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18 18:30:4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1、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傳授、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3、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只有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在本課中我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情、愛、味。

      【預設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鄉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復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體悟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流程】

      一、課題的導入

      五一長假即將來臨,你想外出旅游嗎?老師帶你去一個地方(多媒體展示鄉村田園風光),你們覺得這里怎樣?(美)鄉村的景色確實美,但鄉村四月更美,今天我們就跟翁卷一起走進田園,走進《鄉村四月》,感悟農家生活吧!板書并朗讀課題

      解題:四月指農歷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節。

      二、初讀課文,感音韻

      (過渡)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等)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正音

      (請這位同學浪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是否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同學評價,教師根據時機進行指導。(他讀得真……….)(我們全班一起來朗讀一遍)

      3、全班齊讀。

      三、潛心會文──明詩意

      (過渡)聽,你們讀得多好啊,在讀的過程中,有不理解的字句吧,怎么辦呢?

      學生思考回答。(查工具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問同學或老師)

      (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請我們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先說自己讀懂的句子,再向對方請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讀懂那些句子?還有那些不理解的。

      (現在我們全班一起交流,我讀懂的句子是,我不理解的是)

      3、全班交流:

      我們自己讀懂的句子是我還沒有理解的地方(在交流中引導歸納1、2句寫景,3、4句人)

      (瞧,我們的孩子多能干啊,誰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大意呢?)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詩的大意。

      (我們的同學語言組織能力真不錯,下面請全班同學一起朗誦全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5、全班根據對詩大意的理解,齊誦古詩并想象畫面。

      四、別出心裁──悟意境

      1、(過渡)四月的鄉村,是詩的世界,如果請你們給本詩1、2句配一副畫,請你說一說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什么?并說出你的理由。(出示句子:我準備用(色)畫,因為)

      引導學生從“綠原、白川、子規煙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農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綠和白體會到鄉村四月的清新明麗。

      2、(過渡)綠原、白川、子規、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四月的鄉村,還是童話的故鄉,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田園交響樂,你能聽到那些呢?

      學生從詩中找對聲音描述的意象來回答。

      (布谷鳥的叫聲、下雨的滴答聲:聯想到四月的播種最佳時節;采摘桑葉的唰唰聲、蠶吃桑葉簌簌聲,水田插秧嘩嘩聲用“才”和“又”交織在一起,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蠶又是插秧,“鄉村四月”勞動的確實緊張、繁忙,

      ⑴ 他們的忙的為了什么呢?

      學生思考回答

      ⑵ 此時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悅)可見人民生活是怎樣呢?(幸福)人民喜歡勞動,對生活充滿希望可見農家人勤勞(隨機板書:幸福勤勞)

      ⑶ 作者這樣寫,他此時的心情會這樣呢?他主要是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五、濃縮鄉村四月圖,提升情感

      (過渡)一幅田園畫,一曲交響樂,把我們帶進世外桃源,閉上你的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鄉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望江南》,渲染氣氛,(教師誦讀)引領學生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體會,

      2、多么秀麗的田園風光,多么和諧、幸福的農家生活,睜開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讀出一份向往與感動嗎?學生看畫面一起朗誦(生讀)

      3、瞧,同學們被田園風光迷住了,此時此刻,你能看著畫面,把《鄉村四月》背誦出來嗎?(學生看畫面,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過渡)鄉村的四月是繁忙、緊張的,但是繁忙、緊張的背后隱藏著農家人民的幸福與喜悅;其實農家的生活恬靜、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樣寫著農家人的幸福,請看李萬年先生的這幅作品,他真實的反映農家的生活恬靜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一段話嗎?如果你是一個敢于挑戰的孩子,還可以一兩句詩,和翁卷老先生比一比。(出示畫面)

      1、學生獨立寫,教師巡視并指導。

      2、作品展示與交流。

      七、總結

      四月的田園是美麗的,農家的生活無論是繁忙、緊張,還是恬靜幽雅的,都寫滿了農家兒女的幸福與追求,本課下一首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和詞《漁歌子》也是與田園生活有關的,請你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更深的感悟農家生活。

