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6 09:39:2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范文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了解曾經發生在我國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類為應對自然災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經驗和成績、采取的預防和預報措施。

      3、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英勇抗災的可貴品質,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學時間

      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如果我們關注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臺風、瘟疫……它們像兇殘的魔鬼,肆虐地摧毀人類的家園,甚至會奔走人們寶貴的生命。那么當災害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準備: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圍繞一種自然災害展開專題研究。

      活動一:地震災害

      1、讓學生用文字描述或圖片展覽的方式介紹地震發生時會出現的情況。

      2、地震大事記及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先讓學生借助資料,用列表的方式編寫地震大事記,然后用表格或圖片等方式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數字統計。

      (2)讓學生通過閱讀相關事例、親歷者筆記等,感受地震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創傷。

      3、指導學生閱讀《地震帶分布圖》,看看哪些地區易發生地震、自己的家鄉是否位于地震帶上。

      活動二:洪水災害

      1、引導學生閱讀《河流分布圖》,讓學生通過地圖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也是一個有重大洪災隱患的國家。

      2、教師可參與“資料庫”,或收集有關資料,展示近年來我國發生的重大洪水災害,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洪水頻發的國家,以及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

      3、在認識洪災危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濫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除客觀原因外,人為對植被、河道的.破壞是重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這外,學生還可以說說其他常見的自然災害。老師可展示課本P39圖片,讓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有一個初步認識。

      活動三:調查家鄉的自然災害

      1、讓學生說一說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災害,其中頻繁發生或造成嚴重損失的自然災害有哪些。教師確定幾種自然災害作為學生調查的問題。

      2、指導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擇一名成員擔任組長。根據課本P40的調查提綱,指導學生開展調查活動。

      (1)確定調查內容。調查哪種自然災害?災害發生的時間、表現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災和抗災的措施?

      (2)確定調查方法和組內的分工合作。誰負責訪問?誰負責查找圖片和文字資料?誰負責到實地進行考察?

      (3)對調查得來的資料進行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或填寫調查表。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和兒童的生活經驗,理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誠實守信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誠實是立身之本,理解“人無信不立”,理解誠實在待人處事中的作用,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教學準備:

      1,收集古今中外有關誠信的經典事例。

      2、把第八頁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完成調查問卷,了解人們對誠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體中的相關報道,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調查周圍人的方式,了解有關不誠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了什么是“誠”,什么是“信”,今天我們將繼續來探討“誠信”這一話題。

      二、分組討論,續編故事。

      1、課件出示第八頁故事情節。

      2、分組討論:

      (1)那個扔掉誠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為什么樣的人?

      (2)想象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待人處事上會是什么樣?這樣下去其結果會是什么樣?

      3、小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續演出來。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們對誠信的看法

      交流課前調查的情況和問卷統計結果,看看劃去“誠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們選擇丟掉誠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丟掉誠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們的理由是什么。

      四、學習第九頁的案例,體會“人無信不立”的含義

      1、課件出示第九頁的案例。

      2、討論:

      (1)僅僅是三次逃票的'記錄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機會),這些公司為什么把誠信看的這么重要?

      (2)在我們生活中,人們有時常常在不經意中失去了誠信,然而當誠信被丟掉時,同時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結

      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一樣,人如果丟掉了誠信,即使有著聰明的大腦,出眾的才學,也會因為不被社會承認,他的才學機敏無法展現,金錢榮譽無法獲得,可見誠信是人立足與社會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說的(出示孔子的話)——人無信不立。

      五、作業

      通過收集媒體中的相關報道,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調查周圍人的方式,了解有關不誠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書設計

      誠信是金

      人無信不立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3、體驗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教學重點:

      1、了解伙伴之間友好相處的行為和方式。

      2、學會選擇恰當的行為和方式與同學交往。

      教學難點:學會選擇恰當的行為和方式與同學交往。

      教學過程:

      (一)平等對話,走進“友誼之樹”。

      1、導入。你和小伙伴一起學習,有什么感覺?

      2、將一棵“大樹”貼在黑板的正中,并寫上“友誼之樹”。

      3、請學生說說和伙伴之間曾發生過哪些美好的事情?

      (二)真實體驗,拯救“友誼之樹”。

      1、實話實說,直面矛盾

      (1)(板書課題:學會友好相處)小品表演。

      (2)請學生說說曾經與伙伴鬧過的矛盾。

      (3)請大家討論,他們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讓學生將自己組討論的要點寫在剪成的黃葉、壞蘋果形狀的紙上,再讓學生把他們貼在友誼之上。

      2、真情對對碰,化解矛盾

      (1)拯救友誼之樹。

      請各小組選一個案例,先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確方法,然后將解決辦法寫在“綠葉”、“紅蘋果”上。

      (2)出示課前調查情況,讓學生討論解決。

      (三)情感升華,互送友誼卡。

      1、教師。

      2、念卡、送卡。配音樂《永遠的朋友》。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03-14

    有關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4-09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21

    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總結01-21

    《背影》的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10-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亚洲综合图区天堂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高清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