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31 06:17: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4篇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簡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玩出了名堂》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通過本節課學習擬達到以下目標】

     。、會認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待、閱”5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场⒘私饬形幕⒖艘婚_始是怎樣磨鏡片的,想象他當時的想法。

      【教學重點】

      通過放手讓學生自讀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準備】

      1、電腦制作的生字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里的內容。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

     。病W生交流。

     。、教師導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 什么是“名堂”?

     、 誰玩出了名堂?

      ⑶ 他玩的是什么?

     、 怎么玩的?

      ⑸ 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為一會兒的讀文打好基礎!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薄W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想辦法讀準。

      ⑵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的有關列文虎克的資料。

      〖放手讓學生自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并且,充分的交流閱讀收獲是一個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

      三、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1、學習第一自然段:

     、 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⑵ 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 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中產生的。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自主學習成果激勵成功學習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 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子的讀音。

      ⑵ 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 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 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他的這種玩法的看法。

      ⑸ 帶著贊賞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扎實有效途徑,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系在一起!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仔細觀察發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學生寫字。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因此,鼓勵他們交流識字方法、引導他們觀察發現結構特點。發揮其積極性和自主性!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難點: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獲。

      2.了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昨天,我們認識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他通過實驗來論證自己的設想。今天,我們來認識另一位荷蘭的生物學家----列文虎克。

      簡介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早年,學會了磨制玻璃透鏡的技術,制成簡單的顯微鏡。1675年發現了原生動物,1683年又發現了細菌,對動植物的顯微構造也有所觀察。

      1、同學們,你們在游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么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

      板書課題:玩出了名堂 齊讀。讀了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a.?什么是“名堂”??b.?誰玩出了名堂???c.?他玩的是什么?????d.?怎么玩的?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讀課文,并解決問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職業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4、課文中說的名堂是指什么?

      5、?怎么玩名堂的,我們下節課再學。

      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學生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常”、“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閑”與“閱”、“閉”,“腿”與“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6.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朗讀、探究、發現

      1.學習第二自然段。

      齊讀第二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荷蘭人,喜歡玩鏡片。

      2.學習第三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②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劢處熞龑В合胂笠幌,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④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葜笇Ю首x。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b.說一說。列文虎克怎么會玩起鏡片的?用“因為……所以……”句型來回答。

      因為看守大門這份工作很清閑,所以他就磨起了鏡片,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

      c.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這一段有四個多音字,誰能找出來?(看、待、薄、磨)分別組詞。

      五、作業:

      1、給生字組詞

      2、找出需要提醒的,難寫的字:隨,腿,是左中右結構,拜,具的注意點。

      3、剩下的字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4、仔細觀察發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5、學生寫字。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3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可是大多數學生平時都有粗心、馬虎的壞習慣,不善于觀察,或者是觀察時不夠仔細。因此要先在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例如: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這樣可能就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2.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教學資源

      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1.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誰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怎么玩的?

      (5)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讀感知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1)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2)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主讀書。

      3.檢查自學。

      (1)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2)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1.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3.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4.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5.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1.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1.聽寫生字詞。

      2.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繼續讀書,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學習、研究。

      2.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現了什么?

      (2)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感想。

      3.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1)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3)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4.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5.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2)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6.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

      欣賞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2.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

      (2)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3.交流討論:“小人國”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4.指名議議發現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5.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現?

      交流玩中收獲

      1.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2.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講臺前介紹。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自問集體討論解答,這樣也激發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為閱讀文打好了基礎。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玩出了名堂》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勤動腦、勤動手,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邊玩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2、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崇尚之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邊玩邊思考的良好習慣及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崇尚之情。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獲。

      2.了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1、由“玩”導入

      師: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教師板書“玩”),喜歡玩嗎?

      2、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都喜歡玩。你喜歡玩什么?

