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28 13:42:1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

      2.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品讀、賞析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的精彩語言。

      3.過程與方法: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數民族同胞的特有風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描寫。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賞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學設計

      導入:云南的民俗介紹

      云南是個多民族地區,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動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傾訴愛情,激起勞動的熱情,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對婚姻的祝福,抒發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傳授知識的工具。據說,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數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就跟著大人學唱歌了;一個高明的歌手常常會在本民族中得到人們特別的尊重。

      今天我們就隨著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抒情美妙筆觸,來領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風采。

      默讀課文,疏通字詞

      主要是落實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問題導讀,整體感知

      1.通過課前預習閱讀本文,想一想:跟你聽過、看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云南的歌會有什么特點?

      (提示:可從歌唱的人、地點、內容、環境氣氛等方面進行比較)

      演唱會所受的拘束較多。而少數民族同胞們在藍天白云、在樹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歌唱者淳樸自然,歌會氣勢壯觀。

      2.你認為作者為什么會對云南的歌會感興趣?

      (提示: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文字來共同探討云南歌會的迷人之處。)

      作者極愛這種淳樸自然的民間文化。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贊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理清框架,把握三個場面的內容及特點

      1.作者寫了云南歌會的三個場面,請你概括一下它們的內容及特點。

      第一部分:山野對歌。生面別開、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以人襯景。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以環境襯人。

      第三部分:金滿斗會。民歌的展覽大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點面結合。

      2.對于三個唱歌的'場面,作者描寫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先自讀,然后與小組伙伴交流意見,最后派代表在班上發言)

      山野對歌部分主要寫唱歌人,對演唱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寫人的哪個部位?哪個方面?寫出了什么特點?由人能體會出什么樣的對歌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則著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天如此之藍、花如此之美,悠悠鳥鳴如此婉轉動聽,而在這樣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這是以優美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為什么花很多的筆墨寫環境、鳥兒?哪句話是這段話的中心句?)

      全滿斗會部分既有全局描繪,也有細部刻畫,宛如電影畫面中的全景和特寫。(寫熱鬧的場面作者怎么寫?)

      自由質疑

      學生可能會對村寨傳歌的目的不太理解,對一些句子的含義存在疑問,可自由質疑,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預習:

      完成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賞析文章優美抒情的語言。

      教學設計

      導入

      沈從文是有名的文學大師,他作品的語言向來為人們所稱道,這節課我們就來賞析一下他那優美抒情的語言。

      自讀課文,畫出文中你最喜歡的文句,并說明理由。

      以下內容若學生沒有提及,可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人物及環境描寫)

      1.學生齊讀課文:“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游自在,若無其事!”思考、討論:你覺得作者筆下的云南婦女具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作者是用什么描寫方法來寫出人物的這些特征的?

      提示:作者寫云南婦女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里行間。這段文字(第三段)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筆筆細致,如在眼前。

      2.閱讀課后練習二中另一段人物描寫,思考: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樣的特征?作者采用什么樣的描寫方法來寫?

      提示:這一段作者著重描寫人物的神韻氣度,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感情傾向。為了寫出人物的內在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意在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因此,這段文字顯得飄忽靈秀。

      3.學生探討:你喜歡哪一種描寫人物的方法?為什么?

      4.練習:使用自己喜歡的人物描寫方法為班上的一位同學或老師做畫像。(應視時間多少而選擇是否進行)

      (教師可選擇一兩位同學的作品在班上朗讀,與學生共同品評)

      5.齊讀文章第四段,請學生稍做準備,然后將自己當作“趕馬女孩子”,說一說路上的旖旎風光。思考:作者著力描寫美麗的山野風光,其目的是什么呢?

      提示:此處的環境描寫,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與聽覺的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山坡樹林、寫花、寫鳥、寫人,描繪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來。這圖給“趕馬女孩的歌唱”創造了一個動人的場境。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另外,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思考

      我們身邊有沒有如此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要怎樣才能像作者一樣感受民俗文化的美?

      作業

      閱讀自讀課文中的相關文章,寫寫自己的感受。或者查閱資料、調查實踐,寫一篇介紹當地民俗節日的文章。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三種不同的場面的民歌演唱會的方法。

      2、利用學習本文的機會學會觀察民俗、民風,體驗生活,開展綜合性學習。

      3、引導朗讀,讀出語氣、語調、讀出韻味來,在讀中品味。

      4、學習本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一、預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1、回味家鄉的風俗。

      2、討論民歌是一種怎么樣的藝術形式?