      板書設計:

      鄉 景美清新明麗

      村

      四 (宋)翁卷

      月

      人忙勤勞幸福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2

      【文本分析】

      這首詩是《九年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 下冊),第六組《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田園詩。該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四時田園雜興》是一幅生動的鄉村風光、田園意趣圖,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教學難點】

      流傳至今的田園詩真實地描寫了鄉村的質樸生活,充滿恬適,也充滿辛勞。要讓身處水泥鋼筋懷抱中的城市人體會鄉村生活,有著時空的隔閡和生活經驗匱乏的艱難。

      【教學策略】

      提起鄉村,其實很多學生都有話說,每個人心目中的鄉村都不一樣。通過文本的朗讀,鄉村生活中村民們的繁忙和小孩的意趣躍然紙上;再通過圖畫的補充使畫面變得具象;接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討論擺脫圖畫帶來的局限,使鄉村印象變得豐滿、靈動。讓學生充分的被這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所吸引,產生熱愛和向往之情。

      【教學設計】

      一、初讀詩歌。

      1、寫課題。

      2、齊讀課題,解題。

      3、說說你印象中的田園生活,背誦學過的描寫農村的詩。

      4、自讀詩。要求讀正確了,讀通順了,讀懂了。

      二、品讀詩歌。

      1、結合插圖說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哪一句?

      2、你覺得詩的哪一句寫得有意思?

      『預設』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抓住“學”交流:小孩是真的正兒巴經的“學”嗎?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學著大人的樣兒玩過?你們在做這些的時候心情如何?其他小孩都在“學種瓜”嗎?

      得出結論:原來他們自娛自樂,學著大人的樣各自玩啊!

      你們想不想也來學著做詩玩玩?(實踐的體驗)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抓住“各”交流:童孫們各自在玩,大人們則各自……農民們都只是耘田、績麻嗎?大人們可能還當家做些什么事?你讀了這兩行詩之后有什么感受?

      得出結論:“晝”、“夜”讓人感受到農民的辛苦,但“當家”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耕耘的喜悅。

      把前兩行詩也來改改。(實踐的體驗)

      三、寫一寫。

      請同學們默讀整首詩,把你剛才想到、看到的情景理理順,挑你喜歡的情景寫一段話。也可以把你剛才寫的片段詩整理成一首詩。

      交流展示、評價學生短文。

      了解作者,背誦古詩。

      四、拓展。

      欣賞其它幾首田園詩歌,感受田園詩歌的魅力。

      五、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

      當家 勤勞樸實

      各

      學(玩) 聰明伶俐 活潑可愛 自由自在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認識“晝、耘”兩個生字,并會正確書寫。

      2、隨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背誦古詩。

      4、拓展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之二,從比較閱讀中體會詩人采用不同的寫法再現鄉村夏季忙碌、和諧的意境,激發學生積累更多田園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詩

      1.我們剛學了一首古詩,題目叫《鄉村四月》,誰來背背?一起來吧!(學生背詩)(板書課題)

      2. 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課題。(“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他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詩人。(出示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由南宋詩人范成大所寫,請大家讀讀資料,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自由讀,交流)

      《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共有六十首,今天咱們所要學的只是這其中的一首。

      二、初讀感知——原境之讀

      1.師:請大家先自由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田園風光?

      2、生自由讀,指名讀。

      齊讀(正音,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3、解意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要了解詩的大概意思,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么學的?(交流學習方法)

      師: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咱們就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啦!

      4、學生自學

      5、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同桌說)

      教師隨機點撥語言表述上的流暢。

      三、精讀領悟——意境之讀

      1、(過渡)師:“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大家再自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除了剛才讀懂的畫面,還出現了哪些畫面?

      2、品讀第一句

      交流:(勞動的辛勞、繁忙及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那好,請你來讀一、二兩行詩。(指名讀)剛才你在讀的時候,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畫面比剛才讀懂詩意時的畫面要更豐富了)誰再來讀?你的感受呢?

