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0-10-29 11:30: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1、內(nèi)容

      《火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湖南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0課,它與《地表在變化》、《地震》、《巖石也變化》、《走進礦產(chǎn)》、《人類對地表的影響》共同組成了該冊教材的《地表變化的奧妙》單元,《火山》是本單元的第3課。

      2、內(nèi)容簡析:

      本課設計了三個部分,分別是模擬火山噴發(fā)的活動,關于火山噴發(fā)預報以火山噴發(fā)利、害的相關知識(以科學在線形式呈現(xiàn)的),還有一個寫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動。

      學情分析

      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見過真實的火山噴發(fā),關于火山方面的知識也了解較少。有的學生可能通過電視或網(wǎng)絡對火山噴發(fā)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獨立操作火山噴發(fā)模擬實驗,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2、能初步根據(jù)模擬實驗推測火山噴發(fā)的成因。

      3、能在科幻小說《地心之旅》的啟發(fā)下,寫一篇關于地球內(nèi)部情況的科幻小短文。

      4、能從正反兩個方面辯證的說明火山噴發(fā)造成的危害以及帶來的好處。

      5、能發(fā)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識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2、能大膽推測地球內(nèi)部的情況。

      3、能產(chǎn)生探究地球內(nèi)部秘密的欲望。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火山噴發(fā)的原因。

      2、能初步推測地球內(nèi)部存在什么物質(zhì)。

      STSE目標:

      1、能夠體會科學技術發(fā)展在火山噴發(fā)預報方面的作用。

      2、能夠知道噴發(fā)對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模擬火山噴發(fā)。

      教學難點:

      根據(jù)火山噴發(fā)模擬實驗推測火山噴發(fā)的成因。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我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模擬實驗,展開探究;展開想象,大膽推測;表達交流,形成結論;科學在線,開闊視野;科幻短文,拓展延伸六個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課堂上教師播放智利柴騰火山噴發(fā)視頻,引導學生設計、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想象、推測火山成因,相互交流有關火山知識,開闊學生視野。課下欣賞科幻書,撰寫科幻小短文、繪制科幻繪畫。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看視頻,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確定本節(jié)課將研究解決的問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分組實驗。交流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小組討論后用歸納性的語言進行交流,總結火山噴發(fā)的成因。然后閱讀關于火山噴發(fā)的資料。與同伴交流所得的知識。(重點交流關于火山噴發(fā)預報的知識記錄拓展內(nèi)容)課下撰寫科幻小短文、繪制科幻繪畫。

      設計意圖:視頻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因此學生的注意力必定會十分集中,這樣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然后,在觀察現(xiàn)象的基礎上學生會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將問題聚焦,確定本節(jié)課的研究內(nèi)容。 學生最喜歡動手操作,通過親自體驗學生更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為下一步推測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內(nèi)部的情況奠定基礎。對小學生來說,進行信息和數(shù)據(jù)處理正是“動腦”的時候,應該引導他們運用推理的思維來進行分析。本部分是本課的一個難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推測能力的重要載體。形成結論是對所收集整理的事實證據(jù)進行分析、綜合、推理的過程,引導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形成結論,對在其頭腦中形成科學概念是有幫助的實驗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科學閱讀同樣是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一種探究。特別是對于學生很少親身經(jīng)歷的火山、地震等,這種學習方式是必要的。火山噴發(fā)的前兆是科學家正在攻關的難題,學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這個問題,重在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其從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想象力的舞臺。有的學生文字表達水平欠缺,可以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無疑是一種補充。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懂得交流是科學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證據(jù)。

      2、交流信息時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快速、準確地交流信息。

      3、培養(yǎng)樂于與別人交流信息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傳話用小紙條、小球、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親自動手獲得第一手資料是重要的。但同時我們還必須善于從別人那里得到信息,這就需要交流。那么我們平時是怎樣交流的呢?

      二、交流信息

      誰能說說我們平時在科學課上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交流信息的?