      3、同學們,其實呀,大人們也愛玩,有的人還玩出了名堂。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讀讀“玩出了名堂”。(板書:玩出了名堂)齊讀課題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二、整體感知

      (一)、初步感知

      播放cai,請同學們仔細聽,聽聽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荷蘭的列文虎克通過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

     。ǘ、感悟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一讀。自由讀,你知道了什么?

     。2)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這個問題的?

     。3)過渡: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你們知道他喜歡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嗎?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讀一讀。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2)說一說,師板書“玩鏡片”,從哪里看出來的?強調“喜歡”。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有好奇心、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光喜歡還不能玩出名堂。

     。3)列文虎克怎樣玩鏡片的?再讀第三自然段

     。4)指名讀,指導讀好“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作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a)一邊……一邊,從這你能體會到什么?(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b)別小看這磨鏡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時候可沒有先進的機器,就靠自己用

      雙手和簡單的工具一點點磨,從這你能體會到什么呢?(突出了“厚”和“薄”,體會列文虎克做事認真)

      c)如果你有一個放大鏡你會用來做什么?體會玩放大鏡的樂趣。

      d)列文虎克也看到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鏡看到的。你再讀,看看能不

      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快樂?(齊讀)

      師小結:列文虎克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發明放大鏡

      3、重點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列文虎克在玩中發明了放大鏡后,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讀第四段

     。1)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誰來讀讀?

      師板書:兩片放一起蚊子

      一片固定一片隨意調節

      指導讀好“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敝笇ёx出蚊子的腿和兔子腿的對比。驚奇

     。2),看看這一次列文虎克又發明了什么?板書:發明顯微鏡

      a)通過發明顯微鏡列文虎克觀察到了什么?水牙齒

      b)指導讀好“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小的一滴水,我們放到顯微鏡下,里面就有1000多種小生命在歡快的擠來擠去。多神奇的小人國呀!

      讀到這你們內心有什么感受,誰再讀讀?(感受此時列文虎克的興奮)。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

      a)列文虎克玩出什么大名堂了?請讀得最棒的同學讀讀最后一段,其余同學用心聽,這大名堂是什么?

      板書:發現微生物

      b)你們知道微生物有哪些作用嗎?(根據搜集的資料談談)

      c)這時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嗎?

      5、師總結:學到這我們知道了列文虎克通過玩鏡片,發明了放大鏡,顯微鏡,又通過顯微鏡最早發現了微生物,他玩出了名堂,轟動了世界。

      走進文本,自讀自悟。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扎實有效途徑,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系在一起。

      抓重點詞句理解,體會感情。

      理解與朗讀相互融合,促進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延伸到課外學習,激發學生研究探索的興趣。

      三、討論探究:

      列文虎克為什么能玩出名堂了?(板書:好奇心和求知欲、玩時有目的,注意觀察、動手動腦)

      師小結:在玩的過程中,只要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注意觀察、動腦筋,平時不要瞎玩,要有目的的玩,你也能玩出名堂。

      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自主學習成果激勵成功學習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四、拓展延伸:

      其實,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像列文虎克那樣在玩中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們知道有誰嗎?

      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深化認識

      五、小結質疑:

      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收獲嗎?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練筆

      平時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

      收獲吧。ㄎ彝媪恕l現了、我玩了……體會到了)

      培養口語表達能力,養成常練筆的習慣。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5

      一、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三、課前準備

      課件,包含了課文朗誦讀音、列文虎克玩鏡片的圖片以及顯微鏡(最早的顯微鏡)和微生物的圖片、一個flash動畫(課文朗誦配合課文相關圖片,很精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導入:

      師:出示板書:“玩”。看到玩字,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許多關于玩得回憶和老師一起分享,有誰說說你喜歡玩什么,在玩的過程中有什么收獲。

      生:一一說出自己的玩……

      師:玩的花樣可真是多啊,可是:“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是在科學史上,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出示課件——這句話)

      師:還記得我們第七課曾經學習過的《奇怪的大石頭》,說的是誰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生:“李四光在玩石頭的時候產生了疑問,于是后來發現了第四冰川活動的'遺址。

      師:是的,那么今天老師帶你們學習《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讀課題,記“名堂”連在一起時發輕聲的。下面全班同學一起來讀第一自然段,讀完之后和老師說說“名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自己新的想法!

