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0-10-25 16:08: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8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8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自、己、東、西”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重點:認字和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從讀中領悟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為什么要它們的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音

      要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邊讀邊勾畫出本課的生字,并且借助拼音反復讀,記住生字讀音。

      12個生字中,“自”的聲母是平舌音,“深”的聲母是翹舌音,“您”和“那”的聲母都是鼻音。“您”和“深”的韻母是前鼻音,“景”的韻母是后鼻音。“吧”和“嗎”都讀輕聲。要指導學生把這些生字的字音讀準。如果學生讀錯字音,要啟發他自己借助拼音糾正讀音。

      要啟發學生多動腦,用自己認為容易記認的方法認字。“吧、您、嗎、會、景”可用學過的偏旁加上熟字來認記。把“哪”去掉“口”就是“那”。

      結合認記“學”字,認識新出現的偏旁“ ”。“自”與“目”字形相似,容易混淆,要指導學生區別它們的音形義。

      2、讀通句子,要把每一句話讀正確,注意停頓,不讀破詞讀破句。

      三、自讀自悟,領會課文內容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播放樂曲。教師說:今天天氣真好,小鴨和媽媽來到小溪邊的草地上散步。小鴨看見嘩嘩流淌的小溪,它是怎么對媽媽說的?媽媽又是怎么回答它的?(學生自讀,指名讀小鴨和媽媽的對話)

      教師再啟發想象:小鴨剛下水時心里怎么想?開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難?它學會游泳后心里怎樣高興,又是怎么說的?(學生在組內邊讀邊想邊表演)

      第二段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演。

      四、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熟讀背誦

      本課主要是對話,要指導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小鴨想要媽媽帶它去游泳,小鷹想要媽媽帶它到山那邊看看,但是又怕媽媽不同意。因此,在朗讀小鴨和小鷹說的話時,要強調“帶我”,并且要讀出懇求、商量的語氣。

      朗讀鴨媽媽和鷹媽媽說的話時,要親切、和藹,并要強調“自己去”,讀出激勵的語氣。

      在學生熟讀課文以后,同座的兩人可以練習分角色朗讀,再練習背誦全文。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六、指導寫字

      指導學生寫字時,要求他們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寫,并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學生容易看到自己的進步,能激發他們的寫字興趣。

      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自:第一筆撇從豎中線起筆,先重后輕。“目”要寫得居中。

      己:第二筆寫在橫中線上。第三筆不出頭。

      東:第二筆是,不能寫成,左右兩點要對稱。

      七、實踐活動

      1、用“我學會了××”為題,說一說自己最近學會了什么,可以是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也可以是一種技能或本領,并要說出是怎么學會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提醒他們不要學煮飯做菜,不要騎自行車上街等,避免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2、讓學生戴上頭飾,創造性地自編自演課本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方案 ,歡迎閱讀。

      設計理念

      《將相和》一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從故事中我們可知,兩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個性的品質學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質學生把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為此,我把豐滿人物形象作為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摒棄對課文內容、故事情節的繁瑣分析,將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悟、演,去豐滿人物形象,領悟人物的個性品質和共性品質。這一過程充分體現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主體參與性和創造性原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的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4、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連系。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將相不和的原因。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三個小故事。你們能從標題中看出是哪兩個人物嗎?(學生自由發言)那么將相各指誰?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讀文去看看吧!

      二、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

      (1)出示閱讀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3、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得問題準備組內討論。

      (2)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作標注。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2)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3)學生現在小組內交流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初步解決一部分問題,留出有價值的問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班內交流。

      (4)教師同學生共同分類歸納重點問題:

      1、完璧歸趙

      藺相如為什匆?怠罷飪楸壬嫌械愣?∶?。俊?br>藺相如為什么要讓自己的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沒有得到和氏璧怎么會心甘情愿的讓藺相如回國?

      2、澠池之會

      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3、負荊請罪

      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

      廉頗至藺相如門上請罪時為什么要脫下戰袍,背上荊條?

