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3-31 11:23:5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八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山谷雪松圖、錄音機、課文朗讀磁帶、朗讀配樂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并不那么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都已經預習過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閱讀一遍,然后來說說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圖)

      再請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聽他說。

      ⑵那么,謎底又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那是不是我們這篇課文就學完了?還要學些什么?

      指名說。

      2、咱們先來看看謎底是怎么被揭開的。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⑴大家好好地讀讀這一段,我們比比誰讀得仔細,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做些記號。

      ⑵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3、這雪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們傲立于風雪之中,是那樣的蒼翠挺拔,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著圖,也可以輕輕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

      ⑴聽課文錄音。

      ⑵剛才,在你腦海中出現的雪松是什么樣兒的?

      指名說。

      4、同學們說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把這段話讀好。

      自由練讀。

      指名讀。教師適當點撥。

      齊讀(配樂)

      5、剛開始讀這段話,雪松在書上,再讀,它仿佛出現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我聽出來了,你們已經把它讀在了心里。你想對雪松說些什么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有靈感的也可以寫寫小詩。

      ⑴學生自己寫。

      ⑵在小組中互相讀讀,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多讀幾遍,發現問題自己改,也可以請教別人。

      ⑶交流。

      四、總結提問,延伸課外

      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雪松不僅能頑強地與大風雪抗爭,而且能夠適時地彎曲和反彈,始終保持自己的蒼翠與挺拔。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技巧,它還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這對于我們會有些什么啟示呢?那兩位旅行者又會從中明白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繼續思考,我們下一節課再來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逐步理解一個整體,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讀一讀下列分數

      2、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分數是怎么產生的呢??

      二、分數的產生

      1、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分數。

      師: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一個整體

      (1)、你能舉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嗎?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

      (2)、匯報交流

      教師進行規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條圓的1/4。

      突出整體:

      師:誰能用分數表示被涂上顏色的小喵咪?

      生:把8個小喵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

      師:說得不錯。只要把這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3)小結: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這樣的一份,得到了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2、理解單位“1”。

      (1)深化理解一個整體

      學生自主創作:

      師:現在,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選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們的1/4。開始吧。

      交流匯報:

      師:你用幾根小棒表示1/4?你把幾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你能說說這個1/4的含義嗎?(多說幾個)

      師: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兩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說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進行表示呢?——一個整體

      學生說4根小棒、8根小棒,師: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師:說的真好。在數學中,通常把一個整體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1/4來表示。(板書單位1)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數?

      生:把4個蘋果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2份就是2/4。

      (3)比較:

      師:在剛才同學們動手涂一涂,寫一寫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找到了,這幾個分數。

      4. 揭示分數的意義。

      (1)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通過動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分數。

      黑板上的三個分數,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單位1的幾份之幾。

      師:已經會用單位1來說了,真好。誰也愿意來試一試呢?

      小結:像同學們所理解的,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分數單位

      師: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叫做分數單位。

      生:分數單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數

      師:也就是說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四、練習鞏固。

      1、說出下列題中的單位‘1’。

      2、學生匯報交流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一的習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領會運用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妙處。

      3、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礎知識。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初步掌握說明方法。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研討探究──鞏固練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礎知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初步掌握說明方法。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律,自有它的征兆。現在,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

      1、出示學習目標。

      2、說明文:

      說明方法:下定義、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列數字、圖表說明、事例說明。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峰巒 一霎那 點綴 綾紗

      彌漫 暈頭轉向 月暈 崩塌

      2、根據釋義寫出詞語:

      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峰巒)

      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預兆)

      輕巧優美。 (輕盈)

      (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彌漫)

      即將出現的跡象。 (征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讀課文,思考:

      ⑴ 云和天氣有怎樣的關系?切合文題揭示云和天氣關系的詞語是什么?它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

      明確: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關云和天氣的關系,作者從哪些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句子。

      明確:從云的形態,云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

      ⑶ 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做練習冊P59第二題。

      形態變化天氣征兆產生分布情況及色彩天氣征兆

      4、說明方法:分類說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分為若干類別,再加以說明的方法。這種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不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說清楚,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

      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語言訓練。

      2、初步學習并運用說明文的基礎知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語言訓練,初步掌握說明方法

      一、研討探究

      1、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

      學生齊讀第一段,完成練習冊P59第3題。

      教師講解: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比喻說明,簡稱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文章生動活潑,饒有趣味。

      二、語言訓練

      1、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

      2、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三、教師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的修辭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四、拓展延伸

      1、《三級講練》課外閱讀。

      2、積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等。

      五、布置作業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設計意圖:

