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

    時間:2020-11-04 16:43:0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

      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于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學生會認為(1)、(2)、(3)(4)為三角形,但對(2)、(3)(4)有爭議]

      師:那你認為怎么樣的圖形才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并思考,你發現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么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后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里面也有奧秘。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后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探討結束后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系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系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為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么知識?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由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然后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2)用長度為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么?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范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二、匯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個頂點、()條邊、()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匯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后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

      [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屏幕,靜靜地回憶。

      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體會三角形的本質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觀察操作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畫中建立概念

      其實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現在請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畫下來。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條線段怎樣畫才會是三角形?

      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強化概念

      不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就能確定一個三角形。

      4、介紹各部分名稱

      二、三角形的穩定性

      1、設疑

      為什么要把籬笆圍成這種形狀?

      2、操作

      圍一圍、拉一拉、比一比小結:當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確定后,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欣賞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認高

      回憶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

      其實在三角形中,像這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識高

      移動頂點,找高。

      旋轉三角形,辨高。小結:只要是從頂點向對邊做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還有其他高嗎?

      3、畫高

      ①畫AB邊上的高。

      展示學生作品。

      畫高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結:看來我們的高不僅要垂直、要從頂點出發,還要注意所畫的高與底要對應。

      ②再畫出AC邊上的高。

      ③在指定底上畫高。

      四、課堂總結

    【認識三角形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三角形教學反思04-15

    《認識毫升》教學設計04-03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直角”教學設計04-04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3-31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幼兒認識顏色教學設計02-15

    認識三角形教學反思15篇04-15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2-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爽爽一区二区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 五月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 亚洲日韩高清aⅴ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