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04 12:44:45 文圣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

      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一、學唱《我愛我的家鄉》歌曲,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音樂實踐中自然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并結合美術、舞蹈、表演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欣賞《藍天白云》,感受小鳥在藍天自由自在的飛翔。

      三、創設情境,設計簡單而實用的歌曲圖譜,使學生淺顯易懂的理解和學習歌曲,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自己家鄉的美好景物編成歌詞;

      難點:唱好連音線,用美妙的歌聲贊美祖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律動:《藍天白云》請你們跟我這樣做。

      2、問:你聽到的是一段怎樣的音樂?(學生回答)這音樂給我們感受到小鳥在藍天自由自在的飛翔

      3、復聽音樂。引:讓我們帶著不同的感受再次聆聽音樂吧!

      二、主動探究,學唱歌曲。

      1、在這美妙的音樂中,我們看到了什么?(出示家鄉的畫面),我們用什么形式來表達家鄉的美麗呢?歌聲!

      2、老師范唱。

      3、師生接龍哼唱。

      4、學生獨立哼唱。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視唱等。

      5、給旋律取名字,引:這么動聽的旋律,我們取個名字——“我愛我的家鄉”。?

      6、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歌詞,學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學唱歌曲。

      8、引導學生用優美、活潑的情緒及自然的聲音演唱。

      9、分組討論:可采用哪幾種形式來演唱?。

      ①、加上人聲:朗誦詞,學生的歡呼聲等。

      ②、加上樂器:模仿同學們上學的腳步聲、讀書聲、課間玩耍聲等。

      ③加上簡單的形體動作表現家鄉的情景。

      三、創作實踐,拓展遷移。

      1、激發創作欲望,根據圖片,師生共同創編歌詞

      2、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創編,教師巡回參與,四人為一小組,創編歌詞:。

      3、各組展示新作品,師生共同演唱新創編的歌詞,并評選出最佳作品。

      4、各組展示創作表演成果,師生評價。

      四、課堂延伸。

      1、作業:你還能創編出幾首不同歌詞的歌曲?

      2、各組唱著自己創編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1、唱《我愛我的家鄉》

      2、創以自己的家鄉為主題創編歌曲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我愛我的家鄉》,學生用悠長的氣息、深情、舒展地表達歌曲情感。

      2、通過快樂的創編活動,加強對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通過欣賞梨園戲、南音、提線木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學生在演唱中深情、舒展地表達歌曲情感。

      教學難點:

      在樂句中有十六分休止符,注意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

      教前準備:

      1、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名勝古跡。

      2、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材分析:

      《我愛我的家鄉》為一段體歌曲,由四個樂句和一個補充句組成,一、三、四樂句都是四小節,旋律簡單易唱,第二句由六小節構成,演唱時不太容易換氣,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在補充句中有兩個十六分休止符,演唱時應該用“聲斷氣連”的演唱方法,另外,學唱歌詞時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是中年級階段,情感上更為豐富細膩,對于本課歌曲中蘊含的深意已能夠體會。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能夠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并從中領悟歌曲的主題 “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鄉”。

      設計理念:

      《我愛我的家鄉》是小學藝術第六冊第五單元歌曲,本課從歌唱我們祖國大家鄉,到歌唱自己的小家鄉為線索,讓學生會用悠長的氣息,自然地演唱歌曲《我愛我的家鄉》,并在此基礎上夸一夸自己家鄉風光特色,其目的是更進一步地喚起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生聽音樂進教室。(背景音樂:《我愛我的家鄉》伴奏音樂。)

      播放課件:祖國的名勝古跡及美麗風光。

      (師生問好)

      二、新歌教學

      1、說一說

      師:同學們,暑假你們都去了哪些好地方旅游?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

      師: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幾個同學的家鄉去參觀。

      播放課件:珠穆朗瑪峰、廣闊的海洋、最大的宮殿、最長的城墻。(背景音樂《我愛我的家鄉》)

      師: 看!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在我國西藏境內。

      師: 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什么?

      生:中國的萬里長城!

      師:這是什么?

      生:故宮。

      師: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規模宏大,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積15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

      師:同學們,我國除了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長的城墻、最古老的宮殿外,還有寬闊的海洋,它們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同學們請看。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壯觀的景象后,你們有什么想要說的嗎?

