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化石吟》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1 08:22: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化石吟》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化石吟》教學設計(通用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化石吟》教學設計(通用3篇)

      七年級上冊《化石吟》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嘆服、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了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默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培養對生物進化的興趣和愛科學愛文學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三、教學難點:聯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四、教學方法:1.朗讀法。2.聯想想像法。3.討論點撥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痕跡的遠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二、解題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三、暢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朗讀,勾畫并疏解字詞,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教師感情飽滿地范讀全詩,學生感受其中對自然高妙的贊嘆和節奏韻律之美。

      3.學生自由誦讀,結合生物學知識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1)化石作為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2)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3)摘錄出詩中4、6兩節的比喻句各一例。

      (4)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為什么?

      (5)化石重視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6)全詩七節的思路層次是怎樣安排的,請簡要概括。

      4.學生集體誦讀全詩,讀出對自然高妙的贊嘆。

      四、探究研討

      1.指名學生誦讀第1節,思考: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請結合你所搜集到的生物學知識,談談有關生物進化的話題。

      明確: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

      2.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安排結構有什么特點。

      提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這兩節的后兩句也互相照應。可以說,第7節是對第2節的回答。

      3.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詩句會引發你作何感想,請就你搜集到的資料給大家講講有關恐龍和猛犸的情況。

      4.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驚訝,閱讀全詩請選擇一種化石,合理想像,寫一段故事,體裁不限。

      五、課堂小結

      七年級上冊《化石吟》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節奏韻律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結合生物課了解生物的進化;拜訪教師或專家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化石,寫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晉代葛洪《神仙傳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變為桑田。”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明確學習目標。

      檢查學生預習字詞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或放錄音帶)

      ⑴學生體會,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①概括詩歌的主要以及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

      (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②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第1、2節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第7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呼應。)

      ⑵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特點。

      2、學法指導:

      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奏,反復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三、探究研討

      朗讀3~6節,思考問題組: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犸的復原圖片)

      5、從詩歌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仔細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四人小組討論以上題目,然后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齊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質疑釋疑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五、拓展延伸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或光盤等,并宣讀自己撰寫的介紹古生物的短文。

      六、布置作業

      1、將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2、當參觀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的思想感情?

      七年級上冊《化石吟》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欲,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學習朗讀并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班級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或參觀調查有關自然、有關化石的內容,進一步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文章做鋪墊。

      【教學步驟】

      一、精心導入

      1、可采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班級學生閱讀的興趣。

      2、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象到,精美的石頭怎么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萬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欲,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大屏幕出示,班級學生朗讀或默記目標內容。)

      二、感知內容

      1、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2、(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贊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后呼應,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易于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波瀾。請聽老師范讀。(配樂范讀課文)

      3、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屏幕投影出示):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歌如果分層,可分為幾層,大意如何概括?

      班級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后討論,四人小組討論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后教師幫助班級學生明確。

      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詩歌分為三層:(1~2)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3~6)具體抒寫,無限遐想。

      (7)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4、班級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教師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對文章主旨有貼切的把握。

      2、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班級學生思考并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班級學生齊讀或自由讀。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后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第⑸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班級學生發言可以暢所欲言,不做任何概念性定論。假如班級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小結: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珍貴的”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做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余的內容,只要想象合理,賞析有道理即可。

      3、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復吟誦感悟深。

      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象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班級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式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班級學生的想象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班級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么呢?除此之外,還能想象些什么?

      ⑴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班級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⑵拓展延伸:

      ①教師出示錄象或圖片,做下水文,介紹某種古生物。

      ②班級學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化石吟》教學設計(通用3篇)】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化石吟》教學設計11-02

    人教版《化石吟》名師教學設計12-11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5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5

    《化石吟》教學設計02-24

    《化石吟》 教學設計10-14

    七年級上冊語文《化石吟》教學設計10-24

    詩歌《化石吟》教學設計07-28

    《化石吟》教學設計模板11-06

    課文《化石吟》教學設計11-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一本区免费中文高清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成a人片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综合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