      1、 把“話”傳下去

      (1)你們能準確地把信息告訴別人嗎?

      (2)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說悄悄話的游戲。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句話,等一會兒第一個同學看后把話輕輕的告訴后面的同學,然后一直往后傳,最后一位同學把聽到的話寫在紙上,我們比比哪個組傳得既快又準確。

      (3)請最后一位同學把收到的信息讀給大家聽聽。

      (4)看看老師在紙上寫了什么。

      (5)你們對這個傳話游戲有什么看法?

      (6)那么在傳話時應注意些什么呢?請討論。

      (7)再做傳話游戲。

      (8)我們從兩次活動中得到哪些啟發(fā)?

      2、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1)剛才同學們說了,除了用口耳交流外,還常用文字符號來傳遞信息。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乒乓球,如果要讓滾出去的乒乓球回過來,你有辦法嗎?下面就請各組把完成這個任務的步驟寫下來。等一會兒看看你們組的記錄讓別人看了能不能完成任務?

      (2)與鄰組交流。

      (3)反饋:鄰組同學能按你們的方法讓滾出去的球滾回來嗎?

      (4)討論:如果把步驟寫得清楚點,應怎樣改?請做修改并記錄。

      (5)交流修改結果。

      (6)討論:還有其他的交流信息的方法嗎?

      3、 交流信息的意義

      (1) 討論:在科學探究中,我們常常需要相互交流信息,信息交流對你們有過什么幫助?

      (2)交流討論結果。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制定研究計劃。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資料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學會制定研究計劃。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學生學會制定研究計劃。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資料的能力。

      教學準備:研究計劃表、教師搜集相關知識并制成資料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結合學生上一節(jié)課的猜想談話導入:我們的猜想與事實相符嗎?這就需要我們開展研究進行驗證。

      板書:《追尋人類祖先的足跡》。

      二、計劃與組織。

      1、學生分組商議,制定研究計劃并填寫好“研究計劃表”。

      研究主題

      研究目的

      組員分工

      研究時間

      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

      活動要求

      2、集體交流評議,修改完善我們的研究計劃。

      教師強調(diào)研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重點是安全。

      三、事實與證據(jù)(課外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搜集證據(jù)的方法與途徑。(采訪、上查詢、閱讀書籍……)

      2、學生根據(jù)研究計劃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搜集關于人類祖先生活的資料并制成資料卡。

      教師指導部分學生開展探究。

      3、學生寫好。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可以有效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過程和方法:通過垃圾填埋的模擬實驗,觀察分析簡單填埋垃圾的危害,從而考慮并嘗試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同時了解現(xiàn)代新型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1、做垃圾簡單填埋的模擬實驗,觀察分析簡單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討論并嘗試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

      2、進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及功能,意識到再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對環(huán)境仍然有影響。

      【教學難點】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場的設施及功能,意識到再先進的垃圾處理方式對環(huán)境仍然有影響。

      【器材準備】

      1、組實驗材料:玻璃瓶、洗凈的小石子、墨水、紙巾、塑料瓶(瓶蓋上大一些小孔)。

      2、現(xiàn)代新型垃圾填埋廠構造圖。

      3、填埋場和焚燒場垃圾處理過程的視頻、圖片、文字等資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談話:通過上節(jié)課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每天都會產(chǎn)生大量垃圾,這些垃圾是怎么處理的,我們一起來看幾張圖片。

      出示幾張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會有什么危害?

      小組交流討論并匯報。(如:破壞環(huán)境,污染空氣和水,還會引起疾病,發(fā)生火災等)

      教師講解:人們通常通過挖坑填埋的方法處理垃圾,現(xiàn)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規(guī)模的垃圾填埋廠,在目前,全國大約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來處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廠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垃圾的處理

      二、簡單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師講述: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簡單垃圾填埋。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72頁內(nèi)容:在廣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凈的'細石子約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剛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鑷子往瓶中靠瓶壁處放入幾團浸過墨水的紙巾,用細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噴水。

      3、分析填埋模擬實驗:

      (1)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場)

      (2)實驗的各個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紙巾表示垃圾,紙巾帶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從上面灑下來的水表示雨水。)

      小組交流討論并匯報各組意見。

      4、學生按書上的步驟分組實驗。

      思考: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

      5、討論: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場,還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帶來哪些危害?