      (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我們的祖國真美麗,我愛我們的祖國,我愛我的家鄉。)

      【設計理念:本環節多媒體的展示和教師的介紹,既是對本課教學的鋪墊,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圖片和音樂的結合,不僅讓學生感受了歌曲旋律,還給學生創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聽一聽

      (1)出示課題《我愛我的`家鄉》,聽教師范唱。

      (播放課件)珠穆朗瑪峰、廣闊的海洋、最大的宮殿、最長的城墻。

      師:剛才我們去了哪些地方啊?

      生:珠穆朗瑪峰……

      (2)復聽歌曲《我愛我的家鄉》。

      師:我們中國真是個好地方啊,當你看到我們的祖國有這么多世界之最的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啊?

      (3)再聽歌曲,體會速度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的節奏來打一打拍子,體會一下這首歌曲的速度。

      【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欣賞為主線,以審美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引導每一位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在感受歌曲《我愛我的家鄉》的基礎上,使學生認識更多祖國文化,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3、唱一唱

      (1)學生跟老師一起輕輕地哼唱旋律!

      (2)學生自主學習歌曲。

      (學生嘗試演唱一些樂句,老師引導糾正不正確的地方。)

      (3)跟琴完整演唱

      教師要求:第一第二句連起來時注意“方”字唱2拍,要唱完整。第三句注意“那里有”有切分音符注意時值。演唱時注意有休止符號的句子,要有“聲斷氣不斷”的感覺。

      (4)鞏固練唱

      a.學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師:這么美麗的國家,我們都很熱愛她!故宮、長城...........我們生長在這樣的國家,是多么的自豪啊!讓我們帶著自豪的心情來唱一唱我們家鄉!

      b.分小組接龍唱。

      c.請個別同學領唱前四句,后2句同學們齊唱。

      d.學生有感情演唱《我愛我的家鄉》。

      【設計理念:本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歌曲學唱主要采用聽唱法。課堂設計從感受歌曲旋律開始,首先讓學生在傾聽與感受中體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美,喚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感。再通過多種演唱形式練唱,為拓展環節打下堅實基礎。】

      三、夸家鄉

      播放課件:泉州十八景、提線木偶和南音的視頻

      師:我們一起來夸夸自己的家鄉,學學家鄉話...........

      1.師先夸自己的家鄉

      2.生夸自己的家鄉

      3.學說家鄉話

      【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欣賞為主線,以審美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學生的參與、師生互動。使學生認識更多家鄉文化,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更進一步地喚起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美好情感。】

      四、拓展延伸

      1、幻燈片展示在泉州各大景點的相片

      2、生自己介紹

      3、師:其實我們都是泉州人,因為你們的爸媽參與的大泉州建設,為泉州做貢獻,你們是泉州人是新泉州人。(小結)

      【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自豪感。】

      五、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唱了中國的美,說了家鄉的美。老師希望大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明天,把我們的祖國、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 3

      活動目標:

      1、能初步理解歌詞含義,學習歌曲。

      2、萌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準備有關長江、黃河的錄象,中國地圖。

      活動指導:

      1、觀看錄象,豐富感性認識。

      2、提問:"你是哪國人?你的家鄉在哪里?你知道我國最長的大江、大河是哪條江、哪條河嗎?"

      3、教師清唱歌曲。

      4、出示中國地圖,教師用顯眼的色筆沿長江、黃河的流程畫出曲線,再與幼兒所在的家鄉比較,使幼兒對"長江源源流長,黃河奔騰萬里"有初步的理解和印象。

      5、配合旋律,教師范唱歌曲。

      6、幼兒按節奏跟念歌詞,傾聽旋律。

      7、幼兒學唱歌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首先,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讓幼兒家長在活動前帶幼兒到家鄉各處風景點旅游。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了家鄉名勝古跡的資料,讓幼兒獲得了對家鄉美的`感受和體驗。

      其次,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環境,搭建平臺。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欣賞旅游照片,讓幼兒通過回憶旅游的過程和觀賞帶回來的東西,讓幼兒又好似回到了旅游時的那種喜悅的場景,把旅游的畫面得以全面的呈現,幼兒學得輕松、透徹。通過教師的解說,大大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達到了這一環節的引導作用。

      第三,在隨后的自由活動中,幼兒擔任自己所拍照片中景點的解說員,幼兒們相互自由討論,品嘗家鄉的特產,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了幼兒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最后,在活動延伸中,幼兒展開了大膽的藝術創作、表現,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我充當的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我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充分參與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彼此互相學習,相互合作,完成的作品,感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

      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歌曲演唱,讓學生體會家鄉的美好,增強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聆聽、哼唱、表演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特點。

