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時間:2022-09-22 15:56:2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精選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乘加乘減》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精選6篇)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義教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56頁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分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減去所多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讓他們在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本課的主題圖是十分不錯的教學資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個動態課件,小熊從4x4個玉米中掰走一個。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來列式,更能讓學生容易想到乘減的方法來列式。

      學情分析:

      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聯系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教具準備:

      課件、書簽、○片。

      教學策略: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它主張用產生于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主張在知識內容與對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豐富的情境中啟動思維的教學。人教版第三冊“乘加、乘減”一課安排在乘法學習這一單元的中間部分,是方便學生根據前后口訣間的關系進行乘法的正確計算,如果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會“正確計算”這一層次,可以說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一聽就會,變成類似于練習課。但如此一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反面得不到絲毫發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說、擺、練等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特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乘加和乘減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要想學生能理解運算順序,培養學生熟練的計算的能力。并掌握計算的順序。

      這節課我主要注重從以下做起。

      1、我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并不是計算教學。

      2、注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各自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答辯,增強學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課堂上以鼓勵,賞識,你能形的激勵語言,給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畫面錄音,加背景音樂)同學們,俗話講得好,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動畫演示)春天,勤勞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種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經過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到了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

      2、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上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有4棵玉米樹,每棵有3個玉米棒。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貼出)

      3、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3×4=12(說出口訣) 或 4×3=12 或 3+3+3+3=12

      4、師:我用圖示表示出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師:有一天,小熊來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高興極了。(出示主題圖)

      2、師:現在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根據這幅圖的意思,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小熊掰走了一個,還有幾個?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樹上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還剩下幾個玉米棒?

      (板書:還剩幾個玉米棒子?)

      3、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小精靈來了。如果你是小精靈,你會怎么提醒大家?

      生1說:“同學們,不要慌,要仔細想一想再做!”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

      生2說:“同學們,借助圖形擺一擺、畫一畫吧!

      師:同學們,先畫圖形表達圖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展示。

      4、并說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組提問:(教師板書)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個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個,所以列式為

      師生:(在3×3下面畫一條橫線)3×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沒有掰玉米時,4棵玉米都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所以列式為4×3-1=11。

      師生:(在4×3下面畫一條橫線)4×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來的4棵玉米樹上,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師生:為什么要減1?

      生2:小熊掰走了一個,所以減去1。

      5、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邊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跟左邊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邊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減法,沒有乘法。

      生:右邊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減法。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就叫乘加乘減。今天我們就學習乘加乘減。(板書課題。)

      6、師:剛才,同學們真棒,自己根據圖意列出了乘加乘減的算式,并算出了結果。誰來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師:一個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減,應該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減法。

      生2:先算乘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發現得最快,最準確。(學生小組討論。)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

      生1:有乘有加的時候,先算乘,后算加。我們是以3×3+2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減的時候,先算乘,后算減。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師:講得真好!那你們心中有結論了嗎?遇到乘加乘減這樣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

      生(齊答):先算乘,后算加減。(貼出)

      三、活動體驗,應用新知

     。ㄒ唬⿴椭∏嗤。

      1、放課件:(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著1個玉米棒,邁著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咦,前面來了個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種的玉米結實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給自己。小熊想了想,說:“你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你!毙⌒埽河终铝艘粋玉米棒問:地理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同學們,你能幫助小青蛙嗎?)

      師:現在還剩幾個玉米棒呢?誰能用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幫小青蛙算一算嗎?

      生1:小熊共掰走了2個玉米棒,應列式為:3×3+1=10。

      2、師: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師:你真棒!送給你一個小禮物。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師:能說說為什么減2嗎?

      生2:原來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個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個,所以要減2。

      師:說得真好!也送你一個小書簽。

      (二)豐收慶祝會

      師:小熊為了慶祝豐收,在家開慶祝會,看!它們不光帶來了水果,還為大家帶來了問題。

      1、 書本56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再提問)

      師: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1:3×4+2

      師: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生1)嗎?(學生紛紛舉手)

      生2:你是怎樣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會用乘減的方法來計算嗎?……

      (三) 書本58頁第4題。

      課件展示(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匯報。)

      (四)做游戲。

      師:下面我們做游戲。游戲的規則是一生擺圖形,提出問題;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擺的圖形必須用乘加乘減計算。然后交換。

