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音樂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7 15:31:0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出發音樂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出發音樂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出發音樂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聽辨和感受火車行駛的節奏,并隨音樂律動。

      2.通過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能分辨樂曲兩個不同主題在樂曲中出現的順序。

      3.在教師指導下,感受樂曲音樂形象,并能借助一定的手段表現音樂。

      教學重、難點

      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感受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欣賞教學的難點。

      教材分析

      《出發》

      1949年10月,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創作了一套兒童交響組曲《冬天的篝火》。這套樂曲共分八段,以蘇聯詩人馬爾夏克的詩句作為標題,在樂曲間通過朗誦來敘述少先隊員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發》《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行軍》《歸來》等。在作品中,普羅科菲耶夫將文學(朗誦)同音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馬爾夏克形象生動的詩句與音樂共同表達了作品的情節與內容,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音樂體裁。這是普羅科菲耶夫繼《兒童音樂》和《彼得與狼》之后,為兒童和青年創作的又一優秀作品。音樂描繪更加具體,更能為兒童所喜愛。

      第一樂章《出發》描寫了一群兒童坐火車去郊外歡度假日的情景。樂曲主要利用樂隊音色的變化,表現兒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車窗外快速變化的景色。該樂章為單二段結構。

      引子:

      樂曲的引子描寫了火車出站的情形。聽,圓號吹響了堅定的引子,小號緊隨其后。出發的號角吹響了,定音鼓均勻地敲擊,小鼓嘩啦啦響的倚音,弦樂奏出機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號等,都勾勒出一幅車輪轉動、汽笛長鳴,火車由慢到快、緩緩離開車站的畫面。

      第一部分:

      在這活躍的背景上,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奏出了一支興高采烈的曲調,音色明亮,引出樂曲的第一部分:

      孩子們離開城市,坐在火車上觀看遼闊的.原野、欣賞祖國的山河,窗外的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鮮,幼小的心靈和列車的飛輪一起跳動。心情是多么激動啊!

      緊接著木音樂器組加入了小號,第二次奏響了該主題。

      第二部分:

      在弦樂組演奏的輕盈背景上,弦樂、木琴奏出樂曲的第二主題柔和而輕快。表現火車疾馳在祖國的曠野上,表達了孩子們快樂和喜悅的心情:

      該主題在弦樂組演奏了一遍,音色親切而甜美。

      在鋼片琴伴奏下,加弱音器的小號又演奏了該主題,加上鋼管樂器長號強有力的襯托和弦樂組急促的上行音流,音色變得豐滿而有氣魄。表現火車一往無前地疾駛和兒童憧憬向往的心情。

      尾聲:

      樂曲結尾處,木琴、長笛再現第一主題。在全奏的恢弘音響中,火車拉響了汽笛,由快到慢徐徐靠站,到達孩子們的旅行地。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復習歌曲

      隨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伴奏,學生進行演唱。

      二、初步感受《出發》

      1.聆聽樂曲《出發》引子部分,學生感受火車行進的律動。

      樂曲的引子描寫了一群兒童坐火車的情形。聽,圓號吹響了堅定的引子,小號緊隨其后。出發的號角吹響了,定音鼓均勻地敲擊,小鼓嘩啦啦的倚音,弦樂奏出機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號等,都勾出一幅車輪轉動、汽笛長鳴,火車由慢到快、緩緩離開車站的畫面。

      2.完整聆聽樂曲《出發》音頻,初步感受音樂形象。

      請學生帶著問題聆聽:

      (1)樂曲情緒是怎樣的?(樂曲情緒是歡快的。)

      (2)你聽到了什么?(樂曲中有火車出站的聲音、火車拉汽笛的聲音、火車前進的聲音以及火車進站的聲音。)

      師:同學們怎么聽出來有火車出站和火車進站的聲音呢?(火車出站時,有火車噴氣的聲音,而且音樂的速度是由慢漸快的;火車進站時,音樂的速度是由快漸慢的。)

      師:同學們的感受很準確!這首樂曲就是表現火車出發、行進、進站的,曲名就叫《出發》。

      3.教師簡介樂曲背景。

      1949年10月,樂曲《出發》是蘇聯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為兒童創作的一首交響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套曲《冬日的篝火》一共由8段組成,分別是《出發》《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少先隊員的聚會》《冬日的黃昏》《行軍》《歸來》。套曲表現了一隊少先隊員冬天乘坐火車去郊外歡度假日的情景。

      三、分段欣賞

      1.再次聆聽樂曲《出發》引子部分,請學生注意欣賞。

      (1)音樂模擬火車啟動到行進的音響,速度是怎樣的?(速度漸快。)

      (2)火車拉響汽笛的音響,是由什么樂器模擬的?(由小號模擬的。)

      (3)火車前進的律動,是由什么樂器表現的?(弦樂器、定音鼓與小軍鼓。)

      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1)跟著老師學唱主題A。

      教師出示主題A旋律譜,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跟著老師用la模唱主題旋律。

      (2)欣賞主題A音頻,感受主題A的音樂形象。

      師:主題A是由木管樂器演奏的,音樂很歡快。請同學們注意主題A的伴奏,由定音鼓和小軍鼓擊出的節奏,模擬了火車前進時,車輪與鐵軌的“哐哐”聲;弦樂器演奏的伴奏音型,描繪了火車在祖國大地上風馳電掣般飛馳的形象。我們再聽一遍主題A。

      (3)再次欣賞主題A音頻,學生感受主題A的音樂形象,并邊聽音樂邊模仿火車行進的動作。

      3.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1)跟著老師學唱主題B。

      教師出示主題B旋律譜,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輕聲跟著老師用la模唱主題旋律。

      (2)欣賞主題B音頻,感受主題B的音樂形象。在聆聽之前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 這段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

      ② 聽到這段音樂,你有什么聯想?(仿佛少先隊員們坐在寬敞的列車車廂里,看著車窗外美麗的景色,心情無比歡暢。)

      (3)再次欣賞主題B音頻,感受主題B的音樂形象,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打擊樂器為主題伴奏。

      四、完整欣賞樂曲《出發》

      教師在播放音樂之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

      (1)主題A和主題B分別在音樂中出現了幾次?(主題A出現了三次,最后一次出現時稍有變化,主題 B也出現了三次。)

      (2)主題A和主題B出現時,分別是由什么樂器主奏的(這個問題對二年級學生可能有一定難度,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可以由教師告訴學生。)

      (主題A前兩次出現時,都是由木管樂器演奏的;主題B三次出現時,分別是由弦樂器與木琴、木管樂器、弦樂與鋼片琴演奏的;主題A最后一次出現時,是由木琴主奏的。)

      五、表現音樂(《出發》表演欣賞)

      再次完整欣賞樂曲《出發》,學生隨音樂分別用模仿火車行進的動作表現主題A,用打擊樂器為主題B伴奏。(教師提供幾種打擊樂器,視各學校情況而定。可教師設計節奏,也可請學生設計節奏,請學生自己選擇樂器,教師提示樂器的音色特征。)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一起欣賞了一首管弦樂曲《出發》,它是由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所寫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這首樂曲表達了去游玩的小朋友們高興的心情,希望在課后同學們能夠欣賞到他的其它作品。

    【出發音樂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牧童》音樂教學設計04-02

    大班音樂《小鳥小鳥》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8

    小紅帽音樂教學設計03-14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找春天音樂教學設計02-09

    音樂恭喜恭喜教學設計04-08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4-01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音樂課教學設計02-18

    音樂《我的祖國》教學設計02-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久婷婷色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 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频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