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0 15:42:3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范文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討論、理解課文二、三、四段主要內容。

      2、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進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吹塑紙小船數只。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二、三、四段。

      【教學過程】

      1、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看到諸葛亮面對周瑜的蓄意謀害和步步緊逼,是顧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務。周瑜以為諸葛亮了上自己的當,以為自己是十拿九穩地占了上風,非常高興。諸葛亮怎么完成任務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是怎樣做的?(默讀3~5節后答)

      2、你從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來的?

      備用:

      ⑴周為什么吩咐不給諸葛亮準備造箭用的材料?

      ⑵諸葛亮怎么敢找魯肅幫忙?

      周瑜:想害諸葛亮,從“造”的方面卡,對諸葛亮的打算一無所知,連聽了匯報也不明白。

      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魯肅不會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準備。(識人心)

      3、周瑜不知道諸葛亮怎么辦,諸葛亮卻在充分準備之后,穩扎穩打地開始行動了。(自由讀6~9節)看看諸葛亮是怎么指揮軍士們利用草船借箭的。讀書要求:

      ⑴用“__”把出發時間、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語句勾出。

      ⑵根據課文內容,把借箭經過向同桌講一講,注意用上書中的重點詞句。

      4、請同學上臺,用小船演示,講述草船借箭的經過。(出示小黑板:長江方位圖)

      5、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關句。(知天文)巧借天時。

      6、他還作了哪些安排保證借箭成功?

      ⑴擂。

      ⑵船。

      7、為什么叫士兵擂鼓吶喊?

      造成進攻假象,逼使曹軍放箭。

      8、為什么先叫船頭朝西,后來又叫朝東,還要“一”字兒排開?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謀遠慮,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條件,叫巧借地理。(曉地理)

      9、為什么調轉船頭后,書上要說是“逼近”?

      ⑴已驚動曹軍,冒著危險。

      ⑵使曹軍誤以為是真的進攻。

      ⑶表現諸葛亮料事如神,膽識過人。

      10、看插圖,空中大霧迷漫,船外箭雨紛紛,諸葛亮卻手搖鵝毛扇,正在飲酒取樂。請用“~~~”勾出他這時說的話。抽讀。他為什么笑首說“只管飲酒取樂”?抽讀。你為什么這樣讀?齊讀。

      11、曹操出兵沒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懷。

      12、曹操是怎么知道上當的?引讀“諸葛亮吩咐……。”他為什么“吩咐……”?

      ⑴嘲諷、動搖軍心。

      ⑵知道追趕不上。(抓“順風順水”扣“船頭朝東”)

      ⑶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三天借箭十多萬。(結果)

      小結: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一切都按諸葛亮的安排進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諸葛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用為蜀、吳聯軍主帥的周瑜本應非常滿意,他卻長嘆一聲,導讀。他為什么要長嘆?

      15、“神機妙算”什么意思?帶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說出來,對他來說是多么痛苦,這口氣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輸。再讀這一句,體會周瑜的心情。

      小結:兩人斗智,至此勝負分明。

      16、現在回顧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⑴三天有大霧。

      ⑵魯肅會幫忙。

      ⑶二十只船夠。

      ⑷船頭東西擺。

      ⑸士兵擂鼓喊。

      ⑹只管飲酒樂。

      ⑺出發、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寫諸葛亮從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萬枝箭,為什么課題卻命“借”?

      ⑴還擊。

      ⑵還因為在借箭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巧妙地借天時、借地利、借對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從強敵手中智取十多萬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陰謀,打擊了曹的實力與士氣,為聯合抗曹做出了貢獻,命“借”就有利于表現他的才干。

      18、就從這個“借”字,你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對諸葛亮什么感情?贊揚什么?

      19、回顧板書(連線):

      蜀吳聯軍本當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氣量狹小,生了妒忌之心。因為他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兩軍交戰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萬的詭計來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機妙算,結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萬,迫使周瑜仰天長嘆,低頭認輸。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們讀記敘事情發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寫類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寫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別人看得明白。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認知目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網絡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關三國的知識(人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關心中國的歷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乙方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課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背景下發生的。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設了一個計謀,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確智慧非凡。

      文章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在整個事件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講讀課文,因為它有很深厚的歷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識面特別廣,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文內的知識,而應跳出書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來豐富學習內容。

      三、教學對象分析:

      根據小學生具有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上網瀏覽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超文本結構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性。讓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動口中自己閱讀、思考、質疑達到獲知、探索問題之目的。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以探求問題來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思考質疑,運用多媒體引導創新。原來基于歸納或演繹的講解式教學轉變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全新形式。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操作過程是:輔以視聽,創設氛圍——網絡支持,把握人物——動畫演示,突破難關——圖文呈現,鞏固強化——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我采用這種多種信息技術整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上的學生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主動探索思考;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提高了他們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學媒體設計:

      整個這節課貫穿著網絡的鏈接和搜索,以“蒙泰瑤光”編著軟件和“powerpoint”為交互主線。其中“蒙泰瑤光”作為教師授課的引導工具,本節課中,我分別在導入新課,突破重、難點,課后練習和拓展聯系中運用它。“powerpoint”是我用于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時,提供參考網址時使用。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導入新課(輔以視聽,創設氛圍)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再一次穿越時光的隧道,去探尋1700多年前那場智慧與膽略的經典之作《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