      師引導說出發現,發明,創新……

      多媒體出示:

      想一想:

      1、誰玩出了名堂。

      2、玩的是什么?

      3、他是怎么玩的?

      帶著上面三個問題來聽課文朗誦,在聽的過程中拿出你們的筆把課文的生字畫出來。

      學習第三段:

      聽完之后,我們知道了列文虎克是喜歡玩鏡片的,那么他為什么會玩起了鏡片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學習第三段,用“因為……所以”來說說。

      出示課件有關列文虎克玩鏡片的圖片。

      學習第四段:

      先是全班齊讀,讀完后分析文章,按照一定的順序,引導學生說出:“發現問題——注意觀察——善于思考”,學習這一段,抓住重點有趣的句子“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引出顯微鏡(圖片),從感官上讓學生初步認識顯微鏡。接著重點說另一個世界,給學生看有關微生物的圖片,這個時候學生很驚奇,也有許多疑問,一一解決。(學生對微生物在顯微鏡下的樣子很難理解是另一個世界……)教師要清晰的講解,要不然學生會誤解。

      學習了三四段,接下來進行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來和大家分享,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

      學習第5段:

      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了,這個時候可是不得了了,要聞名全世界,轟動全世界了,這個時候給全班學生播放flash動畫,開拓學生視野,這個時候學生很吸引。

      最后再總結,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們懂得了玩得時候要注意什么?生意一一說出……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6

      一、教材簡說: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 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 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三、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四、教學過程:

      1.如有條件,課前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2.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要注意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可以學生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 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薄ⅰ扮R”與“境”、“訪”與“坊”;“拜”的 右邊是四橫,“具”的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有些字,可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寫好,如“閑” 與“閱”,“腿” 與“隨”

      3.課文題目是《玩出了名堂》,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的體會,如能說出在玩中的發現更好。即從玩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4.課文篇幅不長,語言平實,可放手讓學生自讀。讀的方式要多樣,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在理解中注意以下幾處:

      (1)課文開頭帶有議論色彩,并且是課文的總括。要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玩耍與發明創造是有聯系的。

     。2)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要時時把 “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要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思 考,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 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3)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5.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發是教學的重點之一?梢月撓狄郧皩W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 好奇心和求知欲,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如富蘭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開雷電之謎的。還有愛迪生,他小時候常常對人類的各種奇異的創造驚 喜萬狀。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鐘表偷出來,一件件拆開,然后再裝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學生會對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交流交流。

      6.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啟發和收獲,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7.引導學生讀課后資料袋的內容,了解微生物的一些常識。還可以交流一下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及從一些生活小事中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創造的故事。

      五、參考資料:

      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生物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早年,學會了磨制玻璃透鏡的技術,制成簡單的顯微鏡。1675年發現了原生動物,1683年又發現了細菌,對動植物的顯微構造也有所觀察。

      顯微鏡的發展:人類很早以前就有探索微觀世界奧秘的要求,但是苦于沒有理想的工具和手段。1675年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十分微 小的原生動物和紅血球,甚至用顯微鏡研究動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鏡片的技藝,制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顯微鏡。

      以后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微觀和探索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但是由于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只能達到光波的半波長左右,這樣人類的探索受到了限制。

      進人 20世紀,光電子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33年德國人制成了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后,幾十年來,又有許多新型的顯微鏡問世,比如,掃描隧道顯微鏡 (STM)就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現代儀器。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僬J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蹖憣懽约和嬷械臉啡ず褪斋@。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趲熒鸭形幕⒖说挠嘘P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

      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偻瑢W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么呢?