      隨著氣候越來越寒冷,班上的還有一大部分幼兒不會自己穿脫衣服,每天午睡起床時老師要忙著幫每個幼兒穿衣服,耽擱了大量的時間,幼兒不會自己穿脫衣服容易著涼感冒,這樣教孩子穿衣服的方法尤為重要,由此開展此活動,通過《穿衣歌》教給幼兒穿衣服的方法,通過欣賞動畫片《穿脫衣服》,激發幼兒學習自己穿衣服的愿望。

      活動重點:學習穿衣服的方法。

      活動難點:認識衣服的前面和后面。

      教學方法:游戲童謠法、示范演示法、直觀教學法

      活動目標:

      1、認識衣服的前面和后面,學習穿衣服的方法。

      2、培養幼兒自己穿衣服的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兒不要隨便脫衣服,預防著涼感冒。

      活動準備:

      1、《穿衣服》的ppt課件。

      2、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

      3、動畫片禮儀小劇場《穿脫衣服》,有帽子的開衫衣服一件。

      活動過程:

      1、復習歌表演《我有一雙小小手》,引出主題。

      教師:我們有一雙小小手,會做許多的事情,今天,我們用小小手來學習穿衣服。

      2、播放ppt課件,參觀寶寶服裝店。

      提問:寶寶服裝店有哪些漂亮的衣服?播放幻燈片1至3,觀察女孩和男孩的衣服。

      3、播放ppt課件,認識衣服的前面和后面。

      播放幻燈片4,說說這件男孩的大衣前面有什么?(腰帶、紐扣),這件紅色的大衣前面有什么?(紐扣)后面有什么?(蝴蝶結)

      播放幻燈片5,這件玫紅色大衣前面有什么?(拉鏈、圖案、包包),請幼兒摸摸自己衣服前面的小包包。

      播放幻燈片6,認識圓領衣服的前面和后面。

      提問:這些衣服的衣領是什么形狀的?這些圓領衣服的前面有什么?(小動物圖案)

      這些圓領衣服前面的領子怎么樣?(低)后面的領子怎么樣?(高)

      4、播放幻燈片7,出示一件有帽子的開衫衣服,引導幼兒學習穿衣服的方法。

      (1)觀察衣服的前面和后面。

      (2)用兒歌《穿衣歌》學習穿衣服的方法。

      教師邊念兒歌邊指導一名幼兒穿衣服。隨后幼兒跟教師學習兒歌《穿衣歌》:小帽子,戴頭上,伸左手,鉆洞洞,伸右手,鉆洞洞,拉拉鏈,扣紐扣,穿好衣服頂呱呱,人人夸我好娃娃。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請個別幼兒邊聽兒歌邊穿衣服。

      5、播放幻燈片8,看看奇奇是怎么穿脫衣服的?欣賞禮儀兒歌《穿脫衣服》。

      6、播放動畫片禮儀小劇場《穿脫衣服》。

      7、教師小結:寶貝們。天冷了要學會自己穿衣服,不要隨便脫衣服,預防著涼感冒,生病了很難受。寶貝們真能干,學會了穿衣服的方法,我們去教小一班的小朋友穿衣服吧!

      活動延伸:學習穿脫套頭的衣服。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把學做一件家務事的過程寫清楚,做到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要點:

      把勞動的過程寫具體

      教學難點:

      文章要有開頭和結尾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做家務的經過,把事情基本說清楚。

      2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教學經過:

      一、課前談話,激發寫作興趣

      1、聊聊自己在家里的生活情況,會哪些家務活并交流做家務的感受.

      在學做家務的過程中,你感到最困難、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么困難?出了什么洋相?是怎樣克服和改進的?

      2、要求寫下你做家務的經過,你會怎么寫?

      學生自由發言

      二、我們看看范例是怎樣寫的?(讀范例,懂得寫學做家務事的方法和要求)

      學生總結寫作方法:這次作文是寫什么的,要求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老師歸納

      寫作內容:學著做的一件家務事

      寫作要求;把做事的經過寫清楚

      注意事項:寫之前要先想好

      (1)寫哪一件家務事?

      (2)這件事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和誰一起做的?

      (3)做的過程有沒有遇到困難?有了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3、選好內容后,請同學們自己定一個作文題目,開始動手寫作

      三、學生自己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作文,并進行適當的修改,使文章連貫通順

      2、從勞動中獲得快樂,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經過

      (一)學生繼續作文,教師巡回指導,初步完成后,先同桌相互檢查評論.

      (二)再由學生推薦覺得寫得好的文章,全班評議

      1、用投影儀投影文章

      過程有沒有寫清楚?開頭和結尾有沒有寫好?學生自由提修改意見!