      民歌,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多不知道作者第二姓名。

      3、云南民歌簡介: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他們以歌唱傾訴男女之間互相愛慕,以歌唱激發生產斗爭中的勞動熱情,一歌唱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對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發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快樂。

      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敘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

      4、沈從文簡介。

      5、讀課文: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蹲踞 凹處 譬喻 應和 下墜 淳樸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別開生面 啞口無言 若無其事 引經據典 扶搖直上

      6、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描寫了三個場面

      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

      欣賞課文

      教學過程

      1、學生朗讀課文:

      其他學生以“我最喜歡 場面,這里 ”為句式寫話。

      學生展示自己寫的話語,教師總結。

      分析文章三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側重寫什么?

      “山野對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是寫唱歌的人。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于情,自然成趣,側重寫唱歌人所處的自然環境。

      “山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這個場面在寫唱歌的盛況。

      研討文章的字里行間洋溢著怎樣的情感?

      洋溢著作者對民歌的熱愛。

      對民歌喜愛。

      對云南的向往,對幸福生活的熱愛。

      對美好自然的熱愛。

      總結:也就是洋溢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和贊賞。

      2、品味語言:

      ⑴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的形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無?“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是指什么?

      ⑵課文第四段,用了許多筆墨描寫了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花的小山坡”“各種鳥呼朋引伴”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關系?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

      3、比較賞析:

      課后練習第二題

      仿寫訓練

      1、以另一種動物開頭,寫一句話: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面前不遠的草叢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唱著歌向碧藍的天空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2、學習文中對賽歌婦女的描寫,寫一個你熟悉的或你自己曾經仔細觀察過的人。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讀音字形,并能學以致用(造句)。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4、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能力目標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過程與方法:

      學生充分預習,合作、探究。

      討論法、點撥法、幻燈片演示法。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朗讀、揣摩、品味文章的美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精彩描寫。

      【教學工具】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月光下的鳳尾竹》。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在課前聽到一首用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突然有一種沖動,我想到云南去,同學們想不想去?既然這樣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到云南去,去參加“云南的歌會”,了解云南的民歌!感受云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板書課題

      師:在學習本節課之前,我想讓同學們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以便于我們更好的學習本課。(多媒體展示)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指名朗讀。其余學生聽讀、熟悉課文,注意字音。

      (師:示范朗讀1-2段學生推薦學生朗讀 師指名學生朗讀 集體朗讀 )

      2、朗讀評價(師生評價指導:學習大家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細節和用詞)

      3、多媒體展示字詞(抽查學生預習情況,并對引經據典、滾瓜爛熟、別開生面等成語進行造句,全體學生對每個字詞讀三遍)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究,把握知趣。

      1、提問(多媒體展示)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那么同學們能不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為每一個歌會場面擬一個恰當的小標題呢?

      (提示:地點+方式或內容)

      ( 師 板 書 )1、山野對歌;2、山路漫歌;3、山寨傳歌。

      2、說說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場景,給大家有感情的讀一讀段中的精彩語句,并且簡單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訓練:補說句子“我最喜歡其中的 場景,因為 。”

      提示:

      1、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A:在寫山野對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唱歌的人)

      B:你能用詞語形容一下這里的人嗎?

      (提示:淳樸、熱情、靈秀)

      2、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路漫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環境)

      (3)齊聲朗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與同學分享。

      例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3、山寨傳歌――民歌傳承。

      (1)學生朗讀精彩語句并談喜歡的理由,教師點評。

      (2)質疑:在寫山寨傳歌時,作者側重于寫什么?(場面)

      (1)你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村寨傳歌的場面嗎?(盛)

      (2)“盛”體現在哪些方面?(人多、時間長、服飾如同過節)

      (設計目的: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四、小結:

      云南歌會我們學到現在,大家覺得云南的歌會美嗎?如果美,沒在哪里?(學生能夠圍繞話題,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小結:學了《云南的歌會》,我們不僅要了解到云南歌會的獨特之處,了解我們中華民族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更主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感悟生活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美好。

      五、作業布置:

      作為一名商南人,如果讓你給外地游客介紹一種商南的民俗文化,你會介紹什么?寫一段簡單的介紹詞。

      六、板書設計:

      云南的歌會

      沈從文

      山野對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環境美

      山寨傳歌――場面盛

    【《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云南的歌會》教學反思15篇09-23

    《云南的歌會》說課11-24

    ★云南解釋歌會詞語01-07

    云南的歌會說課稿7篇11-07

    《云南的歌會》導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清明詩歌會簡報03-15

    姐妹K歌會_700字02-11

    《狼》的教學設計02-21

    實用的教學設計02-16

    貓的教學設計02-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久精亚洲二区 |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 一级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看AV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丁香视频国产精 | 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