      ②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并讀題)讀題后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賹W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a.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趯W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賹W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議一議。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c.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②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的讀音。

      b.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d.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么看法?

      e.帶著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指導寫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谛〗M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④學生寫字。

      課后作業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俾爩懮咸谜n學的生字新詞。

     、谡f一說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鏡、玩放大鏡的。

      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賹W習第四自然段。

      a.語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么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嗎?

      b.讀一讀。

      這一自然段內容很長,我們采用分組輪讀的辦法來讀,第一排讀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讀第三、四句,第三排讀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學分讀這一自然段。

      c.引導發現。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對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發現,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d.交流發現。讓學生說說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發現了什么。

      e.讀到這里,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

      f.帶著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讀這一段。

     、趯W習第五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說一說。讀到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嗎?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袋”中的資料,大致了解微生物,從而體會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c.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總結回顧

     、賻焼枺鹤x了課文,你對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學生交流。

      拓展延伸

      ①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像列文虎克那樣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們能來說一說嗎?

      ②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簡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玩出了名堂》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通過本節課學習擬達到以下目標: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待、閱”5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3. 了解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磨鏡片的,想象他當時的想法。

      三、教學重點:

      通過放手讓學生自讀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四、教學準備

      1. 電腦制作的生字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里的內容。

      五、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

      1. 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

      2. 學生交流。

      3. 教師導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 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a. 什么是“名堂”?

      b. 誰玩出了名堂?

      c. 他玩的是什么?

      d. 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為一會兒的讀文打好基礎。]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a.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想辦法讀準。

      b.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 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的有關列文虎克的資料。

      [放手讓學生自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并且,充分的交流閱讀收獲是一個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

      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a. 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議一議。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c. 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中產生的。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以自主學習成果激勵成功學習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 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子的讀音。

      b. 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 想一想。從他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 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他的這種玩法的看法。

      e. 帶著贊賞的感情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扎實有效途徑,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系在一起。]

      指導寫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2. 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 仔細觀察發現特點,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 學生寫字。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因此,鼓勵他們交流識字方法、引導他們觀察發現結構特點。發揮其積極性和自主性。]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薄⒄J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场憣懽约和嬷械臉啡ず褪斋@。

      【教學媒體】

      1、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么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并讀題)讀題后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薄W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三、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 議一議。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 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 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的讀音。

     、 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 想一想。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 聯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么看法?

     、 帶著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

     。薄⒊鍪旧挚ㄆ疤、鏡、閑、待、閱”。

     。、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學生寫字。

      五、課后作業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0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二、過程與方法:

      1.自讀,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2.布置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引導讀課后資料袋,了解常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啟發生活中的細心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養成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2.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獲資料。

      2.了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結構。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都玩什么?玩?墒刮覀兊玫皆S多快樂;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認為是浪費時間,不物正業的事,然而在科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是在玩耍中發現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5.玩出了名堂》

      2.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師邊聽邊板書、歸類。

      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都很會思考,相信通過深入的學習課文,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接下來要先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

      2.剛才大家自學得很認真,這些詞語,你們會讀嗎?(出示課件:要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3.詞語讀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當中還藏著幾個多音字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把這些多音字找出來,(出示課件:看、磨、待、調)

      4.這兩個多音字都在課文里,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把這幾個多音字讀準。

      三、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注意正確、通順。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我想知道文中所說的放大鏡和顯微鏡是什么?

      3.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作用就是將物體放大,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顯微鏡能將物體放得更大,

      4.接下來讓我們再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看看這一次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流利。

      5.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6.那么老師就請五位同學來輪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

      7.他們讀得怎么樣?