      選出你覺得好的文章,說說好在哪里?

      2、各自修改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生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3)、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風情。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系,領會抓住事物特點寫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看資料片,有感情的朗讀等加深對威尼斯的認識,體會小艇與人們的生活關系之密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威尼斯的風光美、小艇的形態美。

      重點難點:

      了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系,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1、圖片導入

      同學們,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頭、柳樹發出了牙,花兒綻開了笑臉,真美啊!同學們想跟老師一起出去走走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外國旅游,好嗎?

      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現在乘坐著飛機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請同學們睜開眼睛用你的攝像機——眼睛把威尼斯的風光攝下來,呆會告訴老師你們都拍攝了什么景物?(放圖片、音樂。)

      游覽了威尼斯,你們有什么感受?——(美極了!)

      你們都見到了什么?(石橋,古建筑,河道,小艇……)

      這些啊,大作家馬克吐溫也都見到過,而且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并寫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初讀課文

      可是,為什么作者在這眾多的事物中,只選擇“小艇”來寫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讀一讀他的文章,邊讀邊思考。(學生讀)

      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小艇來寫呢?

      3、整體感知

      (1)作者為什么選擇小艇來寫呢? (因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書:[交通工具]說到這一點呀,我記得文中有句話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車”,你說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 “汽車”呢?(小艇)

      (2)這一課我們預習過,剛才又讀了一遍,你記不記得文中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男女老少各類人”都離不開小艇?(有)都寫了誰?

      (寫了商人、婦女、老人、小孩都離不開小艇)

      (3)是啊!可見它確實是那兒[主要的工具],從這里、我們得出了小艇的—個特點,你說是什么? (小艇作用大)(板書:作用大)正因為小艇有這個突出特點,所以作者選擇小艇寫。你認為還有其它原因嗎?

      (結合同學的發言。由老師板書:樣子奇特、船夫技術高超)

      (4)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從整體上認識到了小艇這些特點。我們今天這堂課,就是要來學習作者是怎樣細致地觀察,并抓住小艇的特點來進行精彩描繪的。

      二、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小艇樣子奇特的,誰來為我們讀一讀描寫小艇樣子的段落? (指名讀第二段)

      (1)這兒哪些詞直接寫出了小艇的特點?請默讀課文,并用“△”在詞語下面做記號。

      (長、窄、深、翹、輕快靈活)(老師板書:長、窄、深、翹)

      (2)除了這些,作者還用什么方法來寫小艇的特點?(比喻)幾個比喻?(3個)唉?怎么同是這小艇,用了3個不同的比喻?

      (比作獨木舟,寫出小艇長、窄、深的特點;比作新月,寫出了小艇兩頭翹起的特點;比作水蛇,寫出了小艇行動輕快的特點。)

      (3)理解得非常好,可見,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點,描寫細致入微。現在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吧!(全班一起讀)

      讀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詞語讀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請3、4組的同學讀直接寫小艇特點的部分(第一句),1、2組讀比喻的部分(第二句)。

      (投影模型)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請跟老師一起說它的特點: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長,又窄又深,像獨木舟,船頭船梢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像一條水蛇。

      (4)現在請同學們看著這模型試著把描寫小艇的句子背出來?不太會的,可以看著書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看小艇的樣子是這樣奇特,坐在里面又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請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

      (1)通過第三自然段我們感受到坐在小艇里是那樣舒適、充滿情趣。不過,這還都離不開船夫的駕駛技術,那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個特點呢?

      我們能不能給這個部分設計個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2)分組討論評議并完成表格:

      在何種情況下船夫如何應對

      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況下船夫能操縱自如

      在擁擠的情況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在極窄的地方船夫能平穩地穿過

      3、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過渡:我們通過討論評議,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作者是通過細致的觀察,并具體寫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個特點的。對于“小艇作用大”這個特點,他同樣觀察得很細致、描繪得很精彩。

      請大家自由讀最后兩個自然段,看看哪個自然段寫得精彩?

      (2)討論評議

      重點第六自然段

      讀最后的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認為哪些語句寫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這一句寫得精彩。這—句,精彩在哪兒呢?

      精彩在作者這里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威尼斯,顯得很生動,這兒哪些詞讓你覺得作者用上了擬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而且點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樣的特點?

      (靜)。

      B、“小艇消失在彎曲的河道中,傳來一片嘩笑……聲音”寫得精彩。

      這一句,又精彩在哪兒呢?

      (精彩在它告訴我們,威尼斯小艇在夜里也給人們帶來歡樂。)

      你們還發現了什么嗎?