      看誰最棒?(學生開始做)。

      四、課堂總結,分享收獲。

      師:你們喜歡今天這節課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下課后,請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這節課的收獲好嗎?下課。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篇2

      課題:

      乘加乘減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5,“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4題。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發現規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教法與學法

      教法:討論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學校組織秋游,游樂場里熱火朝天。(多媒體出示:教材58頁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個旋轉木馬,每個木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據這個畫圖,你想提出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匯報。

     。4)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

      4×3-1=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4×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減1

      3×3+2=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3×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5)板書課題:“乘加乘減”

      三、積累應用,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動手操作。

      展開自己的想象,并用學具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乘加、乘減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個學具。

     。3)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式題。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選擇合適的算式,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

      今天生物小組的同學把他們養的金魚帶到教室里來了(課件顯示:四個魚缸,有3個魚缸,有3個魚缸里有4條金魚,一個魚缸里只有2條)這些金魚是生物小組的同學精心培養的,你們喜歡嗎?

      問題:他們一共養了多少條金魚?

      探究

      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加起來就可以了(4+4+4+2)

      先把3個4條相加再加2條。(4×3+2)板書4+4+4+2=14條4×3+2=14條

      拓展

      你還有其他方法列式嗎?(引導學生發現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4-2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2

      歸納

      像4×3+2這樣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們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減,我們叫它乘減算式,你能看著這兩個算式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

      師: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應用

      教材第78頁第1、3、4題

      第1題,你是怎樣列式的?3×4+1=13

      第3題,左邊有題一共有幾人?怎樣列式?

      課堂作業

      教材78頁第2題。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背景:

      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份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 ; 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 再減去 多 看的 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一樣。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學會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會用含有乘加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演示法、課堂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

      探究解題方法 。

     。1) 展示學生的解法,交流討論。

      師:我們現在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說說你的算式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結果:

     、 3+3+3+2

     、 3×3+2

     、 3×4-1

      (2) 讓列②式的同學說說 : 你為什么這樣列算式,3×3 是哪里的人數,2 呢?

      師:這樣說,大家同意這個算式的列法嗎? (利用課件再將這種方法展示一次)

      師: 像 3×3+2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這樣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讓列③式的同學說說: 你 是怎樣想的? 為什么要用 3×4 ,為什 么要減 1 呢?

     。ɡ谜n件再將這種方法展示一次)

      師:像 4×3-1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減法,這樣的算式叫做乘減算式。

      教學總結:

      在整個 教學過程 中,老師充分讓 學生 進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1、大膽放手,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實現算法多樣化。

      我通過 放手 讓學生獨立思考, 探究 不同的解 題 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決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享受成功的樂趣 。

      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列出 多種算法 后,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真實的想法, 并利用生動 形象 的課件再一次展示解題思路 。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又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自主探索 和 討論交流,使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充分享受著數學學習活動帶來的 樂趣 和喜悅。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們學會乘加、乘減的簡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學生靈活思維的能力。

      3.滲透在解決一個問題時,要從多種角度去考慮”的觀點。

      教學重點

      掌握乘加、乘減的實際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乘加、乘減的實際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1)2+2+2+2+3=

      (2)2×4+3=

      (3)3+3+3+1=

      (4)3×3+1=

      2.問:這兩組口算題有什么區別,又有什么聯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學例5)

      出示實物

      教師依次擺出下面物體(也可以用磁貼代替)

      擺一個盤子,然后在這個盤子里擺上3個桃子。如此重復3次。再擺一個盤子,在這個盤子里擺上2個桃子。

      問:誰來說說,老師都擺了些什么,是怎么擺的?

      問:誰能根據老師擺的這些物體,提出一個問題?

      (可以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問:這個問題可以怎么解答?(討論)

     。3+3+3+2=3×3+2=)

      分別說說這兩個算式的意思,請你與周圍的同學一起評價一下,這兩個算式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

      3×3+2=這個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ㄉ合人愕3×3表示前三個盤子里共有多少個桃子。)

      2.發展提高(教學例6)

     。1)出示例64×3-2=

     。2)提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

     。ㄟ@個算式應該先算4乘3這一步。)

      這個算式該怎么讀?

     。ㄟ@個算式讀作:4乘3的積,再減去2,差是多少?)

     。3)討論:這個算式你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減去2得10.