      四、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精讀課文,勾畫重點問題答案,為下一節課的匯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廉頗和藺相如,讓我們感知古人的機智和風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點問題提示:

      引導: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故事?練習多讀讀,自由結組,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三、圍繞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說說為什么?這一話題,交流討論并指導朗讀。

      (1)藺相如:機智勇敢;熱愛祖國;胸懷寬廣;顧全大局;

      (2)廉頗:英勇善戰;熱愛祖國;知錯就改;

      (3)要求學生想全理由,組織好語言。

      (4)指導學生朗讀藺相如和廉頗的相關語句。

      重點語句:

      1、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的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四、總結

      《將相和》中,藺相如和廉頗使兩個同樣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讓他們身上的這種優秀品質在我們的身上發揚光大吧!

      第三課時

      一、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想: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1、學生自己練習說一說。

      2、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一個片斷。

      3、讀習作,師生評議。

      二、編排課本劇:

      1、選擇一個小故事,試演。

      2、師生品評

      三、布置作業

      1、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選做)有條件的學生看看表現將相和內容的戲曲的錄像、錄音。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然后圍繞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后研討與練習二為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

      1、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維的火花,那么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是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里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①認識本課8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③揣摩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并摘抄下來。

      課前準備

      ①搜集查閱有關荷蘭的圖片及資料。

      ②實物投影儀。

      A案

      ●導題

      荷蘭以郁金香、風車、牧場和運河而聞名天下。同學們,你們了解荷蘭嗎?

      (請2~3名同學交流有關荷蘭的圖片或資料)

      的確,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讓我們隨作者一同走進這優美、恬靜的地方吧!

      ●讀文

      ①邊看插圖,邊讀導讀。

      ②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默讀課文,重點讀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為什么這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課文第一自然段與全文是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作者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交流

      ①小組交流。

      ②全班交流。

      ③指名板書。

      ●品味

      ①帶著你個人的感受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

      ②試著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積累

      抄寫你最喜歡的詞句,并試著背一背。

      ●運用

      ①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②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寫一句話

      ③找一篇優美的文章讀給爸爸、媽媽聽。

      (內蒙古包頭市 姜杰)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意,并能根據文字想象畫面。

      2、了解有關的科學知識。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自然導入后與學生議定目標。

      二、誦讀施標:

      1、初讀感知階段:

      ○1師范讀,學生標劃生字詞。然后領讀生字。

      ○2學生自由朗讀2遍,力爭讀得通暢。讀完之后,試著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2、自主學習階段:

      ○3師布置自學任務,出示自學指導。

      生結合注釋默讀課文,理解詞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三幅畫面。時間8分鐘。

      3、檢查反饋階段:

      ○4師生、生生之間以做游戲的形式來檢查詞句理解情況。

      學生根據文中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來描繪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4、深化領悟階段:

      ○5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美讀課文——投入感情,進入角色,放飛想象,物我兩忘。

      5、激趣探究階段:

      ○6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師生共同想辦法探索“山市”成因。

      三、 作業布置:

      請學生給蒲松齡寫一封信,解釋“山市”的科學成因。

      四、 板書(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會認的14個生字的正確讀音,掌握會寫的8個生字的筆劃筆順;

      2讀熟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

      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學生邊聽邊想或思考,聽完后說自己的感受、體會或疑問。

      教學時間:兩節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

      1、自由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學習,檢查讀音;

      3、小組合作讀,要求:彼此幫助,讀得流暢。

      4、大組賽讀,要求:比比哪組讀得有情感。

      二游戲檢測學生認讀生字詞的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識字教學,對學生認讀不牢的字進行鞏固。

      三老師范讀:要讀出黃山石的奇,表達出對黃山的贊嘆;

      學生聽后可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疑問;

      四學生再次自讀課文,通過這一環節進一步熟悉生字;

      五寫字

      1教師出示本課生字。

      2問問學生:你都記住那些字了,能談談你記字的方法嗎?

