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0-10-26 12:27:4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5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 理解文本,梳理出文段層次。

      2. 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3. 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質。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2.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質。

      三、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式

      四、 教學過程

      導語: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了岳陽樓;催生了《岳陽樓記》,慶歷五年秋,歐陽修謫守滁州城,開發了醉翁亭,寫作了《醉翁亭記》;兩個人都受人愛戴,兩篇文章都堪稱經典;不同的是,滕子京在重修岳陽樓竣工之后,扶著欄桿慟哭數十聲,心境慘淡;而歐陽修卻在人民豐衣足食的時候,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游山玩水,樂在其中。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醉翁亭記》,欣賞滁州城的美景,領會歐陽修的情懷。

      課前復習

      一、 聽,整體感知

      配樂輪讀。用一個字概括對文本的感受,說說理由。

      二、 寫,文本品讀

      1.齊讀第三段,將所描寫的四副畫面找出來。

      2.把畫面改寫成現代文。

      3.小組合作交流。

      三、悟,文載情懷

      1.自由朗讀,畫出含有“醉”和“樂”字的句子。

      2.思考太守因何而“醉”,“醉”的本質是什么?

      3.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四、 論,叩擊心靈

      醉與醒 樂與憂

      五、作業

      請同學們以《醉與醒》或《樂與憂》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觀點。

      結束語:醉不是真醉,是世人皆醉我獨醒,通過自己滁州城的實踐更加清醒的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能讓天下的百姓都和樂。樂不是真樂,是處江湖之遠的憂,是另一種形勢的反抗。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知道機器人是怎樣的。

      2.就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與同學交流討論。

      3.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獨立閱讀的能力。

      課前準備

      1.上網查詢并下載智能機器人的圖文資料及課文插圖。

      2.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參觀機器人表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閱讀猜想

      1.(板書:機器人)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大家都來說一說自己對機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書:果園機器人)讓我們來大膽地猜想一下果園機器人是什么樣子的、會干哪些活。

      自讀自悟

      1.打開課本,認真朗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學習要求默讀課文。

      3.找出文中果園機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處寫寫自己的感想。

      小組交流

      1.小組內朗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組內成員共同討論文中果園機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全班交流

      1.(出示文中的兩幅插圖)自選方式,匯報你們小組認為果園機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

      a.機器人的樣子設計可愛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各個部位都設計得非常科學合理,它的'電子眼能夠發現濃密枝葉后的每一個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隨意彎曲旋轉伸縮,手上戴有手套,不會將水果抓傷;它的腳能夠依據地勢保持平衡。

      2.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2~5自然段,來表現果園機器人的神奇有趣。

      感悟積累

      1.抄寫三句文中加有引號的句子,同桌間說說自己的體會。

      2.給大家讀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并說說原因。(如,“讓果農在大片密密的果樹林里一個個地去找‘餓倒’了的機器人,那可太麻煩了。”本來人才知道餓,餓了沒有力氣就干不動活,那么機器人沒電也干不了活,作者說它們被“餓倒”了,讓我感覺到它們就像一群饑腸轆轆的工人,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躺在果樹林里向果農抗議,感到非常生動有趣)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機器人的資料,說說機器人還能干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①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②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③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搜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復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教學內容

       《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五、教學設計

      1、恰當導入

       ①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②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為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2、課題:山市

      3、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

      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4、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檢查預習,大屏幕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自學課下注釋。

      教師導讀:閱讀文言文須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驟。方法適當,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①通覽全文,了解全貌②逐詞逐句,通懂其義

      a.識記生字詞a.分析理解詞語

      {b.斷清句層次{b.省略補出翻譯

      c.朗讀按標點c.精讀分析理解

      d.難句村出來d.畫批圈點小結

      對以上方法加以解釋指導,引導學生懂得好文不厭百回讀,在誦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多誦讀的道理。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自主學習

       ①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后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②學生看注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學生講述內容后,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并加以補充。

      5、探究想像

      學生討論后可自講:

      ①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②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③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④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后,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里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里展示欣賞。然后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6、拓展練習

       ①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②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③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創作風格。

      7、信息反饋: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并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l.交待本課訓練重點:學習寫一句通順的話。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3.初步了解每個自然段內容和課文內容,標出自然段序號。

      4.練習把課文讀正確。

      5.質疑。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2.從課文中學說,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課文中學說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難點: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認讀字詞。

      2.自由讀全文,回憶上節課遺留的問題。

      二、新授:

      (一)根據質疑情況逐段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課文寫了誰?他們在做什么?你是從哪知道的?讀一讀。

      (2)提示:這句話寫的是: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隨學生回答,貼圖、板畫)

      (3)看圖說一說,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運用語言)

      (4)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體會句式)。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小花貓開始釣著魚了嗎?為什么呢?自由讀二、三自段。

      (2)看圖理解小花貓是怎樣釣魚的。

      (3)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體會小花貓為什么釣不著魚。(4)小花貓的心情怎樣?(板書:沒釣著)

      3.學習第四自然段。指導有語氣地朗讀。

      4.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讀。想:貓媽媽說了幾句話?每句話說了什么?

      (2)你理解這兩句話嗎?(再次質疑)

      (3)根據學生質疑情況,結合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怎么能釣著魚呢?、釣魚就釣魚、三心二意等詞句。(板書:三心二意)

      (4)指導朗讀,體會貓媽媽的話的含義。

      5.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1)小花貓聽了貓媽媽的話,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自由讀六、七自然段,分組討論。

      (2)看投影,理解怎樣做是一心一意釣魚。(板書:一心一意)

      (3)看圖,理解釣著了一條大魚(師板書:釣著了。板畫:一條大魚)

      (4)指導有語氣的讀這兩個自然段。

      (二)總結課文內容:

      自由讀課文。想:小花貓開始為什么釣不著魚?后來為什么又釣著魚了?

      (三)學習按要求說一句話:

      1.看黑板上的圖,說說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例句。

      2.按要求說句子。()在河邊釣魚。

      ()在河邊()。

      ()在()()。

      3.判斷句子的正誤,理解什么是通順的句子。

      我在河邊劃船。(X)

      4.同桌交流造句。

      三、總結全課:

      你喜歡這節語文課嗎?為什么?(明確學習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板書設計:

      10.小貓釣魚

      三心二意釣不著

      一心一意釣著了

      圖片板畫

      第三課時

      教學任務:

      1.讀課文,復習課文內容。

      2.學習本課生字,有重點的指導書寫。

      3.寫句練習。

      4.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角度:運用多中人稱,講述中國登山隊員的壯舉。

      主要教學步驟:

      1、速讀全文,要求學生讀出情節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

      2、瀏覽課文,要求學生讀出層次

      詳略,注意體味文中的人物描寫和景物烘托。

      3、組織課堂討論,議說“登上地球之顛”。

      說讀訓練實施過程:

      1、引導學生運用第三人稱,概述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過。

      2、引導學生運用第一人稱,以某一登山隊員的身份,講述登山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歷所感。

      教師布置幾個話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

      A攀登“第二臺階”,

      B奔向“地球之顛”,

      C、劉連滿的生命之光。

      學生自選角色和話題,思考準備。

      先小組

      后全班進行課堂發言。

      3、引導學生談讀后感。

      4、引導學生朗讀景物描寫的句子,體會其表達作用。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5篇】相關文章: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9篇01-30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4篇02-20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5篇01-06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7篇01-10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九篇01-21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八篇02-06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6篇02-0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7篇02-1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十篇01-2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10篇01-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九九久久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最新AV免费在线观看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 最新国产视频自拍2021 | 亚洲乱码中文高清字幕 | 在线观看最新国产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