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23 11:42:1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3、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6、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7、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么高興?竺爺爺為什么高興?(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么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么?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茍]

      師述:是的,“一絲不茍”,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么?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春天來了,我們班的同學是勤奮好學的,我們學過哪些寫春天的詩呢?(引導學生背誦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曉》、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賀知章《詠柳》)同學們背得抑揚頓挫,悅耳動聽。

      春天來了,柳樹伸展開嫩綠的枝條,草兒也伸個懶腰從地底下鉆出來,燕子在天空中跳著歡快的舞蹈,桃樹、梨樹、杏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也都開滿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今天我們學習(板書:第一朵杏花)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開的時間,想想課文主要寫的是誰?

      二、初讀感知

      1、先檢查同學們生字詞都認識了沒有。(指名認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同學們讀了課文,能不能回答老師剛才的問題: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課文主要寫誰?

      3、我們來看看竺可楨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課件出示竺可楨介紹)

      4、竺可楨先生胸襟豁達開闊、治學嚴謹勤奮、待人寬厚至誠,堪稱品格和學問的偉人。課文寫了他幾次看花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課文可以分幾個段落,每段都講了些什么?

      5、“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再讀課文,一定有更多收獲。請同學捧起書來用心地再把課文讀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

      6、請大家談談文章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說說你的理由。

      7、學習生字:師范寫“仰”、“皺”,生描紅仿寫,師巡視輔導。

      三、作業

      1、完成本課《習字冊》。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交代任務

      二、精讀感悟

      1、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找找時間、地點、人物。

      (2)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課文用了哪些詞語寫他的動作?找出來。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四人小組分角色讀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個角色,一人作評論員。評議后再讀。在小組里說說最讓你感動的部分。

      (4)請讀得好的小組在全班讀。

      (5)讀讀最讓你感動的部分,并說說理由。

      (6)“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說明竺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習慣地問”又說明什么?

      2、學習第二段

      (1)時間象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指名有感情朗讀,體會動詞運用的貼切。讀了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組分角色讀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討論孩子和竺爺爺的話分別應用什么樣的語氣讀,討論并練習朗讀。

      (3)全班討論孩子和竺爺爺的話應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4)指名讀第十五自然段,說說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5)“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

      (6)“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鄭重”說明什么?

      3、學習第三段

      指名讀,小組比賽讀。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竺爺爺的話。

      4、小結全文:

      (1)從竺爺爺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

      (2)師小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竺爺爺不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而且搞科學研究一絲不茍、實事求是。我們做學問也要學習竺爺爺主動探索、精益求精的品質。

      三、延伸拓展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2、搜集你喜歡的科學家的故事,下節課舉行“科學家故事會”。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4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 16 個生字,掌握9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竺可楨爺爺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他對科學的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想象對話時的情景,從而感悟竺可楨爺爺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們從竺可楨爺爺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啟發,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準確地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想象訓練。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可以是竺可楨生平資料、故事或者關于氣象學方面的資料)

      提前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 (通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么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律”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么事情啊?“竺爺爺( )。

      “竺爺爺,杏花開啦!”( )。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說:“是。”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 爺,竺爺爺!”

      竺爺爺( )問:“什么事情呀?”

      孩子( )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問:“什么時候?”

      孩子( ):“剛才。”

      竺爺爺( )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 ):“是。”

      討論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么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后說說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說說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么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識字:對于本課出現的生字,要求學生盡量自學,識記。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構,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 “勾”。“雁”半包圍結構,注意里面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節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文本細讀:

      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贊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茍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內容。

      課文按時間先后順序,分為三部分:1——5自然段講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6——15自然段講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16——17自然段講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本課的學習,應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感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介紹竺可楨

      板書課題,簡介竺可楨。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聽了介紹,你覺得竺可楨爺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迅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來。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2、什么是“精確觀察”?用竺爺爺的話說就是?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三、再讀課文,品味關鍵詞句

      1、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

      (1)畫出有關語句,思考畫出它們的理由。

      (2)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結合課文內容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了解學生學習字詞的情況:

      著重指導:仰(yǎng),不要多出一撇來;皺(zhòu),翹舌音,讀準后再組成詞語;曾(céng),平舌音。

      (2)交流所畫句子,說說畫出它們的理由來。

      1、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數了數、四朵花”可見竺爺爺觀察認真,“不同程度地綻開”說明竺爺爺不僅觀察認真,而且觀察細致。)

      2、“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習慣地問”說明竺爺爺不管觀察什么,都需要精確的時間。)

      3、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鄭重地記下”表明了他對于科學觀察嚴謹而又一絲不茍。)

      四、三讀課文,探究問題

      1、“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來了……那你們說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學生三讀課文后,布置學生課后討論。

      第二課時

      一、圍繞關鍵問題,討論探究。

      1、拋出問題: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品味以下語句,理解竺爺爺是知道的,他是在借機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

      (1)“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2)“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

      (3)“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4)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二、分角色練習朗讀,升華情感。

      三、品位語言,練習仿寫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你還發現有哪些好詞佳句值得我們去咀嚼與品位?

      2、交流:

      (1)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泛”字用得好,正因為是露出、透出,所以才是“淡淡的粉紅”。)

      (2)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①這是個排比句,句式整齊,朗讀上口;

      ②通過寫春風“吹綠柳梢,吹青小草,吹皺河水,吹鼓花苞”將看不見的春風寫活了,既形象,又生動。

      ③“皺”用得神奇。說到“皺”,人們想到的往往是皺紋、皺眉等,很難將它和美好的春天聯系到一起,但作者在這里化腐朽為神奇,不僅寫出了輕風輕撫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讓人頭腦重立即就呈現出了微波粼粼的圖畫。

    【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第一朵杏花》課件設計05-03

    《第一朵杏花》的課件設計05-03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通用15篇)12-23

    第一朵杏花閱讀答案06-01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合集15篇12-23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蘇教版四下)12-16

    四年級《第一朵杏花》教學設計優秀課件08-23

    蘇教版四年級下《第一朵杏花》說課稿12-17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朵杏花》說課稿12-20

    教學設計范文03-0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高速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色福利网 | 思思热在线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不卡在线 |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 午夜AV不卡网站在线播放 |