      3教師重點對難寫的字進行指導。

      指導學生寫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區、巨的筆順。區:一區。巨:一巨。

      六練習抄寫本課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朗讀感悟

      1、復習抽讀本課生字詞;

      2、教讀課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

      3、自讀、齊讀課文

      ①看圖讀,啟發想象,說說圖上的三塊石頭像什么?

      ②再朗讀相應的三段文字,在朗讀中體會黃山石的奇;

      ③讀讀、想想、說說,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奇石的樣子。

      4、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同桌聽;

      5、背誦喜歡的自然段及課文;

      6、交流,把準備好的黃山奇石的圖片或奇形怪狀的石頭拿出來,給小朋友介紹奇石的樣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關知識及內在聯系,并能靈活運用。

      2、在學生對這些形體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牛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五一假期剛剛結束,誰來談一談這七天你去哪兒旅游了?

      學生自由暢談。

      老師也利用假期到國際大都市——上海旅游了一趟,并有幸隨旅行團參觀了上海光明集團牛奶的整個生產流水線,機會非常難得,同學們想不想跟老師一塊去看一看呢?

      2、課件播放生產過程

      師:看了剛才這些,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產牛奶的整個過程中,工人們應該考慮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說:做一個盒子要用多少材料,一個牛奶盒可裝多少牛奶,一只箱子可裝多少盒牛奶……)

      3、師:同學們考慮得非常全面。在生產的過程中,有些問題就用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復習)

      二、整理復習,形成網絡

      1、自主回憶

      師:應該復習哪些方面呢?(生說師寫:特征、表面積和體積)

      看著上面的表格回憶一下,可以一個人輕輕地說,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說。

      2、交流評價

      誰先來說說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指名說,指名寫)

      名稱特 征表面積體積

      長方體有6個面,一般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S=2(ab+ah+bh)V=abh

      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積相等;有12條棱,棱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S=6a2V=a3

      3、歸納總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聯系?

      (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師:剛才我們對有關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理,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些知識幫助工人叔叔來解決遇到的幾個問題。

      三、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基礎練習

      (1)師:由于天氣太熱,牛奶容易變質,如果有小包裝就好了。同學們,請你當回小設計師,為你們小組這6盒牛奶設計一個小箱子吧。

      假如按照這樣的排列方式裝進一個紙箱(課件出示),請你算一算:制作這樣一個紙箱至少需要多少紙板?這個紙箱的體積是多少?

      (2)在算之前,你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小盒的長、寬、高)

      那么就動手量一量吧,最好保留整厘米數。

      量好了就告訴老師,我們統一長度。

      (3)學生嘗試解答,匯報方法,集體評價。

      你是怎么求的?還有別的想法嗎?

      (估計學生在求表面積時會出現錯誤)

      (4)下面三幅圖,哪一幅折起來能成為一個牛奶盒?

      2、開放練習

      還有其他擺法嗎?6人小組動手擺一擺,記下長、寬、高,再算一算表面積與體積,填在表格里。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讓他們挑選一種擺放好,加以展示)

      匯報交流,生說師記。

      方法長(厘米)寬(厘米)高(厘米)表面積(平方厘米)體積(立方厘米)

      1

      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么?(從中可以得出結論:長、寬、高越接近,即越接近于正方體,表面積越大;體積不變。)

      3、拓展練習

      (課件出示)如果給你很多牛奶盒繼續擺,一直擺成一個正方體為止,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最小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長如何確定?取長寬高的最小公倍數)

      至少需要多少個盒子?(一層擺幾個,擺幾層)

      四、延伸創新

      師:剛才我們為6盒牛奶又設計了5種包裝方法,回去請同學們試著畫一畫這個小盒子的展開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么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于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8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3-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六篇01-2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三篇01-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2-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七篇01-11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3-02

    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九篇02-05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01-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四篇03-0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8篇02-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伊人激情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久久 | 这里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 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