      方法二:還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減去2,再減去4,也就是用16減去6得10.

      方法三:還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減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歸納

      問:我們剛才所學習的這兩個例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相同點:每一道題都有兩步;

      每一道題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點:例5是乘加的兩步題,例6是乘減的兩步題。

      三、鞏固練習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個3想8加是(),再減5得()。

     。3)一個因數是4,一個因數是2,積是(),再加25得()。

      四、歸納質疑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篇6

      學習者分析

      1、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會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熟練應用“1~5”的乘法口訣。

      2、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有較強的探索求知欲望,有興趣解決實際情景中的乘法問題;但在解題過程中,缺少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有待加強。

      3、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和交流的能力,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發現并提出問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運用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過程,理解乘加乘減算式的意義,并會正確列式。

      2、經歷探索乘加、乘減計算順序的過程,理解并能正確計算。

      3、感知同一組口訣中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數學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通過“說”數學發現問題,小組合作探究來分析并解決問題,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計算順序;

      2、體驗算法多樣化;

      3、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資源課件、投影機、學具、玉米卡片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

      師:秋天的田野里,一只小鳥歡快地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地說:“玉米熟了,玉米熟了!”農民伯伯忙把他們收回家,可是農民伯伯太粗心了,竟然把池塘邊的一片玉米地給忘了(課件動畫出示4株玉米,每株有3個),小鳥飛過來飛過去,數了又數,也沒數出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小鳥解決這個問題嗎?(課件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2、探究新知,小組合作。

      師:(課件演示)突然一只小熊走了過來,他想干什么?

     。ㄉ闷妫胫溃

      師:快看!他要掰農民伯伯的玉米。ㄕn件動畫出示過程)小鳥想:“還剩多少個玉米棒呢?”同學們你們愿意繼續幫小鳥解決這個問題嗎?(課件出示問題)

     。ㄐ〗M合作探究,動手實踐,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看能列出哪些算式,由小組長記下來,并匯報。全班交流,說說列出了哪些算式,小組長匯報各種方法,師有意識地分類板書。)

      師:觀察比較,猜一猜像3×3+2=11這樣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呢?4×3—1=11這樣的算式又叫什么算式呢?(揭示課題:乘加、乘減)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乘加、乘減)

      在此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合作交流、動手實踐,通過直觀觀察,發現問題并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本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數學思維的靈活性。

      3、探究乘加、乘減計算順序。

      師:觀察乘加、乘減算式,看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ㄉ懻摻涣鳎

      生1匯報:先算乘,后算加、減。

      師:為什么這樣算?(注重算理的理解)

      (生討論交流)

      生2匯報:因為只有先算3×3,再算9+2,計算結果才能是11;同樣只有先算4×3,再算12-1,計算結果才能是11。所以應該先算乘,后算加、減

      4、鞏固練習:

      過五關,斬六將(課件出示)

     、倏谒阆旅娓黝},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5×3-2=2×3+1=3×3-2=4×3+4=4×4-4=

      觀察最后兩道題4×3+4=4×4-4=還可以用哪個口訣來計算(體會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谕醮鬆敿业奶覉@今年大豐收,他請了幾個朋友來吃桃,他一共摘了多少個桃?(課件出示)

     、弁瑢W們坐車去看展覽,車上一共坐了多少個學生?(課件出示)

      ④擺一擺,看誰列的算式多。

      老師手中有13朵花,想請同學們數一數,你打算怎么數,列出你的算式,先用你的學具擺一擺,看誰數的方法多。把列式寫到紙上。

     、莶乱徊

      老師要貼小紅旗,一次準備貼3面,最后還多1面,問老師可能有多少面紅旗?(得數不超過14面)(開放題多種答案)

      采用“過五關,斬六將”的游戲活動,即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五關障礙,督促并鼓勵學生積極應對難題,通過五關。本活動充分利用了學生好競爭、喜歡被他人認可的心理特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

      5、課堂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看法和收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充分表達個人見解,尊重學生個性,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思想)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7-05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3-14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11-13

    連乘、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4-07

    《連乘乘加乘減》教學設計07-03

    《連乘、乘加、乘減》的教學設計07-03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6篇06-01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4篇04-14

    《乘加乘減》重建課的教學設計01-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 天天综合亚洲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看 | 先锋成在线人资源视频 | 亚洲专区首页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