      8.老師發現第三自然段有一個句子特別難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請大家認真聽。(出示課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話)。

      9.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去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10.剛剛開始,有些同學對課題提出一些問題,我們共同來解決,逐個提出并自由舉手發言。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說什么?(列文胡克通過玩放大鏡發明了顯微鏡,并且發現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資料。

      12.你讀課文非常仔細,同學們,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為什么說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寫字指導

      1.我們首先要解決寫字的問題,小黑板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堂、鏡、閑”

      等字。

      2.交流如何識記這些字。

      3.非常好,強調“腿、鏡、待、調、訪、閑”等字結構。讓我們把這些生字再來讀一讀,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讀正確。

      4.同學們,你們覺得要寫好這些生字應特別注意些什么?接下來我們來寫字吧。(先把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的詞語抄寫一遍。)

      五、課堂小結,引伸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嗎,為什么說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學習課文吧。

      六、作業:生字組詞;抄寫多音字。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

      2.引導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列文虎克認真觀察、勇于創新的精神。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十五課的生字和詞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誰能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呢?

      2.聽寫本課詞語。

      二、品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2.議論一下,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3.學習2~4自然段。邊讀邊找出具體描寫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4.誰來說說列文胡克開始是怎么玩的?

      5.原來一開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鏡,這個內容是由課文的哪一段來寫的呀?(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鏡的?

      7.那后來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課件:后來,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這句話中的“突然想到”,說明了些什么呢?(說明列文胡克雖然在玩,但他同時也是在思考的。)

      9.看來列文胡克是一邊玩一邊還在思考,這就是我們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發現?(出示課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發現呢?)(出示課件:他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通過顯微鏡,他看見水里有許多小生命在擠來擠去;他看見了牙齒里從未看見過的小東西;他還看到了一個小人國,一個平時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發現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他一定特別激動,因為他有了新的發現。)

      12.那么同學們,讓我們帶著激動的、新奇的心情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讀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確讀出了列文胡克當時激動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為啥要加這么多的引號?(出示課件:為什么這里的“小人國”,“居民”都打了引號呢?誰能幫幫老師?)。(出示課件:小人國是指列文胡克在顯微鏡里看到的另一個世界,而小人國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們現在的人類,所以要加上引號。)

      15.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實已經告訴我們了,小人國里的居民其實就是指微生物,F在我們一起來看資料袋(出示課件:資料袋)

      16.同學們,課文中寫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課件:為什么說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呢?)請同學們讀讀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讀到這,你有什么體會?

      (出示課件:列文胡克通過玩放大鏡,發明了顯微鏡,而且通過顯微鏡,他最早發現了微生物,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所以說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對列文胡克說些什么呢?

      19.看得出來,同學們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尊重,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就讓我們帶著對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來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現在,你們對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嗎?

      2.在中外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可貴的品質,最終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還有誰嗎?(出示課件:愛迪生發明電燈、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等)

      四、課堂總結。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我們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觀察,這樣你可能就會有新的發現。

      五、作業:那么在課后,就請同學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吧。

      【板書設計】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獲

      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教學反思】

      對于三年級的小孩子們,這是一篇較結近他們生活實際的課文。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做成放大鏡玩,接著又做成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緊扣題貫穿一個“玩”字,啟發孩子們學習列文虎克的這種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細心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

      我在實際教學中,先讓孩子們了解有關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然后以課題入手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走進教學。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注意培養孩子們獨立識字的能力,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重點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學文時我主要讓學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幾點: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課文以“玩”為線索,每段都是寫“玩”,并且提醒孩子們與“名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

      另外在教學中,我注意了重點研讀課文的重點:三、四自然段,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邊看門,邊磨鏡片,玩出放大鏡,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教學中,我知道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課的重中之重。我引導孩子們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思路,及時延伸、交流,進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鼓勵自由選擇寫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樂趣和收獲。

      課堂教學中,我力求結合這段時間里在“國標學習”中的所學所得,時時用“大語文”觀,用發展的眼光對待我的語文教學,以提高孩子們的整體語文素養為目的去對待我的語文教學,對待我的學生們。

