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25 21:51:0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通用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物理教學設計(通用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通用4篇)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產生的,能列舉生活中的重力現象,感知重力;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3)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會用重力方向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了解重力的重心。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主動建構知識;

      (2)通過體驗和觀察,感知重力方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思考的能力;

      (3)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設問釋疑,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松和諧氛圍;

      (2)通過體會“物理就在身邊”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設計思路

      1、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

      “重力”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但比較瑣碎。我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以知識為載體,創設對話平臺,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松和諧氛圍;促使學生主動交流、勇于表現,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主動建構與重力有關的知識,使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物理課堂必須承擔的責任

      這節課,通過設置與學生認知不同或認知匹配的情境,培養學生發問意識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究“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及實驗數據分析的過程,從而通過質疑、對比分析等環節,得出結論,提高探究能力;通過“重力方向”的感知、探究及應用,使學生對“重力方向”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生經歷自主建構重力與質量成正比的過程,認識重力;

      (2)通過觀察、討論及實驗,讓學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點。

      教學難點:

      (1)通過創設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對課堂動態生成的有效引導和駕馭 ;

      (3)學生描述“重力方向”過程的教學。

      四、教學準備

      學生:彈簧測力計、質量已知的鉤碼、重垂線、鐵架臺、細線、金屬組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一端裝有鐵塊的粗細均勻的管子、不規則形狀的紙板、細線

      五、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了“力”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學生有著豐富的體驗和感性認識。 這節課,知識點本身難度不高,可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的設置,創設對話平臺,促使學生主動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利用大量的、具體的、感性的素材,從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方面,感知重力、認識重力、描述重力。“重力方向”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是難點,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實踐活動等環節的設置,使學生認識“豎直向下”的含義,為后續知識壓強、功、機械效率的學習打下基礎。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臺、細繩、鉤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桿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桿上有個什么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繩子拉著,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桿頂上的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鉤碼)

      ③學生裝匯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鉤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說明什么?(說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桿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組討論 后匯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么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游戲:拔河)。

      (在墻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游戲后教師質疑:這是為什么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鉤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后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么優點?各有什么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鉤碼實驗時教師 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布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會根據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簡單電路的實例、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 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么龐大的建筑,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

      2、主要內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接電路圖;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后,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這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

      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于斷開狀態;

      ③接線時,先擺位,再順次連接;若遇到并聯時,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

      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于閉合開關S;

      ②系好安全帶,相當于閉合開關S1;

      ③當司機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系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光,請設計電路圖。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考并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據,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布置作業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課的評估與交流。

      六、課后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03-12

    中學物理試講教學設計04-17

    中學物理教學設計(通用13篇)11-13

    中學物理教學反思04-08

    中學物理教學反思04-08

    中學物理教學總結06-20

    中學物理教學反思范文08-09

    中學物理教學的經驗總結范文11-01

    中學物理課教學計劃范文02-20

    中學物理老師個人教學述職報告09-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国产精品看片 | 亚洲色天堂在线电影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在线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欧洲AⅤ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另类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