      3、師歸納總結

      4、升華

      師: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是快樂的,孩子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讀)

      5、我們把這首詩牢牢地記在心里。(背誦)

      四、拓展品讀——心境之讀

      1.拓展《四時田園雜興》之二

      2、比較兩首詩

      五、積累古詩,激發興趣

      師:是啊!鄉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氣氛。歷來許多詩人就以描寫鄉村生活、田園風光為主,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這樣的詩,就叫——田園詩。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搜集、品讀更多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

      現在我們趕緊把第一首抄寫下來。看看哪個字比較難寫,需要老師幫忙的?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生活在繁華城市中的你們一定對質樸的鄉村田園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國古代許多詩人卻對田園風光情有獨鐘,寫下了許多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板書題目)

      2、釋題:

      ⑴齊讀題目,讀準字音“興”(xìnɡ),讀出詩題的節奏。

      ⑵“興”是什么意思?“四時”又指什么?

      雜興:各種興致。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四時:四季。《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3、介紹作者:

      ⑴這首詩的作者范成大,我們對他比較陌生。因此老師課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作者的資料,誰能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指名學生介紹作者。

      過渡:

      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課件展示全詩。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個人自由朗讀。

      ⑷聽范讀。

      ⑸練習模仿讀。

      ⑹指名試讀,評議展示讀。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過渡:剛才同學們已經讀通了全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主要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2、自由讀文,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種。

      ⑶績麻:把麻搓成線。在這里泛指紡線織布。

      ⑷兒女:男兒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漢語“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現代漢語“妻子”是個專有名詞。』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動詞用,如:供給、供應):參加。(ɡònɡ與祭祀有關,如:供品;與案情有關,如:口供、供認)

      ⑻耕織:耕田織布。

      ⑼傍:靠近。

      ⑽桑陰:桑樹蔭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據插圖,用自己的話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線,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擔負起家庭的責任。村里的孩子們不懂耕田織布,也學著大人的樣兒,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過渡:

      同學們,我們不僅讀通了整首詩,而且還讀懂了詩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再一次走進詩歌當中,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

      齊讀古詩。

      想一想,你覺得詩里那一句寫得最有趣味?

      2、相機賞析詩句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⑴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這一句主要講什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用古詩學習五步法學習古詩,理解詩意,從中感受詩人描寫的農村美好景物,體會作者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3、激發學生尊重勞動者和熱愛勞動的情感。

      重難點:

      教會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體現自己的學習收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特殊時期,我們課堂也與平時有許多不同,老師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教給你們知識,更多的是想教會你們在家自學的能力。上節課老師用“古詩學習五步法”學習了《宿新市徐公店》,孩子們,本節課我們繼續采用“查—讀—明—悟—誦”這樣的方法來學習,好嗎?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對于古詩的學習更有方法。

      二、五步法學習古詩

      1、查(查資料)

      孩子們,在這首詩中,你們最先想到的是查什么資料呢?對了,我們首先要通過資料書或網絡對作者范成大和本詩和寫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學生查找資料并做簡單筆記: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共60首,描寫了農村春四個季節的景色的農民的生活。)

      2、讀(讀詩句)

      同學們,古詩之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就在于它有著獨特的節律與韻律之美,所以一首古詩我們要從三方面來把握好讀的部分。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給出的方法去嘗試讀,你一定可以讀得很好。

      1)讀得準確——要求清除字詞障礙。

      2)讀出節奏——一般情況下七言詩常用的是2/2/3或4/3節奏。

      3)讀出韻味——可以唱讀或吟唱

      3、明(明詩意)

      學習一首古詩我們必須弄清楚詩句的意思,老師想告訴大家的是,任何一首古詩我們都應該從整體上去感知、去理解,而不應該把古詩分解的支離破碎,破壞了古詩原有的意境之美。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在理解了部分難點詞語的基礎上,采用想象法去還原古詩的意思。

      在《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中,大家可以整體的聯想:在一個初夏的中午,詩人范成大來到一座農舍前,他看到梅子己經( )杏子也長得( ),蕎麥花( )油菜花( ) ,白天更長,人們都( ),只有蜻蜓和蝴蝶( )。

