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會》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08 12:39:3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五猖會》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猖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猖會》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江浙一帶有關廟會的一些民俗,從而熱愛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

      (2)感受封建家長制的作風對活潑天真的孩子的天性的扼殺和影響,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

      (3)理解散文先揚后抑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二、教學重點:

      (1)生僻字、詞的掌握。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所要講述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父子關系。

      (2)理解散文先揚后抑的作用。

      四、教學時數:

      兩課時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國的農歷節日,都有哪些啊?這些節日都有什么代表性的東西么?(元宵節-元宵、端午節-粽子、中秋節-月餅、重陽節-出游登高)你們喜歡過節么?為什么?

      那么魯迅的家鄉還有什么其他的節日呢?他小時候喜不喜歡過節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去浙江的海陽,看看每年農歷五月初一的“五猖會”。

      (二)作者簡介:

      ①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周樹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成為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

      ②魯迅散文的特點:

      魯迅的回憶散文收于《朝花夕拾》集中。散文較多地繼承了傳統散文的特點,寫人記事均于平淡質樸的筆墨間蘊藉著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對舊日情懷的回顧時,還常常發表議論,抒發對現狀的某些不滿之情。

      (三)課文背景簡介:

      “五猖”又稱“五通”、“五圣”,是民間所信奉的財神。據傳,五圣廟是明太祖為安撫戰役亡魂而立,后被奉為財神。紹興人把它們說成是馬、猴、狗、雞、蛇五種動物之精。

      “五猖會”是迎神賽會的一種,就是把五猖廟里的“五通神”請出來巡游。這些迎神賽會當然是迷信活動。但在當時,廣大貧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根本無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娛樂活動,賽會在這個意義上說,也算作是一種群眾性的娛樂活動,代表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請同學看幾張有關廟會時火熱場面的圖片。(舞龍、舞獅、高蹺、秧歌、腰鼓……)

      (五)課文梳理

      1、快速、大聲地通讀全文,在每段前面標號。找出你不認識的字、詞。

      2、劃分段落,并說出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1-4)寫兒時的迎神賽會的'熱鬧、豪奢,表達了“我”的向往之情。

      第二段(5-19)寫去看五猖會的經過。

      第三段(20-21)寫“背書”這件事給“我”的內心造成的創傷和帶來的痛苦。

      3、總結各部分的生僻字、解詞

      A偏僻、寥寥、繁盛、豪奢、奇拔、美髯、臻臻至至、雅興、婦孺、枷鎖

      B罕逢、篡取、猖獗、謹嚴、河埠頭、蹊蹺、忐忑、蟋蟀

      C詫異

      D解詞:臻臻至至:齊備的意思。呵活:活龍活現。

      稱娖:行列整齊的樣子。河埠頭:河碼頭。

      奇拔:奇特,有趣。忐忑:心神不定的樣子。

      猖獗:兇猛而放肆。

      4、通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共寫了幾次賽會,并分別概括小標題。

      4次.小標題:門外的賽會(初次的廟會等)

      書中的賽會(明朝的廟會等)

      盛大的賽會(夢想的廟會、廟前的五猖等)

      關東看五猖會(關東的賽會、失落的賽會等)

      〈第二課時〉

      (六)繼續上節課,具體對課文重點段落進行分析,

      (2)課文第一節末尾“完了”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怎樣看待第二段中關于“吹哨子”的描寫?

      明確:一個“完了”,既寫出了那沒有看到的神像走了,也寫出了孩子的失望的心情,也為下文寫自己想看賽會蓄勢。

      在那個缺乏文化生活的時代,吹哨子似乎也是孩子們的樂趣。

      (3)課文第一部分都在談迎神賽會,作者這樣寫有什么意圖?

      明確:五猖會,對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渴望與歡樂,如同重大的節日。作者用大半的篇幅來寫迎神賽會,在于渲染賽會的盛大、熱鬧,突出賽會的吸引力。該段為下面的:“我”極其想看賽會,而父親讓我背書,造成童心與現實的沖突做鋪墊。

      (4)第九段是關于什么的描寫?

      “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實際作者擔心什么?

      明確:心理描寫。

      “我”在父親的“壓迫”下顯得不安,不想背書但又無可奈何;擔心的不僅是能否背出,更擔心能否去看賽會。

      (5)怎樣理解文中寫“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為什么說背書如夢呢?

      明確:背書完全是被迫的,機械的,所以說如“夢似的”。

      說出了在父親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煩惱,表現了當時封建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6)怎樣理解“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明確:“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就是因為早上心情太壓抑了,童心已經受到了挫傷。

      (7)課文結尾“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全篇都是敘述,結尾出語似極平靜,感情卻很強烈,在文字背后隱藏著那種父親的不講理、父親的不理解孩子、父親的專制在孩子內心造成的創傷和帶來的痛苦。

      5、說說作者情感發展變化的脈絡:

      盼望(失望)——羨慕(書上描繪的)——神往(參與)——欣喜若狂——忐忑、索然無味。

      6、討論:

      (1)課文最后說:“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作者是真的“詫異”么?你認為父親為什么讓“我”那時候背書?

      (2)從作者看“五猖會”前后情感的變化中,你覺得作者想在本文抒發什么樣的感情?

      (七)結構與語言特點

      本文的結構很有特色。前面的寫沒有看到神像、明時的賽會等內容,并非閑筆,而是從正反兩方面為這一次來之不易的賽會做鋪墊,以突出主題。

      同時,敘述語言簡潔,于平淡見神奇,不愧為大家之筆。

      (八)作業

      字詞,課后第三題。

      教學反思:魯迅的文章比較難理解,還是應該注重讓學生體味文章的故事性和其中的道理。

    【《五猖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五猖會》閱讀答案04-19

    魯迅五猖會讀后感07-06

    數學必修五教學設計、12-29

    雙減班隊會優秀教學設計01-17

    春天舉行音樂會優秀教學設計02-28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5篇12-29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五篇)03-15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五篇)03-15

    英語的教學設計五篇范文12-29

    小學語文備課教學設計五篇12-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视频 | 尤物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 日本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