      (這一句寫出了夜里的許多聲音,但是顯得很寂靜。這半夜里傳來的嘩笑和告別的聲音,卻讓我們感到這夜,更加——(寧靜了) 作者雖然寫的是聲音,但卻顯出這夜是靜的,寫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漸漸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一句精彩

      這句精彩在哪?(月影搖晃給人美的感覺)

      輕輕的搖晃,讓我們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樣的一種美?(靜的美)

      “搖晃”是動的,怎么讓人有靜的感覺?在什么情況下,月亮影子才會在水面搖晃? (水面靜時)

      上文中哪個詞點出這時水面的靜?(沉寂)

      你看我們讀書時,不能只盯著一個詞,而要聯系上文,同時還得注意下文,現在我們來看看下文,唉?你說水面這時為什么會沉寂下來?(與小艇有關?

      (小艇停泊——水面才靜下來)文章在這一自然段中哪兒點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句點出)。

      正因為小艇停泊了,我們才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

      我們才注意到——(高大的石頭建筑聳立在河邊)

      我們才注意到——(古老的橋梁橫在水上)

      作者通過擬人寫靜,通過動態、聲音反襯靜,而這靜則更突出了小艇與城的關系——(密切);說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3)感情朗讀

      作者的描繪多精彩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欣賞威尼斯月夜的靜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錄像]老師先讀第一句“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老師讀時強調了哪些詞?

      (漸漸、搖晃)很靜、很美;一起讀好嗎?(齊讀)

      三、總結課文。

      到了這時,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進入夢鄉了,可當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時候,人醒了,船動了,城市又開始活躍了,多么奇特的異國風光,多么難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作者是怎樣細致的觀察并抓住小艇的三個特點來進行精彩描繪的。

      板書: 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樣子奇特;

      駕駛技術 特別好;

      作用大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每當過節放假,商場里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銷活動,說你都碰到過哪些促銷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閱讀關于《選擇購物方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提供的信息,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折扣、納稅、利率等知識。

      2.能根據計算結果對方案進行合理選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行探索、分析、對比,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在生活應用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結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確選擇。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每當過節放假,商場里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銷活動,說說你都碰到過哪些促銷活動?

      2.有時,同一品牌在兩個商場活動不同,需要我們通過對比選擇其中更為劃算的。紅紅媽媽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選擇更合理。

      【設計意圖】對于商場的促銷,學生并不陌生,從生活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就在身邊,具有現實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展開情境,綜合應用

      1.教學教材第12頁例5。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①讀題。說說這兩個商場的活動各是什么?并說說自己對這兩個活動的理解。重點理解B商場“滿100元減50元”的意思。

      ②析題:想想按兩個商場的活動,在A、B兩個商場買各付多少錢,該怎么計算。

      ③解題:獨立完成。

      ④交流與反饋:集體訂正,并得出結論。

      ⑤回顧思考:這兩個促銷方式,在什么情況下付的錢是一樣的?如果媽媽還想在這個品牌里買一件上衣,你推薦她在哪里買?為什么?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在之前百分數的應用上進行的,在分析解答時要有一定的側重。像該例題教學,學生明確“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后,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礎上增加的思考環節,則是對百分數意義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取舍。

      2.嘗試練習教材第12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按“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游鞋。(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反饋。

      ③思考:不計算,你知道哪個商場更省錢嗎?為什么?

      3.小結:在商場促銷活動時,咱們通過對比、思考來選擇更省錢的方案。數學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大有用處的。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4題。

      爸爸想在網上書店買書,A店打七折銷售,B店滿69元減19元。如果爸爸想買的書標價為80元。(1)在A、B兩個書店買,各應付多少元?(2)在哪個書店買更省錢?能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訂正。

      2.提升練習

      (1)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3題。

      百貨大樓搞促銷活動,甲品牌鞋滿200減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礎上再打九五折。如果兩個品牌都有一雙標價260元的鞋,哪個品牌的更便宜?

      ①讀題:了解兩種品牌鞋子的促銷活動。

      ②析題: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舉個例子嗎?

      ③解題:完成計算。

      ④反饋:集體訂正,得出結論。

      ⑤拓展思考:想想什么情況下買甲品牌比較便宜,為什么?想一個數據驗證一下。

      (2)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2題。

      媽媽有1萬元錢,有兩種理財方式:一種是買3年期國債,年利率4.5%;另一種是買銀行1年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3年后,哪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

      ①讀題:了解兩種理財方案。

      ②析題:單從“年利率”來看,你認為哪一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銀行1年期的理財產品在第二年的時候本金可以變更為多少?第三年呢?