      (二)進行新課(網絡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同時質疑。教師巡視指導。

      2、各組選派代表運用各種手段交流(語言表達、電腦展示、學生表演、圖片講解等)匯報

      教師補充說明,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匯報內容:

      A、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B、中哪些事例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動畫演示,突破難關)

      (4)有預見性。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出最能表現諸葛亮因神機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話讀一讀。

      4、師生總結

      (三)鞏固練習(圖文呈現,鞏固強化)

      1、電腦配圖出示一個小故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讓學生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這個故事中哪些地方能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據你所知,還有哪些三國故事也體現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課堂延伸(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利用互聯網了解更多的《三國演義》的人物和事件,學生邊瀏覽邊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剪切編輯,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七、練習設計

      閱讀分析:

      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諸葛亮病危期間,先向姜維傳給他自己的兵書,又交代了軍事安排。他吩咐楊儀,我死后不能發喪,做一個假諸葛亮木像放在車上,一切事務照常進行。

      楊儀、姜維和費一按照諸葛亮的囑托,暫時扣壓丞相病故的消息,有次序地撤退人馬。

      諸葛亮的遺體裝在靈車上的一個龕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選的將士護送,要運回成都。

      司馬懿催動大軍追趕蜀兵,以為諸葛亮已死了。但是半途他猶豫了,會不會又中了諸葛亮的詭計!這時夏侯霸帶著探子來報,五丈原蜀營已空無一人。司馬懿聽說后,半信半疑,率兵開向五丈原,果然蜀營空空。他唯恐蜀軍撤走,趕緊帶領人馬向前追殺而去。忽然間蜀軍掉頭殺了回來,一面大帥旗上寫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只見中軍“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大旗飄動,四輪車上坐著一位活生生的諸葛亮!這可嚇壞了司馬懿,以為又中了諸葛亮的計了。于是勒馬往回逃,魏軍兵將丟盔棄甲,自相踐踏。魏軍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兩個魏將趕了來,叫司馬懿不要驚謊。司馬懿停下來急問:“我的腦袋還在嗎?”知道蜀兵已遠去,他才放心了,與夏侯霸、夏侯惠向魏營走去。司馬懿到處探聽蜀軍的去向,而蜀軍早已不見蹤影。

      后來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確實死了,蜀軍已全部退回漢中。司馬懿遇見的諸葛亮僅僅是木像而已,他這才后悔不迭。司馬懿十分感嘆:“我不能料到諸葛亮的死啊!”

      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條諺語:“死諸葛亮嚇走活仲達”。

      司馬懿再次引兵追趕蜀軍,但已晚了。他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確實是一代奇才。司馬懿無可奈何,只得帶領隊伍回營了。

      此時,蜀營將士放聲痛哭,為丞相諸葛亮舉哀。

      回答問題:

      在這個故事中,又有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八、教學過程流程圖

      輔以視聽,創設氛圍

      網絡支持,把握人物

      動畫演示,突破難關

      圖文呈現,鞏固強化

      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從《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汲取膽量和智慧,挑戰自我。

      【教學重難點】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具準備】幻燈。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并復習

      1、齊讀課題。

      2、提問:

      ⑴主要人物是誰?跟諸葛亮有關系的幾個人物是誰?

      ⑵這篇文章講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天氣怎樣?回來時如何?

      ⑶借箭時,船怎樣受箭?

      ⑷課文中用了一個成語非常準確地概括了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書:神機妙算)

      二、新授

      1、老師就這些內容(幻燈中提示的課文借箭的因素)讓同學們會去思考。為什么諸葛亮能夠神機妙算?你怎樣看諸葛亮這個人,老師讓同學們感悟諸葛亮其人,準備了嗎?

      2、提出要求:

      同學們,可以談上幾句,也可以談上一段,還可以談上一篇,聽到別的同學的發言也可以隨時補充,發表自己個人見解。

      3、瀏覽課文,整理思路、內容,準備匯報:

      4、學生匯報,教師適當予以引導,補充,點撥并板書,隨即進行朗讀訓練:

      ⑴諸葛亮和魯肅笑著說的話。

      ⑵周瑜與諸葛亮,魯肅與諸葛亮之間的對話。

      ⑶教師引導學生從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籌劃四方面去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

      5、學完課文,你還有哪些發現和見解?

      6、小結:

      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談笑風生中,輕松獲得十萬支箭。又不至于和周瑜發生正面沖突,顧全了孫劉聯合的大局。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機妙算曉地理能力+自信=成功

      善之人

      巧籌劃

      【課后作業】

      1、必作:自述課文或編課本劇。

      2、選作:寫一寫《小議妒忌》。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0個生字,會寫妒、忌、曹、督等14生字,會寫商議、推卻、探聽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1.查找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國演義》人物資料。

      2.準備《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影視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2.揭題、讀題。

      3.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回答問題。(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這也是在解決課后第二題)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

      四(10自然段)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段。

      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個學生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里軍令狀、白酒招待

      (2)討論、交流。

      6.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A、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B、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1)(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2)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導學案教學設計04-20

    教學設計范文03-03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11-09

    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3篇12-28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2-25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0-29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小蝸牛教學設計范文01-04

    《觀滄海》教學設計范文08-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AⅤ日韩欧美国产 | 亚洲综合第一在线影视 | 在线高清一级欧美精品 | 在线视频激情小说 | 三级中文版AV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