      總之我們要努力地成為學生歡迎的老師,就一定要有一定的專業修養,也要有一定的積極心態。專業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讓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讓理論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實踐,也才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識,從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也力求能學以致用,讓“國標學習”進駐我的語文教學,扎根我的語文教學。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全文貫穿一個“玩”字,透視出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課文緊扣單元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要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才能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目標

      1、會認六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寫一寫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難點: 列文虎克發現的微生物到底是什么樣的?里面的“居民”是誰?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1、師生交流,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3、精讀課文,體味內涵

      4、師生互動,突破重難點

      5、小結學法,引導仿寫

      6、歸納總結,明確中心

      7、首尾照應,拓展思維

      8、讀寫結合,延展課后

      請學生就“玩”這個話題談談自己喜歡玩什么以及玩中的發現,順勢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讀準字音,并思考課文講了誰的什么故事?

      1、課件出示問題:列文虎克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請學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

      2、教師巡回檢查

      1、請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出了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

      2、讓學生細讀3、4自然段,說說列文虎克怎么玩的,有什么發現?教師順勢播放課件并板書:

      放大鏡看細微物、字

      放大鏡(兩片)物體更大

      顯微鏡 發現微生物

      3、引導學生明白“小人國”“居民”中引號的意思,并順勢帶領學生觀看課件:走進微生物世界

      4、讀第五自然段,體會這一發現影響之巨大,聯系上下文理解“千里迢迢”等重點詞意。

      文中寫了列文虎克三次玩放大鏡,寫法相同,請學生總結出寫法:

      先寫玩什么,再寫怎么玩,最后寫玩中的發現。

      列文虎克為什么能玩出這么大的名堂呢?引導學生結合單元專題談出自己所受的啟示。

      板書:善于觀察

      勤于思考

      1、結合列文虎克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對課文第一自然段說法的理解,并引申談談其他人在玩耍中的發現、發明與創造。

      2、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發現

      課件出示:拓展練習

      在平時我們都愛玩,請把你玩中的發現或收獲寫下來吧

      學生自由談談自己喜歡玩什么,怎么玩的以及玩中的發現。

      自由讀文,歸納故事大意

      帶著問題精讀課文,用“——”將問題答案畫在書上,同桌交流

      學生讀文,找出課文的重點部分

      學生再讀3、4自然段,依次說出列文虎克的幾次玩法和發現,并通過觀看電腦課件了解微觀世界和微生物世界。

      學生再讀三四自然段,總結出學法。

      學生各抒己見,談出自己所受的啟示

      緊扣單元專題和課文中心,談自己的看法第四單元。

      學生記下作業

      扣住“玩”字,與學生交流,巧妙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基礎上,了解課文大意為下文學習做好鋪墊

      用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引導學生精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圍繞貫穿全文的主線,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交流自主探究結果,借助課件幫助學生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學以致用,指導習作

      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明確本文教學目的,聯系單元專題,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

      回到說理性極強的第一段,聯系單元專題,讓生重新認識“玩”,啟迪學生養成玩耍時留心觀察的習慣

      以教材為例,向課外延伸,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15、玩 出 了 名 堂

      荷蘭列文虎克 放大鏡看細微物、字

      寫法:怎么玩 (兩片)放大鏡物體變更大

      玩中發現顯微鏡發現微生物(新)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2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說說你們都喜歡玩些什么?同學們說的玩耍可以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松,可以使我們從中得到許多的快樂。而有些人的玩耍比我們的玩耍更有意義,因為他們在玩耍中有了新奇的發現,有了新的發明創造,他們是真正的玩出了名堂。

      (板書課題:15玩出了名堂)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整體感知

      1、根據自讀提示自讀課文:

      自讀提示:

     、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 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認讀詞語。

     。、 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讀中感悟,理解體驗

     。薄⒘形幕⒖耸窃鯓油骁R片的?在玩鏡片的'過程中都有哪些新的發現?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劃出列文虎克玩鏡片的語句,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么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一下。

      抓住以下要點:

     、庞行碌南敕ǎ喊褍善糯箸R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朴行碌耐娣ǎ阂黄糯箸R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⑶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

      出示圖片資料,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發明的顯微鏡以及發現的微生物資料。

      4、總結過渡:列文虎克的發明和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請同學們自讀后面的內容。

      四、表達感悟,拓展延伸

      1、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玩出這么大的名堂?他的玩耍和我們的玩耍有什么不同?

