉速度逐漸減小.

      由公式 又知T逐漸增加,故正確答案為B、C.

      典型例題2:天文學家根據天文觀察宣布了下列研究成果:銀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個大黑洞,距黑洞60億千米的星體以2000km/s的速度繞其旋轉;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質,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

      求:

      1、“黑洞”的質量.

      2、試計算黑洞的最大半徑.

      解:

      1、由萬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3.6×1035kg

      2、由題目: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質,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而脫離速度等于其環繞黑洞運行的第一宇宙速度的 倍.

      得:

      解得: =5.3×108m

      布置作業:

    【《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太陽是恒星還是行星09-27

    恒星與行星的區別與聯系08-24

    地球是行星還是恒星08-17

    地球是行星還是恒星08-24

    行星的運動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0

    《宇宙的邊疆》教學設計04-22

    《浩瀚宇宙》教學設計01-21

    宇宙的未來教學設計07-29

    《宇宙航行》的教學設計01-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夜夜玩人妖 | 亚洲天堂ab综合网 | 中文字字幕无线视频 | 婷婷丁香五月深爱憿情网 | 亚洲精品综合精品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