      小組交流討論后匯報。(垃圾會產(chǎn)生大量臭氣,滋生蒼蠅、蟑螂等害蟲;垃圾比較松軟,容易坍塌。)

      教師相機介紹:把垃圾簡單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會擴散。污水擴散到周圍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種了蔬菜和糧食,你愿意買來吃嗎?更可怕的是,隨著垃圾中污水的擴散,還會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會四處流動,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會隨著地下水擴散到更廣大的范圍,危害人們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時間過長會產(chǎn)生沼氣,還會發(fā)生爆炸。

      三、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提出任務:怎樣解決垃圾填埋場對周圍環(huán)境的危害問題?我們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提示:先考慮解決什么問題(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垃圾和環(huán)境隔離起來)。

      2、小組內(nèi)嘗試設計,記錄設計的重點。

      3、匯報交流各小組的設計,大家評價。

      4、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環(huán)境的。(先觀察書上73頁示意圖,再通過多媒體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場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它的技術十分先進,是全國十大填埋廠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著介紹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的防滲技術、沼氣發(fā)電廠、污水處理。)

      5、思考: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就永遠安全了嗎?能在上面種植莊稼、建造房屋嗎?

      教師介紹: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建筑房屋和種植莊稼。

      四、垃圾焚燒的分析

      1、教師介紹:焚燒是處理垃圾的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燒爐里燒掉。

      2、討論:焚燒垃圾有什么優(yōu)點和問題?(教師說明建垃圾焚燒設施還需要較多的資金投入,用多媒體展示杭州綠能環(huán)保發(fā)電有限公司。它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技術全國領先,十分先進。)

      學生討論并發(fā)表自己小組的觀點。

      教師小結:

      優(yōu)點: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chǎn)生的熱量可以發(fā)電等。

      缺點:會消耗大量的電能,留下殘余物,如果控制不好,還會產(chǎn)生有毒物質(zhì),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六、課堂小結

      整理目前處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記錄解決垃圾問題的有效辦法。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哪些感受?

      七、板書設計

      垃圾的處理

      填埋

      處理方法

      焚燒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5

      本課是學生在學習《鐵生銹了》以后,觀察了解了鐵和鐵銹的變化、區(qū)別,初步探索了鐵生銹的原因后,通過實驗結果來討論鐵生銹的原因,并進一步探討鐵生銹快慢和哪些因素有關,怎樣防止、減緩鐵生銹。

      本課就是在前面探索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如何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一、教學內(nèi)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科學(六年級 下冊)》第38-39頁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銹。

      2.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其他因素,會影響鐵生銹的速度。

      (二)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自己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

      2.用“科學討論會”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啟發(fā),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學結論。

      3.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來控制鐵生銹的速度,看看哪些情況會加快或者減慢鐵生銹的速度。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分辨現(xiàn)象與證據(jù)的關系,體會證據(jù)支持結果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

      設計方案,并開始實施。

      四、教學難點

      設計合理的對比實驗和邏輯推理證明生銹條件和生銹速度。

      五、教學準備

      39人,分10組,約4人一組。

      每組材料:鐵絲 4條,燒杯2個,蒸發(fā)皿2個,標簽紙,抹布一塊

      為全班準備:鹽水400ml 自來水400ml 堿水400ml 醋400ml

      六、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鐵生銹了,變成了——鐵銹,鐵生銹屬于什么變化?

      2.你有什么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說一說。

      3.每年因為鐵生銹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的,所以我們?nèi)绾慰刂畦F生銹的速度,就非常重要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哪些因素影響了鐵生銹的速度。

      (二)科學討論會

      我們進行過好多對比實驗,關于對比實驗的方法,在五年級講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時,五年級下冊教材5頁做了比較詳細的說明:“科學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chǎn)生作用。”

      我們先來看一位同學的實驗記錄單,這個探究過程,是否合理呢?