     。、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五、總結全文

      布置作業: 必做題:

     。、抄寫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選做題:

      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吧。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

      2.過程與方法: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游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么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學生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閑” 與“閱”、“閉”,“腿” 與“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三、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職業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業

      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

      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二、 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為這是為什么?(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小練筆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啟發和收獲,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板書設計: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

      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3.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①學生交流。

     、诮處煟和嫠31徽J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

      復習詞語

      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讀第一遍,讀準字音,讀好長句子。

      2、讀第二遍,邊讀邊思考:列文虎克玩出了哪些名堂?

      三、精讀課文,學習二三段

      (1)我們現在就走近列文虎克,誰來讀讀第二段?你讀出什么了?一起讀,強調“喜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很重要,但是光喜歡還不能玩出名堂。我們接著往下讀,誰來讀讀第三段?

      (2)指名讀第三段。其余邊聽邊想,列文虎克怎樣玩鏡片的。

      (3)指名讀,板書:耐心 喜歡

      a別小看這磨鏡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時候可沒有先進的機器,就靠自己用雙手和簡單的工具一點點磨、磨平、磨細、磨薄。你再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b如果你有一個放大鏡你會用來做什么?學生練習說話,體會玩放大鏡的樂趣。

      C、列文虎克也看到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鏡看到的。你再讀,看看能不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快樂?(自由讀、指名讀)

      師:你們真的走近了列文虎克,感受到了他的快樂和認真。

      四、學習第四段

      1、靜下心來,讀讀第四段,看看列文虎克又是怎樣玩放大鏡的?他看到了什么?可以邊讀邊畫。

      2、他又有什么新的玩法了,看到了什么?誰來讀讀?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思考

      (1)指導讀好“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 “又”字說明什么?

      (2)“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導讀出蚊子的腿和兔子腿的對比。

      (3)指導讀好“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真了不起,老師敬佩他,一個看門人,他自己玩放大鏡就發現了一個這樣神奇的世界。

      五、學習第五段

      1、列文虎克玩出什么大名堂了?這個大名堂是什么?

      板書:發現

      2、通過課后的資料袋簡單介紹微生物的作用。

      3、你還從哪里看出是大名堂?在當時的人們也像我們一樣被列文虎克和他的玩具吸引,英國的女王、俄國的沙皇千里迢迢來了。什么是千里迢迢?

      列文虎克是一個看門人,女王和沙皇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而且英國和俄國離荷蘭可不止千里遠,就因為這玩具,女王和沙皇從那么遠的地方來拜訪一個看門人,看看這玩具和這小人國的吸引力大吧?這都是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

      六、回顧全文,比較你的玩與列文虎克的玩有哪些不同?

      七、拓展練習

      相信這節課同學們都有了啟發和收獲,動腦筋把你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寫一寫吧。

      八、板書設計:

      15、玩出了名堂

      喜歡 耐心 思考

      發 現

      九、課后反思:

      1、本節課采用多種形式的地讀,并充分交流閱讀收獲,給學生機會,目的是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2、關注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鼓勵學困生做到最好。

      3、很遺憾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讓學生充分的體會“玩”的不同。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1-14

    玩出了名堂的教學設計01-22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1-14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3-10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6-02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優秀05-25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模板04-23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優秀02-13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集錦04-17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07-0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七七久久综合影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 性欲福利视频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