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2 14:36:2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牧》優秀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范文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通過聆聽《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使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教學重點:

      聆聽音樂,感受牧童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音樂,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教學準備:

      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 復習歌曲《小雨沙沙》。

      二、本部分:

      1、 導入。結合“放牧”主題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已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2、 聆聽《牧童》:

      (1) 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 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譜(羊)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據在哪里?

      (3) 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3、 聆聽《牧童到哪里去了》:

      (1) 聽前,猜一猜“牧童到哪里了”。

      (2) 教師完整地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初聽。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滲透珍惜學習時光的教育。

      (3) 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三、結束部分:

      小結。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放牛歌》的間奏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學重點: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學難點:

      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課內容。

      3、 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 導言:

      2、 表演《牧童》

      (1) 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 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 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 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 表演《放牛歌》

      (1) 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 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 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 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 編創與活動——鑼鼓镲的創編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1、聆聽《牧童》。

      2、聆聽《牧童到哪里去了》。

      3、表演《牧童》。

      4、表演《放牛歌》。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3、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變換拍子,七聲商調式。全曲由兩部分組成。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大背景,表現了在祖國飛速發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上學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調、四樂句的一段體結構。本曲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歌曲的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滿的審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2/4拍,一段體結構。

      歌曲歡快活潑,很有朝氣。有趣的是聰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唱中,我們仿佛看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歌曲第一首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學習起來比較的輕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難,但是學生在演唱時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這個地方老師要多加提醒。其次兩首歌的情緒不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去表現兩首不同情緒的歌曲。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學唱少兒歌曲《牧童》

      3、律動少兒歌曲《牧童》

      4、節奏樂器三角鐵的認識與演奏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2、視聽結全學習歌曲《牧童》。通過圖形譜直觀感受旋律的高低、長短;培養學生的初步的視唱能力。

      3、通過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4、通過為歌曲伴奏的過程中學習認識三角鐵,學習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等。

      3、復習前課內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小練習三角鐵認識。教師介紹三角鐵的演奏方法與姿勢,練一練。(也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其演奏方法與姿勢)

      2、歌曲學習出示投影片。

      1)邊隨歌曲《牧童》錄音邊拍手邊看插圖,熟悉歌曲(教師可用三角鐵)介紹或探討“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

      3)引導學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注意第三段歌詞與結束句的位置。)

      4)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創編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在表演時,選幾名學生用三角鐵隨樂曲進行伴奏)

      3、欣賞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聽前,與學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聽全曲)。

      2)談談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光。

      3)復聽:自由活動:隨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進行選擇表演活動。(時間充許的話,也可讓學生分組創編、教師加以指點后。再分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內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創編能力。)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內容:

      1、欣賞童聲合唱歌曲《牧童》

      2、學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4、認識雙響筒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牧童》,并學習用雙響筒與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引導學生主動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2、用聽唱法學唱歌曲《放牛歌》,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

      3、通過教師范唱,讓學生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自編動作表達歌曲的意境。

      4、通過為歌曲伴奏的過程中學習認識雙響筒,學習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等。

      3、復習前課內容。(唱游為主)

      二、新課學習

      1、小練習,雙響筒認識。教師介紹雙響筒的演奏方法與姿勢,練一練。(也可與學生共同探討其演奏方法與姿勢)

      2、欣賞童聲合唱《牧童》

      1)初聽,(完整聽全曲)。

      2)談談所聽內容;

      3)復聽:自由活動:隨《杜鵑圓舞曲》自由地進行選擇活動,可用雙響筒與三角鐵為歌曲作伴奏。

      1)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投影歌片,引導學生視圖形譜;

      2)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要有明顯的高低、長短的動作表示;)

      3)通過分句唱熟練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鑼鼓的伴奏學習與運用)

      3、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放牛歌》要求自創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聆聽《草原放牧》,感悟音樂的表現和創造,逐步激發對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和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

      【過程與方法】

      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兩部作品中發揮的不同藝術作用。

      【知識與技能】

      學習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并能哼唱樂曲主題旋律片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

      【難點】探究音樂要素在不同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特點。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學會聆聽》節目,我是這期節目的主持人。在我們開始聆聽音樂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①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歌嗎?

      ②通過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舉例子說明嗎?

      (學生自由舉手發言)

      教師進行總結:音樂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播放一段音樂時,我們不只是聽,還要會聽,聽它音樂方面的特點,聽它表達的情感狀態等等。我們可以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每個人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鑒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鑒賞一首作品,那么大家從哪些方面進行鑒賞,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些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授

      1、回顧音樂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色彩。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聲等等。

      一般音樂是通過其形式要素來體現情感和特點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強弱程度。速度是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賞《草原放牧》

      (1)欣賞并回答問題

      ①哪些音樂要素發揮了主要作用?(節奏、力度、速度等推動音樂的發展變化。)

      ②獨奏樂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樂情緒是怎樣的?(生機勃勃、活潑的,能想象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創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著使用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琵琶為主奏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結合,來表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現實題材。

      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樂曲采用無標題協奏曲與標題交響詩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將多樂章的劃分與單樂章的歸納結合起來,將民族傳統曲式中的多段體與交響樂中常用的奏鳴曲式結合起來,將有情節的敘事性與純音樂的抒情性結合起來,進而形成這部既有鮮明民族特色、又有強烈時代精神的優秀音樂作品。

      (2)分別欣賞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題

      學生練習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再加入旋律線哼唱主題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題情感。通過練習對比分析兩個主題:

      ①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著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這一主題經過幾次反復,通過節奏、配器上的一些改變使音樂趨向熱烈、歡快。

      ②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另一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著如歌似的贊美,又好像在描畫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旋律。

      (三)鞏固提高

      最后完整欣賞《草原放牧》,學生比較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發現不同風格情緒的作品是通過何種音樂要素體現出來的,并由此發現音樂要素在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結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已經了解如何聆聽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同學們課下可以更多的了解、欣賞《草原放牧》的故事以及相關的音樂片段,并學唱。下節課,老師找同學來進行歌曲的解說。這節課就到這里,下課!

    【《放牧》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放牧》單元教學設計12-18

    放牧音樂課件設計05-08

    草原放牧說課稿11-03

    《離騷》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5

    魯迅《祝福》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28

    《故鄉》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賣炭翁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墨梅》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12-27

    《走近李清照》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30

    老舍母雞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8-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网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日本翁熄系列乱在线视频 | 宅男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