      這個實驗中要研究的是鐵生銹是否與空氣有關,那么設計實驗時要控制的變量就是空氣,其他條件不變。

      所以,這組對比實驗要控制的唯一變量就是空氣,其余條件應該保持一致。現(xiàn)在我們來看這個實驗中,設置了三種環(huán)境,空盤子(有空氣),水盤子(有水,有空氣),油盤子(沒有水沒有空氣)。

      (本討論環(huán)節(jié)主要抓住空盤子,水盤子和菜油盤子三個環(huán)境進行討論)

      請同學們想想那種環(huán)境是多余的呢?

      小結:此方案在方法設計上不符合對比實驗的規(guī)則,所以不妥。

      (三)以“鐵生銹的快慢”實驗進一步驗證

      1.剛才大家通過研討教材中一位同學實驗記錄單知道了對比實驗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只改變一個因素,要控制其他條件不變,用這樣的辦法來研究。

      2.今天我們也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來看看什么可以情況能影響鐵生銹的速度。

      3.現(xiàn)在老師給大家提供了這些材料和儀器:

      兩人一個小組,每組兩個燒杯(或者兩個蒸發(fā)皿)、4段鐵絲、一份實驗報告單,2張標簽紙。

      為全班同學提供的液體有:自來水、醋、食鹽水、堿面水。需要可以到老師的實驗臺來取用。注意每個大燒杯里,都放著一個注射器,注射器有刻度可以知道自己小組取了多少毫升的水。

      4.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想想自己要研究哪些因素會影響鐵生銹的速度,自己小組要研究的問題,選取哪些材料來進行實驗。

      5. 下發(fā)表格,每個小組開始設計自己小組的實驗,并填寫實驗設計。(引導學生按照表格中的步驟進行實驗設計)

      6.完成表格填寫的小組,開始動手,進行實驗。教師巡視,觀察指導每個小組的實驗情況。

      注意各小組到前面取液體時,拿好容器小燒杯或者蒸發(fā)皿,排好隊,不要著急,不要弄灑了,及時用抹布擦干凈。

      7.小結:這個實驗大家都做好了,同學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和我們原來做的硫酸銅溶液和鐵釘鐵絲的反應不一樣啊。硫酸銅溶液和鐵釘?shù)姆磻俣瓤欤F釘很快就有了紅褐色的銅;小蘇打和醋的化學反應很快就產(chǎn)生了氣泡。這說明什么呢?(化學反應有快有慢)

      鐵生銹的速度這個實驗就比較慢,需要我們長期觀察。所以,這節(jié)課結束后,我們還要繼續(xù)觀察。為了方便大家來實驗室觀察,每天早上到校后,學號是1-20號到實驗室,來觀察記錄自己小組的實驗情況。下午學號是21-39號觀察。

      8.后續(xù)觀察非常重要,下面請大家看看老師做的實驗。出示老師的實驗過程圖片。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獲?

      七、板書設計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對比實驗:改變一個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變。

      是否需要空氣 :空盤子(有空氣),菜油盤子(無空氣),水盤子(多余)

      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會使鐵生銹,醋會影響鐵生銹的速度:醋盤子(有醋),水盤子(有水也有空氣)

    【六年級科學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01-18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04-02

    科學詩《化石吟》教學設計11-05

    六年級下冊科學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12-27

    小學科學在線教學設計優(yōu)秀案例04-18

    教學設計范文03-03

    六年級科學教學總結09-09

    《珍珠鳥》工作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3-10

    通用《珍珠鳥》工作教學設計范文03-10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12-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女人天堂ab在线 | 五月婷婷综合网 | 亚洲成年在线影院 | 欧美激情一区在线观看 | 日韩AV一区五月天 | 亚洲人成人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