      ③解題:根據分析獨立完成。

      ④反饋:集體訂正,對錯題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設計意圖】適當地調整練習的順序,使得練習的設置更具有層次性,更符合學生思維的發展順序。同時教師的`指導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學生實現更高的發展。

      (四)回顧全課,總結本課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總結: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數學知識,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計算,最終選擇最佳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菱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她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非凡之處就是“有一組鄰邊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質和不同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這些性質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延續,又是以后要學習的正方形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是菱形性質的靈活應用。由于菱形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假如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許多關于邊、角、對角線的條件,在實際解題中,應該應用哪些條件,怎樣應用這些條件,經常讓許多學生手足無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問題:

      1.菱形的知識,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小學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2.菱形在現實中的實例較多,在講解菱形的性質和判定時,教師可自行預備或由學生預備一些生活實例來進行判別應用了哪些性質和判定,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3. 假如條件答應,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前,可指導學生按照教材148頁圖433所示,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道具,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有在教學中有切實的體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輕松些.

      4. 在對性質的講解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學生分別對事先預備后的圖形進行邊、角、對角線的測量,然后在組內進行整理、歸納.

      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質定理證實比較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思路,由學生來進行具體的證實.

      6.在菱形性質應用講解中,為便于理解把握,教師要注重題目的層次安排。

      一、教學目標

      1.把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2.把握菱形的性質.

      3.通過運用菱形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4.通過教具的演示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

      5.根據平行四邊形與矩形、菱形的從屬關系,通過畫圖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

      6.通過菱形性質的學習,體會菱形的圖形美.

      二、教法設計

      觀察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菱形的性質定理.

      2.教學難點:把菱形的性質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綜合應用.

      3.疑點:菱形與矩形的性質的區別.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預備

      教具(做一個短邊可以運動的平行四邊形)、投影儀和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演示教具、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學生觀察討論;學生分析論證方法,教師適時點撥

      七、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矩形中對角線與大邊的夾角為 ,求小邊所對的兩條對角線的夾角.

      3.矩形的一個角的平分線把較長的邊分成 、 ,求矩形的周長.

      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種非凡的平行四邊形——矩形,其實還有另外的非凡平行四邊形,這時可將事先按課本中圖4-38做成的一個短邊也可以活動的教具進行演示,如圖,改變平行四邊形的邊,使之一組鄰進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講解新課

      1.菱形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講解這個定義時,要抓住概念的本質,應突出兩條:

      (1)強調菱形是平行四邊形.

      (2)一組鄰邊相等.

      2.菱形的性質:教師強調,菱形既然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邊形多了“一組鄰邊相等”的條件,和矩形類似,也比平行四邊形增加了一些非凡性質.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質:

      師:同學們根據菱形的定義結合圖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質(讓學生們討論,并引導學生分別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分析).

      生:因為菱形是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所以根據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性質可以得到.

      菱形性質定理1: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根據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質定理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引導學生完成定理的規范證實.

      師:觀察右圖,菱形 被對角線分成的四個直角三角形有什么關系?

      生:全等.

      師:它們的底和高和兩條對角線有什么關系?

      生:分別是兩條對角線的一半.

      師:假如設菱形的兩條對角線分別為 、 ,則菱形的面積是什么?

      生:教師指出當不易求出對角線長時,就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般計算方法計算菱形面積.

      例2 已知:如右圖, 是△ 的角平分線, 交 于 , 交 于 .

      求證:四邊形 是菱形.

      (引導學生用菱形定義來判定.)

      例3 已知菱形 的邊長為 , ,對角線 , 相交于點 ,如右圖,求這個菱形的對角線長和面積.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積.

      (2)還可以引導學生求出△ 一邊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計算菱形的面積.

      總結、擴展

      1.小結:(打出投影)(圖4)

      (1)菱形、平行四邊形、四邊形的從屬關系:

      (2)菱形性質:圖5

      ①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

      ②特有性質:四條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組對角.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

      九、板書設計

      菱形定義……

      菱形性質例2……小結:

      性質定理1:…… 例3…………

      性質定理2:……

      十、隨堂練習

      教材P151中1、2、3

      補充

      1.菱形的兩條對角線長分別是3和4,則周長和面積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菱形周長為80,一對角線為20,則相鄰兩角的度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八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四篇03-0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01-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十篇02-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2-1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3-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十篇03-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2-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六篇01-2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三篇01-20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15篇)04-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乱老妇人视频 | 一线天粉嫩在线视频 | 亚洲v精品V无:码一区二区桃花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