      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準確地演唱歌曲《我愛我的家鄉》,掌握歌曲中的節奏型和音高。

      理解并能運用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來表現歌曲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歡快、自豪的情緒演唱歌曲《我愛我的家鄉》,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

      讓學生了解家鄉的特色,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并能在歌曲中體現出來。

      (二)教學難點

      歌曲中切分節奏的準確把握,如 “××.× ×× × -”,這是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要素的變化來深刻表達對家鄉的熱愛,避免演唱的`平淡,使情感的表達更加真摯。

      三、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通過播放家鄉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家鄉的美,為理解歌曲情感做鋪墊。

      講授法:講解歌曲的節奏、旋律、歌詞等音樂知識,讓學生掌握演唱技巧。

      練習法:通過多次的演唱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歌曲。

      情境教學法:創設與家鄉相關的情境,如模擬導游介紹家鄉等,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表現歌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家鄉的風景、人文圖片,歌曲《我愛我的家鄉》的音頻、視頻資料。

      自制的節奏卡片、歌詞卡片。

      簡單的表演道具,如彩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家鄉風景或民俗活動的視頻,視頻內容可以是家鄉的著名景點、特色建筑、傳統節日慶典等。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 引導學生回答出家鄉的名稱。

      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家鄉畫面或者故事,激發學生對家鄉的情感。

      (二)歌曲學習(20 分鐘)

      初聽歌曲(3 分鐘)

      播放《我愛我的家鄉》的音頻,讓學生安靜地聆聽,同時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速度和風格。聽完歌曲后,教師提問:“同學們,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是歡快的、悲傷的還是其他的?” 引導學生回答出歡快、自豪等情緒。

      學習歌曲節奏(7 分鐘)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歌曲中的節奏型,如 “×× ×× ×× × -”“××.× ×× × -” 等,先進行簡單講解,然后用拍手、跺腳等方式帶領學生練習節奏。

      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發放一套節奏卡片,讓學生合作練習節奏,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學唱歌曲旋律(5 分鐘)

      教師用鋼琴彈奏歌曲的旋律,一句一句地教唱學生,讓學生跟著哼唱。在教唱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音準,尤其是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可以讓學生跟隨鋼琴的彈奏,用 “la” 來模唱旋律,熟悉后再填入歌詞。

      歌詞學習與演唱(5 分鐘)

      教師展示歌詞卡片,帶領學生朗讀歌詞,理解歌詞的含義。講解歌詞中所描述的家鄉的美好事物,加深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將歌詞填入旋律中進行演唱,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氣息的運用和咬字吐字的清晰。

      (三)歌曲處理(10 分鐘)

      情感處理(5 分鐘)

      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通過音樂要素來表現對家鄉的熱愛。如在演唱 “我愛我的家鄉” 這句歌詞時,可以適當加強力度,用飽滿的聲音來演唱;在描述家鄉美景的部分,可以用稍快、明亮的聲音來表現家鄉的活力。

      教師示范不同情感處理方式下的演唱效果,讓學生對比感受,然后讓學生自己嘗試按照討論的結果進行演唱。

      表演唱(5 分鐘)

      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根據歌曲內容設計簡單的動作和隊形。可以模仿家鄉的舞蹈動作、勞動場景等,為歌曲增添表演性。

      每個小組輪流上臺表演,其他小組的同學作為觀眾欣賞并評價。評價可以從情感表達、節奏把握、動作設計等方面進行。

      (四)拓展與總結(5 分鐘)

      拓展(3 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唱歌,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家鄉的愛呢?” 鼓勵學生回答,如畫畫、寫詩、講故事等。

      讓學生在課后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并在班級內分享。

      總結(2 分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歌曲的演唱、對家鄉的情感表達以及通過音樂和其他方式表達愛的方法。

      最后,再次強調家鄉的美好和對家鄉的熱愛,在歡快的氛圍中結束本節課。

    【小學音樂《我愛我的家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音樂《我愛我的小鐮刀》教學設計08-19

    音樂《愛我中華》教學設計10-05

    《我愛我的家鄉》教案設計03-03

    《我愛我家》的教學設計07-09

    《我愛我家》教學設計06-26

    我愛我的家精選教學設計08-26

    我愛我師教學設計09-26

    音樂《愛我中華》教學設計(通用10篇)07-26

    我愛我生活的地方的教學設計05-19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11-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日本亚欧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片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 亚洲欧美日韩一级在线 | 精品一区视频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