      孩子們,相信通過對于詩句的反復誦讀,你一定能夠完整的說出作者眼前的畫面,而這一過程就是你對于詩句的理解。

      4、悟(悟詩情)

      孩子們,作者在這初夏的中午,駐足于農家小院前,當他看到大自然這一切美好的景物時,你認為他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而這一切美好又是誰帶來的呢?所以我們不難想象,這是詩人對于大自然的熱愛,這對于農民勞動的贊美。我們還可以通過找出詩眼,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誦(誦古詩)

      孩子們,中國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更加讓我們體驗到了古詩詞的魅力,也領略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正含義。所以當我們學習完一首古詩詞后,一定要背誦,讓更多的積累成為你學習成長中的財富。

      三、拓展延伸

      孩子們,小小的熒屏不能阻擋老師對你們學習的關心,相信也阻擋不了你們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在這節課剛開始時,老師就告訴大家《四時田園雜興》共有60首,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用今天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更多的古詩,老師也等待著在開學后的賽詩會上看到你們精彩的綻放。

      四、作業布置

      用老師提供的思維導圖模版將今天的學習收獲做以整理。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三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理解詩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意。背誦古詩。

      3、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村民勞作的辛苦。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晝、耘、績三個生字,掌教握1個多音字。“雜興”一詞的理解。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和情趣。

      教師準備:教具準備:常規、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讓學生齊讀古詩《鄉村四月》。

      2、這首詩描寫了農村什么景象?

      設計意圖:《鄉村四月》與《四時田園雜興》這兩首詩都是描寫古代農村景象。學習方法相似,有利學習本課。

      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范成大的詩《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也是描寫農村風光的。

      2、板書:四時田園雜興

      3、學生自由讀題。

      4、師釋題義:“四時田園雜興”:四時,是指春夏秋冬。田園,這里泛指農村。興,指興趣,引申為即興創作。雜興,指隨興寫來。“四時田園雜興”的意思是指:從一年四季的田園風光引發的各種即興作品。

      三、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請同學們看資料對作者更深的了解。

      設計意圖:讀者只有對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對話,和詩人對話,明詩意,悟詩情。

      四、朗誦詩,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清每個字的讀音,整體感知誦讀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讀法及“興”字讀第四聲。

      3、請看掛圖,哪些詩句描寫了畫面。

      4、指名朗讀、分組讀、互相學習欣賞。

      5、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懂詩句。

      6、全班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農村生活經歷及自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講講詩意思。

      設計意圖:以自讀、自悟為主,培養學古詩的能力。

      五、品評朗讀,感悟詩情、詩境。

      1、學生閉上自己的雙眼,教師朗誦詩,讓學生想象詩中意境。

      2、學生自由誦詩,邊讀邊想象詩歌中所描寫的畫面。

      3、逐句品評,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寫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間除草,夜里還忙于織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寫出了勞動人民晝夜不停勞作的辛苦,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同情。第二句描寫了村里兒童不懂得除草和織布。但他們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童趣,同時看出了當時兒童生活的單調。也看出了農村安靜,祥和,具有濃弄的鄉土氣息。

      設計意圖:感受田園詩歌的美。

      六、拓展視野。

      1、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在農村的父母或爺爺奶奶,他們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嗎?你們在家玩什么?能幫大人干什么?

      2、背誦默寫這首詩。

      七、教學反思:

      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生活的實際,借鑒《鄉村四月》學習方法。學生以自讀、自悟,自學。展開想象。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詩。學生容易理解內容,詩意。生活在農村的學生詩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02-12

    四時田園雜興說課稿12-16

    四時田園雜興說課稿11-03

    《四時田園雜興》《望岳》教學設計方案07-30

    四時田園雜興擴寫11-02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15篇)02-12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15篇12-18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通用5篇)02-22

    《四時田園雜興》古詩絕句賞析06-25

    《古詩兩首》《四時田園雜興》、《望岳》教學設計07-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亚洲色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