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7 12:46:0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功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僦雷龉Φ膬蓚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壑拦Φ脑。

      2、過程與方法:

     、偻ㄟ^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谕ㄟ^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

     、劢洑v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激發求知欲,培養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_____貢獻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ㄒ唬┪锢韺W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作了功。

      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實例和一組沒有做功的實例。(實例聯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師:每組實例有什么共同點?兩組實例有什么不同點?

      生:觀察并總結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

      生:2、有距離S,但力F=0(如慣性運動)

      生: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

      練習(投影):1.起重機將貨物從地面A點提升到B點,又從B點平移到C點,在這一過程中起重機一直都在做功嗎?為什么?

      2.在下列幾種情況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滑動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動

      C、學生背著書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D、清潔工把一桶水從地上提起

      (二)功的計算

      師: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投影:

      由圖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圖乙把同樣三塊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與甲相比有什么關系?把一塊木板提升3米呢?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定,以及公式、單位。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功的單位是:“牛·米”專業名稱為:“焦耳”1J=1N·m

      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っ住辈拍軐懗伞敖埂薄6力臂單位是!っ祝荒軐懗山。

      投影反饋練習題:

     。、推鉛球時,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應是哪個距離?

     。、你爬樓梯時,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動的距離應是多少?

     。、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1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師:我們已經知道使用簡單機械可省力、省距離、改變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啟發引導學生猜想。

      投影:用杠桿、定滑輪和動滑輪提升物體的圖示。

      師:要得到不用機械提升物體和利用機械提升物體所做的功,分別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過圖示加以說明?赏ㄟ^哪些方法獲得這些數據?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討論,在圖上指出要測的量。討論用怎樣的方法最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收集證據。

      生:進行計算、說操作步驟,協助教師完成實驗。

      教師總結強調。

      投影練習題: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動滑輪提起50N的重物,人對繩做的功是100J,求動滑輪把物體提起的高度。

      三、課堂小結:

      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容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注意:F≠0,S=0時不做“功”;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業

      P107動手動腦學物理12345

      教學后記

      1、“功”的含義很多,有“貢獻”的意思,還有“成效”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確切的含義!肮Α毙赂拍钜,學

      生比較難理解。

      2、在力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區分日常功的認識和物理學中功的概念。

      3、功的計算,和日常功的計算的差別認識,是難點。

      高中物理功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學中做功的含義。能說出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并能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2.明確計算功的大小的表達式,以及表達式中每個物理量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3.能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2.通過觀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激發求知欲,培養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用物理學史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樹立自尊、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展。

      二、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功》這一節以前,學生已學習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等知識,功是力的另一種效果。學習功是對前面知識的延續和應用,同時也是學習后面功率、機械效率、能等知識的必要知識儲備。本節從日常生活常見的具體實例入手,讓學生分析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不同效果,從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條件。然后介紹了功的計算公式、單位以及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力學問題時,如果從能量角度研究,有時會更簡便。研究功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以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變化,為研究能量轉化過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礎。對功的概念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關系的建立。

      本節內容由“力學中的功”和“功的計算”兩部分構成。其中,“力學中的功”通過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學生認識到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為功的計算打好基礎!肮Φ挠嬎恪泵鞔_了功的計算方法,從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難點是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實例的辨析,對做功有初步的認識。結合實例,區分力是否對物體做功,認識做功包含兩個必要因素,強調力的方向與物體移動方向一致。要求學生能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

      教學難點: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三、教學策略

      學生已學習了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識,但對于什么是做功還沒有直觀的認識。本節課從物體對放在地面上的物體及其光滑水平面上拉動的物體的受力分析,引出物理學中功的含義。接著讓學生對日常生活常見的具體實例入手讓學生分析力作用在物體上后,產生的不同效果,從而理解什么是功。對于“功的計算”公式的得出、應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均采用演示實驗方法,讓學生直觀觀察、思考中使學生總結得出本節所授知識,避免生硬的教學,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學習中來學習知識。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5分鐘)

      讓學生說一說,含有“功”的成語或詞語,指出其中“功”的含義。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點評:現代漢語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貢獻的意思,物理學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力學的“功”。

      板書課題:15.1力學中的“功”

      學生思考并回答。

      將學生的語文知識與物理課堂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

      (30分鐘)

      一、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含義

      課件展示:

     。1)叉車把貨物舉起;

     。2)小明想把大石頭移開,但沒有搬起。

      讓學生討論叉車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引導完成物體的受力分析,明確是哪個力對貨物的移動做出了貢獻,從而初步得出物理學中的功的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課件展示:

     。1)人把物體提到樓上;

      (2)工人推著車向前運動;

      (3)小孩子用力推車,車未動;

     。4)吊車吊著重物靜止在空中。

      讓學生標出物體受到力的方向和物體移動的方向,再說出幾個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出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教師引導:下面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例1:起重機吊起重物靜止在空中,問拉力是否做功?貨物的`重力是否做功?

      例2:起重機吊著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例3:一個正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小球將會怎樣?

      學生回答后接著問:假如一個小球在光滑水平冰面上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物體不做功的情況:

      (1)有力而沒有距離,不做功;

     。2)有力,也有距離,但力與距離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沒有距離),不做功。

      (3)有距離(運動)而沒有力,不做功。

      學生思考并回答:叉車的工作有成效,體現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貨物舉高了。小明的工作沒有成效,體現在他雖然施了力,但并沒有使大石頭移動。

      學生分析并回答。

     。1)人把物體提到樓上時,人施了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人做了功;

     。2)工人推著車向前運動時,工人施了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工人做了功;

      (3)小孩子用力推車時,小孩施了力,但車沒有移動,小孩沒做功;

     。4)吊車吊著重物靜止在空中時,吊車施了力,但重物沒有移動,吊車沒做功。

      學生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分析討論后回答,有力沒有距離,不做功。

      有力,也有距離,但力與距離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沒有距離),不做功。

      物體靠慣性運動,有距離(運動)而沒有力,不做功。

      運用事例對比進行思考,學生易于接受新知識。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具體的實例,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認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對于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特別是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況,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對哪幾種情況下,不做功情況的分析,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學生對做功的理解與認識。

      二、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說出你猜想的依據。

      總結出功的計算方法: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表達式:W=Fs

      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1焦=1牛?米(1J=1N?m)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引導學生分析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做了功?重力是否做功?為什么?

      學生認識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與力和在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有關。

      學生明確,物體的運動方向是水平的,馬的拉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因此馬的拉力對物體做功。計算功的大小時應該利用拉力大小800N與水平運動的距離3000m。重力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因此重力不做功。

      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計算公式及功的單位。

      通過例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高中物理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02-17

    高中物理教學計劃04-26

    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方案08-07

    功狗功人成語故事04-29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03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4-02

    絕句教學設計(《絕句》杜甫教學設計)04-15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爵士教學設計04-08

    橋教學設計04-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V欧美 |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 亚洲一级aⅴ在线免费播放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亚洲图片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